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调歌头》古诗原文
1、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
2、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江上渔者》
3、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问一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4、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5、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7、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8、(跟杨雨品读古诗词)11杜甫《赠卫八处士》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11、(跟杨雨品读古诗词)12杜牧《赠别》
1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3、蕙质兰心西子貌,书苑琦葩绽芬芳。像蜜蜂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工作之余的她,徜徉在文学经典的世界里,让声音插上情感的翅膀,在声音的世界里与文字一起飞翔。从语文课堂到诵读平台,喜欢用声音诠释一切美好,希望用声音温暖每个人的心房!
14、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待写作缘由。
15、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上片末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两片之间的过渡句,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16、苏轼听了这首词,摇头笑了:“子由,‘明月不胜愁’,‘依旧照离忧’,词是好词,但何苦太悲!”于是为了开解苏辙,苏轼再和了一首《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17、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表现作者领悟人生哲理的豁达襟怀。
18、(跟杨雨品读古诗词)7《采莲曲》
19、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一说何时。
20、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二、水调歌头古诗原文诵读
1、但愿人长久dànyuànrénchángjiǔ,,千里共婵娟qiānlǐgòngchánjuān。
2、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题临安邸》
3、C.下片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对月有怨,实际写与亲人不得团圆的惆怅。
4、赏析“又恐琼楼玉宇”一句中“恐”字的表达效果。
5、(2011年·河北)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动词的表达效果。
6、作者:李处全楼观数南国,烟雨压东州。溪山雄胜,天开图画肖瀛洲。我破瀛洲客梦,来剖仙都符竹,乐岁又云秋。聊作幻师戏,肯遗后人愁。趁佳时,招我辈,共凝眸。君侯胸次邱壑,意匠付冥搜,刻日落成华栋,对月难并清景,千丈素光流。老子兴何极,小子趣觥筹。
7、来历:“水调”二字典出于隋炀帝命人凿京杭大运河历史典故,“歌头”是唐《水调歌》中序第一章,故是“头“。词牌出处:《隋唐嘉话》:“隋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简介:《水调歌头》这首词借明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全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赏析:《水调歌头》这首词借明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
8、但话又说回来,谁让咱伸出大魔都呢?
9、(1)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诗中以乐观旷达的祝愿表达情意深厚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1、3)归去:回到天上去。
12、每天免费收听儿童故事、中小学必读名著、必背古诗词
13、D.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4、丙辰年的中秋节,我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结果)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表达对子由的思念。
1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6、(何事长向别时圆)何事,为什么。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
17、丙辰年的中秋节,我很高兴喝到第二天早上,喝醉了,写下这个词,并且想念了我的弟弟苏辙。
18、(跟杨雨品读古诗词)15白居易《长恨歌》
19、作者:刘辰翁群动各已息,在汝梦中游。尘埃大地如水,儿女不堪愁。寂寂古人安在,冉冉吾年如此,何处有高楼。客有洞箫者,泪不下能收。庾楼坠,秦楼渺,楚楼休。知公所恨何事,不是为封侯。自有此山此月,说甚何年何处,重泛木兰舟。起舞酹英魄,余愤海西流。
20、作者在政治失意时,幻想超脱物外;但积极的思想最终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作者乐观的心态和豁达的情怀。
三、水调歌头古诗大全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化用杜甫《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两句诗意。
3、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4、作者:赵长卿今夕知何夕,秋色正平分。_娥此际、底事越样好精神。已是天高气肃,那是清风洒洒,万里没纤云。把酒临风饮,酒面起红鳞。歌一曲舞一曲,捧金樽。从他妄想,老兔憔悴正纷纷。我为桂花拚醉,明日扶头不起,颠倒白纶巾。天若知人意,夜雨莫倾盆。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6、5)不胜(shèng):经受不住。胜(旧读shēng):承担、承受。
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乘风归去:驾著风,回到天上去。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9、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10、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11、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3、感谢您对北方教育出版网(www.bfjycb.com)的关注!
14、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15、明月何时会出现呢?(我)端起酒杯询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现在是怎样的年景。我想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又怕那华美的宫殿,在高空中让我耐不住寒冷。月下起舞,清影随人,天上怎比得上人间(温暖)呢?
16、4)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17、(跟杨雨品读古诗词)8《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18、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
19、作者:周紫芝水远山长何处去,欲行人似孤云。十分瘦损沈休文。忍将秋水镜,容易与君分。试问梨花枝上雨,为谁弹满清尊。一江风月黯离魂。平波催短棹,小立送黄昏。
20、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四、水调歌头古诗 全诗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2、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4、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乌衣巷》
5、《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赏月诗词往往清逸孤寒,东坡这首词直如缥缈于云端,掩映于清辉之间。抒酒问月,有李太白酒仙遗风,一片奇趣横生。明月皎皎照彻天上人间,天上是孤寒一片,人间是相思无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圆缺,此事古难全”,已是豁达,但“但愿人长久,千里其婵娟”更至乐观诚挚,种种感情交融于月光之下,顿成千古绝唱。胡仔评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出,余词尽废。”
6、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
7、因此,他顿悟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情感,激励自己坚持自己的思想,成为古代诗人中一股清流。
8、(4)苏轼著,王水照,朱刚注:《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9、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10、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
11、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望天门山》
12、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13、接下来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把酒问青天”中要问的内容,对明月的追逐和赞美又更进了一步。苏轼很想乘风到月宫中看一看,但是又怕那里的氛围太过凄凉,自己抵挡不住刺骨的寒冷。
14、苏轼以豪放著称,他的作品魅力体现在了他的人格上。他兼有的大气魄和真性情,方使笔下流出的文字既雄健又有灵气。《水调歌头》写出了豪迈和清旷,不但有境界,而且格调高。读这首诗,如同登高望远,感觉到天地宽阔,而人生如此美好。
15、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6、(跟杨雨品读古诗词)10辛弃疾《丑奴儿》
17、(1)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8、(跟杨雨品读古诗词)20张九龄《望月怀远》
19、丙辰年中秋,通宵畅饮,大醉而归,写了这首词——复有些思念弟弟苏辙。
2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五、《水调歌头》的原文
1、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2、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解析)A苏轼之词感情意蕴丰厚,有潇洒,有伤感,有苦闷,有慰藉,呈现多元化的色彩。但全词总体上是豪放旷达,而非伤感压抑。
4、(1)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之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成“三苏”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水调歌头》等。
5、自从看了《鬼灭之刃》后,都不敢直视这个词牌名了
6、请输入标题abcdefg
7、水调歌头,词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
8、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我举杯遥问苍穹。不知道天宫里,现在是何年月?我本可以和着这清风扶摇而上去问问故人,只怕高楼红墙、层楼叠榭,我经不住那高处的寒意。而那九天之上的风光又哪里比得上此刻银光乍泄下,犹如宫娥起舞的影和这水波微荡的风呢?
