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静衬动的美景的句子
1、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2、在花坛最中间,是一棵挺拔的桂花树,桂花树的叶子绿绿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一块碧绿的宝石。每到八九月份,桂花开了,整个学校就沉寂在桂花的香气里,嗅一口芬芳,连人都觉得精神了许多。
3、有静有动,有远阔恬淡的美,有心摇魄动的感受
4、师:说得真好!用山中的声音来写山林的幽静、和谐,用一些动词来表现山的动态,把山写活了,写出了人的情志。这样的山林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5、(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6、执教者: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校
7、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道家的飘渺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8、师:陶渊明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以动衬静,给宁静的乡村生活带来了情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以静写动,将流动的月写成随身携带品,写出了一个劳动者晚归的形象。┄┄今天我们就跟着《三峡》《答谢中书》、《与朱元思书》三篇山水文学作品学学怎样把静止的山写出动态美,让流动的水呈现安静的状态,动静结合,妙合无垠。
9、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0、“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
11、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
12、五看典故解用意,分析风格与手法,时代流派要牢记,两晋山水寄情意,
13、皎洁的雪花随处飘落洒满大地,皑皑一片银白世界。这雪花漫天飞舞,随风回旋。雪花覆盖在高台上,洁白无瑕,象是刚刚建成的碧玉台。雪花裹缠在树技上,晶莹闪烁,似刚刚栽植的美玉树。这是描写大雪纷飞的景象。前面两句,一写雪落大地后的静景,一写雪舞空中的动态。后两句连用两个比喻描绘银装素裹的大千世界。二句皆含双重喻意,颇为新奇,“如始构”、“似新栽”已是比喻,而“璧台”、“琼树”也是运用比喻辞格而紧缩了的偏正词组,言简意赅。
14、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15、诗歌背景: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公元1067年(宋英宗治平四年),欧阳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数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几次游览后,创作了《采桑子》十首。
16、F.制造气氛,借以传情达意
17、第二节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8、在空城中词人的情绪逐渐低落,我们看下片。
1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20、B、中午一层层波浪像巨人在奔跑,他追逐着海浪那白色的沫儿向我冲来。他越来越大、越来越响、最后一下撞在岩石上,浪花四溅、卷走了我的拖鞋、淋湿了我的裤脚。傍晚,当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之上的霞光又红又亮。它闪动着、滚动着、冲上沙滩,追逐着岸上的人们,又退尽。
二、描写以静衬动的句子
1、(3)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2、粼粼水波,像丝绸上的细纹,光滑嫩绿。往远处望,颜色一点深似一点,渐渐地变成了深碧。仰望天空,云片悠然地在移动;低视湖心,另有一个天,云影在徘徊。两岸的峰峦倒立在湖里,一色青青,情意绵绵地伴送着游人。
3、虚实(正侧面):引发作者联想,使人物形象特点更突出、更丰满。
4、蓟门边关,冬天破晓时分,北风裹着凛凛寒气侵人肌肤。连绵万里的积雪映现的寒光使人不冷自寒。放眼远眺,北疆边土都笼罩在朦胧的曙色中,边镇高悬的旗帜在晨风中猎猎飘扬。诗句写远道而来的客子对边塞的地形、气候和氛围的特有感受。两句诗气势宏阔,首句用一“万里”,便见积雪绵延不尽,次句着一“三边”,又写出边地的宽广辽远。诗人保家卫国豪放雄浑之气溢于言表。
5、《采桑子》中,以动衬静,展现西湖美景的句子是:,。
6、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7、这首诗是诗人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在夔州写的。那时杜甫生活比较安定,心情也比较舒畅。《小至》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
8、菊可真美啊!它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一个绣球,有的像一个毛茸茸的小球,有的像圆球合抱,有的像彩带飞舞,有的像雨后的蘑菇。真是姿态多变婀娜多姿!
9、(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10、冬天的夜晚,月光朦胧,象隔着一层薄雾,撒落一地冷清。苍白的月光使人感到阵阵凄凉意,望着不再如水的月光,思绪穿过心情的那片温柔象雾一样点点漫延,徘徊许久许久,最终在一声无耐的叹息声中飘散飘散!
