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珍惜粮食的诗句
1、珍惜(节约)粮食的名言
2、享受美食是件快乐的事情,“吃播”的本义应是推荐美食、分享快乐。但一些平台和主播过分追求流量和利益,使“吃播文化”走向极端,变得越来越畸形。一些大胃王吃播日复一日挑战食量“上限”,有些主播在镜头前看似津津有味地大吃大喝,镜头后却是各种剪辑卡点来掩盖假吃、催吐、倒入垃圾桶等,这些极端现象不仅铺张浪费、危害自身健康,更误导了消费习惯、对饮食文化造成不良影响。分享健康、节俭的饮食习惯与饮食文化,回归生活、回归健康,这样的“吃播”才能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来源:人民网)
3、春天育苗又插秧,夏天还要地里忙,
4、由是观之,一个国家乃至民族首先必须满足所谓的“口腹之欲”,然后才可期待更远处的桃花流水、万种风情。何出此言?因为口腹之欲的满足,不仅仅能使一个人物质上的需要得到满足,它更是一个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形成的基础。试问哪一个百姓饥肠辘辘的国家能使国人由衷地生发出民族的自豪感、认同感?
5、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谚语)
6、“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节约,首先是由我们的国情所决定的,我们的国家底子还不厚。厉行节约,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党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重要指示精神,采取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未来,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还需警钟长鸣。
7、教育要有高度,引领孩子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不应是空话。培养孩子的情怀和格局,我们要做的也许就是带着孩子读懂一首诗。读《悯农》,带着一点忧民的心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让孩子从小开始关注身边的那些普通人,这是一个正确的教育方向。今撰此文,与各位看官共勉,不知君意如何?
8、荀子有言: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唐代明相魏征曾用此言论劝谏过唐太宗。
9、节俭朴素,人之美德。
10、●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11、●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12、本文能由物质思及精神,并阐明了“物质可以支撑、推进精神,精神可以升华、引领物质”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面包”与“水仙花”是两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意象,以其作为文章的标题,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材料的主旨,夺人眼球,引人遐想。
13、健壮的青年都到田地里去干活了,留在家里的女人小孩就把家门口的菜园子收拾收拾,准备种菜了。
14、“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通过学校培养青年一代节约习惯,涵养“恒念物力维艰”的道德品质,让他们从小懂得节约,把节约意识融入到自己的脑海中,践行在一餐一饭之中,才能珍惜粒粒粮食,从点滴做起,让节俭成为人生的信条,才能把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代代相传。
15、提倡节约、反对浪费,首先要在全社会形成对节约的高度认同。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良好的修养,是对自身欲求有节制,对国家、民族和自我负责。而奢侈浪费、挥霍无度,常常是败家败国的前奏。节约是一种向上的力量。节约往往和进取、奋斗、乐观的人生态度相关联,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重视节约,一般就能有计划、有目标、有条理地去实现自己的追求和梦想。节约,体现的是一种高贵的忧患意识,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未雨绸缪之举。
16、《悯农》一诗,家喻户晓,其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句,更是经常被做成条幅、宣传牌,高悬在食堂、餐厅等地,时刻警醒人们要珍惜粮食。
17、“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今天依然需要大力提倡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揆诸现实,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不久前,党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引发全社会广泛共鸣、积极响应。制止“舌尖上的浪费”,弘扬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不仅需要深入的动员号召、刚性的制度约束、严厉的惩戒机制,也需要严格的道德自律。只有让勤俭节约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作为立人立世立业之本,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奢侈浪费之风。
18、战国时期,秦穆公问属下才士由余曰:“古之明王得国失国何以故?”由余答曰:“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19、爱惜粮食,就是爱惜生命,爱惜生命中的每一滴墨绿汁液;爱惜生活里的第一缕金色阳光。养成健康、节俭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爱惜粮食,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
20、劝诫大家珍惜粮食的《悯农》中的诗句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不珍惜粮食的现象
1、湖泊上面的春意既然早来,种田的人民整天都闲不下来。
2、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随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文明新风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越来越多的人以文明就餐、践行“光盘行动”等具体的行动,让节约的理念深入人心。学校是推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载体,也肩负培养青少年养成勤俭节约习惯的重任,尤其需要落到实处。
