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静衬动的例子的片段
1、荷叶一展开,就忙着调整方向。我还没弄清它们的总指挥是谁,就见荷叶的方向已经调整好了:有的对准印度洋二号卫星的方向,有的对着太平洋三号卫星的方向,还有的,我不知道那个天空上是什么星,反正她们已经与天上的老家取得联系,信号很快传递起来,于是她们的脸上欢喜起来。你看那一朵朵盛开的花就是天地之间信息交流的产物。或者说那荷花就是她们接收到的仙界外婆送来的礼物。佛有慧眼,一下子就看清了,所以我们见到佛呀菩萨呀都坐在莲花宝座上,面目慈悲。
2、生1:小嘎子从地上爬起来,拍了一下身上的灰尘,继续摆好架式,用食指向胖墩儿钩了钩。胖墩儿“哼”了一声,带着傲慢的语气说:“还比吗?”小嘎子向他挥了几拳,坚定地说:“当然比!”胖墩儿踏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迎战。小嘎子围着胖墩儿转了几圈,然后猛地一推,胖墩儿纹丝不动,他又连拉带拽,胖墩儿还是原地不动。
3、在《三国演义》和《西游记》两本书中,各找出一个外貌描写有特点的人物,说说他们的外貌特点。
4、乙:去你的吧。柳树是你写动的吗?那是风婆婆吹动的。蜻蜓是你写静的吗?那是它自己停在大叶上休息呢。
5、由于是“节选文”,限于篇幅,作者所呈现的人物形象往往比较单一。而在“原著”中,很多人物有着非常丰富的个性。善于设计问题,引导阅读“原著”,感悟丰富的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把握文本语言的个性化、形象的共性,并发展思维的独特性。
6、熊爸爸是不是一个善良的人呢?你身边有谁是这样善良的人呢?能说一件能体现出他(她)善良的事吗?
7、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孩子平时不懂得观察生活,也不会观察生活。
8、以动衬静: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目的是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如: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在茂密的树林中歇斯底里地嘶叫,树林反而显得更加寂静;鸟儿在空旷的山谷间啼鸣,山谷反而显得愈发幽静.诗人将“噪”与“静”、“鸣”与“幽”进行对比,以动写静,既写出了夏日山林中的蝉噪与鸟 鸣,也写出了山林的幽深与寂静.
9、做到“寓情于景”。
10、今天读的故事中,嘻嘻兔一开始写的同桌,没有重视语言描写,显得很是平淡,后来在罗比老师的点拨下,做出了改正。请说一说,改后在哪方面加强了语言描写?
11、出自清•王夫之《思问录•外篇》:“方动即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待动之极而后静,待静之极而后动。”
12、确定对象,补充题目
13、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把题目补充完整。
14、《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15、入选教材的文本很多是从“原著”中选编或改编而来的,有着丰厚的阅读价值和教学价值。立足“节选文”,利用单点对接、同类比较、想象、追问、练笔等方式,帮助学生走进“原著”,激发阅读兴趣,拓宽阅读视界,提升语言品质,丰厚文化积淀。
16、还有音乐教室后面的桃树,旧教学楼上的燕子窝,在屋檐上跳来跳去的小野猫……
17、策略基于教材,同类比较,
18、时间、地点、人物、实物、事件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等,都可以成为线索。例如,有篇佳作《拍卖》,文章的“一线”就是拍卖事件,即不断攀升的叫价过程,而“珠”就是主人公在拍卖叫价的过程中想到的过去的一些事情——孙子要买电脑借钱不借、老伴单位集资买房不买、朋友高利息借钱做生意不答应……文章的“线”简单清晰,而文章的“珠”很杂乱,各种各样的相关的想象一齐涌来。“一线”把文章中许多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使文章结构紧凑,章法清晰,散而不乱。
