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作用
1、本诗“凉风绕轻幕,麦雨交新溜”两句为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2、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3、(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4、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拟人、排比、对比、双关、起兴、反复、设问、互文、用典、象征、寄寓、寄托等。
5、忧国忧民、建功报国、建功立业、赞美将士、讽劝穷兵黩武、对战争的厌恶、对外敌的仇恨、对投降派的不齿、思乡怀远
6、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7、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8、(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9、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
10、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11、例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2、(答案)词人运用拟人手法,想象离去的春天,与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相遇,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问,想象奇特,生动形象,引人联想。
13、在这里,诗人是用潮水反衬“故国”的荒凉冷落,是为以景衬境。
14、(答案)词人运用想象的手法,将西江之水想象为所饮之酒,将北斗星想象为饮酒的酒杯,将天地万物想象为宾客,展现出词人开阔的胸襟,充分表达了词人“物我交欢”的境界。
15、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16、运用细节使诗篇洋溢着生动、活泼的气息,大有奇趣;
17、答案:渲染了感伤的气氛,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烘托了后面的情感。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18、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19、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具体地说,古典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有如下几种情况。
20、译文:百鸟飞来飞去闪现苍山间,人们世代生活水乡山寨中。帘幕外千家承受连绵秋雨,日落西山悠扬笛声入寒风。
二、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公开课课件
1、下阕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
2、诗人用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3、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4、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
5、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窝。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张佑《咏内人》
6、认真审读选项,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
7、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8、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早春农村风光的欣赏作者对不屈精神和顽强生命力的赞赏与追求。鄙弃城市官场。
9、(答案)①用词巧妙,极具表现力。作者连用一连串动词,“弄”“跑”“立”“掠”“飞”,使骄马、苍鹰的形象跃然纸上,动态十足。“弄”为拟人手法,写出马的灵性可爱。②画面感,很具画意。矫健的奔马腾跃在秋天劲风之中,鬃毛飘洒、马蹄立空扬尘,苍鹰擦地急速而过,以“掠地飞”的震撼姿态追捕逃兔,状物如在眼前,行肖神似,很具有画意。
10、借古抒怀(缅怀英雄、建功立业)
11、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12、例3:“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鹅》)
13、如:“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债中行》岑参)
14、视听结合,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相辅相成,相互衬托,使其所描写的景物更具立体感,使读者身临其境。
15、声与色的结合(绘形绘色)
16、以《虞美人》为例: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句,写愁绪。愁绪本是很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
17、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18、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儿,似乎连月出也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这种以闹衬静的写法,不仅没有破坏春山的安谧,反而衬托得春夜山涧更加幽静。
19、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0、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三、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作用
1、这三处,单用“比”,以“朝露”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喻才德高盛,以山、海喻胸怀宽广,接纳人才越多越好。
2、例4:“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彻上人》)
3、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4、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5、如聂夷中的《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6、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7、解析:体会二:从历年新课标考题来看,新课标卷最喜欢考查的手法、技巧就那么几类:
8、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9、如李白《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诗人写蜀道难行,先从正面着手,上面突兀而立的高山,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下面曲折回环的河川,冲波激浪。然后宕开一笔,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千里翱翔的黄鹤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缘,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正反结合,极力状写蜀道的难行。
10、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1、例1:“风急天空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12、李煜的《虞美人》词中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二句,《望江南》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写词人对故国和往昔的追思,都不是眼前的实景,而是过去的景况,它与词人当时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凸显出梦醒后的浓重的悲哀。
13、③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14、例3:“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15、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17、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
18、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19、虚实结合的售货方式依托互联网技术现阶段普及情况,一部分崇尚高效率购物、快节奏生活的年轻消费者,尤其是网络工作者或网络爱好者便乐于做“网上购物”的“鸡头”,而惫于存包、收银、验票的卖场购物
20、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四、诗歌表现手法之虚实结合
1、看情况吧,有些是为了突出人物的XX感情(思乡、怀念故国之类的吧)。有些是为了把景物的XX更突出(雄伟啊,凄清啊、什么的)。总之就是有加强突出的作用
2、如:“红籍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剪梅》李清照)
3、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4、通过“燕子”的细节,抒发了古今盛衰的感慨;
5、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6、(注)①茶瓯:一种茶具。②香篆: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
7、②夸张: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8、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9、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10、2010—2012新课标卷诗歌鉴赏题小结:
11、(1)语言语风类错误:或故意译错实词虚词;或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
12、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13、再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14、(析)程千帆说“西风吹老洞庭波”有三奇:秋城的到来,不从草木变衰而从湖水兴波见出,一奇也;湖波能老,二奇也;湖波之老,是由于西风之吹,三奇也。其实这首诗还有一奇,那就是只此一句写实,其余三句均为虚。“一夜”句是想象中有夸张,“醉后”句哪来实景?“满船”更在梦中。
15、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描写是侧面描写。
16、表现手法(不含描写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想象、象征、用典
17、念此一衔觞,怀离在惟旧。
18、例3:李商隐《锦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让后学者畅想不已,被喻为古代“朦胧诗”。
19、(答案)示例:①移情入景。以月下青山和傍船白鹭为对象,描绘了故国月下优美可亲的山水景象,融以“看不厌”和“自相亲”之感,抒发了诗人暂时摆脱烦嚣俗务的喜悦之情。②对比映衬。此联紧承颔联,与之所写不堪金人府衙烦嚣人事之扰的难捱难耐之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暂回故国时的轻松喜悦之情。③对仗工整。“入眼”对“傍船”,“青山”对“白鹭”,“看不厌”对“自相亲”,词性协合,色调和谐,音韵优美。
20、虚实结合诗词中虚实结合常见的形式神仙鬼怪的虚幻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在一些抒情诗中,作者常常突破时空的限制,通过想像将对方的言行摄入诗中,增强诗词的情趣,扩大诗词的意境,将所抒发的情感加以深化,也叫“对写”。
五、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的作用
1、解析:此题考查X。炼字的效果、作用题其它省份考得多,新课标这次考了个炼句题。炼句题的问法“这一联巧在哪里”、“颔联巧在哪里”等,答题步骤:从小到大,①用字、用词巧妙②语句的意象组合、构思巧妙③如果运用了手法,手法巧妙。
2、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3、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4、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答出什么感情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