11、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12、房上落的是雪,白皑皑的,又松又软;树上盖的是雪,积雪把树枝压弯了腰。太阳照在白雪的山上,发出耀眼的光芒。
13、(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14、空间:远近,、表里、俯视、仰视与平视,整体与局部,
15、(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
16、仔细看吧,荷叶呈圆形,中间有一个小圆圈,圆圈的四周有一道道的叶脉,一直伸向荷叶的边缘。荷叶丛中还露出一个个小莲蓬,嫩黄绿色的,像个小话筒,歪着头一声不吭。
17、我多想变成一颗星星,一颗闪烁着七色之光的星星;一颗不管夜空的云有多厚也能透过云层射出最耀眼光芒的星星;一颗钻石般坚硬的星星;一颗在冬天能散出淡淡暖意的星星;一颗在夏天能散发出淡淡凉意的星星;我多想变成一颗神奇的星星。
18、②引用诗词:丰富(充实)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
19、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
20、你看,三峡的春冬之水,那颜色是多么的靓丽。雪白的激流,在那里冲荡着,雪白的衣裳在飞;碧绿的潭水,在平静的躺着,绿得醉人;景色的阳光一照,那水,又变成了金黄色。三峡的水真是趣味无限,五彩斑斓,变化多端啊!三峡春冬之水,是多么的清澈啊!你看,那回旋的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那极高的山峰的倒影静静的倒立在水中,那柏树奇形怪状的,有的像蹲守的猿猴,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憨态可掬的熊猫。
三、以静衬动的美景的句子怎么写
1、词人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出西湖之美景,犹如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同时,注重动静结合,特别是以动写静的方法,把西湖清新可爱之美表现得美不胜收,并寓情于景,令读者想象思考。
2、词正文前面的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由和千岩老人对这首词的评价。在冬至时节,词人来到了扬州,自隋唐时就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引得人们对其充满了向往,但是此时的扬州从城外到城内都是一片萧瑟,千岩老人评价这首词有黍离之悲。黍离一词出自诗经,现在用来表达对国家昔盛今衰的伤感,在序中借千岩老人的评价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3、答题模式:环境+人物+情节+主题(四级循环答题法)
4、师:静止的山我们可以写活了,在活色生香中,悟情赏美;同样流动的水,我们可以写出静态美来,通过描写,渲染静态,反衬动态,突出动态。
5、美丽的天空上有一朵朵雪白有奇形怪状的白雪,可爱的小鸟总在天空掠过,唧唧喳喳的叫这好像在给天空打招呼。
6、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7、《相见欢》中写词人登上西楼所见景象的句子是:。
8、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杜甫《春宿左省》
9、《鸟鸣涧》中以动衬静的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原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10、(1)从语言运用角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11、这首词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12、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13、排比:节奏鲜明,加强语势,丰富内容,加重感情。
14、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去世,留下10条经典语录
1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16、感觉: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嗅觉(这个角度要注意“通感”手法的运用)
17、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18、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
19、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
20、③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等(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
四、以静衬动的美景的句子摘抄
1、(答案)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2、水仙子·舟中(2016山东卷)
3、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4、生:“花落”、“莺啼”以声衬静,客人还在睡觉,给人一种田园生活幽静闲适安逸的感觉。
5、紫丁香不单独开花儿,而是几十朵紧簇在一起开放。在绿叶的衬托下,那一簇簇丁香花儿就像一个个穿着紫色连衣裙的小姑娘。
6、一看题目明含义,二看作者悟情志,三看背景知来历,四看意象析主旨,
7、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8、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9、(2)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10、生:诗人将流动的“水”写成了静止的“布”,瀑布挂在山川前,以静衬动写出瀑布倾泻而下的态势。
11、文题二:运用以动写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家庭作业)
12、至此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向高潮,给读者留下深沉的思考和回味。在回味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沉重的黍离之悲。
13、师:“舞”和“驰”通过以动写静,形象地赋予了高原飞动的气势,使之生机勃勃。刹那间,群山起舞,灵动如无数银蛇;高原奔驰,威猛如漫野蜡象。整个世界由死寂变成了欢腾,天地之间充盈着无穷的生机。
14、师:此时的水更代表作者的情感。这些流动的水,奔腾的水,盛大的水汇成一眼幸福的泉,流成一片幸福的湖,然后,看天光云影徘徊,听处处啼鸟和鸣。
15、上阕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上阕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16、(答案)表达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17、那些往日的楼阁平台,那些曾经杨柳依依的树木,经金兵的洗劫,只剩下萧条残破的废池乔木。它们本是没有感觉的,但是词人将他们拟人化,因为它们是若干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中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无情的树木都在痛恨战争,那么人呢?
18、风雪中,山野里的鸦雀将身子紧缩成一团,相互依偎。城里的狗在雪地里欢腾跳跃,不肯回家。诗句描绘雪中的景象。诗人不是正面描绘雪景,也不是直抒其情,而是通过“山鸦”、“邑犬”在雪中的活动,从侧面来描写雪。特别是后一句,通过狗在雪地里的撒欢腾跃,写雪给人间带来的喜悦,形象而生动。
19、A、小说开头,作用一般为定下感情或叙述基调,是的叙述更舒缓自然,顺理成章。
20、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五、以静衬动的美景的句子有哪些
1、常见作用:①结构上,承上启下。②内容上,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人物性格的展现。
2、(2)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以此来烘托水生嫂的美好心灵。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3、“同—处景点,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呢?”答案是:“由于心境不同。”“心境有什么不同?”“先是轻快的。后是沉重的。”接着,教师颇带几分激动地说,“这是不同的心境造成了作者观察的变化……”
4、②比拟,如“柳拂”。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5、落在最后一个玻璃瓶里的星星,展开的暗黄色纸条,上面写着娟秀的一行字,在这行字的末端,似乎有什么水珠滴落在上面,将钢笔所写下的墨水,晕成一朵漂亮的兰花:我只是想,爱你啊。
6、师:三峡的水是这样的盛大,一个“阻”字,一个“襄”字,给你怎样的感受?
7、清晨,嗅着这徐来的清风,一片浅紫色的花瓣映入我的眼帘。它也和着风的节奏,在空中打转,宛如衣着紫色长裙的俏女郎在舞池中翩翩起舞,四周回旋着圆舞曲优雅的旋律。
8、另外,此类题型还需从以下角度思考:
9、上阕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下阕比喻,把风平浪静的水面,比作琉璃,写出水面的晶莹澄澈。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
10、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11、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2、字形不同但读音相同的字容易写错,
13、对偶:句式整齐,意义丰富,有节奏感,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14、对比描写:突出了人物的某一性格或情感。
15、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6、(1)三个“注重”:意象的色彩,如明艳、清丽、素雅、黑冷等;意象组合的特点,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等;景物形象的特点,其常用术语有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清、恬静闲适、雄奇优美、生机勃勃、肃杀凄凉、瑰丽雄壮、繁华热闹、清新自然等。
17、野花自开自落,浮云时聚时散。
18、第二部分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19、按规定默写,要求写几句就写几句。上下句的默写,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如果默写的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写几个字,暂时放过,后面记起来了再默写。
20、西湖的风景是那样的雄伟壮观;湖水是那样清澈;是那样的平静,像一面镜子;湖边的景色是那样的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