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散文中包含古诗
1、就此,我真的可以用几句话结束这篇文章了:《史记》,不仅是中国历史的母本,也是中国文学的母本。看上去它只与文学中的诗有较大的差别,但鲁迅说了,与《离骚》相比,它只是“无韵”而已。
2、人们经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诗和散文有何区别?我认为回答这个问题没有多大用处。
3、在浩瀚无涯、波澜壮阔的文学之海上,再次扬帆起航的淡墨,一发而不可收,作品陆续在一些报刊上发表。一九八八年,云南人民出版社为他出版了第一部散文诗集《大峡谷之恋》,粉丝鹊起,好评如潮,有的读者对其作品能够全文背诵,有的读者阅读后专门用拉丁文写了注释。
4、鹤,隐者的伴侣.凤凰,高贵者的象征.鸡,庸者的象征.鸳鸯,夫妻的象征.喜鹊,报喜者.乌鸦,报丧者.麻雀、燕雀,无志者或比喻微贱或器量志向小的人.鹰、鸿鹄,志向高远者.鹞、鸱,凶猛者.鸮、猫头鹰,恶狠或凶暴的人.雁,信使赞同
5、“在几秒钟之内,人人雕成塑成一般固定在那儿,甚至风息、蝉哑、鸟坠、云凝。”
6、20世纪文学的伟大事件之是一个特殊种类的散文的演化:不耐烦、热烈、省略、往往使用第一人称、常常使用不连贯或破碎的形式、主要是由诗人所写(如果不是,则是由心中有诗歌标准的作家所写)。对某些诗人来说,写散文是从事一种真正不同的活动,使用一种不同的(更有说服力的、更理性的)声音。艾略特、奥登和帕斯的批评和与文化有关的报刊文章,虽然极好,却不是以诗人的散文写的;曼德尔施塔姆和茨维塔耶娃的批评和应景之作却是。与曼德尔施塔姆──他写批评、报刊文章、诗学论文(《关于但丁的谈话》)、中篇小说(《埃及邮票》)、回忆录(《时代的喧嚣》)──相反,茨维塔耶娃在她的散文中提供了一种幅度更窄的体裁,一种诗人的散文的更纯粹范例。
7、都有思维的跳跃性。
8、无韵现代诗与散文的区别:
9、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人们才努力寻求一种完全没有这种无聊的,也就是没有那种华而不实的“路易十四式”的风格和比喻充塞的诗。司汤达这段评语,并不适用于《熙德之歌》,或描写奥德修斯与卡吕普索分手的场面。在使用双集句或更古一点的三集句的古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精确的心理活动,虽然它是隐藏在如今已经几乎无法理解的语言里,但是它确实存在着。倘使我们不能回到这一切;倘使严肃的诗人不能在诗中达到这种精确的程度,那么,他最好改写散文,不然就不要自命为严肃的诗人。
10、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1、一切批评之所以都是个人之见,就是这个原因。到最后,批评家只能说“我喜欢这个作品”,“我受到感动”,或诸如此类的话。只有他对我们说真心话时,我们才能了解他。
12、因为,我已经再也没有希望回到塔斯卡尼去了,芭拉特塔。①
13、《玉溪生诗醇》中的古典诗歌研究方法
14、大学期间,淡墨与一个同班女同学恋爱,恋爱中的甜蜜、忧伤,懊恼、喜悦,他都成诗、成文,写在了他名为《青春集》的笔记本上(现更名为《烦恼谷里的青春》),共收入诗文计七十多篇。在同学中间,他的《青春集》,竟有了五六个手抄本。后来虽历经文革劫难,这些作品却万幸得以珍存。他说,下一步出版《淡墨文集》时,将一一收录其中。
15、编审|李仁安校对|马杏编辑|李晓溪吕雪(实习)
16、内容来源:《文艺报》2022年2月18日2版
17、诗人的散文是激情的自传。茨维塔耶娃的所有散文都是为狂喜辩护;为天才,也即为等级辩护:一种普罗米修斯式的诗学。“我们与艺术的整体关系,是对天才的特别重视,”茨维塔耶娃在她那篇令人赞叹的散文《在良心照射下的艺术》中如此说。做一个诗人,即是一种存在状态,一种高昂的存在状态:茨维塔耶娃谈到她对“那最高的”东西的爱。她散文中具有一种跟她诗歌中同样的情感高扬的特质:没有任何现代作家可以使我们如此接近一种崇高的经验。就像茨维塔耶娃指出的:“没有人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但有人两次踏入同一本书吗?”
