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
1、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可斋杂槁》尤焴原序:“文正《岳阳楼记》,精切髙古,而欧公犹不以文章许之。然要皆磊磊落落,确实典重,凿凿乎如五谷之疗饥,与世之图章绘句、不根事实者,不可同年而语也。”
2、这位朋友问范仲淹没有到过岳阳楼,为何会写出岳阳楼记?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本人在创作《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教育人生》这本书的时候,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说实话,范仲淹到底到没到过岳阳楼,已经是一个历史疑案,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我就根据自己掌握的一些历史文献,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范仲淹成年后没有去过岳阳楼)范文正公幼年坎坷,青年跎蹉,中年发迹,老年成名,他这一生波澜壮阔,主导庆历新政,抗击西夏,出将入相,达到人生巅峰。但是范公一生清贫,艰苦朴素,助人为乐,急人所难,是改革领袖和宋学先锋。
3、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5、从范仲淹上面的为官足迹我们就可以看出,范公成年当官之后从来没有去过岳阳,也没有登过岳阳楼。(范公幼年时是否去过岳阳楼没有确凿证据)范公2岁丧父,母亲谢氏在被范氏宗族抛弃之后,母子二人栖身尼姑庵,长达2年之久,可谓饥寒交迫,走投无路之下谢氏后来改嫁山东淄州的朱文瀚,范仲淹改名朱说。
6、▲惟真:朱熹说过,整个宋朝只有范仲淹一个完人。这说明,宋朝士大夫的风气是与范仲淹带动有关的。范仲淹和其他官员不同,他很有执行力,真的做实事,跟其他文人不同。别人大多靠文章出名,而他除了文章外,还真的是靠政绩。
7、行:走,此指前行。
8、五代时,曾祖和祖父均仕吴越,父亲范墉早年亦在吴越为官。宋朝建国后,范墉追随吴越王钱俶归降大宋,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
9、庆历三年四月,宋夏局势刚刚和缓,宋仁宗便将范仲淹调回东京,升任为参知政事(副宰相),庆历五年(1045年)初,罢参知政事,出任邠(今陕西彬县)、邓(今河南邓县)、杭等州地方官。
10、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扩展资料:这篇文章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
11、四段的排比句写出迁客骚人的感慨,一悲一喜,一暗一明。
12、范仲淹出生时,他的父亲正在担任武宁军节度使掌书记,一家人住在徐州的节度使掌书记官舍里,所以范仲淹便在官舍出生。然而不幸的是,范仲淹刚出生不久,他的父亲便因病去世,原本和乐的家庭瞬间失去了支柱。不得已,范仲淹的母亲谢氏便带着他改嫁到朱家,于是范仲淹便更名为朱说。
13、范仲淹进士及第之后,先后在安徽广德、安徽亳州、江苏泰州、江苏镇江、江苏苏州、河南商丘、江西鄱阳、陕西延安、陕西彬县、浙江绍兴、浙江杭州、浙江淳安、山西永济、河南淮阳为官,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他为官一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地方当官。而范公因为触怒权贵,三次被贬,最远的第一次被贬到了江西鄱阳,妻子病死在贬谪途中。他在京城的时间非常少,只有三次,一是担任秘阁校理期间,二是权知开封府兼任御史台时期,三是参知政事担任副宰相主导庆历新政时期。
14、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15、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16、加上范仲淹曾任职泰州,主持重修过捍海堰,也就是如今说的范公堤。泰州临海,范仲淹当然领略过大海的壮阔,后到苏州任职,苏州与太湖相邻,太湖是与洞庭湖起名的大湖,范仲淹不会不记得太湖有什么景象的。
17、这些精彩的句子真让人身临其境,令人十分佩服范仲淹的文采。
18、滕子京虽然被贬岳州,但他在任期间,做了三件政绩工程,希望能够取得朝廷的谅解。重修岳阳楼便是其中之完成于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为了提高其政绩工程的知名度,赠给范仲淹《洞庭晚秋图》,并向他求作两记,一则就是《岳阳楼记》,另一则是《偃虹堤记》。
