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原文
1、译文: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3、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通,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4、“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分别指什么?“进”和“退”分别照应什么?
5、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6、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7、因“物”而乐因“己”而乐
8、明确:(1)“迁客骚人”的观物之情是阴风苦雨则悲,风和日丽则喜。“古仁人”则不然,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优民忧君之心不改,具有“先忧后乐”的伟大襟怀。
9、何然则何时而乐耶(什么)
10、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明确:(1)“前人之述”指的是唐贤今人诗赋。(2)“此”指的是岳阳楼。
12、分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警句的含义。
13、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岳阳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14、则有去国怀乡(古:离开;今:前往)
15、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16、退古义: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
17、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
19、此乐何极极:穷尽。
20、明确:运用拟人、对偶、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洞庭湖湖面广阔浩渺、湖水波澜壮阔的宏伟气势。
二、九年级上册语文岳阳楼记原文及注释
1、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2、古人描写洞庭湖的诗句: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4、微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
5、文章第4段写景优美、描绘生动,请你结合本段内容,简要分析其写作手法。(至少两点)
6、这篇课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
7、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衔”“吞”二字采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极力渲染洞庭湖的阔大气势,生动别致,绘成了一幅大气磅礴的画面。
8、一方面表达对友人的劝勉之意,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
9、(1)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阔达胸怀和崇高情怀的肯定和赞美;
10、去国怀乡去:离开国:国都
11、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来临),湖面平静,天光和水色上下相接,碧绿的湖水一望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在天空),时而栖集(在小岛)。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的芷草和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绿。有时湖面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微风起时)湖面上波动的月光闪耀着金色,(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渔夫的歌声也响起来了,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遗忘了,端起酒杯,面对着清风畅饮,真是喜气洋洋呀!
1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
13、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4、明确:(1)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5、写出体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在于劝喻友人(作者为了表示自己政治上孤独苦闷没有志同道合者)的句子是:微斯人,吾谁与归?
16、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7、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8、第四段的景物描写非常优美,试举一例,并说明美在何处。
19、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20、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以物喜,以己悲。
三、岳阳楼记9年级上册原文
1、译:嘱托我写篇文章来记下这件事。
2、然则古义:如此……那么
3、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乐观旷达的胸襟面对生活,而不是患得患失,正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描写无风时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静影沉璧。
5、明确:高度概括了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6、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早晚阴晴变化,景象变化多端。晖,日光。气象,景象。
7、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句子是: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8、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9、距离范仲淹近千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请简述你的看法?
10、(2)揭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11、首段交代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2、《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唐雎不辱使命》,《江城子.密州出猎》,《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渔家傲》范仲淹。《行路难》李白,《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商山早行》《湖心亭看雪》《月夜忆舍弟》《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
13、♬点击上方绿标听有声阅读,解放双眼
14、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有何言外之意?
15、又如春风和煦、日光明媚时,(湖面)没有惊涛骇浪,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情开朗,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极了。
16、暇日登临固宜乐,其如天下有忧何?
17、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8、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19、译: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0、宠辱偕忘(古:荣耀;今:恩宠)
四、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课文原文
1、沙鸥翔集翔:飞翔集:鸟停息在树上
2、越明年越:到了明年:第二年
3、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4、明确:(1)登楼时的环境不同(以物喜)。(2)个人的遭遇不同(以己悲)。
5、夫予观夫巴陵胜状(那)
6、写洞庭月夜美景的句子是“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7、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
8、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没有归:归依
9、本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10、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1、明确: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12、结合中华民族历代志士仁人的事迹,说说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知晓)
14、“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字面上指谁?也含蓄地兼指谁?以达到作者的什么目的?
15、予观夫巴陵胜状夫: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16、译文: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7、开连月不开(天气放晴)
18、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用作名词,贤明之人)
1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0、明确:(1)字面上指古仁人。(2)也含蓄地兼指滕子京。(3)以达到作者规劝友人的目的。
五、九上语文人教版岳阳楼记原文
1、九上文言文《岳阳楼记》专题复习
2、本文主题是什么?(本文写岳阳楼的目的是什么)
3、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4、“居庙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指不在朝廷做官。
5、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8、前人之述备也备:详尽
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0、得无异乎: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11、由古仁人旷达的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得出的论断是:是进亦忧,退亦忧
12、译文:(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情开朗,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13、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15、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6、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17、“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照应的句子是: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8、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9、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0、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六、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原文
1、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如果喜欢本文,点个“在看”吧
3、第五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明确:(1)“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因天气或阴或晴,洞庭湖不同的景色而产生或悲或喜的心情。
5、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6、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7、(2)写两种感情的目的:通过这两种感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8、①“庙堂”指朝廷(或:在朝、为官),“江湖”指民间(或:在野、为民);
9、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越,及、到。
10、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11、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12、“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13、我认为是这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整个主题扣住了八个字作为中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解决的办法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一种豁达的心态,也是一种劝慰。
14、理解:战国时的孟子M早提出“忧乐观”,北宋时的范仲淹继承并且把这种思想发扬光大,从诗歌的后两句可知范仲淹的“先忧后乐”的思想对后人(南宋诗人王十朋)也产生深远影响。
15、这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作者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景以及迁客骚人的物喜人悲,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