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名言名句集锦
1、——〔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2、养生先养身,养身先习动;养生先养心,养心先习静。有动有静,动静相济,一张一松,预防百病;动后血通,血通气行,气行神爽,祛病健康;静后而定,定后而安,安后神怡,无病健体。
3、在古代,葫芦除了各种用处之外,它与中医、中药有很深的缘分,我们常说“悬壶济世”,就是专指医生行医施药。
4、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5、身凉脉静者易治,是正气复也。
6、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生气通天论》)
7、亢则害,承乃制。
8、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素问·五藏别论》)
9、喘病之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喘》)
10、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
11、解读:中医认为,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足、气盈、神全是养生延年益寿之根本。固本生精,精生而化气,气生而化神,神全而身健。
12、——〔现代〕明坚《医林掇英.外病求内在之根源》
13、慎独慎言,利己利人。
14、10中药不效,炮制不到。
15、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16、心系群众,以爱服人。
17、(网盘资源)军队文职复习考试资料
18、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素问·至真要大论》)
19、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呕,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汉·张机《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20、其实者,散而泻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二、中医名言200句
1、——〔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2、——〔清〕程钟龄《医学心悟.积聚》
3、诸热瞀瘛,皆属于火。(《素问·至真要大论》)
4、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在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5、——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
6、医通四时之气,辨百物之性,……非精乎儒者不能成一代之名医。(吴有性著,洪天锡补注《补注瘟疫论》周人骥序)
7、——〔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新方八略/补略》
8、五脏六腑,俱受气于肺。(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妇人妊娠病诸候》)
9、脾旺能胜湿,气足无顽麻.
10、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11、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宋·杨士瀛《仁斋指方论·声音方论》)
12、右脉不足,补气药多于补血药;
13、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太平御览》)
14、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知己需要邂逅,缘分不得强求。我知道我只需春水煎茶,松花酿酒,在溪山下轻啜,等你翩然而来。无论是如南风过境再不回来,还是有幸携手同行漫步余生,皆可赞吾庐溪山美哉。无论友情还是爱情,安然等候都是最优美的姿态。
15、而血动不由,惟火惟气耳。
16、吐血三要:宜行血,宜补肝,宜降气
17、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明徐凤《针灸大全·四总穴歌》)
18、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
19、理不必深,但期征实;论不必高,但求适用。—《周学海医学全书》
20、不知为不知,亦良医也。(清·程国彭《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
三、中医名言集锦大全
1、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2、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素问·至真要大论》)
3、食后须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清·尤乘《寿世青编·孙真人卫生歌》)
4、——〔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肿胀》
5、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6、善治精者,能使精中生气;善治气者,能使气中生精。——《景岳全书》
7、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8、——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9、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素问·六节脏象论》)
10、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11、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
12、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
13、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14、土虚木必摇(尤在泾"静香楼医案")
15、 相恶相反禁配 相须相使效强
16、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清·雷丰《时病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
17、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素问·生气通天论》)
18、凡病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阳病有余及气病血不病。
19、上气虚者,升而举之;下气虚者,纳而归之;中气虚者,温而补之。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成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