精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44句文案

admin 心情说说 2023-09-13 06:44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这是一首赠别友人的诗。上路的杜少府显然是郁郁不得志的。从城阙巍峨、畿辅广阔的京都长安,离别亲友,独自去往风烟迷茫、路途遥远的蜀川,此情此景自是难堪的。诗的发端,不但点明地点,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同情。“风烟”,写五津僻远,难以望见,也隐含仕途前程,渺不可知。关切之情,在“望”中流露。四句推进一层说,你此去固然如飘泊的孤舟,我也是多年沉浮于宦海的人;彼此分手,我何尝不同样黯然呢!以同情为安慰,已暗用“知己”二字。然后转折出天涯如比邻的情怀。以临别不效儿女态为结,格调极高,使友人的精神也为之振作。

2、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3、之前我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下面我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关于作者王勃,你所了解的都有哪些情况呢?

4、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5、这首诗四联均紧扣“离别”起承转合,诗中的离情别意及友情,既得到了展现,又具有深刻的哲理、开阔的意境、高昂的格调,不愧为古代送别诗中的上品。

6、八年级地理课程知识精讲

7、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别之时,像一般小儿女那般悲伤得泪湿衣巾。

8、颔(hàn)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9、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10、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11、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

12、今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汉帝国在今崇州市置江原县,这是崇州设县的开端。晋代改汉原郡,又改晋原郡。唐武则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改置蜀州,领晋原、唐隆、青城、新津四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当中的蜀州,有人认为,确指蜀州(崇州),也有人认为,泛指四川某州,或者某县。

13、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14、的确,文人天生多愁善感,面对离别,就会更加显得失魂落魄。大多数离别诗,都是表现了“黯然销魂”的情感,带上了凄凉哀婉缠绵之情。

15、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16、指的是你我都是出外做官的人。(板书:同宦游)

17、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

18、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19、那么我们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离别呢?我们来看下一句。

20、译文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亲近。赏析议论,夸张,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又是无所不在的,只要心中充满对朋友的真挚友情,那么朋友就好像在身边。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2)那么作者认为出外做官的人应该如何面对离别?为什么?

2、诗从送别的地点落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诗人站在京城郊外,看到雄伟的长安城为辽阔的三秦之地所拱卫,向远处眺望,在风烟迷蒙的地方便是四川的“五津”,点出杜少府要赴任的处所。

3、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4、宦(huàn)游:出外做官。

5、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年仅25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6、(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板书:颈联)

7、他自幼聪敏,六岁能文,被赞为“神童”,长大后才思泉涌,妙笔生花,尤其擅长骈文,代表作《滕王阁序》名垂千古。

8、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9、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10、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11、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他的《滕王阁序》是初唐第一雄文,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家喻户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豪气千云,被认为是盛唐气象的先声。

1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13、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14、①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

15、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扫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和悲苦缠绵之态,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16、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掉泪沾湿了佩巾。

17、(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破题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18、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1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0、和你离别我心中怀着无限的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官场中沉浮的人。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及翻译

1、解题思路:文本意思→常见送别诗感情基调→本诗感情基调;诗人人生态度(主题)。

2、《渡荆门送别》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3、那么我们来看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很明显,这首诗的首联对仗,但是颔联却并不对仗,所以,这是初唐时期律诗尚未定型的产物,后人评论这首诗歌时,把它称为唐朝律诗的开山祖,可见,它在律诗的形成和发展上所具有的开创性作用。现在,我们就来一起领略一下这首诗的艺术魅力。

4、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5、(3)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6、“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7、hǎi nèi cún zhī jǐ ,tiān yá ruò bǐ lín 。

8、《唐诗三百首》选者评为“赠别不作悲酸语,魄力自异”。这首诗并不堆砌辞藻和典故,只是用质朴的语言,抒写壮阔的胸襟。写得乐观开朗,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9、该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感上有何特点?从哪句话可理解到作者这种感情?答: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感情比较达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只要四海之内知心的朋友时刻关心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它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告诉人们:真正的友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诗人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了诗人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还概括出了人们共同的普遍的感受。

10、三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 从构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 《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情调又积极、乐观,能给人以鼓舞力量。因而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中的“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高适《别董大》中的“莫愁前途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都从此脱胎。

11、“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会经历离别,等我们都老了之后,这一别,也许就是永远。人生最伤感的莫过于,白发苍苍,而知交半零落。朋友啊,走好,道一声珍重,希望来日相见,再续前缘!

12、诗就读到这里,下面我们来具体的分析一下这首诗。

13、(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16、八年级物理课程知识精讲

17、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

18、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19、译文: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20、首联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在作者心中,他对朋友的这份情感似乎能够使他看到朋友一路的风霜以及朋友日后的生活,所以,即便远在千里,也并非远别。(板书:非远别)那么现在大家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与朋友离别时我们通常会说什么?

