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比的古诗词名句
1、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2、《蝉》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高”以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的“难饱”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所以哀中又有“恨”。但这样的鸣声却是徒劳,并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这是说,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B.诗歌颈联借苏武牧羊归来时须发皆白的故事,写河湟地区的百姓身陷异族统治而忠心不移。
5、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6、心得:人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依旧热爱生活。”缘来缘去,不必强求,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愿你我都能坦然从容。
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8、注:困,困惑,理解不透
9、B.“寒山吹笛唤春归”的“唤”生动形象,春方至,山未青,夜犹寒,笛声仿佛在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
10、⑤我闻琵琶————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11、B.两首诗语言表现力极强,将残烛“流泪”比作珊瑚,形神毕肖,“明月”“花影”交织错落,情趣盎然。
12、修辞: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式和战事一触即发的气氛。
13、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李白诗中的“曲中闻折柳”,李益诗中的“吹笛唤春归”,“大雁尽北飞”都表达回乡的渴望。
14、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15、解析:本题仍是考查炼字,但略有变化,要求从一个句子中找出最富有表现力的字或词语来进行赏析。根据上面的“方法指津”,先找“诗眼”。“诗眼”通常是全篇主旨或诗人情感所在,通常是动词或形容词,结合诗句和全诗分析,“诗眼”应该是“悠然”或“见”,确定之后,再按照以上的方法回答即可。
16、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17、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指出其含义。
18、心得:纵是孤栖独宿,也不刻意逢迎,随波逐流。只愿独来独往,自由地做自己。正如周国平所说,“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
19、十巡今止。乐事要须防极喜。烛影摇风。月落参横影子通。粗茶淡酒。五十狂歌供宴寿。敬谢来何。再得寻盟後日多。
20、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二、对比的诗句例子
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卫灵公)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3、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4、每读完一首诗词,就像穿越了时间和诗人进行了对话,领略了名山大川,感受到了缠绵悱恻,随着诗人的情绪而沉浮,或清新婉约,或大气磅礴。
5、(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6、蝉(唐虞世南唐诗人、书法家)
7、?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总失分?23个答题技巧送给你
8、大意: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9、注:①皮日休:字袭美,与陆龟蒙均为晚唐诗人,二人因诗酒结为好友,常效仿竹林七贤放达纵饮。人称“皮陆”。②酃醁(línɡlù):美酒名。
10、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11、角度:诗意: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得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
1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13、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知。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
14、(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5、古文: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16、原文:我失去你了
17、从关键词语上着手。抓住诗词中的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等几方面来品味赏析用词的妙处。
18、⑤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9、阅读唐·张谓的《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后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
20、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为政)
三、关于对比的古诗词
1、李白:雄奇夸张,想象浪漫,愤世嫉俗,豪放飘逸
2、意思:抽刀断水水却更快地奔流,借酒浇愁反而是愁上加愁。
3、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4、(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5、运用借景抒情手法的佳句?
6、?50组初中英语考试必考重点词语辨析汇总,收藏!
7、B.“使用拟人手法”错误,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使用了想象的手法。
8、角度:诗意:沉船的旁边千帆驶过,病树的前面万木争春。
9、☞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汇总
10、写法: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11、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3、角度:诗意:敌军像黑云一般压向城垣,城垣就要被毁坏,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日光照在战甲的鳞片上,闪烁着金光。
14、?初三|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共4套)(真题卷)
15、每日一联选句老师(暂定):白也火兔子……
16、②鹏之————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7、而《定风波》的“莫听穿林打叶声”,意思是“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莫听”的对象是“穿林打叶声”。此句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此处的“风雨”象征人生坎坷磨难。再加上后文的“谁怕?”,意思是说,我不怕这种艰辛和磨难。这是一句反问句,意在强调这种生活态度;还有“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蓑烟雨”也象征人生的风雨、政治的风雨,而“任平生”,是说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而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可见这首词以“莫听”起笔,以“谁怕”承接,以“也无风雨也无晴”做结尾,表达了作者宠辱不惊的精神境界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18、⑤余音袅袅,不————如缕。
19、同:两诗都在结尾表达了自己不从事农耕生产,却能饱食的惭愧之情。以此表达对农人劳作的同情赞美。
20、指做玉石的方法,要用锯子切,锉子磋,再慢慢雕琢,最后磨光。比喻做学问还要像玉一样地切磋琢磨。
四、对比的古诗词名句大全
1、③审清修辞手法。对比、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顶针、互文等。
2、(记住一点:64篇中没有“嘱”字)
3、⑤马————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流露出词人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5、④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矣。
6、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 述而)
7、“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8、①这句话选取了“早莺、暖树、新燕、春泥”等富有代表性的景物。(1分)②抓住了“争”“啄”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1分)
9、角度:诗意:战火直到春深三月仍连续不断,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10、古文: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11、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形式,表明了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12、(2)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3、角度:诗意:我死后不屈的魂魄仍将归来,看到后继者高举战旗,让它在空中飘扬。
14、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5、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屈原《离骚》)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屈原《离骚》)
1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17、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18、原文:你很好,是我配不上你
19、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
2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代·李煜《虞美人》)
五、对比的古诗句子
1、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不同点是:陈词中“老矣”包含着年华老去的悲叹、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辛词以廉颇之典故,表示自己不服老,有为国效力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奸佞惑君误国的痛恨。
3、情感:这句诗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到高亢,显示诗人冲天豪气。
4、原文: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为何忙碌,我都会在此守候
5、⑩不以物喜,不以————悲。
6、大意:天道和自然的法则是,那些不去争斗的人反而更容易取得胜利,不言语的人往往更易获得回应。
7、☞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高清版)
8、古文: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9、原文:我超级想你
10、原文:你别想我了,我也不会再想你
1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2、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13、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