18、除了这些,淡墨的成就,雪川在编辑有关淡墨的诗、文评论集《诗散文的灯光》的书序《序:催生诗散文的春风》一文中,有着生动的描述:“他的作品有的被选入中学辅导教材、县志、被列入西部散文排行榜、被写作学研究生班集体研读、被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研读并写出毕业论文硕士论文、被选入散文年选、散文诗年选等30多部多人合集中、被制作成高考试卷,在全国各地使用、被高校汉语教研室的老师制作成语音教材,等等不胜枚举”
19、我认为,所谓“善于使用比喻”,应该理解为文思敏捷,几乎是思如潮涌,当然是文辞生动。但这并不等于刻意求精、复杂错综。
20、这些词非常简练,但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这是准确的思想望尘莫及的。诚然,它们的确像一篇出色的散文那样尽善尽美,但是又和旁观者的明确陈述有所不同。它们与《希洛底厄斯》那段令人拍案叫绝的收尾:“她很重,所以大家就轮流抬着她”,这一句多少有所不同,和圣儒里安·霍斯披达利埃中的证言:“他忽生一念,愿将此生献给众生”,也有所不同。
二、散文诗是古诗词吗
1、“散文”,词和词义必须和感情一致。反过来说,概念或片断的概念、感情以及与这种“思想情感复合体”①(因为我们现在终于谈到了这种复合体),相随的各种感情也必须相互谐调,它们必须成为一个有机体,它们必须像一棵橡树那样,是从一粒橡实生长出来的。
2、⑭聂石樵:《玉溪生诗醇》,《聂石樵文集》(第7卷),第256页。
3、或者像一首诗开头第一句那样的词句:
4、显然,成为一个大诗人是不容易的。不然的话,许多人早就成为大诗人了。有史以来,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时期缺少想当大诗人者,虽然他们的愿望并不十分强烈,但认真努力想成为大诗人的也颇不少。
5、既然历史本是如此,司马迁也就找到了写史的最佳方式。他以第三人称的叙述主体从容地说着,却与一般历史著作的冷若冰霜不同。他说得那么富有表情,有时赞赏,有时倾心,有时怀念,有时祭奠,有时愤怒,有时讥讽,有时鄙视。但这一切,都只是隐约在他的眉眼唇齿间,而没有改变叙述基调的连贯性。
6、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达到推陈出新,增强生动性的效果,或幽默风趣,增强形象性的效果。
7、“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8、⑰聂石樵:《玉溪生诗醇》,《聂石樵文集》(第7卷),第107页。
9、范迪安:置身时代的“现场”就大有可为
10、《同里春·七绝》 碧柳黄莺啼早春,古桥净水醉红尘。晚来谁处渔家曲,翠色轻烟一径深。白居易《江南忆》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三下江南》 一下江南到苏杭,人间变天堂。二下江南到桂林,好山好水还有梦中人。/三下江南到昆明,花开万山红。一切尽在不言中,自古以来无官一身轻。《可爱的故乡》(茅盾、1980年3月17日于北京)曰:“我的家乡乌镇
11、散文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12、㉘聂石樵:《玉溪生诗醇》,《聂石樵文集》(第7卷),第158页。
13、gwlxjyl@1com或QQ:1120117973
14、《玉溪生诗醇》中入选了李商隐许多开宋诗风格的作品,并于笺注中加以注解,揭示了诗歌发展的前后递嬗关系。《临发崇让宅紫薇》一诗中“不先摇落应为有,已欲别离休更开”,流露了诗人孤芳自赏的情感,笺注者写道:“两句十四字,全用虚词,委婉流转,曲尽情意,已开宋代诗体。”㉔对于《桂林》一诗中“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笺注者评论道:“此两句发言英挺,措意深厚,上承两汉,下开宋风,外腓内光,有足多者。”㉕聂先生在评注《北禽》一诗时认为此类诗题上承《诗经》,后发展为宋人“禽言诗”,前后一脉相承。聂先生在选诗时十分重视诗歌的艺术特色,多选风格别开生面的作品,并将义山诗置于诗歌发展的总体脉络中分析,让读者能够全面领会义山诗的风格特点。
15、除了内容,散文的基元是语言。在这一点上,司马迁也称得上是千古一笔。
16、马旷源的这篇评论发表在一九八六年第三期的《文学界》上,首次把淡墨的作品定位为诗散文。
17、散文阅读看开头结尾是没有太多用的,要先熟悉文本,然后再去读问题,最好把题目带到文章中去看看.古诗文的话主要是在于背记,如果自己没有背过就看关键字,其实可以按照文言文的意思翻译.再就是思想感情.看懂了就可以了.不过一定要以文本为主.祝考试成功