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音版

1、律诗每两句为一联,依次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天下之大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居住在旁边的邻居一样。

3、体会“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表达效果。

4、那么王勃是否在与朋友惜别之时也有如此的叮咛嘱咐呢?我们一起来看诗歌的颔联。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带拼音版

6、白话文释义: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7、(1)谁能来说一说首联交代了什么?

8、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能让你黯然销魂的,只有离别。那么离别是什么呢?有人说离别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愁损辞乡去国人的绵绵情怀;有人说离别是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哀哀回忆;还有人说离别是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人去也的切切思念。

9、沾巾:泪沾手巾,指挥泪告别。

10、有人说,王勃的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出,所有的送别诗都随之黯然失色,那么想一想此诗受人喜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11、宦(huàn)游:出外做官。

12、(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táng dài:wáng bó唐代:王勃chéng què fǔ sān qín ,fēng yān wàng wǔ jīn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yǔ jūn lí bié yì ,tóng shì huàn yóu rén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4、·诗句意思是,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彼此)像邻居一样。

15、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16、“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

17、老师就读到这里,下面,我每组找一名同学,来给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朗读。

18、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19、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20、(1)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思想感情

1、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首先我们来观察一下这首诗,从结构形式上来看,这首诗属于什么诗呢?

3、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4、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原文为:

6、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同为宦游之人,虽别而如比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7、(2)尾联中诗人宽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要怎样呢?

8、唐代诗人大都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因而送友人“之任”就成为常见题材。王勃的这首五律首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反映这一题材,为传统送别诗开拓了新领域。此后,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送人赴任、送人从军、送人出使、送人去干其他有利于国计民生之事的诗作大量涌现,其中有不少名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⑴(唐) 王 勃城阙辅三秦⑵,风烟望五津⑶.与君离别意⑷,同是宦游人⑸.海内存知己⑹,天涯若比邻⑺.无为在歧路⑻,儿女共沾巾⑼.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9、(主题)本诗是首送别诗,全诗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惜别、留恋和慰勉之情,体现了作者高远的志趣、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

10、2022的汝城东岗岭,好一片迷人的雪景!

11、这是一自别开生面的送别诗。首联上句写送别之处,下句写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自长安“城阙”遥“望”蜀川“五津”,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12、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恋恋不舍及对其今后生活的关心。

13、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

14、下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15、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16、插图:丰子恺评注:李晓润策划:老张

17、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的京城长安,遥望蜀中风尘烟雾迷茫的五津。

18、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1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体裁属近体诗,亦称“今体诗”。

20、(2)分别和要去的地方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个词能看出来这样的特点?

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从文学史的角度欣赏这首诗,不难感到它有一股新鲜的气息。唐代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出现了高峰,而初唐又是这个个强盛王朝的开端。杜甫在《戏为六绝句》里评价过初唐四杰:“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首诗是杜甫针对当时社会一些人没有真正懂得诗歌内涵而轻易讥笑、讽刺“初唐四杰”的文人而做的反讽诗,这首诗的意思是,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但是等这些讥笑他们的人都化为灰土之后,而“四杰”却像万古长流的江河,他们的美名永远不会泯灭。

2、②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1)怎样理解“同是宦游人”?

4、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

5、说说“海内……若比邻”好在哪里?

6、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7、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8、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9、大家知道这么多送别诗,那么谁能来说一说,这些送别诗在情感上有没有一些共同点呢?

1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11、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12、(读)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板书:首联)

13、“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

14、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15、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

16、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17、下面同学们就动脑思考一下,在我们背诵过的诗词中,哪些是讲述离愁别绪的。

18、同学们,这是唐代大诗人王勃的一首送别诗,在诗中他表现出了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勉励,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成为千古经典。请大家朗读、背诵这篇作品。

19、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20、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乐观胸怀的诗句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1)怎样理解最后两句呢?

2、(4)本诗中最能体现作者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的一联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3)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这个知己,纵然我们分隔天涯海角仍像在一起一样。(板书:若比邻)

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6、(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7、(2)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襟?

8、八年级生物课程知识精讲

9、这两句诗,意味深远,是全诗中最重要的部分。人们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叫做“知己”,他有时近在身旁,有时却远在天涯海角,但无论空间怎样的改变,时间如何的推移,真正的友情应该是牢不可破的。而且,决不能狭隘地认为“知己”只有一个;四海之内到处都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同样都可以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抱着这样的认识和心情与朋友分别,那就不会感到孤独寂寥,相反地却是感到乐观进取。

10、(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1、解释:城阙;辅;三秦;五津

12、颔(hàn)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13、律诗多为五言或者七言,五律规定每句五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

14、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1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赏析

16、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17、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18、同学们把握得都不错,现在大家把书立起来,齐读一下这首诗。

19、“辅”:形象写出了三秦大地辅卫长安的景象,气象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20、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此别为别中之别,不必伤感。

1、写友情的名句。答:曹植: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张九龄: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的情意。诗歌开篇不但营造出开阔的意境,而且奠定了全诗豪壮的感情基调。

3、八年级数学课程知识精讲

4、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