19、这时,一直沉默的司机却说话了:“孩子,你怎么能吼你妈妈呢?”……“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孝道。人们都说‘百善孝为先’,以后可得记住,要懂得维护父母的尊严!”我沉默不语。
20、真可谓以静衬动,一字居要,更显瀑布之冲天直下的动感和气势。
二、以静衬动的句子片段
1、找到《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片段,说说故事中的动作描写好在哪里。
2、一眨眼功夫,那碧绿的叶便被谁放大了,又被复制了无数面,铺满了水塘。像江南梅雨季节的学校门口,放学了,一下子布满雨伞,有一两个个头高一些的,从雨伞下探出俏丽的脸来,出现美丽的形,恰似婷婷荷叶边破水而出的花骨朵。
3、面对一首诗或一篇课文,老师们做教学设计时,往往苦于不知从何切入,“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4、师:在单元学习之前布置了观察任务,你观察了什么?你的题目可以是——
5、介于篇幅或编者的用意,“选文”删改后,其故事的生动性、情节的曲折性、人物的丰富性等都受到了影响。为此,善于发现“原著”中相应的点,进行“复位”比较,启迪学生深度思维,感悟语言的整体关联性,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悟,获得语言表达智慧。
6、我和妈妈搭了一辆出租车前往。司机有些胖,他几乎是窝在座位里,像一只慵懒的胖猫,有些邋遢。
7、第“篇之眼”与“句之眼”有不同功能。句之眼多为一字,是诗人着力锤炼之字,常称“响”字,无一定之位。篇之眼可以是一句,篇眼句为全篇最传神之句,也无定位,有以譬喻得传、以富于哲理见长、描景如画为善、叙写深刻为好等不同类型;篇之眼也可以是一个字。
8、静静的湖,像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9、少了磨炼,再多的美丽也只是过眼云烟,只有经受过挫折的美,才真正属于你自己。我们在成长中一定要正确面对挫折,纵使身处逆境,也别放弃,因为逆境过后,辉煌才会大步向你走来。
10、二是语言描写不是简单地按下录音机的播放键,而是应把语言描写与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等描写有机结合。
11、(2)合作写,促表达提升
12、隆冬季节,下雪的日子不用提了,就是不下雪,天色也总是迷迷茫茫,灰灰蒙蒙的,就像是初署时候的景色一样,就像是北极圈里的什么“白昼”一样,就像是一张走光的照片一样。
13、十二月,万物都在沉睡着,正等着被唤醒!这个冬天蛰伏着一年的希望,蕴蓄着一年的心血,十二月,这一年最后的一个月,这个冬天让我觉得充满信心。沉睡在泥土里的生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唤醒,我想在唤醒的那一刻我也会很欣然的。毕竟,我曾经在这样一个冬日,慢慢地行走,慢慢地欣赏。
14、衬托也叫映衬、烘托等,有很多种形式,如正面衬托、反面衬托、景物衬托、环境衬托、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乐衬哀、以哀衬乐等。
15、乙:当然。我还能通过想象,根据自己当时的感受把静物写动。你听:我走在森林深处,觉得身边的树木都变成某种怪物,张牙舞爪地跟在自己身后。这样写能表现我极度害怕的心理。再如,“橘子树背着无数黄澄澄的蜜橘,累得弯了腰,气喘嘘嘘地呼叫:“熟了!熟了!”把静态的橘树写动了,赋予了人的感情、人的行为、人的语言,把丰收的景象、丰收的喜悦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16、有时看上去简单的动作,看上去只有一两秒钟内做出的动作,只要主题需要,都可以用上一连串动词,分解出若干动作,写得生动,写得形象,写得有趣!
