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勤俭节约的典故
1、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
2、赵柔是北魏人,一次他上街去卖犁,有个人要买赵柔的犁,赵柔要价二十绢,另一人见他要价太低,于是要出三十绢来买,赵柔却说,与人交易,一言便定,岂可以利动心,还是卖给了原来那个人。
3、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4、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5、雷锋的节约精神: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
6、在节俭方面,文帝对诸子也是严格要求。他曾告诫太子杨勇,“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因奢华而得长久者”。杨勇与秦王杨俊、蜀王杨秀等诸王之所以被废,固然有政治斗争的原因,也和他们生活上的奢纵有莫大关系。而文帝没能识破杨广简约朴素假面具背后的穷奢极欲真面目,更是导致了隋朝二世而亡。
7、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8、朱德的饮食非常简单。据他的厨师回忆,工作日里,康克清在机关食堂吃饭,在家吃饭的只有朱德自己。每顿的饭菜只不过是一碗米饭、三盘小菜、一个汤。三盘菜里,一盘半荤半素的菜,一盘素菜,还有一盘常常是他亲手腌制的泡菜。汤就是普通的鸡蛋汤或青菜汤。晚饭就更为简单。
9、明朝建立后,按计划要在南京营建宫室。
10、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世界,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更应该将“节俭”作为自己立身处世的准则,从小处着手,不浪费粮食、珍惜水源,不以浪费量小而为之,不以节约微小而不为,积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个勤奋、勤俭的好少年!
11、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12、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13、关于勤俭节约的寓言故事可以用小动物来比,比如说小兔子和小乌龟在一起喝饮料,它们怎样把饮料喝完,然后把瓶子放到回收站。
14、李士谦是北朝魏齐时人,他家中十分富有。有一年他把几千石粮食借给乡亲,但当年灾荒,借粮的人无力偿还,他便将借契全部烧掉。第二年庄稼丰收,借粮的人来还粮,他仍然坚决拒收。这也成为乐于助人的典范。
15、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勤俭节约”这个词似乎离人们越来越远了。现代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在物质方面家长给予孩子极大的满足,很多家庭把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丢了,铺张浪费习以为常。然而在西城街道桥头社区却有这样一位老人,她在生活上提倡勤俭节约,朴素大方,精打细算,好家风代代相传,这位老人就是黄玉清。
16、10月29号下午,出口加工区实验小学3号校车随车照管员刘振霞与乘车学生们一起算了一组生活中的计算题:“我们假设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分钟滴60滴水,一个小时滴3600滴,一天滴86400滴,一年31536000滴水。同学们,我国大约有7亿个家庭,每天会有多少个水龙头在滴水?”。随着照管员的提问,乘车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一名学生首先要从身边做起,杜绝铺张浪费,改掉不良陋习。随后,李振霞号召同学们用绘画手抄报等方式来向身边的同学和家人宣传节约意识,倡导节约风尚。活动的最后,乘车学生们还一起把自己关于“勤俭节约”的绘画作品贴在车厢上。
17、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好处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18、工程竣工后,他叫人在墙壁上画了许多怵目惊心的历史故事做装饰,让自己时刻不忘历史教训。
19、记得奶奶常说,好天斩埋落雨柴;积少就成多。至此,在我懂事以来,不论在上学时期,或是踏入社会工作的日子,从不敢怠慢,不敢偷懒。更在奶奶的潜移默化中,我节俭不奢,能省则省。在本来不富裕的生活中尽可能节约出一丁点钱财。当贫困山区的儿童需要捐资助学,需要添衣置物,独居老人需要物资之时,我还可尽一点点心意。学奶奶教育我们一样,用我自身的勤俭节约持家及节俭可助人来教育下一代。
20、振七街25号楼建成二十余年,属于没有物业管理的弃管楼,共有居民72户。居民们反映,返粪水的情况得从去年9月永昌大市场重建说起,施工中25号楼后的下水管道被压坏,导致排水不畅。在永昌街道及永昌社区的协调下,施工方曾几次对下水管道进行维修,但都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几天前,区里了解情况后,马上责成区城建部门立即解决问题。
二、关于勤俭节约的典故
1、范仲淹在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曾经留下一句话:“老夫平生屡经风波,惟能忍穷,故得免祸。”
2、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
3、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透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4、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卢梭
5、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6、许衡是元代理学家。有一次他在盛夏时走路,十分口渴,遇到路边有一棵梨树,别人都争着摘梨来吃,唯有许衡独自端坐。有人问他,他说,梨树没有主人,我的心却有主人。别人所遗失的东西,即使有丝毫不合乎道义也不能接受。
