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首诗总结西游记
1、从此以后,美猴王也学人的礼仪,学人一样说话。
2、常年衣钵谨随身,每日心神不可放。沿地云游数十遭,到处闲行百余趟。因此才得遇真人,引开大道金光亮。先将婴儿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清李宝嘉《文明小史》
3、终于有一天衣食无忧了,日子也好过了,却又骑着驴骡想换骏马。等到驴骡换成了骏马,又觉得没个一官半职,跟自己现在的身份不般配。
4、声明:公益分享,共同进步!
5、行万里路·读经典书·写真文章
6、社会太复杂了。大家都在为“衣食住行”发愁。基本问题解决后,就会沉迷于物质追求,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讽刺的是,人类虽然总是很忙,却从来不怕魔鬼会派孩子来杀他们。他们只是想保全家庭财产,传给子女,子女也是这么想的。就这样,固执成了常态,谁都不想回头。起初,吴承恩用一首诗奠定了整本书的主题和基调。孙悟空崇尚自由,是为了打破规则,改变逆天的生活,过上幸福的生活。
7、这样能权衡利弊,又能沉住气抓住机会的人,谁能说他愚笨呐。
8、在这个地方,吴承恩是以孙悟空这个“问道者”的视角,以佛道思想作为指引,以诗的形式写下了主角“美猴王”,对世间庸碌无为者的感想。
9、西游记扇面诗一组火眼金睛识善恶,却有紧箍受折磨。虽有上天入地能,无奈唐僧做婆婆。悟空恃能闹天庭,玉帝无奈封大圣。谁知蟠桃会无缘,不如猴王水帘洞。一根金箍愁鬼神,金规玉律不束身。众神之中能齐列,玉帝面前称老孙。本是白骨骷髅堆,摇身一变柳叶眉。八戒无能迷心窍,还亏悟空辨真伪。木筏飘流战邪风,学得钻天入地能。若非七周火熬煎,哪得火眼和金睛?
10、予路青少年旅行成长体验营,独家设计行走路线,关注中华文化传承,引领孩子人格完善。
11、于是,立刻让众猴子给扎了一条筏子,然后自己撑着竹篙,划开筏子,就去寻仙访道去了。
12、取经路上的猪八戒,念念不忘高翠兰,遇到困难时,就吵嚷着要分了行李,散伙回高老庄。
13、光明日报·阅读公社工作室
14、人生充满矛盾,唯有历经世事后,看淡一切,才能活得通透,求得圆满。
15、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
16、为了能够方便向大家说明作者吴承恩写这首诗的创作动机,我们还是要先介绍一下在写这首七律之前,吴承恩讲了一些什么事情吧。
17、这是《红楼梦》中最流行的一首诗,可以说很多人耳熟能详。原因是一方面它讲了一个朴素的人生哲理;另一方面则是它通俗易懂,即使不识字的人听了也能记住一两句。除了这首《好了歌》,《红楼梦》中还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如《葬花吟》《枉凝眉》等,这些诗词不仅流传广泛,也是这部伟大名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比,《西游记》中的诗词就没有那么多人熟悉了。
18、那么,吴承恩为什么一定要通过诗,而不是直接叙述来表达思想呢?这其实是因为:中国古典文学小说的“诗化”特点。
19、人生于世,苦乐交织。每个人台前的光鲜,都源于幕后的辛酸。
20、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二、总结西游记的诗
1、可见,不管是猴子还是人,对名利、权势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当然,在《西游记》开篇第一回中,孙悟空并不知道他将来会因想造玉皇大帝的反,被压在“五行山”下。
2、一个人不明白得失,难以觉察人生。唯有懂得舍弃,才能有所获得。
3、若自由没有边界,行为不受约束,人生只会毁于一旦
4、现实中,很多人却恰恰相反,事情做得很少,利益却想要很多。
5、甚至,唐僧本人也曾感叹何时才能到达灵山,但孙悟空劝解他。
6、吴承恩在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并不懂得现代小说的创作技法,所以他当然不知道故事主角的性格、思想需要一道上升的“弧光”,但是我们的确在这部书中看到了孙悟空的“成长”。
7、在《西游记》这部小说里,穿插了很多有趣的小诗,同时也造出了很多的成语。比如“火眼金睛”、“三头六臂”、“笑傲江湖”等等,这些比起这首小诗来说,一样很有趣。
