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散文里引用的作用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观点鲜明
3、“情节题”的答题模式:
4、(解题指导)“篡改”出自文章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主要说的是许多植物、动物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给人类提供粮食,但因其随处可见,人们容易忽视它们、改变对它们的看法等。由此可以知道,所谓“篡改”,主要是指人们对粮食的看法的改变,而改变的原因就在于机器对粮食的处理简单粗暴、毫无感情;化肥、激素和农药的出现,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食物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没有了敬意。
5、(例一)(20湖南高考)阅读《粮食》一文(正文见本专题“学案2”(例二)),完成后面的题目。
6、记叙文(散文)阅读整体感知
7、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荣华富贵不能使他受到诱惑,贫贱困苦不能使他动摇,权势强暴不能使他屈服。”“九牛拉不转”是引用俗语。
9、结构:照应标题、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深化主旨等。
10、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11、B.化平淡为生动、形象
12、(2)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2分)
13、①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日,当代知名的作家索尔仁尼琴,站在台湾嘉义的“北回归线”标志碑前露出了开心的微笑,他高兴的说:“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跨上热带的土地。”
14、不是吗?山海关纵然是坚固险要,可也有被攻破的记载;而吴三桂的引清入关,更是不攻自破。多尔衮的铁骑,不就是从这洞开的大门下面蜂拥而过席卷中原的吗?
15、增加散文意蕴美文字美和在一定程度上彰显文章所想表达或是隐含的主题反正就是为了体现一句话,作者是一个有学问的人。
16、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17、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18、考场指津|2021年高考文言诗文阅读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19、“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20、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二、散文中引用的作用
1、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2、(3)具体在鉴赏语言时,可从遣词造句(如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语言风格(如:朱自清,自然淡雅,用工笔写意蕴;周作人平和冲淡,用淡笔写浓情;鲁迅,苍劲雄健,刚健之中见哲思等),语体角度(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去鉴赏。
3、解析:作答本题,要从几个概念着手。首先是“旅人”,既指旅行在外的人,又象征每一个行走在人生路上的人。其次是“她”,指依恋和追忆中的故乡。再次是“越来越远”,既指旅行在外的人在旅途中越走越远,也指人生路上距离曾经的美好生活越来越远。最后是“越来越近”,指坦然地走完人生,魂归故里。
4、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5、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作用: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6、⑤清军到大通学堂前门时,学生仍劝秋瑾从后门乘船渡河,“瑾不应”,不走不避,决心殉难。其时以身相殉的秋瑾,一袭白衫,坐在楼上,静等着那最后时刻的到来。
7、加入苏派高中语文qq会员群
8、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9、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
10、总觉得以自己的小聪明搞好成绩是没问题的,殊不知,浪费的时光再也不回头,自己也越来越没有信心,整天唉声叹气,正如岳飞《满江红》中所写: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引用了一两句诗词,说理的分量就大了些。
11、(1)体会、琢磨和分析该作品的语言是否简洁、生动、传神、得体,是讽刺还是幽默、诙谐还是庄重、含蓄或深沉的风格,将这种语言风格与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考虑。
12、散文为了增强事情的真实性,传达给人们确切的观点,往往会引用一些具体的史实或事例。于坚的《建水记》一文,引用了《建水县志》的史实记载,是为了夯实其材料的真实性,写出了建水绵延不断的历史传承。另外有的文章引用一些史实却是为了反思历史,达到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的作用,甚至具有例证的作用。而插入某件事,是为了引出下文的议论与抒情,往往会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主题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如巴金的《小狗包弟》一文在开篇时引入了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就是作为引子,引出作者与小狗包弟的故事,交代出了“文革”的背景,从而奠定了悲伤的基调,引发人的思考。
13、在文末引用诗句,一箭双雕,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如《驿路梨花》在结尾处引用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中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释义:一路春风处处梨花盛开),是画龙点睛之笔,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象征雷锋精神在神州大地处处弘扬。