17、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18、动静组合式。就是作者在描绘某个画面,或营造某种意境时,构成画面的事物,有的是动态的事物,有的是静态的事物。《月夜》这篇文章中,有这样的描写:“天色逐渐暗下来,大地笼罩着一片朦胧的夜色。月亮姑娘悄悄地露出了它那圆圆的笑脸,俯视着辽阔的大地,村庄、山川、田野好像一座逼真的玉雕,庄严而美丽……”“奔腾了一天的小河,在月光下慢慢地流淌。晚风吹来,波光粼粼,就像无数的小鱼在水面追逐、跳跃……”这里的前一段是静态描写,突出了月夜的清柔、美妙,而后一段是动态描写,则显示了河流的欢跃,这样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19、教材简析:五上第七单元以“自然之趣”为主题编排了《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和《四季之美》《鸟的天堂》两篇精读课文以及《月迹》一篇略读课文,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表现了景致的情趣。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习作要素与单元课文安排浑然一体,恰是沿着“由读到写”的轨迹,要求“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20、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鱼儿的家园,不然它们为什么会整天那么欢快?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样美?我凝视湖面,偶尔投一枚石子,让它激起一道道波纹,或是放一只纸船,让它随着湖波飘荡。
三、以静衬动的描写手法举个例子
1、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叫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2、江苏省如皋市丁堰小学五年级九班吴雨奇
3、“哦,抱歉。”我侧过身子让他过去,忽然觉得这声音很熟悉,回头一望,果然是他……
4、顺着山路向南山的方向走,一路上,蔚蓝色的天空中浮游着朵朵白云,有的像小绵羊在草原上奔跑,有的像两只小狗在打架,有的像小猫在睡觉……空中飞着无数米粒般大小的小飞虫,仔细地看山路的两边,鹅黄色的草芽已经从土里露出了小脑袋,好像在向人们报告春的讯息,偶尔还有几棵嫩绿的野菜映入眼帘。
5、针对大榕树的特点,抓住一个改换的词来比较,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了文本语言与原著语言的不同魅力,也感受到了语言的精准。
6、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长江,也爱小溪流。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湖。
7、师:同学们看到题目,应该发现了它的特点。
8、这些资源,老师、家长可提供给孩子,寒假里自行阅读打卡使用!
9、阅读例文,感受写法:
10、……当狂风来临时,它努力地抵抗……
11、体验运用,尝试用法
12、写动物还要写出故事,写出感情。关于动物,你能说出一段故事吗?你对它有着什么样的感情呢?
13、南国十二月,可以找得到浓密的鲜绿,几乎所有日子都可以看到晴空。我喜欢绿和晴,它们让我消融那些最悲壮无奈的叹息。我在绿和晴里,怀念,感激,浅笑……激情与颓废、迷茫与憧憬,不时拂过心湖,又瞬间消失不见。孤独着孤独。在新鲜的文字里以温暖、以伤痛渲染着这一季。
14、教师抓住“环珮空归夜月魂”这个诗眼句,巧妙设计了三大问题:
15、动态的运动形式多样,骑自行车就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身体的形式。有医学调查表明,骑自行车不仅可以使那些患神经官能症和身体过胖的人恢复健康,还可以增强耐力,加大肺活量,增强心血管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减少人体脂肪。而有时冥思静坐也是种很好的养身之道。每天如果花适当的时间静坐,能很好地改善健康状况,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动、静结合更能达到保健的最佳状态。
16、交流明确:这段描写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众鸟纷飞的情景,从静到动,从少到多,写鸟的大小、颜色、动作和叫声等多个方面写出了鸟儿们活动的热闹情景。
17、(1)下水文,为选材指路
18、提示学生要选好观察点和视觉角度,把观察对象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按一定顺序对目标进行定点观察。