18、我知道,人们认为凡是冠有“大”字的形容词都带点粗野之气。但是,想表现大才能并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事。何况开明的批评家并没有拿维庸和但丁作不光彩的比较。所谓大诗人,多半表现他自己的天才,但是这个“大”字都是“时间”老人赐给他们的。我说这些人生得正是时候,他们获得了机会可以收集、整理和调协别人的劳动成果。这种集诸家之大成的本领,本身就是他们天才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一种谦逊,一种无私。因为他们并没有想据为己有。
19、①但丁:《神曲》第八篇,王维克译。
20、⑦聂石樵:《玉溪生诗醇》,《聂石樵文集》(第7卷),第69页。
三、古诗中的散文句式
1、她一走动,四周燃起了熊熊的火焰。①
2、(2)自由诗: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可以根据自己的控制语感和情感的节奏、消除字句上的歧义来进行标段。个人喜好成分较大。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3、㉒聂石樵:《古代诗文论集》,《聂石樵文集》(第11卷),第285页。
4、①塔西陀(Tacitus,约55—120):古罗马史学家。
5、事实上,散文与诗歌之间的边疆,已变得愈来愈具有浸透性──被现代艺术家典型的极大化精神特质统合起来:创造能走多远就走多远的作品。那个似乎特别适合于抒情诗的标准(根据这个标准,诗作可被视为语言手工艺品,此外再也没有什么可做的了),现在影响了散文中大部分具有现代特色的东西。正因为自福楼拜以来,随着散文愈来愈追求诗歌中某些密度、速度和词汇上的无可替代性,似乎也就更需要稳住文学中这个两党制,把散文与诗歌区别开来,并使它们对峙。
6、昨夜写作此文稍憩,从书架上取下聂石樵先生写的《司马迁论稿》翻阅,没想到第一眼就看到一段话,不禁会心而笑。他说:
7、从炽热的生活中,从人民壮阔的奋斗中寻找主题、题材,汲取诗情画意,是新时代作家的大任重责。李焕才《歌海儋州》、李舫《霓虹——吉林和她的七种颜色》将壮美山海、广阔原野上的厚重文化、蓬勃生机诉诸笔端,用利落跃动的语言写出了动人的奋斗故事和绚丽的时代光彩。刘醒龙《寻得青花通南海》、植展鹏《西沙手记》在对文物、风物、事物、人物的仔细记刻和丰富呈现中,体认着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
8、⑧聂石樵:《玉溪生诗醇》,《聂石樵文集》(第7卷),第110页。
9、⑱郭预衡主编《唐宋八大家文集·韩愈文》,人民日报出版社,19第388页。
10、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
11、其次,由于作者心中涌动着音乐的节奏与旋律,有时文中的个别段落还会不自觉地押上韵脚。如:“灵魂沉浸在一片雨意茫茫的烟雾里,穿越时空,穿越层层的云雾,好像是隐隐约约地寻找到了一个个仙逝的故人,我与他们交流着千年不变的一种情感,一种飘逸着的灵魂。”语句中缓缓流淌的节奏,清丽悠长的韵脚,给这段文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乐感。又如:“蒙蒙的大地,沉沉的雾气,秋雨珠帘似地下着,远处的农田果园,近处的楼台舍宇,一派萧萧瑟瑟,冷清凄迷。”句尾安排了几个一七辙的韵字,产生了一种低回婉转的旋律,作者内心的波澜起伏很自然地传染给了读者,能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12、在文末引用诗句,一箭双雕,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如《驿路梨花》在结尾处引用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中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释义:一路春风处处梨花盛开),是画龙点睛之笔,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象征雷锋精神在神州大地处处弘扬。
