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以动衬静的诗句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3、直接状写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日暮黄昏、沙尘漫天、遥空断雁、大雪纷飞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冻的暮天之景。通过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离愁别恨的低沉气氛。
4、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5、《鸟鸣涧》中以动衬静的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原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6、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青雀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7、●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文学常识、重难点、必考点汇总)高分必备!
8、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范仲淹)
9、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0、《滁州西涧》——唐代 韦应物
11、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短歌行》曹操)
13、本诗的第四句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
1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5、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范仲淹)
16、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17、我国传统画技之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18、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隐好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亮让返猎马带灶键铅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9、衬托中的正衬,原始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与渲染结合起来使用。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20、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二、五首以动衬静的诗
1、情感/思想:表达离情别绪、思乡、愁苦之情。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范仲淹)
3、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4、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6、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7、情感/思想: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8、情感/思想: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9、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李白)
10、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11、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12、③善于创造,形象生动。如“云孙捧出南箕簸,月姊舂来北斗量”,“一山如龙入云起,一山化作长江流”等句,化静为动,化无生命为有生命,使形象新颖流动。
13、◆初中文言文十大翻译技巧
14、这是写景诗,描写的是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之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前两句“静中有动”,写空山寂寂,不见人影,却有说话声回荡。后两句“动中有静”,描写光影流动,又充满寂静的感觉。该诗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后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接着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周身幽暗的感觉。最后以青苔结尾,由于长期没人走过的地方才长青苔,因此,所闻的人语只能是自己的自言自语,空山异常幽静。作者的描写,似随手拈来,不着痕迹,敏锐的感觉独具匠心。
15、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16、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次北固山下》王湾)
17、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8、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1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0、情感/思想: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三、以动衬静的一句诗
1、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2、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过效劳的忠贞之情。
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4、◆记叙文阅读理解考点及答题技巧
5、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6、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第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幽雅、清静、清幽的特点。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7、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9、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10、思想: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而此诗则从一个奇特的现象着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层岩迭嶂,看去空无一人。
11、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结句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12、本是我国传统画技之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13、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浣溪沙》晏殊)
14、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如: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地白如霜、栖鸦可见,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光皎洁”。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15、情感/思想: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16、没有人知道春天从什么地方开始。春天不像赛跑者那样有一个起点。大概是在艾佛格来的多水的荒野,在奥岐绰比湖以南,春天形成了,蓬勃了,蔓延开来了;在向北伸展时,步伐越来越有力,色调越来越鲜明。在这里,在美国的南端,春天的来临并不突然,不像有些新英格兰山谷那样,刹那之间便开满了罂粟科和毛茛科植物的花。在这里,时令的递嬗是缓慢的,季节的钟摆摆得慢,摆动的弧形线也不那么长。
17、情感/思想: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18、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
19、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20、以动衬静最著名的诗句是王维的《鸟鸣涧》:
四、初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什么
1、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2、即可获得更多学习干货资料!
3、白话文释义: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4、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5、◆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6、“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
7、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8、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9、表现手法也是初中诗词鉴赏经常考察的对象之掌握具体手法,构建表现手法的知识体系,考点就自然明了,考试中的表现手法的题型亦可迎刃而解。
10、●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文学常识、重点字词、古诗文言)高分必备!
11、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1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出自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1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
14、两个黄鹂鸣翠柳两个点2113一行白鹭上青天一条线窗寒西岭千5261秋雪时间上门泊东吴万里船4102空间上从点到线,从时间到空间,有动有静,动更衬1653静,描绘出一副美好的图画,此内诗本人认为最佳,最符合容楼主需要了。
15、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赏析动与静在生活中是相对立的,但在艺术作品中有时却相辅相成。这里是远离尘世、人迹罕至之地,对厌烦了尘世纷扰的人来说,显然有着无比的幽静。但是,山林如果真的沉寂无声,那只会使人觉得死气沉沉。而这两句写山林之幽静,却不失大自然生动活泼的情趣。因而,当时成为传诵一时的名句。以动写静的诗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89634html
16、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17、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18、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9、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过效劳的忠贞之情。
20、地白如霜、栖鸦可见,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光皎洁”。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五、初三以动衬静的诗句
1、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2、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3、《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此诗曾被选入语文教科书。
4、我国传统画技之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7、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望江南》温庭筠)
8、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出自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9、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10、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1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鹿柴》
12、如果我们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古诗词中“静”的概念,并非是客观上的“静”,而是主观上的“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在噪,鸟在鸣,林更静了吗?山更幽了吗?显然从客观的,自然界的角度看,是不对的。所以,这里的“静”,是指没有人烟的静,因为没人声,所以蝉噪。这里的“幽”,是指没有人世的幽。因为没有人迹,所以鸟鸣。“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句,所描述的意境,准确地说,应该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幽静,一种远离官场吵杂的幽静,一种不求名利、与世无争的幽静,而并非是客观世界的幽静。这句看似普通的诗句,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正是因为该句所蕴涵的意境,引起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思想共鸣。
13、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几间茅屋的水边小村,杨柳扶疏,门窗尽绿。前两句,纯用景物写生方法;
14、抑扬可分两种: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15、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6、此诗后两句写晚雨野渡所见,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无行人。也许船夫已归家歇息,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动中有静.。
17、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18、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19、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六、初中以动衬静的诗句
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2、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的确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3、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李商隐)
5、◆诗词鉴赏答题时的常见雷区
6、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7、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李白)
8、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9、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0、王维还有一首诗《鹿柴》:
11、情感/思想:多传达惆怅和哀愁
12、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13、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14、王维的另一首诗《鸟鸣涧》也大量运用了动静相衬的意境描写的方法:
15、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大汇总。赶紧收藏备考!
16、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
17、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李白)
18、王维的诗《田园乐七首.其六/闲居》“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19、花落应扫,而家童未扫,不是不扫,而是因人未起的缘故。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
20、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出自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短歌行》曹操)
2、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3、衬托中的正衬,原始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为一种写作技法,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与渲染结合起来使用。
4、夏夜,一场大雨刚过。窗外,稀稀拉拉的雨滴声还不时传来。但,明显的,天气一下子变得凉爽起来。我赶快打开各个房间的窗户,竭力地想让室内燥热的空气散发出去,而让那凉爽沁人的带着草木气息的清新空气光临这久违了的空间。啊,多么爽神怡心的空气呀。它把我一天来闷在屋子里的烦躁不安,稍稍消淡了一些。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靠着阳台的窗口,凝望着这凉爽的静谧的迷人的夏夜。远处,电视塔静静地矗立。朦胧的黄与荧荧的绿组合的轮廓,犹如一支彩色的蜡笔插在了灰黑色的天幕中,像在诉说一段遥远的心绪;近处,北濠桥路上,守候在雨夜中的一盏盏路灯,默默地闪着黄乎乎的光轮。光圈下闪闪发亮的路上,不时有几辆小轿车,公共汽车,“哧哧”地一滑而过……。
5、出自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6、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李白)
7、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晏殊)
9、5年来专攻部编本考试—《同一卷·上分》
10、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11、◆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汇总
12、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4、如: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地白如霜、栖鸦可见,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光皎洁”。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15、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诗的大意说:在山中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寂静得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早已归宿的山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这诗主要写春山的月夜之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以动衬静的修饰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16、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17、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18、《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19、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0、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1、如: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台城》)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2、宋朝诗人赵师秀的《约客》: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李清照)
4、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过效劳的忠贞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