14、条分缕析,说理严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
15、③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等(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
16、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达到推陈出新,增强生动性的效果,或幽默风趣,增强形象性的效果。
17、引用,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如:
18、⑫他们强调真正的俄罗斯,那是他们成长的地方,一个落着大雪的故乡。由于他们永不丧失的正义与良知,使俄国文学长久以来就是人类最珍贵的文学灵魂的一部分。
19、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20、③跨过这条“北回归线”,往南方的热带走去,是我童年生长的温暖的家。同样的,走过“北回归线”往北渡海的远方,是我的祖父那一辈生长的大雪的故乡。由于这样的情感,站在那条线上,是足以令人幽思徘徊的。
三、散文中引用的作用有哪些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南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2、人物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可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可以是次要人物烘托或环境烘托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突出人物形象。
3、家中那只柯基犬,玲珑小巧,却爱运动,只要房门一打开,它就蹿出门去,然后不停地回望,希望你把它跟随。如果你跟随了,它会露出妩媚表情,即便是四肢肥短,小巷通衢,草地河畔,泥沙荒野,也回报给你足够的速度,让你以它为荣。
4、有时,他的叙述中出现了较完整的情节,有人物,有性格,有细节,有口气,有环境,几乎像一则则话本小说了。但是,他绝不满足人们对故事情节的世俗期待,绝不沦入说唱文学的眉飞色舞,叙述的步履依然经天纬地,绝无丝毫哗众取宠之嫌。
5、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
6、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7、④索尔仁尼琴站在北回归线上的形象,使我想起他在一次访问时流露出来对故乡的情感。日本研究俄国文学最杰出的学者木村浩,去年九月曾到美国佛蒙特州索尔仁尼琴居住的山庄去访问,他看着窗外佛州茂密的森林问索尔仁尼琴:“到了冬天,这一带是否会下大雪?”
8、能够迅速把整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和主要意思,概括成一段诗文,起到最好的“画龙点睛”作用,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高度概括能力、深厚的文化诗词涵养、更加使文章主题鲜明,琅琅上口有韵味。扩展资料:正引
9、引用是一种常用的艺术方法。巧妙地运用引用,能使说明文更显生动,能使议论文更见雄辩,能使散文更具文采、魅力。
10、(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让读者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11、(3)“×××”一词强调的是什么?
12、我们知道,古诗词往往受字数、句数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涵,用典就是很好的一种手段。因为用典是对历史故事等的高度概括,在增加诗歌容量的同时.还可收到言简而意丰的艺术效果。
13、散文什么都可以写,但最高境界一定与历史有关。这是因为,历史本身太像散文了,不能不使真正的散文家怦然心动。
14、有个邻人也喜欢它的乖巧模样,远远地看到它过来,双手插进衣袋,做鼓弄食物的形状,且不停地呼唤。它自然是兴冲冲地奔跑过去,但邻人摊开的却是空空的手掌,它企盼的眼睛里,便弥散出一片迷惘。被捉弄过几次,以为它不会再听从邻人的召唤了,却见它依旧闻声前往。但是,当邻人爱抚的手,刚要伸下来的时候,它却猛地转身跑走,徒让邻人的手①凝固在半空之中。它则在远处眺望,不停地吐弄着它粉红色的舌头,表达着一种顽皮的嘲笑。
15、一般情节的作用:
16、切忌堆放。引用要少而精。有些同学写文章,到处是引号,引用一句接着一句,就算有的引用是合理的,这样的文章也没有了自己的个性。
17、曹文轩主编《语文新读本》全6册
18、(参考答案)①机器切断了人与粮食之间的联系,对粮食的处理简单粗暴、毫无情感,颠覆了粮食、吃粮的人与吃本身。②化肥、激素和农药的出现,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食物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不再怀有敬意。
19、诗中的“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筑,置千金于台上,宴请天下奇才。引用这两个典故,是对天子信任重用将士和对将士浴血奋战精神的称颂。
20、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更有说服力、权威性,增强文采,有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四、散文中引用诗句
1、在散文写作中,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可以表达或强调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可以用以说明自己对所列举的道理或问题的见解。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2、虚实(正侧面):引发作者联想,使人物形象特点更突出、更丰满。
3、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4、可使所表达的语言意思简洁凝练,增添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
5、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6、苏派高中语文备考2022大市(名校)模考课件
7、C、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乐景写哀、哀景衬乐
8、①概括内容作用②提示主旨作用。③线索作用④修辞作用(比喻、拟人、引用、仿辞等)
9、谢俊斌:山西省忻府区人,大学学历,现任忻府区税务局三级高级主办。多次在国家和省税务系统报刊上发表通讯报道与经验交流文章。爱文学,喜写诗,作品散见于各级报纸杂志和网络平台。
