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门石窟怎么赞美它
1、在宾阳三洞中,最具规模的是宾阳中洞。它高约9米,宽与进深约11米,从北魏景明元年(公元500年)开凿,至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完成,是北魏宣武帝为亡父孝文帝营造的石窟。
2、峥嵘两山门,共挹一水秀。
3、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主席专门谈到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透过这些话,可以看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之巨,也能领会国家对于青年的寄望之深。
4、卢舍那大佛龛这组雕像,主从分明,高下有别,刚柔相济,气势磅傅,最大限度地张扬着佛教精神,显现出唐代皇家石窟的恢宏气派。而从另一角度来看,它又像是宫廷皇帝临朝执政场面的神化,众星拱月,卢舍那大佛俨然便是帝王,二菩萨是嫉妃,二弟子是文臣,天王、力士则是武将。
5、肢体完整的佛,也有解不开的困局,正以缄默守住时间的秘密。众神残缺的部分,并不为人关注。
6、 龙门石窟的艺术风格,在追踪印度石窟艺术的基础上,继承大同云冈石窟艺术之风,又与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佛教造像艺术呈现出“改梵为夏”的趋向,出现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造像从神态气质、衣着服饰到雕刻手法焕然一新。
7、爱旅游的阜阳人都在关注我们
8、2016年7月,龙门石窟建立了全国首个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提高了景区管理水平,让管理更科学、营销更精准、服务更便捷。
9、(作者)吕维祺,明河南新安人,字介孺,号豫石,万历进士,曾任吏部主事,后退居洛阳。
10、所以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一开始就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
11、他结跏跌坐在八角形束腰莲花须弥座上,身上除了稀疏的弧线衣纹外,不曾有任何琐碎的雕刻,而将表现的重心放在他的面部,丰满清秀,圆润和谐,姿态庄严肃穆而又敦厚睿智。如果注意观看,你也许会感到大佛的头部和上身的比例尺度有所夸大,但这使主像显得更加鲜明突出。他嘴角微含笑意,似向人间芸芸众生传达着慈祥与和悦,而他稍向下俯视的目光,恰恰与礼佛者仰视的目光交汇,令人畏而不惧,可敬可亲,足以引起人们心灵上的颤动。对此,你不能不为古代雕塑工艺的高超和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所叹服。他们追求募拟一个具有伟大情感和开阔胸怀的形象,一个作者心目中理想化的佛的典型。他们成功塑造了这个充满睿智而又典雅的艺术造型,使宗教的理念与艺术的创造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和谐与统一。
12、感受源远流长的文化之美
13、石窟门楣是北魏时期流行的依崖仿木式窟檐,屋脊正中立一展翅欲飞的迦陵频迦鸟(大鹏金翅鸟),两端饰鸱尾,前坡雕出瓦垄,檐椽下的尖拱形门楣,似一片莲瓣,两侧飞舞着飞天。门楣内浮雕着七身小坐佛,饰以莲花荷叶。
14、 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建造,时间跨度过400多年之久。石窟长达1公里,现存2345个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品碑刻题记。
15、在古代诗人们对龙门的描述中
16、极南洞是龙门石富西山景区最南端的一个景点,走出极南洞放眼望去,伊水对岸,草木葱花,那里便是龙门石窗的东山景区。
17、在普泰洞南北壁,还各作一大龛,周围遍刻佛传故事图像,题材丰富,有“维摩变”、“王位相让”、“树下思维”、“释迦涅槃”等。其中,涅槃,是指释迦牟尼之死。据说释迦牟尼经过40多年的苦修与传法,终于找到了解脱人生诸多苦难的一种永恒不死之“死”,或从死中转化为永生的境界,这就是“涅槃”。
18、另外,在南壁第二层靠里一佛:内侧,还雕有“降魔变”(或称“树下降魔”)的佛传故事,这一题材在敦煌壁画和云冈浮雕中有多处表现,但是在龙门石窟,则仅此一例,所以显得较为珍贵。
