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平乐村居
1、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2、这首诗从农村的清新秀丽,朴素的环境着手,刻画老人的安详,孩子的能干和天真顽皮。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3、谁来读一读这首《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当中有几个生字和多音字,一不小心就会错。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读准了没有。(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指名读)
4、清平乐(yuè):词牌名。村居:题目
5、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6、师:如果让你设计今天的语文作业,你准备布置什么内容?
7、⑺亡(wú)赖:《汉书·高帝纪》:“始大人常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注云:“江淮之间,谓小儿多诈狡狯为亡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8、生:“农村的空气好,视野开阔。”“有马牛羊,还有各种庄稼。”“农村小孩不用上那么多的培训班。”
9、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0、辛弃疾确实给自己建了一间小屋,这小屋建在什么地方?你们再看这个“稼”(建在庄稼地里—建在一个四周稻田泱泱的地方)
11、⑪他:泛指,当时就包括了“她”
12、⑹欲说还(huán)休: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词:“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休,停止。
13、通过“一家人各在干什么”,“为什么‘最喜小儿亡赖’”这一句中有一个‘最’,这说明了什么”“这首词的重点应该在哪一句?,为什么”等等,强化第二单元课文的人文主题。
14、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15、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长期以来,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关注点都在对学生基本阅读技能的培养上,教师按部就班地循着“解诗题、明诗意、想画面、知作者、悟诗情”这样的步骤,老师带着学生“跑”,忽视了学生自身对文本意义的建构。
16、第一遍读,让学生捧着书本自由地读,读准字音;第二遍读,看PPT上划分的节奏,读出韵味;第三遍读,听读,看插图,读出画面。这样十几遍读下来,这首词就更容易读通透了。其实,本来还想师生合作读,再交换内容读,比较师生诵读的差别,但是请起来读书的孩子读得已经很有韵味儿了,也就省去了这一环节。
17、师:你们对哪个选题有兴趣?请到讲台上来,自由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要求:当一个,或者几个同学在台上汇报的时候,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倾听,可以补充,也可以质疑。
18、解读稼轩,走进村居
19、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20、《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你觉得这首词好在哪里呢?
二、清平乐村居的词牌名和词题是什么
1、⒁相如赋:即司马相如的《长门赋》。
2、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
3、⑼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
4、出自《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5、但是在看来难度较大的古诗文教学中,也可以开展多文本整合的研究性阅读吗?在这方面郭学萍老师的探索,我们很大的启示。
6、(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7、《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人世一身霜雪归来还是少年
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平乐·村居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清平乐·村居》属于词,而非诗。
9、其实,所有这些,只需要一个字就解决了,那就是——嚼(板书:嚼)嚼着嚼着,诗意就明白了,嚼着嚼着画面就出来了,嚼着嚼着,诗人的感情就悟出来了。(板书:读嚼。)
10、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协和、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11、在描写手法上,这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12、(3)“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3、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4、楚天千里辽阔一派凄清秋色,长江水随天流去秋色无边际。极目眺望北国崇山峻岭的风景,他们仿佛都在传送忧怨仇恨,就好似碧玉发簪和螺形发髻。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吴钩把玩不已拍遍九曲栏杆,没人能理会我登楼远眺之心。
15、⑻倩(qìng):请托。
16、我的第六组群文,是“开放式”的,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这是一种很“冒险”的尝试,但我觉得很重要。
17、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18、学古诗词离不开诵读,尽管预习时已经让孩子们背过了,但是本节课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反复诵读。本首词有三个易错字音:“清平乐”的“乐”,“相媚好”的“媚”以及“亡赖”的“亡”。“卧剥”的“剥”教材上也正了音,和以往教得读音也不同了,因为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所以也就没有多提了。
19、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这三首诗词都是叙事诗这句话是不正确的。有写景;叙事;抒情。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这三首诗词都是写儿童天真、淘气、自由、无忧无虑,不同的是牧童写了一个儿童天真、率性、洒脱的性格,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的生活态度。舟过仁安写了两个儿童淘气,表现了儿童独有的奇思妙想,表现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清平乐村居则通过描写一家和乐融融突出描写小儿子的无忧无虑。叙事诗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与小说戏剧相比,它的情节一般较为简单。这种体裁形式,有故事有人物等小说的内容,而且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诗的特点;情节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的叙事,有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
20、(2)这首词作者将茅檐、小溪、青草、老翁媪、三个儿子巧妙组合在一起,真是非常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写出了词人纯朴乡村生活的欣赏与喜爱。
三、清平乐村居的意思
1、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⑷“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3、原始诗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4、峻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5、译文:赤手空拳率领五十个骑兵将叛贼从五万人中捆绑回来,就如同抓住一只狡兔一般。命令部下束住马嘴,口中含箭,取道关西越过淮水,一天一夜没有吃一颗米。他的雄壮声势和英雄气概,使那些怯懦的人也因此振奋,圣明的天子召见他之后,再三赞叹,因此被皇帝深深欣赏,受到重用,进入朝廷登上九卿的位置,曾到两道担任提刑使和按察使,四次率军离开朝廷与敌军开战。
6、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
7、评价:这就是“稼轩先生”向往的一种生活啊,这就是这里的人们过的清平的日子啊。老有所乐,少有所安,朗朗乾坤,清平世界,酒不醉人人自醉呀,让我们再读《清平乐·村居》。(齐读)
8、最后,我们也学着填词的方式,创作了一首押韵的小诗。(这首小诗的框架是听课学习的时候记下的,词是孩子们一起填的。大家可以先试试看。)
9、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0、“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1、点击上方蓝字古诗词108首|订阅本账号
12、⑹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13、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也就是今天的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14、生:要体会出作者写这首诗的感情。
15、在补充阅读和诗境对比中感受词人的爱国之情、失土之愤。
16、“大儿豆田锄草,(勤劳),
17、古诗词经典作品鉴赏,古诗词名句赏析,唐诗宋词精选,诗词格律学习,原创诗词作品交流
18、⑷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宋都汴京。宋刘攽《九日》:“可怜西北望,白日远长安。”
19、第二:把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和《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对比阅读,你发现了什么?
20、▍主讲人:玉笙老师,小学语文签约老师。
四、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2、今韵平仄:仄仄平平通仄仄,仄通平平平仄?
3、学生:我看到他们好象喝醉了。
4、是啊,眼前这幅令人陶醉的画面,却深深刺痛了辛弃疾的心;我们分明看到,一个“醉”字硬生生把稼轩先生的心掰成两半:一边是辛酸,一边是心碎。心碎的何止是稼轩,辛酸的又何止辛弃疾?!当他站在江边,立在郁孤台上遥望故土,心中是何等的酸楚啊。他一遍一遍地问着(开火车读、齐读: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5、生:我想再找一些描写儿童的古诗文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