10、(乙九阅读)还原真实的高俅
11、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
12、说到这里,我实在无法掩盖积存已久的现代悲哀。我们的时代,离两汉六朝已那么遥远,不知何时突然掀起了一种不伦不类的当代骈文。一味追求空洞套话的整齐排列,文采当然远不及古代骈体,却也总是不怕重复地朗朗上口。有一次我被邀去参加一所大学的校庆,前来祝贺的官员居然有五位完全重复一个同样的开头:“金秋十月,桂子飘香,莘莘学子,欢聚一堂。”后来又有一位官员只把“金秋十月”改成“金风送爽”,后面十二个字还是一模一样。我想大笑又不能不掩口,因为四周都觉得这才像是好文章。
13、②迟迟疑疑:原意是指人犹豫不决的样子,文中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小狗屡被欺骗之后对人的不信任。
14、引用,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如:
15、折戴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16、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17、文本:表明观点见解,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真实性、趣味性、典雅性和文学性等。
18、②那秦钟魂魄那里肯就去,又记念着家中无人掌管家务……因此百般求告鬼判。无奈这些鬼判都不肯徇私,反叱咤秦钟道:“亏你还是读过书的人,岂不知俗语说的:‘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你们阳间瞻情顾意,有许多的关碍处。”
19、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0、②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五、散文中引用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1、多用于叙事散文中,它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
2、这样一来,他的笔下就出现了各种色调、各种风致、各种意绪、各种情境的大组合。明君、贤相、恶吏、谋士、义侠、刺客,各自牵带出鲜明的人生旋律,构成天道人心、仁政至德的丰富交响。这便是真正的“历史文化大散文”。
3、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4、(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5、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
6、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7、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
8、证明你的确是读过很多书,理解其意思并且可以融会贯通使用,方便文章出彩。
9、(20河北石家庄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0、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11、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点。
12、诗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一是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驳”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
13、拟人(比拟):物被赋予人的神情、动作、感情,富有情趣,充满生机。
14、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特殊含义,运用比喻)
16、格言言简意明,引用得当,可使行文活泼、明快。
17、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18、体会语句含意题没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但不同的句子还是有各自的答题特点:
19、13969173480
20、(3)描写方法(特点)
六、散文里引用的作用
1、(苏派语文)八省T8名校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解析课件(苏派定稿,值得收藏)
2、(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1:可以使文章看起来优美而富有含义2:可以让诗句中的意境和本书要表达的感情相渗透,易于表达3:证明你的确是“读过万卷书”的,理解其意思并且可以融会贯通使用!
4、反复:多次强调突出,语势紧凑连贯,给人以深刻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
5、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表示引用)
6、③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7、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8、委婉含蓄地表达XX思想感情。
9、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
10、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她死的原因。
11、开头自然是会给下文做铺垫,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就算不是开头,你每一段也要给后面做铺垫不是嘛,所以就不用多说什么铺垫的作用了。
12、B.在议论、说明文中,可以使论点阐发得更严密、更透彻,使条理更清楚
13、二者结合,形成对比,相互映衬,更能全方位地表现景物的特征,为主题服务。
14、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启迪读者
15、是否符合行文要求。引用不只是为表达思想感情,也可以起到上下衔接,拓展文意等作用。所以运用引用时要注意与上下文衔接自然和谐,融为一体。
16、神话、传说、寓言,富有情趣,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人入胜。从故事中引出论点,结合故事讲道理,使论据具体、形象、通俗、精辟,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