19、自刘妃在破窑内首造佛龛后,一直到武则天初年,30多年中,破窑吸引了众多的善男信女在此发愿,使不大的洞内遍布着各种佛禽造像。有一佛的,也有一佛二菩萨的,还有并列七佛、二弥勒及单体优填王像、菩萨像的,更有二狮子和成群结队供养人的。而龛形有尖拱、圆拱、方形和长方形。真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成为一个颇有特色的洞窟。后人正是通过对破窑各种不同佛龛的分析、考证,来研究唐代的历史、文化乃至民间习俗的,在这一点上破窑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主编:李鹏鹏责编:刘宝文
二、龙门石窟如何形容
1、在石牛溪南面,奉先寺大佛龛东侧的下部,还有两个紧靠的中型石窟,他们分别因洞内有多处唐代或北魏纪年造像文字而得名。靠北侧的是唐字洞,南侧的是魏字洞。
2、老师一定是你漫漫求学路上最为重要的人
3、这两次是开窟造像的高潮,历时计150余年。据1962年龙门文武保管所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最大的造像高达17米多,最小的仅2厘米;造像题记和碑碣3600块左右,佛塔40余座。
4、碧泉更幽绝,赏爱未能去。”
5、河南洛阳一株价值10多万元的绿牡丹被偷?公园回应:警方已介入
6、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从珍珠泉沿长堤南行百余米,便来到路边的双窟。双窟又名“双洞”,是南北并列、共用一个屋形窟檐覆盖的两座石窟,南面的一座因洞内两壁密列许多二寸小佛坐于小方格内,所以又称“千佛洞”。
8、栩栩僧尼菩萨像,形姿各异尽超凡。
9、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唐代代表洞窟。
10、龙门山青水秀,自古就是人们游览胜地。大诗人白居易曾与僧人佛光同乘一叶扁舟,从洛阳城的建春门溯伊水悠悠而上,赴龙门香山寺游玩,二人一路低吟长啸,对龙门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11、想象一下,在一个天朗气清的好日子,伊河波光潋滟,两岸绿柳成荫,僧人、信徒傍水前行,礼佛与游赏之余,仰望东西两山,千岩竞秀,万木争荣,漫山洞窟如蜂房蚁窝,令人一时恍惚,如入曼妙殊胜的佛国幻境。
12、作为洛阳的又一名片,春都火腿肠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春都的前身是“洛阳肉联厂”,1986年,为了缓解新兴企业对肉联企业的冲击,在全国范围内,扭转肉联企业惨淡经营的局面,国家提出了“大变小、生变熟、粗变细、废变宝”四个转变,基于此,洛阳肉联厂从日本引进火腿灌装机,开始投资火腿生产。1987年8月,我国第一根火腿肠在洛阳诞生,正式命名为“春都”,并迅速在市场走红,以70%的市场份额而独占鳌头。
13、截至2014年,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80余座。龙门石窟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
14、让我们对所有的女性朋友致以
15、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
16、千龛佛像唐雕凿,万世神功禹削裁。
17、全石窟共记2860多块碑刻题,其中颇负盛名的有《龙门二十品》、褚遂良的《伊阙佛龛碑》与宋真宗《龙门铭碑》,充分彰显了魏碑体、唐楷书体等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
18、这种集优美风景与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地
19、回到在“摩崖三佛龛”时我们所探讨过的唐朝宫廷变故,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种释迦牟尼和弥勒“二佛”并列所表示的含义,正和武则天做皇帝之前,与唐高宗同御朝政,共称“二圣”的历史现象相呼应。史载,唐高宗“自显庆以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二圣’”。唐高宗也许没有以释迦牟尼自诩,而武则天则早就宣扬自己是弥勒了,双窟造像的玄妙也许正在这里。
20、从“势在必行”建设智慧景区,到成为全国首家“互联网+智慧景区”;
三、龙门石窟怎么赞美它的句子
1、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它以自身系统、独到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
2、站在奉先寺前,细细端详大佛那迷人的微笑,我不禁慨叹盛唐一笑越千年,仿佛那繁华和美好依然在眼前。也有人把卢舍那大佛比作东方的“蒙娜丽莎”,说她是善良和美貌的化身。瞧,她的发髻呈波纹状,面部丰满圆润,修眉细长,弯若新月,眼睑下垂,目光慈祥。她的嘴角微翘,微露笑意,头部稍低略作俯视状。她的眼睛微睁,仿佛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显得安详而亲切,庄重而温雅,睿智而明朗,令人敬而不惧。
