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一首诗评价红楼梦
1、颈联里看似说得很轻松,其实却有万钧之重,可以看成是曹公真实的生活经历,也可以看成是红楼一书的总纲。言下之意是说,我这里有个故事,不管你信不信,我说出来给你听,真真假假也不用太较真儿,权当给你解闷儿。
2、第二首:“碾冰为土玉为盆”,从侧面烘染白海棠的冰清玉洁,想象别致。颔联写白海棠白净如梨蕊,突出了其高贵品格写出其有梅的精魂与风韵。“偷来”、“借得”的说法,更增添了诗句的巧妙别致。颈联“拭啼痕”虽仍写海棠的高洁白净,也是林黛玉乖僻孤傲、多愁善感性格的流露。尾联,笔墨重又回到写看花人,写来情景交融,意与景浑,白海棠的形象成了林黛玉自身的象征。
3、B.上片“几曾”、“岂必”的反问句式,化消极为积极。同时,为下片抒写柳絮的心愿做了铺垫。
4、特别要说的是,《红楼梦》中的诗词,绝对一绝!令人回味无穷,其古雅的韵味更是令人荡气回肠,可那都是小说中人物的诗词,与人物的命运有紧密联系,还对故事的发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红楼梦》之前的小说里的诗词,多出自旁人或者说书者的口吻,只有到了《红楼梦》里,诗词才正式成为小说内容的有机部分,成为刻画人物的重要成分。”
5、在世界文学史上有两大“显学”,一是西方的“莎学”,即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是东方的红学,就是我们的《红楼梦》。《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是中国小说史上不可超越的巅峰巨著。
6、易中天:《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最后一首诗,至高无上,以后没诗了
7、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8、在大家都讲文化自信,都讲中国梦的今天,《红楼梦》的价值日益重要了,真是讲不完的《红楼梦》,说不尽的中华文化。
9、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10、大观园诗社活动中,《咏菊》公评第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其佳处。
11、要不然我们人类,跟那些动物比起来,又有什么区别呢?
12、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13、投稿邮箱:1061836655@qq.com
14、由于传世版本极多,加以欣赏角度与动机的不同,因此学者们对于涉及红楼梦的各个方面,均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大致可分为文学批评派、索隐派、自传派等数派。由研究此书的思想文化、作者原意等,而形成"红学"。
15、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16、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17、王熙凤,机关算尽,贪财敛权,落了个所有的钱财被抄走,还搭上了身家性命。
18、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融进人间三千智慧,方才写得了一部《红楼梦》。
19、《红楼梦》的诗词曲赋,对汉字音、形、义的解析和运用,以及园林建筑,医药养生,饮食文化和人文风俗的描绘都是高水平的。毛泽东对它百看不厌的原因大约也是为了学习这些传统文化知识。有专家说《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那么,我们今天把从《红楼梦》学诗作为当务之急是为了什么?
20、自古以来痴心的父母不计其数,可是孝顺的子孙又有谁真看见了?
二、评价红楼梦的一句诗
1、象风姐这一个敢于随便作贱赵姨娘,但是她对这个出众的女儿却不敢小看,有时还得”畏她五分,”表示敬重。
2、后面是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其判云: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3、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4、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5、解释: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功名宝贵忘不了;古往今来文臣将相现在何方?只剩一堆荒坟被野草湮没了。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想着那金银财宝忘不了;一天到晚只怪搜刮的不够多,待到搜刮得多的时候却死了。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美丽妻子忘不了;你活着她天天对你说恩情重,你一死她就跟着别人走掉了;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儿孙后代忘不了;傻心眼爹妈自古以来就是多;可是孝顺的儿孙有谁见到了。
6、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7、无论咋说,农夫认为《红楼梦》都不愧为一部世界级的精典作品,曹雪芹在书中所写的诗词也很符合书中情节的需要及人物的性格,好比锦上添花,为《红楼梦》能成为精典之作增色不少。
8、说得真好!这才是文学。“红楼”诗一样的文字,三百年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大家,可是,“红楼”从来是只有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红楼”也滋润了无数个普通读者迷茫的心灵。如果世间没有红楼,人间该是多么暗淡无趣!