9、词的开头写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词中的把酒问青天与词前小序“欢饮达旦,大醉。”起到了呼应的效果。苏轼非常喜欢饮酒,在他的诗词中经常会表现出来,他曾经说过“赖我胸中有佳处,一樽时对画图开。”
10、作者:贺铸沈侯销瘦。八咏新题就。惆怅酒醒兼梦后。带眼如何复旧。几时一叶兰舟。画桡鸦轧东流。新市小桥西畔,有人长倚妆楼。
11、(4)表现作者对人间生活赞美和热爱的句子: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2、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书湖阴先生壁》
13、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14、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三衢道中》
15、词的下阕在赏月的过程中表达了苏轼思念亲人的感情,“转朱阁,低绮户”是由于明月转动,影子也跟随着变换了形状,这肯定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得出的结果,与下句“照无眠”互相呼应。
16、“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17、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示儿》
18、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才华横溢,散文、诗、词、书、画等都有很高成就,在词的发展史上创立了豪放派。但苏轼在仕途上却几经浮沉,不能得志,多次被贬。然而此人生性豁达、乐观,不论处于何种逆境总能以积极的态度勉励自己,只这一点便足以令人敬服。
19、“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上文连接的非常密切,作者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随着一起摆动。这里是一个转折,由厌烦人间到喜欢人间生活,跌宕起伏却又合情合理。
20、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六、《水调歌头》古诗原文
1、(2)这首词中,诗人选取中秋佳节对远方不能团聚的弟弟的怀念为题材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之情。
2、作者:周紫芝作濯锦桥边月,几度照中秋。年年此夜清景伴我与君游。万里相随何处,看尽吴波越嶂,更向古徐州。应为霜髯老,西望倚黄楼。天如水,云似扫,素魂流。不知今夕何夕,相对语羁愁。故国归来何事,记易南枝惊鹊,还对玉蟾羞。踏尽疏桐影,更复为君留。
3、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苏轼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4、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
5、拓展资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6、支离破碎的两周,感觉还是不方便的,
7、该处分析讲解的十分精确,亲人不能团聚与明月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却追究于明月。在这句词中,“圆”包括了两种含义:一种是明月的形状是圆,另一种是由明月的圆而引出的亲人团圆。
8、(跟杨雨品读古诗词)27元稹《离思·其四》
9、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0、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11、原文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松下听琴,月下听箫。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松风,觉耳中别有不同。作者是清代的张潮。
12、上片写诗人既神往天上宫阙,又眷恋人间生活,以问天开始,以起舞人间结束。开始五句,句句迫切,似乎对人间无所留恋。“又恐”二句含蓄地写出对天宫生活的担忧。“起舞”二句彻底放弃了乘风归去的念头。诗人之所以眷恋人间,人世之亲情、友情、爱情当是重要原因,高处之“寒”,不仅是气候的严寒,亦有失去人间情爱的心寒。下片诗人由明月联想到人世间的亲情。“不应”二句是问月,此时的发问不再是何时有月、天上何年之类有关“天上”的话题,而完全是人间情怀的流泻,是对不幸的离人的同情。结尾数句是自慰,也是对子由的慰安。
13、(跟杨雨品读古诗词)21李白《将进酒》
14、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商山早行》
15、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16、“明诗意”是要了解整首诗的意思;
17、(2012年·四川眉山)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18、A.“起舞弄清影”是作者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
19、全词以问句开篇,上阕问月,下阕问天,归根到底是在问自己。
20、(6)苏轼著,王水照选注:《苏轼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1、公元1074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2、谢安早年隐居逍遥,中年出仕后面对亲友的离别而悲伤,所以一直想要归隐,可直到功成名就之后仍然没能实现这个愿望,只能“遗恨沧洲”。苏轼写这么一段典故,是自省也是自戒,为下阕的议论做好铺垫。
3、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4、宋(或:北宋)苏轼(或:苏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D理由:“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应为“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诗人把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相对,说明事物不能十全十美。
5、水调歌头,词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3)有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异名。
6、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7、“乘风归去”表现了苏轼对人世间的不满,而“归”就好像表明他本来就是月宫中的人,只是暂时到人间住一段时间。
8、下面对《水调歌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9、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抑郁、悲伤、痛苦之情;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10、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1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2、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