8、和很多同时期的中国古典小说一样,《西游记》在内容上已经具备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是在形式上,依然沿用了“说书”的模式,会在故事中夹杂一些诗词。这些负责烘托气氛的诗词被大量运用,起到了促进文本流传的作用。总体来讲,《西游记》里的对白描写,多是纯正地道的明朝市井语言,生动活泼,趣味横生。其中还有不少对白具有元杂剧的风格,十分俏皮跳脱。这样活泼的让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语言,如果要配上诗词,就不能太雅,也必须通俗一些才能与整体文本浑然一体。这也就导致《西游记》中的诗词极具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
9、当然,孙悟空有这样的想法,本来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他不懂得找准天时、地利,又低估了玉皇大帝的实力。
10、原来美猴王觉得,世人虽然每天忙忙碌碌,却好像不知道有死亡这回事,更不要说寻一个长生不死的方法了。
11、简单一点来说,就是贫穷的渴望富贵,富贵的向往权势;官当到了尽头,就想当皇帝。一个人连皇帝都当了,他的欲望是不是就到达尽点了呢?事实绝非如此。
12、孙悟空是人的内心,猪八戒是人的欲望,沙悟净是人的理性,白龙马是人的意志,唐三藏则是人的身体。
13、如果想要真正的了解《西游记》,那么就需要认真去读,去揣摩《西游记》的意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读懂这本书。虽然通篇讲述的都是神话故事,但是每一个神话故事都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一个意境。想要我们有不断克服困难的决心,一路向前,最终取得自己的真经,并且里面很多话语、诗句、人物等都有着独特的含义。
14、专注互动式体验、情景式学习、自发性成长,营造同伴团队环境,激发每个孩子的内在潜能和生命力量。
15、人类想要得到心灵上的解脱,事实上除了修得长生,甚至“成仙成佛”以外,应该还有别的答案。但是具体是什么,那就属于别的思想范畴了。
16、零在数学中,是空无,但却不可或缺。
17、很多人甘愿在名利诱惑里沉醉,可名利之外,你有没有过什么别样的梦想与抱负呢?我想起贾平凹曾经说过:“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好了,希望大家的人生里都还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月辉。
18、人牛不见时,碧天光皎洁。秋月一般圆,彼此难分别。——清刘鹗《老残游记》
19、所以吴承恩写这首七律,一是想说明孙悟空(当时还不叫这名)活得比人通透很多,二是想说明,这只猴子自以为看破了红尘,领悟了猴生的真谛,结果还是掉进了欲望的樊笼。
20、眼看取经事业即将覆灭,白龙马果断站了出来。
三、一首诗概括西游记
1、禅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情涵万里天。——《西游记·第八回》
2、在《西游记》小说的开头部分,孙悟空当上了花果山的“美猴王”。他“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既不服人间王法的约束,又不惧飞禽走兽的威服。
3、五行论色空还寂,百怪虚名总莫论。
4、人类一生都为功名利禄所累,整天都忙忙碌碌的,活得非常辛苦。这首诗认为,人类想要得到解脱的办法就是成仙,但是成仙也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5、内心追求自由,欲望却无所休止;理性懂得收敛,意志坚定有力,身体却总有病痛。
6、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7、思想家卢梭曾说:“人生而自由,却无不在枷锁之中。”
8、鲁迅先生曾评说《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9、本平台力主打造从小学语文到大学语文的全学段语文教育教学空间,定期推送一线名师的实用教学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学习与教研资料,完全公益,希望各位教师同仁、各位家长和同学们积极互动,一起努力,助力“大语文”与“体验式语文”教学观!