13、“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今晚,又是一片秋雨潇潇,冷风瑟瑟。雨敲打着门窗,风吹落了白杨树叶满街飘移,昏鸦在四处躲雨的夜空里不时地鸣叫着。虽说那些漂泊的日子已经离我渐渐远去,但那些在漂泊中相遇相知的朋友,却越来越像是一座座雕塑屹立在我的心海中,成为我一生的珍贵财富。特别是那个艳辉,她那清丽灵秀的面容,她那善解人意的心肠,尤其是她那送给我的清纯而真挚的友情,一直在我的心里珍藏着,如同秋日晚霞滴血的高空里那排着人字形翔翔远去的大雁,那一阵阵隔空洒下的令人心醉的鸣叫声,就好像是一首首令人撕心裂肺的诗,一支支让我激情涌动永生难忘的歌。想至此,我灵然一动,仿佛一瞬间跨越了上千年,脑海中又浮现出唐人张继描绘的画面:
14、⑬聂石樵:《玉溪生诗醇》,《聂石樵文集》(第7卷),第209页。
15、格律诗词有规定的格式段落,如词的上、下片或四片;律诗则分为四联。乐府诗、歌行体、长律、其它古风等,无论长短,本来并没有段落,后人编辑、刊载时,可能根据内容情况加以分段,如《孔雀东南飞》,有的书将它分成若干段落,便于阅读理解。
16、古诗改写成一篇散文,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17、目前,淡墨正为即将出版的《淡墨文集》做着艰辛的准备工作。功夫深处,始得金丹换骨;皓首丹心,犹怀凌云壮志。真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8、在20世纪,写诗往往是散文作家青年时代的闲混(乔伊斯、贝克特、纳博科夫……)或同时以左手练习的一种活动(博尔赫斯、厄普代克……)。诗人被假定为不仅仅是写诗,甚至不仅仅是写伟大的诗:劳伦斯和贝克特都写伟大的诗,但他们通常不被视为伟大诗人。做一个诗人,是定义自己只是诗人,是坚持(尽管非常困难)只做一个诗人。因此,20世纪唯一被普遍认为既是伟大散文家又是伟大诗人的例子──托马斯·哈代,是一个为了写诗而放弃写小说的人。(哈代停止做散文作家。他成为诗人。)在这个意义上,有关诗人的浪漫主义概念,诗人作为某个与诗歌有最大程度关系的人这一概念,是很盛行的,而不只局限于现代俄罗斯作家。
19、苏沧桑《纸上》将养蚕、造纸、唱戏、养蜂、采茶、酿酒、摇船等江南一地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形态与劳作方式,一一与真实的生活现场和思想感想融为一体,在她沾着泥土、带着温度的文字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山水之美、风物之美、劳动之美和人民之美,从纸面直指人心。她在《船娘》里这样描述:“她的生命形态,古老、柔韧、恣意、隐忍,美如雨中匍匐的蕨类。”这句话也可以说为书里的每一个人下好了注解。正如作者所说:“我发现我遇见的每个人,从未吝啬过自己的努力,每一份最原生态的劳作里,深藏着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无奈,也深藏着生生不息的古老美德,如一叶茶的苦涩和芬芳,久久地在舌尖上矗立,在心坎上颤动。”
20、共有十九个小节,各节最少一个字,最多四个字,这是长短。其中“一个墩,一个炮”重复了三次,第一次出现时应该慢读,以后两次重复应该快读,既是重复,快了也能听得明白,只有快读,才显得出千里发脉的气势。无妨一直到“结成一个穴”再慢下来,到“荷花出水”最慢,一则这是个重要而生疏的名词,希望听的人能听清楚,二则意思告一段落,语气也便于收煞。这是快慢。
四、散文诗古代
1、还有一种意味深长的词句,我不愿把它分成几部分,何况这又是不可能的呢。我所指的并不是福楼拜的那种工整的词句,尽管他那样工整的词句是可取的而且是高雅的。我所指的是像下列这些词句:
2、⑫聂石樵:《玉溪生诗醇》,《聂石樵文集》(第7卷),第3页。
3、名人名句语言典范,往往在读者中留下的印象,深刻、鲜明,如能“妙手偶得之”,便能一下子让文章长出明亮的眉目,给人亲切感,增强感染力。
4、诗人们的散文总是挽歌式的,回顾式的。彷佛被描述的对象按定义来说是属于消失的过去。场合可能是某个人的实际死亡──有关沃洛申和别雷的回忆录。但并不是流亡的悲剧,甚至不是茨维塔耶娃直到1939年重返苏联(她在苏联变成内心流亡者,并于1941年8月自杀)之前在流亡中所忍受的骇人匮乏和痛苦,构成了这种挽歌式的声调。在散文中,诗人永远都在哀悼伊甸园的丧失;请求记忆说话,或哭泣。
5、从个人阅读出发的散文写作不仅是个人旨趣表现得最为鲜明的部分,同时在整体上也最能体现当代人生活与生命状态——时代经验与美学追求都在其中。从个人阅读出发,抵达的却是精神记忆与生命状态的回顾与反思,这是散文写作中阅读之美的集中体现。格非《文明的边界》、刘琼《花间词外》、孙甘露《我又听到了郊区的声音》、马雁《读书与跌宕自喜》、李伟长《未被摧残的生活》、文河《旧时月色》等都从不同角度,结合各自的阅读与视域,为我们打开了审美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种种复杂幽微之处。