19、范仲淹对滕子京千里求文之举很感动,当晚以邓州好酒招待信使,开怀畅饮到二更。安排信使休息后,范仲淹乘着酒兴,于花洲书院秉烛执笔,参照岳阳楼形势图,展开想象的翅膀,状物写景,一气呵成岳阳楼记的前半部分。景物铺衬好了,接下来该抒发心情了,他便把奏折中的核心观点融化到文章中去,便成了《岳阳楼记》。范仲淹见把奏折理情融入《岳阳楼记》中,竟然浑然一体,天工妙成,很是得意。心想,自己的感触写到这篇文章中,比呈给一个昏庸的皇帝还好,于是他把奏折付之一炬。故此后人不见范仲淹的那份奏折,唯《岳阳楼记》传留人间。
20、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二、说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
1、1039年,西夏军队进犯宋之边境,次年正月,元昊大军进逼延州(今陕北延安)。将他召入朝,恢复了天章阁待制之职,让他出任陕西路永兴军的知军州事(今陕西西安一带),后来,任命范仲淹和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分别负责鄜延路(西北军事区划之治所在今延安)和泾原路(西北军事区划之治所在今甘肃平凉)。
2、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北宋时期名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3、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己丑秋八月丁丑,范仲淹生于徐州节度掌书记官舍。
4、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
5、《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6、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7、范仲淹是北宋大臣,苏州人,幼年丧父,母亲带他改嫁山东,直到后来做官了,才回归原籍,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这“三不朽”只有三个半,但具体说法不同,例如有的说是孔子、范仲淹、王阳明和曾国藩,也有其他说法。我认为,范仲淹尤其是值得今人学习的道德典范,例如他把风水最好的土地拿来建学校,建立苏州义田,这些境界和美德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8、不是,滕子京有不愿听人劝的性格(依据《渑水燕谈录》),被贬后很悲愤,范仲淹难以找到机会劝他,直到滕子京让他写《岳阳楼记》,范仲淹为劝诫友人像古仁人学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9、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10、岳阳楼本身就是一座布局精妙、美轮美奂的古典建筑。而中国古典建筑讲究的就是布局要精妙,衔接要紧密,过渡要自然,错落要有致,点缀要得体。就《岳阳楼记》来说,是非常符合建筑学意义上的审美原则的,这主要体现在文章的结构上。文章的叙述、描写、议论如同岳阳楼的三层结构一样,内容清晰,层级分明。
11、古时,邀人作记通常要附带一份所记之物的样本,也就是画卷或相关文献之类的资料,以供作记之人参考。滕子京虽然被贬岳州,但他在任期间,做了三件政绩工程,希望能够取得朝廷的谅解。
12、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13、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不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辉,日光。
14、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15、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谪守,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词被贬官,降职解释。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郡的长官。汉朝“守某郡”,就是做某郡的太守;宋朝废郡称州,应说“知某州”。巴陵郡,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岳阳,这里沿用古称。“守巴陵郡”就是“守岳州”。
16、毋庸置疑,这样一个在全国都有影响的大型活动是不会搞错地方,搞错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的地点的。但为了慎重起见,我还是查了相关的材料多种,居然没有一个说《岳阳楼记》的写作地点是延安的。
