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促织古诗文网
1、促织灯下吟,灯光冷于水。
2、117石灰吟/(明)于谦
3、张乔《促织》:念尔无机自有情,迎寒辛苦弄梭声。椒房金屋何曾识,偏向贫家壁下鸣。
4、简约版:“总评式”班级单元习作集
5、104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
6、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7、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8、97乡村四月/(宋)翁卷
9、虫有促织儿,忧人不忧已。――出自舒岳祥《十虫吟》
10、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1、85观书有感/(宋)朱熹
12、豪华版:“眉批式”班级单元习作集
13、原来,促织的由来出自一条谚语:“促织鸣,懒妇惊。”(见三国吴人陆玑(陆元恪)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那时,楚人称蟋蟀谓之“王孙幽人”,谓之“趣(促)织”,督促之言也。俚语曰:趋织鸣,懒妇惊。风紧秋寒,过冬的服装不可再迟缓,促织鸣唱即是节气已到,仿佛催促懒情的妇人该做针线女红,织布成衣。
14、我的“双减”作业布置建议
15、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16、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17、22咏柳/(唐)贺知章
18、八上讲义20讲(第2版)
19、127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20、2021暑假·电影观看地址
二、促织原文及译文
1、六上“快乐读书吧”:阅读指导与超级书单
2、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著旅人心。――出自唐・贾岛《客思》
3、送你一份“阅读记录表“
4、上阕写听到蟋蟀声的感受。
5、诗歌以落叶“送”寒,寒声“动”情,情牵亲人,思亲慰寂,一气连成。“动”为诗“骨”,“知(思)”为诗“心”,做好了前后承接,使全诗起落得体、张驰有度。
6、王安石《促织》:金屏翠幔与秋宜,得此年年醉不知。只向贫家促机杼,几家能有一缕丝。
7、借景抒情,以景入情。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孤独之时幻想天伦之情,萧索之景催发想念嬉耍之乐。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构思神妙。
8、促织到头无一语,不知能有几多丝。――出自苏s《秋感》
9、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
10、提壶劝饮元无秫,促织催机未有丝。――出自洪咨夔《雨中次韵两绝》
11、诗歌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诗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这首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耐人咀嚼。
12、远声连促织,疏滴和清砧。――出自张耒《秋雨书事》
13、我31年前的“手写备课本”
14、冀有万一之得;也许还有万一找到的希望。冀jì1希望:冀求(希望得到)。冀幸。冀望。冀希。2中国河北省的别称。3姓。
15、2021暑假·阅读推荐书单
16、“静听”五句写蟋蟀的鸣声和听者的感受。“断续”、“微韵”是蟋蟀鸣声的特点,“转”则有音调抑扬顿挫之致。“寒”与“凄咽悲沉”是词人听来的主观感受。“争求侣”与“殷勤劝织”,是词人对蟋蟀鸣声的理解和想象:蟋蟀鸣,一是为了求侣,二是为了促织。蟋蟀的鸣声伴随和推动着织女纺织到晓。
17、57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18、“错题研究本”和“试卷订正纸”
19、白话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20、2021秋·单元习作纸
三、促织原文拼音及翻译注释
1、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打开)盆。虫跃掷(同义复词,跳跃)径出,迅不可捉。及(等到)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一会儿)就毙。儿惧,啼(动词作状,哭着)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祸种),死期至矣!而(通“尔”)翁归,自与汝覆算(审核,算账)耳!”儿涕(古今异义,古为流泪)而去。
2、一上:“快乐读书吧”讲读视频
3、请留下评论,并在文末点“在看”
4、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5、《诗经·唐风》第一篇是《蟋蟀》,其中包含三首诗,都是由蟋蟀在堂上的鸣叫,分别引发诗人对岁月流逝、意外遭际和突来忧患的种种思考。
6、乡魂坐中去,倚壁身如死。
7、我(蒲松龄)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只有成名这人因为官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扬扬。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老天要用这酬报那些老实忠厚的人,就连巡抚、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听说‘一人得道成仙,连鸡狗都可以上天。’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啊!”
8、促织吊青灯,远梦惊初觉。――出自元・善住《卜算子》
9、第四部分(第5至第7段),故事的高潮:写成名得虫、失虫和再得异虫(成子化虫)。
10、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11、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
12、“静听”五句写蟋蟀的鸣声和听者的感受。“断续”、“微韵”是蟋蟀鸣声的特点,“转”则有音调抑扬顿挫之致。“寒”与“凄咽悲沉”是词人听来的主观感受。“争求侣”与“殷勤劝织”,是词人对蟋蟀鸣声的理解和想象:蟋蟀鸣,一是为了求侣,二是为了促织。《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九引陆机《毛诗疏义》谓蟋蟀:“幽州人谓之促织,督促之言也。里语曰:趣织(即促织)鸣,懒妇惊。”破,尽也,煞也,与杨万里《题朝英进斋》诗“用破半生心”的破字用法相同,犹言促尽、促煞用词精当。蟋蟀的鸣声伴随和推动着织女纺织到晓。
13、微云初月澹层城,络纬声连促织清。――出自喻良能《秋日有怀仲文季直二弟》
14、71铁杵成针/(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
15、112寒食/(唐)韩翃
16、68塞下曲/(唐)卢纶
17、像袁枚一样成为“叙事高手”
18、三上:“快乐读书吧”讲读视频
19、五上:全册生字笔顺动画(暑假练字专用)
20、四上:“快乐读书吧”讲读视频
四、促织原文及拼音
1、知我乏机杼,促织亦销声。――出自方回《九日用渊明韵二首》
2、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3、草根促织有底忙?缣衣未赎还慨慷。――出自南宋・陆游《七月十七日大雨极凉》
4、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5、作家毕飞宇在清华大学讲座
6、“异史氏曰”的一段文字是蒲松龄对故事所作的评论,这也是笔记小说常用的一种形式,通过评语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段评论主要有三点:第从官贪吏虐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寄讽谏之旨;第就成名的一贫一富说明是“天将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第针对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在此作者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感。
7、关于“斗蟋蟀”的诗句如下:
8、47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9、这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文心雕龙·物色》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10、98杨氏之子/《世说新语·言语》
11、59王戎不取道旁李/《世说新语·雅量》
12、130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
13、? 吟残庭际月,冷怯草根霜。
14、70囊萤夜读/《晋书·车胤传》
15、“阅读排行榜”和“读书心愿卡”
16、79枫桥夜泊/(唐)张继
17、三上:课后习题答案(全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