7、60年代初,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乘总理出国访问的机会,为了保护与加固建筑物,他们抢时间只搞了点简单的内装修,更换了窗帘、洗脸池与浴缸。周恩来回国见了十分生气,将他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身边人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群众怎么看?一旦大家都学着修起房子来,在群众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周恩来的这一番话发人深省。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及装修房屋之事了。
8、其实,育人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既是中华家教的经验,也是中华家教的传统,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9、拿到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10、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
11、但是喜欢美食不一定要铺张浪费,东坡先生好吃,但吃得很节制。
12、他说:“俭能立名成业,侈必随落自败。
13、孔子认为不是帷裳,一定要裁掉多余的布。出自<论语>,"非帷裳,必杀之"。汉文帝,他常穿粗丝衣服,他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衣服拖地。帷帐不得织纹绣锦,听说建露台贵就不建了。大概出自<汉书>。曾国藩看到他的女儿穿一条绸裤,就让她换掉,他的家书里常有教导子侄多养猪,多种竹的话。出自他女儿曾纪芬的回忆和<曾文正公文集>大概是这样。
14、为贯彻落实6月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要求,提高人员密集型场所安全意识,增强商户应急常识,6月14日,振兴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在德丰时代广场组织开展了应急演练活动。提高了商户和商场员工在应对突发火灾等生产安全事故时的能力,为进一步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5、邓颖超在悼念周恩来的文中说: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整整居住了26年,这里始终保持着庄严、幽静、美丽与朴素的开国总理风格。
16、节约节约,积少成多,一滴两滴,汇成江河。——谚语
17、在生活中,黄玉清以身作则,成为家人的表率。平时,她用淘米水浇花、擦油污,用洗衣服的水拖地;将不穿的旧衣服改成背包、坐垫等等,她说这既节约,又环保。黄玉清还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小区居民,带动大家一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18、当天下午,交运温馨校车棘洪滩小学班组和棘洪滩小学的师生联合组织了一次“勤俭日,我当先”的倡议活动。随车照管员隋彩凤呼吁同学们能够积极主动地为节能减排建言献策,最后参加活动的同学们纷纷在“勤俭日,我当先”的横幅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以此来表示同学们树立勤俭节约品质的决心。
19、真理是我们所有财产中最有价值的,所以让我们节约吧。——谚语
20、不过母亲虽不受宠,但是母凭子贵嘛,儿子是非常争气,并没有走上怀恨在心,报复的歪路,反而贤明勤俭,才成就了后来的帝王之路。
三、关于勤俭节约的典故简短
1、奶奶更用她的一个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渡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2、他命令太监在皇宫墙边种菜,织造麻鞋、竹签自用,规定诸王子出城稍远,要骑马十分之步行十分之三。
3、来源:振兴早报(daqingguo0079)
4、6月15日,丹东市陆字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到振兴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窗口工作人员王星送来锦旗以及感谢信,感谢其耐心周到的服务。
5、软弱的武帝后来甚至随波逐流,参与到重臣贵戚的斗富争豪之中。武帝舅父王恺与大臣石崇互相“以奢靡相尚”。王恺用糖水刷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用不常见的赤石脂做涂料,石崇就用当时难得的花椒刷墙。二人一时不分胜负,武帝亲自下场“助恺”,赐给他一株“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的珊瑚树。王恺用这棵珊瑚树向石崇叫阵,石崇“便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随后让人拿出六七株高三四尺,“条干绝俗,光彩曜日”的珊瑚树。王恺看罢,怅然若失。
6、自古以来,勤俭节约不仅是关系个人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小事,更是关乎社会风气和家国兴衰的大事。在极特殊情况下,甚至还能虎口夺命。
7、看似信笔写来,却条理清晰,寓意深刻。
8、勤俭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习惯。不论个人,家庭,公司,国家,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勤俭节约,不奢侈无度的家或国或公司才会繁荣昌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养成勤俭节约,让家和国都越来越富强!