19、如果请你来写风、雨、雪、雾等自然现象,你会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出景物的变化?能否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你会写出你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0、第四步,组诗构建“诗眼”单元。以上三步,仅限于一首诗的教学;为了让学生具有“留意诗眼、找准诗眼、品味诗眼”的习惯和能力,我们还要有意识地选择多首诗作,构建“诗眼”单元,通过不同类型的作品,从各个角度认知不同特点、不同功能的诗眼,发挥“多篇教学形成合力”的单元教学优势。[1]李冬怡.古典诗论中的“诗眼”研究[D].辽宁大学硕士论文,20[2]王君.擦亮“诗眼”,咬文嚼字读诗歌:诗歌教学案例四则[M].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08[3]葛兆光.论“诗眼”[M].上海文学,1990(北京教育学院100011)
四、以静衬动100字
1、当然,记叙文也可以用标题悬念法,如“哥哥真是捡来的吗?”“请扔掉它”等,这些标题抓人眼球。读完文章才知道,哥哥不是捡来的,“我”才是捡来的;“请扔掉它”中的“它”是指烟,即戒烟,此题比“戒烟记”有吸引力得多了。
2、再看两只虎宝宝,根本没有在意外边的声响,照旧在妈妈身体下边安稳地睡着,它们把四脚松散地展着,把尾巴平稳地拖着,眼睛安静地闭着,一动不动,一动不动,睡得很香很甜。
3、滔滔黄河水,从高高的崖上直泻下来,酱黄酱黄的,还不时腾起簇簇浅黄的浪花。它们翻滚着,咆哮着,簇涌着,撕扯着,仿佛聚集了自己所有的仇恨,狠狠地毫不畏惧地向坚硬的岩石撞去,继而以极大的反推力,以极高的水墙重又扑入大河的怀抱。
4、十二月,第一个想到的是圣诞,街道上节日气氛不知道能感染多少人?霓虹城市,圣诞树,橱窗贴得装饰品,大家头上戴着的圣诞帽子。
5、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习传统文化?教你十招!
6、在随文练笔中,有的是片段的借鉴,有的是整体类型或结构的移植,写的片段有长有短。较长的语段有时也可以采用“生生”合作写的方式,让学生明白篇章的构成方式,对过渡之法亦有涉及。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是对类型文的探索与实践,教师可以创设“秋天的落叶”情境让学生仿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师生归纳,把文章框架定为:目睹落叶时情态(摹景),疑惑落叶(心理),询问落叶原因(对话),追根求源(动作,心理),小组组员分块描写,再凑零为整。学生在这样的合作中,要讨论如何使文风协调;如何过渡自然;如何适当删减补充,以突出重点。大到整体布局,小到描写妥帖都得契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相互修改,把拖沓变成精练,把干巴变成细腻。
7、改编演义法,是把高度凝练的诗句,敷衍改编为散文、剧本、歌词等其他文本形式,要求凸显诗眼的意味。此种有趣的活动,可让学生深入、细致地沉潜于诗句意境中。《咏怀古迹》课例中,李老师让学生对“环珮空归夜月魂”进行舞台设计,就是一个出色的例子。
8、甲:好久不见,听说你最近专心练习写作,掌握了什么写作技巧。
9、本文以总分总的结构来写,从远到近、由面到点慢慢聚焦,描写了秋天的树叶的。先是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了远看枫叶和银杏树叶的样子,描摹枫叶突出了色彩的美,描摹银杏叶突出了动态的美;接着把范围缩小,“镜头”聚焦到飘落的银杏叶,具体写了翻跟头的叶、飞来飞去的叶、打着旋儿的叶等,把树叶刻画得十分灵动。最后范围再缩小,“镜头”聚焦到一片银杏树叶,通过写看的样子、摸的感受和恰当、有趣的联想,更加突出了银杏树叶的小巧玲珑。小作者怀揣一颗童心,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把秋天的树叶描写得生机勃勃。
10、想把一件事讲清楚,就要讲清楚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1、《鸟鸣涧》中以动衬静的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原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12、按照方位来写景物,会采用一些过渡词或过渡句,请找出来。
13、乙:有哇。你接着听:她坐在风雪中,雪在空中凝固了,风在空中凝固了,一切在这一刻都停止了呼吸,就连高高的烟囱上面飘散出来的浓烟和热气,这一刻也定格成一种僵硬的造型。一个个人处于一种极度绝望状态,专注于自己内心的感受,世界的一切在他的心中都定格了——心底感受到的事物都是静态的。
14、如果请你来写你的一种文具,并用上“静中寓动”的手法,你想选什么?可以怎样写?