3、形容龙门石窟的词语火烧洞、莲花洞、摩崖三佛、吐火罗僧龛、千手千眼观音龛等等、等等。在众多佛窟中,我最喜欢的是雄伟、壮观
4、形姿各异皆优美,个个神情假乱真。
5、从“陈转十字卷碑”继续向南,沿山崖小径数十米后便来到宾阳洞,因洞有三窟,所以又称为宾阳三洞。
6、菩萨天王两边立,神工鬼斧叹惊奇。
7、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8、携着一千五百年前飘逸的色彩
9、普泰洞位于莲花洞南,是一座北魏时期的石窟。从石牛溪南行10多米,沿石阶而上即可看到。它因洞内现存最早的造像题记为普泰元年(公元531年)而得名。
10、感受大自然焕发的无穷生机
11、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
12、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前一年,就开始在洛阳伊阙山营建石窟,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连续营造了四百余年,其后也有少数雕凿。现存7万余尊石刻佛像,1300多个石窟。
13、下奉先寺后南行即到药方洞,因洞门两侧刻有古代的140个药方而得名。
14、作为全国首家“互联网+”智慧景区
15、河南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钢锤主动投案,正接受审查调查
16、一切布施中,法布施为最。转发这篇正能量文章只要几秒钟,让更多人得闻佛法,即是法布施。
17、净土堂是唐代洛阳北市专营丝绸的行会组织,当时称彩常行,该石窟便是由他们捐资修造的。在龙门石窟中,由当时北市商人营造佛龛有明确记载的有三处,一是奉先寺与火烧洞之间的“北市丝行像龛”(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二是古阳洞外北侧的“北市香行社”龛(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另外便是净土堂,它们对研究唐代商业行会和洛阳当年繁荣都有一定的借助作用。
18、“洛阳四塞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19、外国游客蜂拥参禅敬仰,千山欢呼,万水歌唱,泱泱华夏,幸福吉祥。
20、在释迦牟尼两侧,分别侍立着二弟子和二菩萨,也是一副温雅敦厚的表情。南、北两壁的两组造像,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博带式袈裟,立于覆莲座上,可惜的是,南壁左胁侍菩萨和右胁侍菩萨的头像都已被盗,现分别收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和东京国立博物馆。
四、龙门石窟经典名句
1、从路洞沿着山坡石径而上,至半崖处便可以看到净土堂。它开凿于唐长寿三年(公元694年),因洞口门额上阴刻“北市彩常行净土堂”八字而得名,只是如今字体已较难辨认了。主室为横长方形,高2米多,南北宽约3米,进深7米,平顶素面,凿有佛坛,窟内原主尊造像应为阿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像”,可借现已不存。
2、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3、行走洛阳读懂历史”——洛阳牡丹甲天下网络宣传活动4月6日启动
4、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
5、龙门石窟书法,灰弘大器,结构严禁,历来是各代学习临慕的优秀范夲。被人称为书法之最。
6、轻轻的脚步把洛阳踏响,聚集的文人骚客惊讶地解读,千年壮举,千年辉煌,太阳瞬间把石佛照的很亮,阳光也来欢乐的阅读佛的诗章。
7、敬善寺石窟分前后两室。前室高5米,宽7米,窟门两侧刻两力士、两菩萨。其中两力士造像威猛,令人望而生畏。他们头戴宝冠,颈挂项圈,祖露上身,下着战裙,赤脚,眉立目竖,肌肉暴突,充满了力量。而两侧的菩萨则躯体修长,仪态文静,与力士造像形成一种鲜明的艺术对比。
8、假期去哪玩?河南洛阳的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或许是最佳答案之一。近些年,随着居民精神消费需求的崛起,无数游客被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选择到古都洛阳走一走,看一看,华夏文明是如何在这里发祥的,十三个王朝在这里又留下了哪些印记。