10、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西游记·第一回》
11、抵达灵山时,他共经历了80难,劫难未满。
12、(乙九阅读)君子义利观
13、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世上当然没有长生不老。
14、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瞌睡多。——《西游记·第三十五回》
1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初中的东西献丑了
16、一本《西游记》,内涵丰富,包罗万象。不仅是生活的教科书,更是人生的启示录。
17、每个人都在追求功名利禄,不知何日才能停止,为了这虚无的功名,每天起早贪黑,身不由己。原句: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18、读了第一回,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花果山的美,石猴孙悟空的奇,猴子们的好,花果山真是美不胜收。作者写出来更是让我流连忘返。
19、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行来摩耳岩,侧着脚踪步。
20、他和沙僧一样是唐僧的坚定支持者,孙悟空可以赌气回到花果山,猪八戒可以闹着回去高老庄,而他和沙僧从踏上取经之路开始,就注定没有退路。
四、一首诗总结西游记主要内容
1、从他还未降生开始,命运就早已注定,他的一生,只为功德圆满。
2、孙悟空无所畏惧,也无所禁忌。可他本领再大,也逃不出如来的五指山。
3、直到踏上取经路,戴上金箍圈后,他才逐渐醒悟。
4、待到孙悟空成为斗战胜佛,他头上的紧箍圈也随之消失。一路西行,他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5、正如孙悟空对唐僧所说:“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6、圣僧努力取经编,西宇周流十四年。
7、除了取经前触犯天条的叛逆往事,西行路上的白龙马,始终沉默,常常连同唐僧一起被妖怪抓走,似乎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8、功完八九还加行满三千及大千。
9、《马上作》是戚继光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反映了诗人南北征战的戎马生涯,体现了戚继光保卫国家的雄心壮志
10、到达五庄观时,孙悟空摘来人参果,却被他囫囵个吞了下去;走到平顶山时,孙悟空让他去巡山,他却躲着睡大觉;四圣试禅心时,面对妇人的三个女儿,他扬言自己全都要。
11、86版《西游记》电视剧剧照
12、我们如果也像猴子一样,只为了今天而生活,不被自己的欲望所驱使,不为未知的明天去忧虑,又怎么会这么辛苦呢?
13、龙不吟,却可行云布雨;马不啸,却能日行千里。
14、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15、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西游记·第一回》
16、“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17、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
18、那世界上有这么多的东西,只有“名利”让你心动吗?
19、“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20、从《西游记》看,悟空这时候想要求道,想要长生,当然跟我们普通人不一样,因此他觉得为名利而庸庸碌碌奔走的人类不可理喻。那么如果我的一生就是想追名逐利,也没有什么问题,毕竟“人活一世,草生一秋,若不留名,有何异同”,选择早出晚归也不过是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而已,但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追求,只是按照社会的普遍要求去追着“成功人士”的标准奔跑,追到头可能才发现,到手的东西并不是你想要的。
五、一句诗概括西游记
1、“金蝉遭贬第一难、出胎几杀第二难、满月抛江第三难、寻亲报冤第四难、出城逢虎第五难……”
2、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
3、要扳倒玉皇大帝,怎么也该等到有人和如来打起来,并把如来打到“投胎转世”以后,再看准机会和没变成猪八戒“天蓬元帅”、没变成沙和尚的“卷帘大将”什么的结个盟再说吧。
4、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
5、自由,人人向往。可只有当心有禁忌时,你的自由才会让人生受益。
6、很多人难免会认为沙悟净很笨,没有脾气。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能在天庭任职有多么不易。
7、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争取名利什么时候能结束,早起贪黑的倍受束缚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已经拥有的很多却还奢望着更好的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若只是平平淡淡的生活,还怕阎王来索取你的性命?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能使家族、子孙富贵,便没有人肯停下享受平淡应该是这么理解吧,希望有用!
8、好个电闪雷鸣 天地震撼
9、挺有深意的。不过,说的次数多了,也就变的不是味了。就像和爱人说“我爱你”时,说的多了,也就成了敷衍之词。
10、原来人家没用几天,就把人一辈子都不明白的道理,给看了个透透的。
11、但唐僧毕竟是肉体凡胎,拜佛求经之路,山高水远,一路全靠白龙马驮负。
12、先简要概括《西游记》第一回的主要内容,然后说明自己看完《西游记》第一回的感受。
13、因为孙悟空想要“揭竿而起”,只有“花果山”这个基本地盘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因为这整座山上除了他,一个人能打的人也没有了。
14、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西游记·第二十四回》
15、他想把拥有的都牢牢抓住,却不知,握紧双手,里面什么都没有;摊开双手,却拥有了全世界。
16、真正有智慧的人,绝不会炫耀,也不会在乎别人的错误看法,只是专心做好自己的事。
17、失去顺境,得到历练;失去幼稚,得到成熟。越想得到时,就越要学会失去。
18、知乎上有人提问:“取经后,猪八戒为什么不回高老庄?”
