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现光现象的诗句
1、调动自己的积极情绪,让好的情绪伴随每天。不让不良情绪影响生活和工作。
2、A.宝剑锋从磨砺出——百炼成钢
3、例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4、文播四海,德汇东方。东方文德艺术品交易中心,成就东方传世经典。
5、《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2017年第1卷
6、特别提醒——烘托实际上是一种侧面描写。
7、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阅读李货《南园》,回答后面的问题。南园十三首李贺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当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注:雕虫:诗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韵技艺。辽海:指辽东地区,因濒临渤海,故称,唐时这里常发生战争。就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一段赏析文字。
8、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填空整理汇总
9、································································································································································································
10、2021年30个省市中考名著题集锦(附答案)
11、D项:煽风点火的化学原理在于,煽风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了充足的氧气。
12、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13、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
14、初中期末考试各科答题技巧总结(九科全)
15、怎么骂醒一个初三还不好好学习的人?初三该看,初一初二也该看看!
16、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17、今夜,多少人因为央视曝光这张A4纸无法入眠......
18、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19、例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贺知章)
20、当马雅可夫斯基在火车上面对一位姑娘,说“不要把我当成男人,我只是一片穿裤子的云”时,本来是向姑娘说明我并没有非分之想,但话一出口,自己大为惊奇,竟能说出这么漂亮的话来。后来,诗人以此为题,写下了长诗《穿裤子的云》。但如果你想一下,这句也不过是“将物生命化”罢了,并没有什么不可企及之处。云可以穿裤子,杯子可以流泪,灯可以哭肿了眼睛,花在阳台上可以睡眠,山可以蹲在霜里……物可以生命化,生命同样可以“物化”。如帕斯捷尔纳克的诗句“四月,墨水已足够用来痛哭”是物之生命化,“人,坐在自己的屁股之上”,则是生命的物化了。那屁股已失去知觉,僵硬得和生命失去了关连。
二、关于光现象的成语
1、B项,彩虹简称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时,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2、例3:“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元代王冕《白梅》)
3、崔颢《黄鹤楼》一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展开联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虚实结合,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
4、还是夏日微风冬日暖阳,
5、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6、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
7、答: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虚实结合
8、(诗词学堂)五律作法:对仗与谋篇
9、(技巧指要)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所谓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如上面七绝,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第一句语中带情。(桑无叶,土生烟)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雨心忧如焚之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亨乐,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
1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1、(1)以少总多: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唐朝刘知己《史通•叙事》:“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句外”;王安石“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12、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3、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14、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15、例2:“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任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16、····································································································································································································
17、概念: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18、20180311《诗的包容,叙事的必要》
19、例:《红楼梦》中《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这两首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的手法揭示了贾宝玉的性格。《过泰论》对陈涉的描写也是贬陈涉行军用兵不及向时几国,实则褒其用兵出奇制服。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
20、阅卷老师最厌恶的几种字体,如果你的字是这样,那就糟了!