9、第三层是著名的“帝、后礼佛图”浮雕壁画,描述了当年北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礼佛的盛大仪式。北面的是“皇帝礼佛图”,南面的是“皇后礼佛图”,可惜的是这两幅浮雕早在1935年就被美国人普爱伦贿通北京古玩奸商盗窃而去,现分别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的纳尔逊博物馆。现在所能看到的,只是置于洞窟内的两幅大型照片,但你仍能感受到一千五百多年前皇家宗教仪式的隆重与威严。这两幅制作十分精美的浮雕,代表了当时生活风俗画和雕刻艺术的高度发展水平,有着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10、其中最为杰出的是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群。
11、辛丽红:一只左右为难的蝙蝠(小小说)
12、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13、敬善寺位于宾阳洞南面的半崖处,因石窟外北侧有唐代李孝伦撰《敬善寺石像铭并序》而得名。李孝伦是唐代宣德郎守记室参军,从其撰写的造像记中可看出,这一石窟开凿于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以前,是唐太宗纪国妃子(纪王慎的母亲)韦氏所营造的。纪王慎是唐太宗第十个王子,精通文史,有善政,颇得太宗的青眯,垂拱三年(公元682年)因越王忠暴乱受到株连被处死。
14、龙门石窟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清代武亿称其为:“龙门不仅为石镌佛场,亦古碑林也”。
15、石窟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据说是武则天为唐高宗开凿的功德窟。它高8米多,南北宽约11米,进深近12米,是龙门东山最大的洞窟。可惜窟门因风化而已残损很多。洞内窟顶环绕莲花藻井雕刻着六身飞天,以较为写实的手法注重了人体的表现,少了些北魏时期飞天的轻盈感觉。中央佛坛上为一圆雕佛像,面部丰满圆润,身着裂装,衣纹流畅,为技法纯熟的唐代造像。
16、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窟群之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17、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唐代代表洞窟。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大万伍佛洞(又名擂鼓台三洞)、高平郡王洞等。
18、宾阳南洞高9米,宽8米多,进深9米多,原是北魏宣武帝于景明元年(公元500年)为亡母文昭皇太后营造的石窟,后中途辍工。直到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为了给其母文德皇后追福才继续开凿,并雕造了石窟内的五尊大像。
19、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
20、现在,火烧洞最值得观赏的是洞窟门楣的雕刻。它为火焰纹尖拱装饰,火焰纹外为流云和莲花化身童子。流云上方刻二人乘游龙相对飞升,传说是东王公与两王母相会图。但是也另有一说,认为这是佛教中“天龙八部”里的“天众”鸠摩罗天和摩醯xī首罗天两尊天神护法像,鸠摩罗天为童子面,四臂,乘孔雀;摩醯首罗天骑白马,生有三目。这一雕像在龙门石窟中是仅有的。
五、龙门石窟的赞美
1、万佛洞中奇妙景,宏微佛像上千尊。
2、只是不知什么时候,这一石笋从白居易府上移到了这里。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游龙门时来到禹王池,也曾专门写了《石笋》一诗:“巨石何亭亭,孤生此岩侧。白云与翠雾,谁见琅玕色。惟应山鸟飞,百转时来息。”
3、左侧北壁的观音菩萨,头戴高冠,身着披巾,饰樱珞,左手握净瓶,右手执尘尾搭于肩上。
4、如果哪一款花的花语说到了你的心坎里
5、极南洞开凿于唐中宗神龙元年至唐睿宗景元年间(公元705~711年),是唐代名相姚崇为迫悼亡母刘氏所开凿的功德窟。姚崇,字元之,曾历任武则天、唐中宗、唐玄宗三朝大宰相,并被封为梁国公,是促成唐朝开元盛世的著名人物,他佐助唐玄宗开创了唐代的全盛期,被《旧唐书》形容为“开元之治”,“贞观之风,一朝复振”。有意思的是,在佛教鼎盛的盛唐时期,姚崇则以不信佛著称,他多次规劝唐玄宗不要过于崇信佛教,在他71岁临终前还特别叮嘱死后不搞佛事,“不得妄出私物,绚追福之虚谈”。但是,不信佛的姚崇却是一个出名的孝子,正是为了顺应母意,开凿了这座极南洞。