3、房主荀媪给我端来菰米饭,盛满像月光一样皎洁的素盘。
4、司马光:俭朴为荣,奢侈为耻
5、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
6、粮食的珍贵,并不在于缺衣少食,而在于每一粒大米都有它的价值。我和稻友们11月去日本的丰岛,正好赶上岛上每年一日的“收获祭”仪式。十余人的一支农人队伍,身着五颜六色的旧式衣裳,吹拉弹奏,手舞足蹈,行走在层层叠叠的梯田小径上。我们被欢乐的鼓乐吹打声音吸引,也跟着队伍穿行于田埂上,十分欢乐。农人们穿着木屐,合着欢快的鼓乐节奏,迈动步伐,摇晃身体,他们是用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向每一条田埂、每一块梯田致谢。
7、(出处)朱柏庐《治家格言》。
8、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10、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
11、说起“自然”你会想到什么?是云游世界时邂逅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还是衣食日常中的春播秋收箪食瓢饮?
12、“五力”齐发,推动公司党建工作质量再提升
13、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1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5、(出处)《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16、尚俭戒奢,朴素节俭,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和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法宝。对共产党人而言,勤俭节约里有为民情怀,政府过“紧日子”,意味着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让人民群众分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党员干部勤俭节约,意味着体恤民情、体会民意、贴近民心,更好地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陈云同志在延安时期做报告,批评有人铺张浪费,提出了一句名言“吃饭要照镜子”。“照镜子”,就是不仅把饭菜吃完,还要端起盘子,用馒头擦干盘子里的油,做到能照见自己的脸。从此,“吃饭照镜子”广为传播,深入人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成了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17、稻田工作者、作家、独立出版人,中国作协会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雅活书系主编,文创品牌“父亲的水稻田”创始人。在各大文学刊物发表作品数十万字,出版作品《素履以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流水的盛宴》《草木滋味》《一饭一世界》《下田:写给城市的稻米书》《造物之美》等20余部。
18、火辣辣的太阳好像凶猛的野兽,对着大地尽情挥舞他那由光热构成的拳脚,农民戴着草帽,却丝毫不减天空中弥漫的酷热,他们一下一下用力抡着沉重的锄头,把与青禾争夺养分的杂草都除掉,有时候累了,就杵着锄头歇息会儿,甩甩额头上如雨的汗豆。
19、在此,我无意空谈爱国,但就目前这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而言,我国政府“以民为本”的执政力量,当属世界第这一点相信大家有目共睹。
20、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三、不珍惜粮食的词语
1、校园不是秀场,节约无需“演戏”。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是一道必答题,答好这道题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出细活和精活,让勤俭节约成为广大师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活习惯和人生态度。
2、我国古代的容积共分12级,它们的名称是:石、斛、斗、升、合、勺、抄、撮、圭、粟、颗、粒。“颗”与“粒”是古代容积的最小单位,都是量词。
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扩展资料:“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
5、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
6、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7、(太阳鸟)针对有学校要求学生“背诵餐歌打卡”“浪费一粒米做一道选择题”等做法,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10日发布提示,要求“狠刹形式主义歪风,确保制止校园餐饮浪费工作不走偏、不走样”。
8、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天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9、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
10、是唐朝诗人李绅。李绅(772~846),字公垂,无锡(今属江苏)人,元和进士,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与著名文人白居易、元稹等交往甚密。
11、谣颂若采之,此言当可取。
1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3、诚如古语“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所言,人类敬畏粮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早已明晓那颗颗饱满洁白的米粒中蕴含的精神和灵气,懂得那一片金黄的麦地所象征的情感——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14、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15、●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16、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传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经典古诗词,至今仍提醒我们要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珍惜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中,了解那些描写珍惜粮食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