19、那怕白龙马的武力本就不高,化作马时,又被观音菩萨“退鳞去角,摘了项下珠”,实力更是大为减弱。
20、一部《西游记》,就是唐僧的苦难史。
六、一首诗总结西游记
1、一个人能吃下多大的苦,就能享受多大的福。
2、可是没过多久,美猴王就觉得没意思了。
3、闯进地府,修改生死簿;大闹天宫,搅乱蟠桃宴。
4、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潺湲名瀑布,真四挂帘帷。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三藏西临万寿山,悟空断送草还丹。枒开叶落仙根露,明月清风心胆寒。
5、可笑的是,世人不但为名利奔波,还一个个贪心不足。
6、正因为如此,猴王在学会技能后,会在地狱大做文章,把花果山所有猴子的名字都勾掉,让它们不受生死限制,永远快乐。然而,孙悟空打破了规则。地狱之王把他带到了天堂,发誓要让他付出代价。对于普通妖怪来说,估计已经抑郁了,但是孙悟空是谁呢?他是菩提大师的弟子。他不仅技术熟练,而且相当聪明。与其强行制服他,还不如据为己有。结果孙悟空变成了毕马文。他总是说他不厌倦名利。毕竟他活得像个男人。
7、想自己和众猴子在花果山,饿了就摘野瓜野果充饥,困了就枕着山石清溪睡觉。今天的劳作,只为了今天的吃食,从来不为明天的事发愁。
8、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9、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10、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
11、那才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12、别有世间曾未见,一行一步一花新。——《西游记·第三十八回》
13、叙事散文的阅读(4):品味人物,理解环境
14、为求得长生不老,孙悟空来到灵台方寸山,跟着菩提祖师练就了一身非凡的本领。
15、毕竟孙悟空在成仙之后,还在幻想“玉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呢!孙悟空活得通透吗?非也,非也!假如他活得通透的话,也就不会笨到要当“齐天大圣”了。
16、这样的人,只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17、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
18、《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名著,是很多小孩子都非常爱看的一本书,对于《西游记》拍摄的影视剧更是非常喜爱。但是很多人只把它当作是一本打妖怪的故事,但只有真正的了解了这本书,你才能发现这本书远远不是打妖怪那么简单,要是如此简单的话,也不会成为中国四大奇书之更不可能成为我国四大名著。
19、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20、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西游记·第十二回》
1、唐僧一行取得真经后,一直奉命保护唐僧的五方揭谛、四值功曹等人,向观音菩萨递交了一份工作总结,里面详细记录了唐僧遭遇的种种磨难。
2、每一个未曾到达过的远方,
3、或者这时的孙悟空,或许应该像地藏王菩萨一样悲悯世人,不忍苛责。然后再发下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4、行至宝象国时,唐僧被黄袍怪变化为虎,沙僧被擒,猪八戒不知所踪,而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后,就被唐僧冤枉赶走。
5、这时的他,已经丢掉了此前的恶习。于是,重回灵山时,被封为净坛使者。
6、得失定律:唯有失去,才能得到
7、下面,我将用9篇文章来精讲第一回,以期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8、通观《西游记》全书文字,“话本”和诗词的大众化特征,是今天人们阅读这部小说时仍感到魅力的原因之一。这启示我们,今天,大众化仍然是长篇小说、影视创作最重要的美学方向之一。
9、经传天下恩光阔,五圣高居不二门。”
10、其实仔细想一想,还不都是自己找来的吗?
11、“我今若不救唐僧,这功果休矣!休矣!”
12、于是孙悟空和人间的帝王一样,想要得到“长生”。接下来,孙悟空告别他的猴子猴孙们,独自乘着一只木筏,从东胜神洲漂流到了南澹部洲。
13、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14、陶渊明说:“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