6、在石窟南壁有一造像题记,表明它开凿的年代正是武则天与唐高宗同御朝政,并称“二圣”的时期。“伏愿皇帝圣花无穷,殿下诸王福沿万代”,惠暕在提及皇帝、诸王的同时,以弥勒佛的造像突出了武则天,用意昭然若揭。
7、龙门石窟随着风雨的洗礼而雄浑厚重
8、⑥保险:旅行社责任险,旅游意外险
9、都门二句:写隋唐时洛阳城正南的定鼎门和龙门山遥遥相望,而龙门一带朝夕弥散着佳气云雾。精舍二句:描写龙门的寺庙和石窟,佛寺依山而建,楼层相叠,佛龛因壁而凿,数以千计。人间句:为人们终日为生活而奔忙发出感叹。
10、勾绘着石壁上一朵莲花的盛开
11、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12、五百年的坚韧,历代王朝的接力,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传奇。世代恩怨都在佛的微笑中化解,滚滚红尘依然生生不息。
13、在佛教故事中,还流传着一个以古印度妙庄王的三公主妙善为原型的传说,妙善公主因当年一心事佛而被其父逐出家门,妙庄王盛怒之下又拆除庙宇,逐散僧尼,结果触犯了释迦牟尼,得了一种满身浓疮的怪病。为解除父亲的病痛,妙善毅然献出自己的手眼为父亲合药治病,感动了释迦牟尼,于是被赐予千手千眼,化身观音,以时时拯救苦难众生。
14、洞内前壁两侧的护法天王,身披恺甲,高顿大目,体魄雄壮,一副唐代武将孔武有力的形象,就连踩在脚下的小鬼夜叉,也雕刻得生动传神。
15、卢舍那,意思就是光明遍照。丰颐秀目,圆满安详,嘴角微翘,呈微笑状,略作俯视态,令人敬而不惧;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的特点。
16、在2000年,洛阳龙门石窟做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了《世界遗产目录》。龙门石窟之所以拥此殊荣,是因为它是历代皇家贵族主持开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龙门石窟它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它就是一座天然的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17、魏帝始开三石窟,三阳洞里刻传奇。
18、④导服:全程有优秀导游服务;
19、当如潮的游人涌向石窟,探询一尊尊石像的秘密,有谁想起那些能工巧匠,或许当年只是在雕刻一种愿望,为辛苦的百姓祈祷幸福吉祥!
20、我们上山后看到的第一个洞穴叫古阳洞,然后,我们欣赏了潜溪寺,莲花洞,药方洞,宾阳洞,万佛洞和奉先寺等。莲花洞中有龙门石窟里最小的佛雕,只有2厘米高,形象逼真;万佛洞内有一万五千多尊小佛像,小巧玲珑,做工精巧;药方洞内有一百四十多种药方;奉先寺里则有龙门石窟最高大的佛雕卢舍那大佛……
六、龙门石窟怎么赞美它
1、从火烧洞沿石阶南行30多米便来到石窟寺。它开凿于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是北魏太尉公皇甫度的功德窟,所以又被称为皇甫公窟。石窟寺不同于古阳洞、宾阳洞等汇集了多种类型供养人的造像佛看,完全是一座皇甫度独自营造的“私家”石窟,所以得以统一规划,精心设计,一次完工,是一座内容十分丰富,石雕装饰富丽堂皇的殿堂式石窟。
2、王振周:红丝带(小小说)
3、投稿邮箱:5203960@qq.com
4、每个人都会遇到心情低落的时候,这时就可以出门看看樱花,它代表着希望,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
5、在极南洞的佛坛上还分格浮雕着数个伎乐人,正壁相对的二舞伎,舞姿婀娜,左右乐伎分持箜篌、琵琶;南北两壁乐伎也都手持乐器,有钹、筚篥、琵琶、束腰鼓、笙和团扇等,整幅浮雕与八作司洞的乐舞伎群体浮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6、如今,当我们来到这里时,现存的塑像依旧能带来一场视觉上的饕餮盛宴与心灵上的洗礼,但那些泯灭在过去的珍品,则被后人用文字永存于历史中。
7、过惠暕洞南行数十米,可见到崖壁下有一个南北狭长的水池,清澈的泉水从山石崖缝中涌出,积水成潭,绿草茵茵,被称为老龙窝。传说当年大禹治水开凿龙门时,得到一条名为“应龙”的神龙相助,而老龙窝便是应龙的卧处。应龙奉旨吸水,腾空而去,在它飞升的地方留下了一个石罅xià豁口。如果你从老龙窝继续南行约100米,便会在崖壁上看到一个扁圆的石洞穴,这就是传说应龙飞升的豁口,当地俗称石牛溪。抬头仰望,豁口仅见一线天光,旁边浅刻着“龙门”两个大字,是清代洛阳知县张汉(字石屏)的手书。
8、长桥雄阙峙如关,伊水浮云游屐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