6、在这样的天气里,是极适合于诵读唐诗宋词的。至于为什么,我也说不清楚。我只是觉得自己喜欢在雨雾蒙蒙的日子里诵读唐诗宋词,似乎只有在这样的日子里才能真正读出唐诗宋词的意味来。而且我能在这样的日子里长久地一个人静静地呆坐着,使自己的灵魂沉浸在一片雨意茫茫的烟雾里,穿越时空,穿越层层的云雾,好像是隐隐约约地寻找到了一个个仙逝千年的故人,我与他们交流着千年不变的一种情感,一种飘逸着的灵魂。
7、1948年,淡墨跟随父亲搬迁到巧家县城。“被苦难打败了的父亲,他不得不向命运投降。茅窝氹,父亲咒了一辈子而又爱了一辈子的地方,最终他还是含着热泪舍弃了那口炒不热梦想的冷锅。1948年的秋天,他率领全家人撤离了茅窝氹(那真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呀),搬到巧家县城里住去了。”(淡墨《老家茅窝氹》)
8、⑥聂石樵:《玉溪生诗醇》,《聂石樵文集》(第7卷),第209页。
9、徐绵起名馆请提供需要完整信息资料、宝宝姓氏:宝宝性别:期(阳历(即新历):月)(省市)包含姓氏起1字2字名(任选其):宝宝父母姓名:(宝宝辈名字免重字或发音相同)其要求意见接收名字QQ邮箱
10、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11、也正是由于这种华而不实,所以高蹈派的诗,十八世纪的史诗,还有当代大多数诗人的大多数作品,才都是有害的,今人厌恶的。
12、我大概明白他的意思,后来在小引里说:
13、或是像这样一段景象迥然不同的词句:
14、古诗属于诗歌,诗歌注重押韵和对仗。文言文是指由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文言文是相对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白话文来讲的。散文属于记叙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的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
15、因此,就绘画而言,我指的是那些作品,它们使我隐约想起丢勒①、伦勃朗、委拉斯开兹②等人的作品;使我想起某些我简直说不上名字来的画家的作品——它们可能是唐代和宋代的,我敢说我一定把朝代也搞错了;使我想起某些也许应当算是雕刻的埃及图案。
16、至于司汤达的评语,倘若能找到一种非常接近散文的诗,以便精确地表达一个概念,那也不妨采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正在刻苦钻研……以便我能多用几年。”“倘若我找不到这样一种诗,这样一种新诗的话,那么,看在上帝的面上,最好还是闭上嘴吧。我们不妨放弃、认输”,或采取类似的其他办法;我们不妨承认,诗这门艺术就像穿着铠甲跳舞一样,已经过时了,不时髦了。要不就是忍辱收场吧,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已经出了大力,尽力为新的诗艺——其实它根本不是什么新诗而是一种旧诗——铺平道路了;但是我们还应认识到我们的努力已使后人更有可能重新获得这种艺术,使后人更有可能写出一种诗来供有思想的人们作为交流的工具。
17、另外一个至为重要的突破,就是改变创作方向。开始写诗散文,并对这一文体展开了全方位的探索研究。
18、(1)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就是说尽量要把古文中每个字与句子都要一一对应翻译。(2)单音节变双音节或多音节。大家都知道,古文以精练简洁而见长,相比之下,白话文则要把古文的一个字扩成两个字,甚至更多。(3)省略成分补出来。古文不像现代文,它会省略主语,宾语。常用“之”替代,或者干脆不出现。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进一步推测出省略的成分,再适当理顺句子意思。(4)调整词序很重要古文中许多句子和现代文的顺序都不同,先得一一对应着翻,再理顺词序。
19、走进春天,走进桃红柳绿的记忆,春天的花语,那么贴心,那么柔情,那么温暖,所有的记忆都有花的香息。与春天相依,沿着春雨的淅沥,种下淡雅的诗句,采一抹新绿,刻上时光静好的期许,静立花前,念你,等你,让思绪漫过天际,化作你诗里的韵律,在初心里栖息,读你,懂你,在那初遇的地方,依然春风十里,依旧染着灼灼桃花的讯息。
20、“从——浦口——山上——发脉——,一个墩——,一个炮———,一个墩——,一个炮——,一个墩——,骨骨碌碌——几十个炮——赶了来——,结成——一个——穴——,这个穴——叫——荷花出水。”
五、散文中包含古诗的句子