三、与光现象有关的诗句
1、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2、(注: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
3、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4、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5、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6、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7、一点炊烟竹里村,人家深闭雨中门。
8、中考40首必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全集)
9、下列俗语与对应的成语,二者本意所指属于同一物理现象的是()。
10、优点: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1、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
12、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13、(诗词学堂)梦欣楹联讲座:创作楹联的技巧(2)声律
14、缺陷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对于鉴赏者来说,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义,就不能很好的读懂这些诗歌,更谈不上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平时积累一定量的典故中才能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
15、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16、艺术道ID:yszdao
17、问题: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说明两首诗歌在抒情方式上的异同。
18、《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中“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极尽日常生活之美好,而这美好是别人的,并不属于这个羁旅游子,流露出浓浓的愁思。
19、0下列俗语与对应的成语,二者本意所指属于同一物理现象的是()。
20、B项,“曲高和寡”,原意是内容太深奥,能理解的人少,物理学体现出声音频率越高,声调越高,发声难度越大,能跟着唱的人也就非常少。选项表述正确,排除。
四、和光现象有关的成语俗语
1、(1)本诗生动的效果与拟人手法大有关系,请就本诗的拟人手法写一段赏析文字。
2、(析)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
3、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4、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著”的效果。如
5、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6、王家券册诸孙嗣,主第笙歌故国传。
7、(技巧指要)这句诗的语言结构特点是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即所谓白描手法。以少总多、以小见大
8、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9、(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王绩《野望》中“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静景,描绘出夕阳余晖晕染下,一片秋意。“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是动景,写出牧人猎人归家之景。动静相衬,相映成趣。
11、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12、高情商的人善于记住别人的名字,用心去做,就能记住。记住了别人的名字,别人也会更加愿意亲近你,和你做朋友。
13、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
14、(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5、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16、南浦: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7、早上日出,霞光万丈,从江面升起,把水面映衬得比火还红,春天来了,春水初盛,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18、诗人从“琴”与“指”这两个形象入手,通过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体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
19、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0、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五、跟光现象有关的诗句
1、《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2、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没有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诗句采用白描手法,客观呈现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等景物,又将枫叶对比春天的花,更加红艳,歌颂了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3、A、C、D项,都属于物理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新的物质,“灰”便是蜡炬经过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和蜡炬中杂质燃烧后的产物,属于化学反应,符合题意,当选。
4、问:这首诗上下片各分两层,请概括各层的内容。
5、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以后写的一首词。这首词通篇不对当时的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写梦境,写梦中游上苑的热闹景象和“花月正春风”的美好景色。为什么这样写?是用梦境来反衬现实。梦境写得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越显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便越显得今日处境的凄凉,“恨”的含意便表达得越充分。
6、照应。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
7、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8、在正的收益区间中,比起不确定的更大的收益,人们更偏好确定性收益,这种风险厌恶现象应归因于确定性效应
9、···································································································································································································
10、2020温州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11、诗的展开式结构,是较为传统的常见的表现方式。这样的结构,有如寺庙,进门是四大天王,继而是弥勒佛和十八罗汉,到了最后,展现的才是释迦牟尼。这是一种层层递进铺展,最后予以升华的表现方式。如孙静轩的《沉船》——
12、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13、在皖南事变后,周恩来愤笔疾书“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里明显化用了曹植《七步诗》里的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4、杜甫本诗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15、书到用时方恨少,有时美景在前,却胸中墨水少,未能找到贴切的语言来形容它。
16、例一:简析下面诗歌的写作技巧。
17、诗中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阔景象,来衬托“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所营造的的冷寂、孤独艺术氛围。
18、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19、0下列对诗词中的物理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20、20160412《诗不能离文学太近》
六、体现光现象的诗句
1、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王弟]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3、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4、我国传统画技之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5、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6、王安石“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7、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8、诗中的比喻,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居多,于不同的写作方式中普遍、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即使声明“拒绝隐喻”的诗人,有时也不经意地露出马脚来。
9、例2:“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10、李清照在《渔家傲》中通过描绘梦境,展示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世界,“天”“云涛”“晓雾”“星河”“帆”等构成极壮丽的境界,与天帝的对话则饱含着美好的理想。词人借梦境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她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在梦境中抒发胸中愤懑。
1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2、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3、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14、最新!教育部通知来了!
15、例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1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7、20180210《新诗应向古诗学些什么?》
18、清华校园一张海报,揭露“双减”真正本质
1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景:日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光的反射、光的色散、光的折射)潭清疑水浅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云里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光的直线传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光的直线传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光的反射)
20、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1、(诗词学堂)绝句作法:溯因法
2、技巧指要:问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技巧。诗中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逻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3、合作、投稿:i8art@sina.com
4、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5、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6、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7、生者与死者自会有各自的归宿
8、每卷将赠送给海内外主要诗刊、诗词学会、著名诗人、图书馆等交流收藏,并推荐给《中国诗词选刊》选刊佳作。
9、(1)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10、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