9、开学以来,宝应中专围绕“勤俭节约”主题,相继开展了党员艰苦朴素、师生勤俭节约、后勤精打细算、家庭省吃俭用等教育、宣传和实践活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近期,学校将评选一批节约型集体和个人,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节俭氛围、抵制餐饮浪费,倡导光盘行动、践行时代风尚。
10、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周恩来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
11、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12、例如,晋代的何曾,当了太傅,喜欢奢侈,“日食万钱”,还说“无下箸处”。
13、周恩来总理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他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
14、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
15、一个散骑舍人穿了件十分华丽的新衣服,朱元璋问他:“这衣服多少钱?”舍人回道:“五百贯。”朱元璋痛心地说:“五百贯是数口之家的农夫一年的费用,而你却用来做一件衣服。
16、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生存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17、陈新杰,是集美区的一个退休小学教师。上个世纪80年代,全家人仅靠他每月20多元收入养活,经常是“买5分钱的油菜,一家人分成两顿吃”。
18、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19、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20、武帝虽然个人极度反感奢侈浪费,但因皇权不振,在制止贵族重臣的“豪侈”行为上一直有心无力。西晋开国元勋何曾“性奢豪,务在华侈”,衣食住行“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平日吃的“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即不蒸出来十字开花的形状就不吃。每次进宫参加御宴,何曾都看不上御膳房所做的饭食,觉得不如自家厨房美味,无法下咽。武帝“辄命取其食”,就特许他赴宴时自带美食。何曾“食日万钱”,一天的饭菜就要耗费一万钱,以致留下“何曾食万”的成语典故,还“犹曰无下箸处”。大臣“刘毅等数劾奏曾侈忲无度”,武帝“以其重臣,一无所问”。
四、关于勤俭节约的典故50字
1、晏子“食不重肉”,一餐只吃一个肉菜。同僚梁丘据“见晏子中食,而肉不足”。肉菜之外,主食是“脱粟之食”即只去壳没有精制的糙米,蔬菜不过是“五卯、苔菜而已”。晏子做饭以够吃为限,景公的使者突然到他家里,没有准备多余饭菜的晏子只能“分食食之”,结果“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晏子衣着简朴,以蔽体保暖为度,甚至“布衣鹿裘以朝”,把省下来的钱财“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晏子以勤俭之道相齐辅政,“政平民说”。
2、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3、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4、有个官员想用好看的石头铺设宫殿地面,被他当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5、“吾家素清俭,安能以罗绮帷幔坏吾家法,若将帷幔带入家门,吾将当众焚之于庭。”
6、又如“石崇以奢靡夸人”,便引来了杀身之祸。
7、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
8、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道德传承,勤俭节约更是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倡导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这一美德,构建一个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社会。
9、6月12日,振兴区城建局、永昌街道、永昌社区、永昌大市场施工方和居民代表等召开了现场办公会,并制定解决方案。6月14日,振七街25号楼下水管道改造工程开工,将更换12条下水支管道,调整下水主管道,工期预计10天。
10、华侨领袖陈嘉庚俭朴过日子
11、那是一个很冷的晚上,奶奶她们已吃过晚饭。门外有个女人牵着个小男孩,两人站在门外一直颤抖,说一一直沿途过来,没人给过一点食物,已几天没东西落肚,小孩饿得快撑不住,希望奶奶能施舍一点食物给小孩。奶奶是热心肠的人,赶紧让母子俩进屋暖和一下,让姑姑马上去煮饭。
12、何以要“俭素”?司马光以丰富的史实作了论证。
13、毫无疑问,作为封建时代的政治家司马光训子是为了“齐家”,他的思想是有局限性的,只会养成一些纨绔子弟。
14、驸马王济身为皇亲国戚,“性豪侈,丽服玉食”,公然带头违背武帝“恭俭”国策。武帝曾到其家赴宴,王济“供馔甚丰”,所有餐食“悉贮琉璃器中”。其中有一道“蒸肫”味道特别好,武帝问起烹饪方法。王济答道,“以人乳蒸之”。武帝当即“色甚不平,食未毕而去”。
15、朱元璋的车舆器具服用等物,按惯例该用金饰的,均以铜代替。
16、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
17、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
18、好儿郎一朝从军数载磨砺将终身受益
19、6月15日,“感恩、孝德、家风”系列教育活动之“孝德”主题活动走进振兴区红房小学,振兴区老党员讲师团成员李忠怡为学生们带来了以《百善孝为先》为主题的讲座,引导学生传承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
20、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五、勤俭节约的典故和美文美句
1、一勤二俭三节约,全家老少幸福多。——谚语
2、东汉时,张勋和范式一同住在太学里读书,是很好的朋友。学成离别时,两人约定两年后的中秋节中午在张勋家再见。两年后中秋,张勋杀鸡备饭,正午时范式果然从数千里外赶来。两人交友诚信的典故也由此流传。
3、冬不节约春要愁,夏不劳动秋无收。——(锡伯族)谚语
4、后来,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一定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
5、今天,无论从强国还是从育人出发,都要力戒奢侈,崇尚节俭,这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美德。
6、车胤是晋朝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车胤囊萤”也成为勤奋学习的典故。
7、终其一生,没盖过宫殿,没修过园林,没增添车辆仪仗,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哪怕是为自己预修的霸陵,也要求从简,因此在汉文帝的治理下,大汉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8、在各项节约成本的措施中,以精减人员最为重要。——王永庆
9、从前,一个叫吴成的农民,相传他临终前,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10、正是因为习惯了俭朴的生活,苏轼才能坦然面对人生的起落,才能拥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