9、它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
10、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清霜梦有知。
11、D.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开朗豪放的封建“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
12、他一身兼有贵贱、荣辱、兴衰、离合、悲欢的人生阅历,丰富离奇。所以才能铸就《红楼梦》之伟大与不朽。
13、D.苏诗中“夜凉枕簟已知秋”这句明写秋凉,实写人心之凄凉,与李清照的词“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有异曲同工之妙。
14、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15、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16、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17、她美得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更具艺术魅力的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有多方面的才能,身上还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朴素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
18、借用《百年孤独》中的句子来说就是生命中所有的灿烂,最终就像烟花一样,归于寂寞。
19、《红楼梦》的情节结构,在以往传统小说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重大的突破。它改变了以往如《水浒传》《西游记》等一类长篇小说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艺术结构,使众多的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和时间,并且使情节的推移也具有整体性,表现出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思。
20、D.第二首尾联,笔墨又回到看花人。倦倚西风、欲诉衷肠的既可是花,也可是人,人与花融为一体。
三、用一首诗评价红楼梦这首诗
1、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纱:势败休荣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2、贾雨村多聪明一个人,马上就明白这案子有蹊跷。
3、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4、这是因为,汉语拼音方案已实施了六十年,对旧体诗的继承和发展不但没有起色,反而陷于四十年前启功先生就批评过的那种“写给死人看”的境地。诗词界分为两派,一派为形式派,主张严格遵守各条格律,以金代的“平水韵”为准,恢复入声字;一派为务实派,主张既要传承,就应以全国统一的普通话为准,让现代人能读能懂,诗词不能成为考古学或方言的乐土。于是乎有人主张诗词应改革和创新,有人主张旧体诗和新诗携起手来,种种病笃乱投医的论点议而不决,或决而不行。这岂止是两条道上的火车,简直是高铁与公路的差别,只可能政治上携手,各显神通了。
5、红楼梦》第七十五回,贾府中秋夜宴,贾宝玉、贾兰、贾环作诗。当贾政对贾环、贾宝玉的诗大加痛贬时,贾赦却对贾环的诗赞赏有加,连声说好,并说:“这诗据我看甚是有气骨。想来咱们家这样人家,原不比那些寒酸,定要雪窗萤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这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功夫,反弄出些书呆子来。所以我爱他这诗不失咱们侯门气概。”贾赦说完便自行赏赐贾环,而且还是当着一大家子人的面,对贾环说:“以后就这样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
6、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7、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8、D.尾联是在菊花中寻求精神寄托之意,用拟人手法视秋菊为知己并与之谈心,赞美菊花的“孤标傲世”的高洁风格。
9、注释:(1)《红楼梦》中,林黛玉灯下翻看《乐府杂稿》,见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2)爇ruò:点燃。(3)檠qíng:灯架,蜡烛台。(4)脉脉:细雨连绵。(5)此词创作于公元1094年8月。是时,作者由定州贬往英州、惠州。
10、在那个封建时代深闺之中虽然每天锦衣玉食的诗词歌赋的,但还是被局限在红楼之内的。或许宝钗在吟出这句诗之前眼前出现了一个风筝?哪风筝赋予了她的想象力,她想象自己能远远的高飞而去,去广阔的天地遨游。而不是园中的花朵一样只想探头探脑的去张望墙外的世界。
11、C.颈联交代菊花生活的环境,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寂寞、相思之情。
12、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13、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建功立名的事情忘不了!
14、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个香椽,也有一首诗词云: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免相逢大梦归。
15、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16、话说回来,这张护官符上,写的到底是什么呢?却原来是在应天府当地,最有权势的四大家族,分别是:
17、这种症结从《红楼梦》学诗中就能解释,就能解决。且看它带来什么信息。
18、有人认为这首七律是曹雪芹本人自题《红楼梦》的诗,但甲戌本上这首诗并无一字批语,而曹雪芹所写的诗在前几回莫不有批。如第一回中三首诗都有批语,“满纸荒唐言”一首有两条批语,其一作“此是第一首标题诗”,另一作“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未卜三生愿”一首有一条批语,作“这是第一首诗。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为传诗之意。”“时逢三五便团圆”一首有四条批语。第二回前的“一局输赢料不真”一诗也有两条批语,其一作“只此一诗便妙极。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长……”,对之大加赞赏。
19、诚如木心所言:“《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此语深得吾心。
20、记得《菜根谭》里,有这样一句话,说是“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
四、诗人对红楼梦的评价
1、一段红极一时的风光,犹如半空中的楼阁,终究是梦一场。
2、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3、即史太君,来自四大家族之史家,贾府老太太,宝玉祖母。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她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坐稳了贾家大家长的位置,主持荣国府家政,直到年纪大了,才渐渐地不管事,交给了王夫人、王熙凤。她是贵族的代表人物,享尽一生荣华富贵。
4、解释:天高海深般的男女之情,迷离恍惚得使人愈陷愈深;两个浪荡的人既然相遇,那邪念定会搅动他们的心。
5、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5)
6、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7、古往今来的文臣武将如今都在哪里?只剩下一堆被荒草湮没的坟墓。
8、致力于普及、推广《红楼梦》,做专一的、有深度的、有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平台。
9、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10、是名利吗?是富贵吗?是权势吗?