17、中国古典建筑讲究对称之美。第三段和第四段就非常对称。作者分别写了两种天气、两种景色、两种心情,就像建筑的虚实、高低、明暗一样,错落有致,相映成趣。可以说文章的结构非常符合建筑美学,起承转合、层次清晰,有呼有应、浑然一体,衔接得如同岳阳楼般严谨、凝重、庄严、华妙。
18、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9、《岳阳楼记》开篇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何许人也?滕子京又叫滕宗谅,字子京,与范仲淹是同科进士,两人互为年交,友谊深厚。滕子京既有文才又有战功,历任泾州、庆州地方行政长官,曾被陕西军事统帅郑戬告发,说他在地方上贪污腐化,滥用钱财。后再遭御史梁坚弹劾浪费公使钱十六万缗,滕子京担心连坐太多,焚毁帐册,籍没姓名,公然采取对抗组织调查的强硬态度。那么,滕子京的数额巨大的钱财都做什么了?分给手下,以及馈赠故友旧交了。时为参知政事的范仲淹不惜徇私枉法,全力营救,建议只降一职。但梁坚的上司御史中丞王拱辰愤然不平,据理力争,后来在范仲淹周旋下,滕子京最终没有被治罪,而是贬谪巴陵郡,到岳阳任市长去了。
20、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三、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是什么
1、范仲淹与岳阳楼 顾名思义,岳阳楼记本应是以记岳阳楼为主要内容的,这不仅是由文章的体裁所决定的,也是范仲淹写作这篇文章的初衷。
2、闻一多主张诗歌应该有“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其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也具有这“三美”。
3、这篇文章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
4、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5、而让范仲淹的声誉达到一个高潮的,则是他在庆历年间参与的新政改革。北宋不缺能人,也不缺眼光独到之士。国家的冗病早就到了改革迫在眉睫之时,所以范仲淹在一番推辞之后还是担起了参知政事的大任,开始逐步推行改革。
6、排空,冲向天空。
7、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想要范仲淹写一篇记,他就把自己所画的《洞庭晚秋图》和一封信给了范仲淹,范仲淹看到信之后,也仔细地观摩了这幅图结合自己的经验,最后创作出了《岳阳楼记》。
8、岳阳楼实为搜刮民财而建,滕子京中饱私囊
9、醉饮斜风,歪诗满案,乱点江湖秃笔一支。斜雨,70后,北京一古典文学爱好者,尤喜古诗文,曾是诗词世界挑战古诗词以2099句诗词通关的选手,偶尔写诗,以怡情自遣为快。
10、要是胜了,制茶人无比荣耀,宛若封神登仙。要是输了,制茶人无地自容,犹如败军降将。通过范仲淹的诗文,我们似乎感受到了斗茶时的热烈场面。
11、感极,感慨到了极点。而,连词,表顺接。
12、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13、这样看来《岳阳楼记》有其特有的文学价值,也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还能教会孩子努力探索,明辨是非,可以保留在课本。
14、显然,一是斗味,二是斗香。
15、▲惟真:是的,我建议我们书院以范仲淹作为偶像,推广大丰的道德风尚教化,尤其是对于优秀母亲的培养,因为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教化是人一生教化的开始。
16、天圣七年(1028)至景祐四年(1037年)范仲淹都以直言劝谏的形象活跃在朝野。他曾反对太后临朝,也曾肯定太后的贡献,为其维护声誉。他曾主张裁撤冗官,也曾反对权臣,卷入党争。虽然这十年他起起伏伏,时常被贬谪,但他的忠心打动了皇帝,也得到了正义之士的支持。
17、滕子京后来怎样了?因为范仲淹这篇名动天下的《岳阳楼记》,更因为当朝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范文正公的歌功颂德,滕子京引起了时任帝国一把手的宋仁宗的好感,两年后,从蛮荒的小郡巴陵调任富庶而有小汴京之称的徽州,一年后又转迁更加繁华的苏州,上任不久后因病卒于苏州。滕子京在当时乃至后世都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除了善于敛财以外,滕子京也做过不少好事,比如他曾在治所湖州等地兴办学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善治水患,疏浚江河,兴修水利工程等等。滕子京当时请了许多名人为岳阳楼写记,唯独范仲淹所写的这篇《岳阳楼记》成为千古名篇,亦算功德无量,而滕子京如果不是因为范文正公的这篇文章,谁还会记得这样一个在历史的边角缝中残存的小人物呢?