1、这么说来,“诗人散文”,该说成“诗人的非诗文章”才算恰切吧?看起来,现代汉语诗人们全都在用散文写诗——散文化并不是现代汉语诗歌的可能性,而直接就是现代汉语诗歌的一个特性——相对于古代的汉语诗歌多为韵文,现代汉语的诗歌,正可视之为分行的散文——而这又出于现代汉语诗歌的一项最初的自我确认。如果要说内容,那么,就像散文可容纳任何内容而难以(不可能)指认出什么专门的散文内容,现代汉语的诗歌也同样不会有专门指定的诗的内容(这跟古汉语的诗歌相同)。
2、中华文化研究与传播学科交叉平台
3、“一个抒情诗人最好不要活过三十岁”,其实这句话就是说绝大多数人一过三十岁感情便多半枯竭了,至少不再那么奔放了,不能打动他整个身心了。这当然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因而是不正确的。
4、清代郑燮《为二女适袁氏者作》:“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身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郑板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女儿出嫁无钱置办嫁妆,便以一幅兰竹图代替,并在上面题了这首诗。贫困如斯,却气节如此,后人吟咏已然心折不已,女儿女婿更当为之骄傲。如此家风传世,郑板桥当真没有折没了历史上的美名。
5、宋代王安石《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诗的前两句说来到江边送弟,同样的荒烟凉雨,同样的骨肉分离,这种场面又一次经历,怎不让人泪下沾衣。诗人说“泪下”而又“不自知”,正写出了站在江边遥望亲人远去时痴凝的神态,其中感情深厚沉郁。后两句说,除了春风吹绿了沙滩这一点与当年不同,一切都和当年送你出嫁时是一样的让人伤感。而“除却”一句又特巧妙,把春来草绿、凄迷伤情的景色特点反而加强了,风物一如往日,而今亲人却各自东西,心里必会伤怀和感慨。
6、把以上这些话的意思作一总结,就是:学诗由认识音节开始,直到文字和韵律合作无间;由事物引发想像开始,直到以想像再造世界。
7、尽管如此,人们却一向认为,倘若一个人不能为他的言行举出理由的话,那就是可耻的。所以倘若一个人不怕别人认为他是个故弄玄虚的家伙,最好还是尽力答复这些善意提出的问题。当然,最好是能写出一篇相当准确的论文来彻底回答这些问题,无奈这需要用两三年的工夫,而谁又有那么多闲暇时间呢,何况这又是件非常细致复杂的工作,即使勉强写出,逻辑公式的本身还是可以争辩的。
8、描绘的是草堂环境,然而字里行间含蕴的,却是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
9、(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一般可以直接标成一段。如,鲁迅的《野草》。
10、关于音韵,我们都知道国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有齿音唇音喉音,有开口撮口合口,有轻声变调儿化韵,字音有响哑清浊,在什么情形之下用哪种声音或不用哪种声音,使用语言的人应该有考虑。我常举广播界名人翁公正的名字作为字音组合不善的例子,翁先生有雅量,不以为忤。宋代大诗人辛弃疾三个字就不响亮,后人宁愿叫他辛稼轩。我服务过的中国台湾广播公司,这个名称看在眼里很漂亮,读在口中一个字比一个低哑,到“公”字几乎模糊难辨,幸而最后有个“司”字声势一振。无独有偶,台北还有一个“公共工程局”。多年前有一本文学杂志,名叫《读物》,内容很好,但是办了几期就停刊了,原因之一是:你到书店里去买《读物》,没有一个店员能听清楚你要买什么。
11、对于《大峡谷之恋》的反响,雪川先生在编辑有关淡墨的诗、文评论集《诗散文的灯光》的《序:催生诗散文的春风》一文中,曾有如下表述:“《大峡谷之恋》刚一出版,评论家、大学教师王乙、李明生、杨荣昌、周天忠、方然(高小和)等理论家就给淡墨的《大峡谷之恋》写了评论。1987年12月5日的《昆明报》还用了《‘淡墨热’和〈大峡谷之恋〉》为题发表了文章。”
12、我没有用“鉴赏家”这个词,因为一提这个词就令人想起占有欲,鉴赏家总是企图以一种价格买进一件珍品,再以另一种价格卖出;我不相信这样的人会看到过什么作品。因此,让我恢复艺术爱好者这个与愚蠢同义的时髦字眼的原义,它的原义是同“爱好”一词相近的。
13、一个突破,是第一次拥有了博客,写文章、发表,自由而畅快。网络世界毫无拘束的洒脱,使淡墨如沐春风,他的文章一发表,点击率飙升,评论也旋踵而至,网络认可度高,年过古稀的他,竟然成了网红——他在博客、网络上发表的文章点击率超过三百万人次!