15、四年级写“小小‘动物园’”、五年级写“漫画老师”、六年级写“有你真好”,都要注意动作描写。
16、师:“环珮空归夜月魂”营造了一种清丽凄婉的氛围,形象地展现了昭君的思、怨、恨,哀婉动人。将一个女子的个人愁情放置在雄壮江山和恢弘历史的背景下来描绘,体现了杜甫对于宏大叙事之下生命个体的关怀,对人类情感的珍视,这是一种超越时代局限的人本主义思想。杜甫固然是借昭君来表达自己的“怨恨”,同时也是他对昭君至真至诚的“同情”。“诗圣”之所以为“诗圣”,是因为他的诗中有一颗悲悯宽厚的心。(重庆市广益中学400065)
17、(案例)《草船借箭》是原著《三国演义》的一个精彩片段,笔者先引导学生找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言语,梳理、提炼出诸葛亮的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随后引导学生思考: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表现在哪里,让智慧的周瑜自叹不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掀起了读《三国演义》的热潮,并在班级读书会上讨论“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情节,一个神机妙算、智慧过人的诸葛亮形象在孩子们脑海中更深刻了。如此的“阅读任务驱动”,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丰满了孩子心中的诸葛亮形象,也提升了利用信息组块进行阅读的能力,更树立起了从局部走向整体的阅读意识。
18、如果由你来客串小记者,你会向故事中的“明星”或是你的同学扮成的明星提问什么样的问题,猜一猜他(她)会怎样回答?
19、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引领者。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是学生阅读的开始而非终结。教师要有课程意识,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节选文”的语言特色,更要从“文本”出发,让孩子从“节选文阅读”走向“原著阅读”,从课内走向课外,走向更高、更远的视域,领略“原著”的真正魅力。梅子涵老师说过:“每个人的阅读可以走到的层面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所有的阅读必须走到高处。”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节选文”的例子,引领学生走出课堂,链接“原著”,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深度、宽度,丰厚文化视界,提升阅读质量。
20、字数要不少于100字。
五、以静衬动的动作描写例子
1、十二月的许多个静夜,让最贴近灵魂的东西陪伴自己,在细细流淌着的古老又轻灵的音乐中,无数透明的感动铺展开来,那些优美的天籁之声,如轻柔的月光笼罩大地,又似温暖的手指轻抚面颊,心空顿然澄澈辽阔。偶尔,坐在倦倦的阳光下,晾晒一些尘封的心情,泪珠莫名滑下,成就了世间最美的水。从来不拒绝泪水,因为它纯净又有内涵,许多时候,语言并不能表达一滴眼泪蕴含的内容。所以,我不隐匿我的脆弱与多情。
2、我的家乡是一片黑色的土地,铺在地里的麦子揣着春天的绿意。十二月的罡风提着剪刀,疯狂地把日子修剪。雀鸟归隐山林,呜咽的风呼唤放牧的孩子。炊烟,把天空熏得黝黑黝黑的。
3、荷与荷之间的通信是蝴蝶、蜻蜓、蜜蜂维持的,所以,常常可以看到蝴蝶、蜻蜓、蜜蜂在荷花间飞来飞去,对这朵花说些什么,又对那朵花说些什么,一个个快乐的样子。
4、如果请你写梅花,你会让它和哪些动态的事物发生联系,写出动感和美感?
5、(发表于《第一课堂》。学习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七单元可参考。)
6、“动静结合”的三种表现形式
7、(2)解读布局,整体训练
8、静态描写,要绘出景物的外形、内涵、色彩和神韵;动态描写,要对事物的动作、声响、神态作细致的描绘,达到景物传神、生动、鲜活的效果。在写景的时候,要把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有机结合,使景物既有静态的美,又有动态的美,才能深深地感染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