18、九百多年前北宋的大文豪范仲淹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当代大作家汪曾祺(192O~1997)登临岳阳楼之后,也写下一篇《岳阳楼记》。前者一直是中学语文的教材,而后者则作为前者的相关文章被多种中学教学资料所选入,拜读汪曾祺的《岳阳楼记》,有一句话定格在眼前:“写这篇《记》的时候,范仲淹不在岳阳,他被贬在邓州,即今延安,而且听说他根本就没有到过岳阳,《记》中对岳阳楼四周景色的描写,完全出诸想象。”这里的“邓州即今延安”不禁令人疑惑。
19、宋 庆历三年,范仲淹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到河南 邓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因受到诬告而被贬到了湖南。在湖南的任上,滕子京颇有政绩,正所谓「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0、滕子京到了岳阳后,并非百废待业、夙夜忧心而勤政爱民,当时的岳阳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滕子京不知体恤民情,轻徭薄赋,相反,他并未吸取当初的教训,而是变本加厉的搜刮民财,重修岳阳楼,是为自己树碑立传,歌功颂德,除了故技重施,征收赋税以外,还以官府的名义清理历年民间欠债者,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几部门联合重拳打击“老赖”,政府发威了,谁敢欠债不还?不长时间,滕子京就所得欠债近万缗,他把这些钱牢牢掌握自己手中,不设帐本,不许别人过问,一部分用来修建岳阳楼,另一部分,自然落入了自己腰包(见《涑水纪闻》)。不过滕子京这个人比较豪爽仗义,对待朋友挥金如土,所以《宋史》上才会说他“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
四、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有哪些?
1、请看这样一则材料:“2006年11月5日,古老的邓州城内到处张灯结彩,一派祥和欢乐的气氛——河南首届范仲淹文化节在这里隆重举办。
2、后来,他选择了辞别母亲,前往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求学。在求学期间,范仲淹"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过着这种别人过不下去的划粥割齑的艰苦生活,范仲淹却并没有流露出不喜之情,而是专心苦读。
3、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4、(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5、开:(天气)放晴。
6、答:《岳阳楼记》一文中写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该文中心思想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7、古时,邀人作记通常要附带一份所记之物的样本,也就是画卷或相关文献之类的资料,以供作记之人参考。滕子京虽然被贬岳州,但他在任期间,做了三件政绩工程,希望能够取得朝廷的谅解。重修岳阳楼便是其中之完成于庆历五年(1045)。
8、一“衔”一“吞”,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9、而且范仲淹的这篇文章,赋予岳阳楼以极其丰厚博大的思想内涵,真是不记岳阳楼,胜似记岳阳楼,高出于任何前贤抒写岳阳楼的诗文之上,自然也就无人去斤斤计较其写岳阳楼记而没有记岳阳楼的文题不符的矛盾了。
10、可是好友的一片盛情美意,这么远地托人来请他作记,他又不能拒绝,于是,就有了这篇题为岳阳楼记,却并不记岳阳楼而直抒胸臆的文题不符的散文名作了。
11、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心思)。
12、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13、第范仲淹的历史经历
14、提起范仲淹,你会想起什么?
15、吕夷简家世十分显赫,属于官三代,他在仁宗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几乎无人能够取代,正因为这个原因,史学界认为他是范仲淹的“灾星”。
16、欧阳修评价吕夷简“二十年间坏了天下。其在位之日,专夺国权,胁制中外,人皆畏之”。
17、把酒临风:端酒面对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临,面对。
18、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
19、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20、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五、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原文
1、回顾范仲淹的仕途,可谓是文武并举、喜忧参半、是改革派与顽固派的斗争的牺牲。最初范仲淹只是个九品的广德军司理参军,掌管一些案件审理。后来他由于为官公正,治狱得当,被提拔为文林郎、集庆军节度推官。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3、一盏好茶,味比醍醐,香似兰芷。这样的斗茶赛,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没有丝毫水分可言。
4、范仲淹被邀请写岳阳楼记之前的经历可谓是丰富多彩。范仲淹在守卫宋朝边境数年,号令严明,爱护士卒,西夏人不敢犯边,最后和宋讲和,范仲淹还朝。
5、在任期间,他本来只用监督好盐业,却主动上书建议沿海筑堤,重修捍海堰,以保护沿海民众的家园和盐田。之后,朝廷便任命范仲淹为兴化县令操办此事。可惜不久他又丁母忧,回到应天府。
6、“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7、范仲淹,唐朝良相范履冰之后,祖辈世代居于邠州(今陕西省境内)。唐末,由于战火侵扰,一家人又迁居于吴县(今江苏苏州)。此后范家人都在吴越为官,直到宋将吴越纳入自己的版图才开始侍宋。
