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句描写儿童的诗句
1、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农村初夏景色的诗。诗的大意说:夏季的微风吹起,溪水面上轻轻荡漾起微小的波浪。郊野之外,溪水附近一片宁静。渡口上有一条小小渡船,无人摆渡,斜横在水面上。偶尔有个行人,就自己上船渡到对岸。儿童们站在沙滩上靠近水边的地方,手里拿着萍叶喂小鹅,逗引着小鹅玩耍。
2、据文献记载,古代哪位大文豪爱用“呵呵”两字表达情感?(文字解析版)
3、与小女唐代:韦庄
4、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lǒng)闻。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陇:通“垄”,田垄。
5、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古人说:“诗是有声画。”这首小诗就是如此。因为它不但有形、有景,有丰富的色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芭蕉的新绿和竹篙上紫、白相间的槿花),而且还有姑娘清脆的歌声。《竹枝词》是流行在巴渝一带的民歌,从诗人刘禹锡的仿作来看,讴歌天真纯洁的爱情是它的基本内容。从此诗中可以想见,这位巴女正是在纵情歌唱着她青春的情怀,这从“藕丝菱叶”似乎也能得到一点暗示。而且,妙就妙在她是骑在牛背上,一路走一路唱着,像移动的电影镜头一般,慢慢地把读者的视线引向空阔的远方。“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使整首诗充满乐观开朗的气息,给予读者一种健康的美的享受。
7、曾开设《重新与唐诗宋词相遇》主题专栏,和系列微课《作家带你读经典》。
8、舞出属于自己的华美乐章。
9、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10、山翁好客热情挽留我一住在住,笑着指点西坡说瓜豆就要成熟。
11、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12、《稚子弄冰》中,诗人描写儿童玩冰的诗句是“敲成玉磬穿林响”。写的是把冰当乐器一样敲着玩。稚子弄冰作者: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3、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体会九岁孩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交流对这个问题的体会。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对比:“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有什么不一样,体会这个孩子回答的委婉和机智。
14、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15、尾联联提及当时宋朝实景:农夫冬闲跟着村里的穷书生学习,但这只是学习极基础的东西,为的是在立契,作保时不被蒙骗。。
16、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17、我国古代传统风俗,会在端午节时饮什么酒?(视频解析版)
18、杨氏之子南北朝:刘义庆
19、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观村童戏溪上》
20、徐思源主编.古代诗歌精品阅读初中卷: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2:235
二、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一作:辩日)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东:东方。游:游历、游学。见:看见。辩斗:辩论,争论.辩:争。其:代词,他们。故:缘故,原因。
3、我想把树木花草种进城市
4、用修辞手法让诗句活起来
5、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牧童诗》
6、书思点评:场景描绘是白居易的拿手好戏。诗中生动展现是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7、偶尔有个行人,就自己上船渡到对岸。儿童们站在沙滩上靠近水边的地方,手里拿着萍叶喂小鹅,逗引着小鹅玩耍。
8、《笋绝句》年代: 宋 作者: 陆游列仙阅世独清臞,雪谷冰溪老不枯。
9、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10、经典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中,米老鼠的宠物是?(视频解析版)
11、牧童诗宋代:黄庭坚
12、本期话题:宝宝第一次叫妈妈是什么时候?一句话形容一下当时的心情
13、让孩子学会根据线索去图中寻找答案,是一个不错的图画书阅读技巧。
14、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5、白话文释义: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16、问题来了,如果上图中的老头后脑勺睡在枕头上,这样的枕头叫什么呢?
17、《夜书所见》是诗人在(秋)季的夜景,因深有感触而写下的,其中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是:(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唐代诗人王维17岁时孤身在长安,恰逢(重阳)节,这让他倍感孤独,不由得想起了家人,于是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常被远离家乡的人所引用.
18、这类以歌颂童真为主题的作品,可以追溯到晋左思《娇女诗》,那首五古用铺张的笔墨描写了两个小女孩种种天真情事,颇能穷形尽态。而五绝容不得铺叙。如果把左诗比作画中工笔,则此诗就是画中写意,它删繁就简,削多成集中笔墨,只就一件情事写来,以概见幼女的全部天真,甚而勾画出了一幅笔致幽默、妙趣横生的风俗小品画,显示出作者白描手段的高超。
19、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腔:曲调。信口:随口。
20、意思一边是就要枯死的梧桐树一边是久病的身躯,每当想到人死后要去九泉之下心里感到悲伤。
三、
1、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甚时名作锦薰笼。
3、《寂静时分》:请在画面中分别找出水母、鲱鱼、蓝鲸、剑鱼、翻车鱼。
4、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5、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yuè)。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牧童:指放牛的孩子。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林樾:指道旁成荫的树。
6、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7、“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描写牧童自在自得的神情,悠然牛背上,短笛信口吹,宛然如画。牧童骑着牛儿,从前村慢慢走过;吹着笛儿,笛声在田间随风飘悠。“骑牛”与“吹笛”,生动地描摹出牧童洒脱的形象、悠闲的心情:同时,诗人把牧童放在“村”与“岸”的背景上,使画面境界外阔,显得“野”味浓郁。
8、“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䍠”,刘梓宇背的是《南池》,这是一首描写一家三口在池塘钓鱼时其乐融融的古诗,说的是一个小男孩正在准备鱼饵。
9、路人借问遥(yáo)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借问:向人打听。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10、先写两个小孩分别就太阳距离人的远近鲜明地提出看法,引人思考。
1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出自清代:袁枚《所见》
12、生于这个诗的国度,《唐诗三百首》是我们血缘里至为亲切至为重要的一本书,眼下这个不耐烦的小孩,并不全然懂得“平林漠漠烟如织”的美感,但这句子间音律起伏之美,却会永久地停在他的潜意识里,并在多年后,被某个若无其事的情景召唤出来。对于没有乡愁的他们这一代人,这大概会成为他的乡愁。
13、观村童戏溪上宋代:陆游
14、①楝(liàn)花风:指夏季的风。楝树,落叶乔木,初夏开花。人们常
1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16、不过还是先把作业写完最重要
17、你可以带孩子找找看,秋天的颜色,并以一种颜色为主,在自然中找一找这种颜色不同程度的相似色,并尝试给其命名。
18、《所见》中的描写儿童生活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所见作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9、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20、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长安:唐代京城。机关用尽:用尽心机。
四、
1、答: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3、如果有人被戏称“葛朗台”,那他很可能有哪种性格特点?(视频解析版)
4、俄罗斯信仰东正教,根据东正教的宗教习俗,女士进入教堂需要将头发遮蔽起来,于是包裹头巾就成为传统。在亲子共读中,我们还能借此机会和孩子一起聊聊异域风情,收获“丰满”呢。
5、新年路边会有吹糖人的小摊,歇后语“吹糖人的出身”是形容?(视频解析版)
6、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_刘禹锡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青阳渡》晋·乐府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7、⑤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8、施肩吾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在诗中不止一次提到,如:“姊妹无多兄弟少,举家钟爱年最小。有时绕树山雀飞,贪看不待画眉了。”(《效古词》)而这首《幼女词》更是含蓄兼风趣的妙品。
9、儿童疾走追黄碟,飞入菜花看不见。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儿童散学归来早,忙乘东风放纸鸢.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0、 ——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1、成为人们爱不释手的经典书籍
12、编辑:余海英审稿:李玉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