11、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12、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13、比如四大名著,四大名著每一部里边都有诗词出现,像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还有上回咱们分享的水浒传中“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
14、其实他这么做,无非是为了强化窦家的势力,巩固窦家的地位。
15、这段对话把格律诗解析透了。“不以词害意”是它们的质量认证体系,“第一立意要紧”是技术标准,那些格调规矩则是一种工艺和操作规程。
16、他写是他的自由,也不能说没价值,挺独特的。但千万别把他续的和前八十回音在一本书里,那就丢人丢大了,文笔差太多。
17、读完这本书,就会感觉“人太多的妄念,只不过是一个转瞬即逝的环境。
18、此外,“字字看来皆是血”与脂砚斋评语的语言一致,脂评中常有“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第七回)、“滴泪为墨,研血成字”(第五十七回)一类的话。又从这首七律的对仗择词较宽(如以“千般”对“一梦”,以“红袖”对“情痴”)这一特点来看,也不像是曹雪芹写的,因为作者及所拟小说人物做的律诗尽管面目有别,但对仗都比较工严,如以“红袖”对“绿蓑”(香菱诗)或“绛河”(薛宝琴诗),以“绛袖”对“青烟”(贾宝玉诗)等,必以颜色对颜色(这与作者的写诗习惯有关,不会轻易改变),而绝无以“红袖”对“情痴”这样两个字、词性都对不起来的例子,而且诗是总题全书的,更不至于对得如此宽泛粗率。这也证明此诗非曹雪芹所作。
19、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富贵人家和穷苦人家比起来,往往会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20、赵姨娘,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不惜使用下三滥的手段加害宝玉,致使自己死的时候丑态百出。
五、评价红楼梦的诗
1、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得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2、《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章回体长篇小说,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又名《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还泪记》《金玉缘》等,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本书前80回由曹雪芹所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3、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4、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5、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6、这样的一本书,不看真的有点可惜。
7、这句诗也可谓是曹雪芹一生的写照。
8、就像道士所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9、B.颔联紧扣“咏菊”,写出秋霜、菊香的情境及主人公对月吟咏的形象。
10、《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后世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11、“十年辛苦不寻常”,四大名著为什么《红楼梦》为首?因为《红楼梦》比之于其他三部,《红楼梦》是真正的个人原创作品。
12、解释:鸟中的凤凰偏偏生活在末代,人们只知道夸赞她一生的才干;试看那“听从”“冷漠”“休弃”三部曲,哭返金陵的结局更使人悲哀。
13、C.第三首“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中“精华”指月亮的光华,这句说月光灿烂,想掩盖也掩盖不了。但哪怕月亮外貌娟秀,她的背面却非常凄清。
14、首页也是画,画着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方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蓬枯藕败。
15、这话里话外,明显有教训贾雨村的意思。要不说这个门子,真真是自寻死路。
16、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17、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18、后面忽画一恶狼,追捕一美女—欲啖之意,其下书云:子糸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闰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19、解释:满纸都是离经叛道的语言,浸透着一把把辛酸的眼泪。
20、书中说“千里搭凉棚,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最终是散场。
六、用一首诗评价红楼梦
1、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中间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虚的,实的对实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2、首联说的是他真实的生活体验,哎,人这一辈子忙忙碌碌,为名为利,但再美好的人和事,最终还不是一样要散场?紧接着颔联就是由此引发的联想:这样想想,其实人生是很虚幻的,所谓的喜怒哀乐愁,最终也不过是黄粱一梦罢了。
3、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4、你若能读懂,那便是真真正正的参透了这人生千变万化的道理,实乃真真聪慧绝顶之人!