14、赖赛飞《乌塘记》将视线聚焦于在岛上做时间生意的人,从拾宝客贩卖银元、造船到收购大树,最后建起博物馆来收藏旧时光,时间的真正价值在岛上人民的生活变迁中获得了饱满、深情的回眸,回眸中充满着对故乡小岛的温暖感情,同时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敏锐深刻,文字富有现实感和表现力,因而具有别致的亲切感和丰富性。范晓波《成千上万种春天》在人生回望中感受四季轮回中的春天:随着气候变化,习见的春天并不会年年一样,而随着时代风尚的变化,春天带给人的感受更会年年不同。这也同样是散文创作的一大母题,即在多姿多彩的阅历与感遇背后,在多种多样经历与经验之外,最重要的是时代中的人。
15、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寒又寒.《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初夏睡起》(宋)杨万里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春)早钓鱼,晚钓虾,中午钓个癞蛤蟆(夏)白露白茫茫,无被不上床(秋)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冬)散文《荷塘月色》朱自清
16、偶尔也有聪明人提出,诗人应吸取散文优美之处。这不过是将前面所谈的控制引伸一步而已。散文并不一定要有感情。它可以描绘感情但不一定要这样作。
17、徐则臣:《静静的顿河》,故事的力量(视频)
18、我敢说,有些枪法非常高明的人,就是不会在马上打枪。同时,一位枪法高明的人如果骑马的次数不多,他就决不可能掌握在马上打枪的技术。撇开比方,我认为,归根到底,诗人之所以是诗人,就在于他具有一种持久的感情,同时还有一种特殊的控制力。
19、在文末引用诗句,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20、生态文学追求人与自然的深度交流,其中需要的感知力,欧阳婷的《北方有棵树》做出了良好的范例。跟着作者的细致观察、细腻书写,我们看到在我们日常居住的空间之外,甚至就在身边一小方天地里,只要留心,我们就可以聆听到荒野的声音,受到自然的滋养,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和珍贵之处,由此万物可亲,心灵富足。
六、散文中包含古诗
1、国庆长假的几日里,我是在读书写作中度过的。由于西伯利亚寒冷空气的浸入,使得边塞西域的小城连续几日阴雨连绵,看不到逶迤起伏的科古琴山,看不到蜿蜒流淌的伊犁河,甚或是远处的楼房和树木也都朦朦胧胧被阴云密雾遮盖起来,使得人的眼前一片迷迷茫茫。大街上的行人稀疏寥寥,即使有那么几个,也大多穿起了冬日里的衣服,或缩着脖颈,噤若寒蝉;或举一把冷色的小雨伞,低着头,急匆匆地走着。
2、有时,他的叙述中出现了较完整的情节,有人物,有性格,有细节,有口气,有环境,几乎像一则则话本小说了。但是,他绝不满足人们对故事情节的世俗期待,绝不沦入说唱文学的眉飞色舞,叙述的步履依然经天纬地,绝无丝毫哗众取宠之嫌。
3、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4、常见的表达技巧有:(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3)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等。
5、王鼎钧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兰陵镇(原临沂市苍山县)人。1925年出生于一个传统的耕读之家。由于抗战,王鼎钧少年时代就和家人分离,八年抗战,他有四年多时间在日本占领区生活,打过游击;抗战军兴,1942年夏去大后方投入李仙洲将军创办之国立第二十二中学,辗转安徽、河南、陕西各地。抗战末期初中毕业即辍学从军,随国民党军队宪兵团经南京、上海、沈阳、秦皇岛、天津、青岛。1949年到台湾,1978年后移居美国纽约。
6、②阿奎那(SaintThomasAquinas,1226—1274):经院主义哲学家。
7、晋代陶渊明有《责子》诗:“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这首诗写得很有趣。关于它的用意,后代的两个大诗人有很不相同的理解。杜甫认为陶渊明虽是避世隐居,但也并未进入忘怀得失的境界,他对儿子品学的好坏,还是那么关心的。黄庭坚予以否认。诗题为《责子》,诗中确实有对诸子责备的意思。作者不是板着面孔在教训,而是出以戏谑之笔,又显出一种慈祥、爱怜的神情。可以说,儿子的缺点都是被夸大了的,漫画化了的,在叙说中又采用了一些有趣的修辞手法,读者读着时忍俊不禁,可以想见作者下笔时的那种又好气、又好笑的心情。