8、范仲淹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范仲淹高祖范隋,唐懿宗时渡江南下,任丽水县丞,时逢中原兵乱,遂定居吴县(今苏州市)。
9、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0、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11、查阅大量金元以前的历史材料,说法大致和上述情况一致:延安从古至今并未有过“邓州”的名称。
12、也就在此时,滕子京也被贬谪到岳州巴陵。在巴陵,滕子京重新修葺了岳阳楼。
13、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14、提起范仲淹,总会给人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儒家士大夫印象。似乎悠哉乐哉的饮茶生活,怎么也与他沾不上边。
15、首先看延安的历史沿革状况:椐史料记载,夏,今延安市属雍州。商,属鬼方。西周,为犬戎与猃狁领土。春秋时,本境为白翟部族所居。战国初期,中部和北部属魏,南部属秦,后全部为秦。秦统一六国(前221)后,本境属上郡。汉仍为上郡。
16、毛泽东同志1957年读《宋史》时感叹:“在中国的历史上不乏建功立业的人,也不乏以思想品行影响后世的人,前者如诸葛亮、范仲淹,后者如孔孟等人,但二者兼有,即办事兼传教之人,历史上只有两位,即宋代的范仲淹和清朝的曾国藩。”
17、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助词,的。
18、其次,范仲淹是有一颗忠心为国的赤子之心的。他是想要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有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感情
19、庆历三年,宋夏局势刚刚缓和,宋仁宗将范仲淹调回东京,任参知政事,与枢密副使富弼、韩琦等一道主持改革。当时北宋的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行政效率却越来越低,军队战斗力也越来越弱,内忧外患不时爆发,百姓负担十分沉重,国家财政入不敷出。不少有远见的人担心国家的命运,上书宋仁宗要求改革。宋仁宗多次召见范仲淹,督促他提出改革方案。范仲淹总结多年从政经验,呈上了著名的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十项改革主张:一是明黜陟,二是抑侥幸,三是精贡举,四是择长官,五是均公田,六是厚农桑,七是修武备,八是推恩信,九是重命令,十是减徭役,史称“庆历新政”。
20、▲刘力田:我觉得分析《岳阳楼记》离不开分析作者范仲淹,而分析范仲淹的性格,离不开他的时代背景。范仲淹的高尚道德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首先,我觉得和他的家庭是分不开的,范仲淹幼年丧父,是母亲抚养了他,他母亲教会他的勤俭和奋斗,影响了他的一生。而且,因为范仲淹母亲曾经改嫁,所以后来他并不轻视改嫁妇女,主持的“义庄”也多次资助改嫁妇女。同时,虽然范仲淹丧父,但他母亲并不教育他一定要出人头地,给他过大的负担。
六、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
1、《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写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十分出门,现在在中学里也是一篇必学课文。其实,范仲淹一生都未去过岳阳楼,那么他为何还能写下《岳阳楼记》呢?
2、他怎么可能将洞庭湖的景观如实地描写刻划出来呢?
3、《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贬之后抒发自己的心情和怀抱,也是对于自己的好友被贬的勉励,其中也表达着他的思想境界。
4、总之,文质兼美是《岳阳楼记》流芳千古的两个重要原因。
5、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6、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岳阳楼记
7、第一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最为豪放,千古无双的《将进酒》赏析
8、《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9、范仲淹教子也有一套,范氏福泽一直延续800年,至今他的子孙后代都很兴盛,而且很有成就。前人说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然而范仲淹的家族一直到今天都长盛不衰,秘诀就在于一直重视知识特别是品德的教育,这种家教之风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提倡“好家风好家训”,范仲淹的家风家训就很值得我们学习。下面先请张文峰为大家朗诵一下这篇文章,然后大家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认识的范仲淹和《岳阳楼记》。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中的经典名句,说出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心声,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道出了古代士大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11、范仲淹,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12、直接原因是因为范仲淹的朋友藤子京重修了岳阳楼,嘱咐范仲淹写一篇文章记录一下。间接原因是因为范仲淹想劝藤子京不要因为自己有了一些政绩就洋洋得意,要胸怀天下,并在文章里抒发一下自己的政治抱负。
13、完工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他请画师把岳阳楼的景致画成图卷,送给范仲淹,并请范仲淹写一篇文章记述此事,这幅图叫《洞庭晚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