5、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6、窦燕山何许人也?就是窦禹钧,当过后周的户部郎中,因为住在燕山一带,家里广有良田,人们就称他为窦燕山。据说他很擅长教育子女,《三字经》里的“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说的就是他。另外他还向后周朝廷,举荐了很多“四方贤士”。
7、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诗词是专为刻画人物所用,既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令,性格,又要兼顾诗词的格式,特点,就好比"戴着镣拷跳舞",是有很大局限性地,并不代表曹公的真实水平。如《葬花吟》一诗,既要照顾到林黛玉的性格,心理活动还要符合一个七岁少女的年龄。再如薛蟠的行酒令,廖廖几句就把一个性格粗野的"膏粱子弟"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再说《红楼梦》必竟是一部小说,如果把一部小说中的诗词,用来和社会上真正诗人的诗作比较,也是“失之公允”的。
8、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金银财宝忘不了!
9、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因为诗句里表达了宏大的志向和抱负,也可以说它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10、跛足道人对这首《好了歌》的诠释是:“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好,便不了;若是好,须是了。”曹雪芹在此回中借跛足道人写《好了歌》是为隐射小说情节,借此表达他的现实主义思想,传递其对现实的愤怒和失望。
11、吟诗作赋是大观园的金钗们最好的表达心愿的机会,宝钗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机会直抒胸臆了。
12、为此,还把五代时候的窦燕山,也给搬了出来。
13、《红楼梦》第49回里香菱拜林黛玉为师,学习作诗。她写了三首咏月诗,分别代表了她学诗的不同阶段。阅读香菱写的第一首和第三首,完成下面小题。
14、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15、根本问题是如何对旧体诗进行再认识。离休干部施先生严格按格律指导,用《全唐诗》作过统计,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四人共有七言律627首,字字合律的只有杜甫的1首,李白元稹白居易都被剃了光头,其余626首只能依赖“五不论,六分明”这个法宝,护送过关了。该统计发表在全国第十届中华诗词研讨会论文选集上,未见异议和质疑,是可信的。这在广大诗友中引起了类似地震的效应,各种各样的感情都有,十分复杂微妙。没有人否认唐人的格律规范比较宽松,后人的越来越严越复杂。
16、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17、贾宝玉,本来是天上的神仙,却贪恋人间的烟火,只能是“试谴愚衷”。
18、红楼梦中最后一句对王熙凤的评价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如果用诗文来写:王熙凤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1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20、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1、然而风筝是有线牽扯着呢,薛宝钗终归没有逃脱命运的安排,之前一切美好的愿望都成了泡影。
2、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爱好研究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3、后面又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披的美人,也有判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好水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4、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5、无赖诗魔昏晓浸,绕篱欹石自沉音。
6、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7、花落半身埋。
8、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9、虽然如此,但尾联笔锋一转,气氛忽然凝重起来。不管故事再怎么悲喜,人生再怎么虚幻,但对我来说,当我终于把故事讲完,回头再看我给你们说的这个故事时,却是字字血泪啊。
10、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张丽娟律师
11、红楼梦中有很多经典的句子,精彩睿智,照亮我们的人生。作者在创作这部伟大的著作时,增删五次,批阅十载,就如同他书中智通寺那个老僧一样,必是“翻过筋斗来的”才有这充满禅机的大作。
12、然而结果呢?燕山依旧是燕山,可窦家在哪儿呢?
13、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14、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15、毛泽东七律《到韶山》颈联“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对句的“教”字在平声的位置上却应读成去声调。教字有两个读法,读成阴平(音交)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意思,读成去声(音叫)是指使和命令的意思,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意思显然是后者。那些认为此处教字要读平声的人实在是胶柱鼓瑟、食古不化,也许他们是在捍卫毛主席的尊严呢,却不知毛主席不但是位红学家,还特别喜欢李白的诗篇和浪漫主义。
16、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是书中关于王熙凤的判词的后二句,揭示了她以后的下场。(详见《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17、“连这个不知,怎能作得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