8、被关押期间,淡墨的诗、文,被工宣队红卫兵责成学校老师抄了贴在墙上,企图用这种形式对他进行批判。但没料到却适得其反,为淡墨赢得了社会声誉,大家都在暗传:二十四中有个老师厉害得很,诗、文写得很好。
9、“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在外漂泊了两年后,我终于下决心回来了,回到了我的苍茫辽远的西部,回到了我日思梦想的伊犁河。记得我回来的时候恰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戈壁荒漠上朗日(月)当空,苍凉无边。可是当我进入伊犁河谷的时候,却是泠泠瑟瑟的连绵细雨,满树的黄叶几乎在一夜间挣脱了树木枝桠,和那泠泠的雨水一起凄然地横躺在泥地里。一行行大雁排着人字形在雨水停歇的铅云下低低地飞过,洒落下阵阵凄鸣的哀叫,我的脑海里即刻涌上“月落乌啼霜满天”的诗句,心里蹒跚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愫,是想我那些四散而去的朋友?还是想那些个漂泊时的酸甜苦辣?抑或是想那个善解人意给我以枫叶的艳辉?
10、维庸的诗人生涯是“在我三十岁那年”开始的,鉴于他所过的那种放荡的生活,他的精力在这时应比一个循规蹈矩地生活了四十年的人耗费得更多。
11、成语言简意丰,引用贴切,可使行文准确、生动。
12、每个批评家都应该说明自己的知识来源和程度。有些英国诗歌批评家只懂英文,或是只知道英文和中学里教的那点古典作品,他们总是软弱无力的。
13、无心恋战的人是无法战胜魏尔德的,阴暗的思想也找不到救援。那些渴望荣誉的人们心中压抑着凄惨的心情。①
14、陈应松的“神农野札”系列写他身居神农架20年间独特的见闻与生命感受,吉米平阶《藏北三章》围绕青藏高原上的野生动物保护、考古和无人区开发,七堇年《万川映月》紧扣“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思路,特别是在四川平武县木皮藏族乡关坝的具体实践,杜梨《你根本不知道它飞去了哪里》写一只北京雨燕的救助与放飞,李元胜《寻蝶布朗山》专注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里蝴蝶带来的惊喜……以他们为代表的生态散文写作既是充实的田野调查,又是与多种多样生灵的心灵对话。这些对话或自在随性,或行思坐想,或深思笃行,都以各自的笔触回应着大地的恩泽,在艰深的道德体验中不时闪耀出智性的光辉。
15、“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
16、诗词与散文都很浪漫,能抒发自已真实情感。诗词与散文与现实生活不可分,也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一切要遵重现实生活。
17、第一类作品也许就是诗。
18、以上是2021年本人有限的阅读视野内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关于散文理论,王兆胜《国体散文与观念变革》一文中提出,百年来的中国散文离不开作为主体的“国体”规约,应更多地从国体散文角度审视中国式现代化在散文中的行程、特点、规律、价值和意义;应站在中国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来看待和理解,以显示其广阔、博大、绵延、经久的价值意义。我想,国体散文中包含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而散文的发展一如既往地需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融通发展。我们还缺乏更多这样的散文历史研究与散文文体规范的研究。至于创作,我相信也期待散文的写作疆域和美学探索将在更加广阔、丰富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19、一九七八年九月,淡墨调回云南,到当时的昆明师范学院(即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中文系任教。
20、⑯聂石樵:《古代诗文论集》,《聂石樵文集》(第11卷),中华书局,20第237页。
1、写夏景的有“绿树阴浓夏日长”(释义: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写秋色的有“青女素峨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释义: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2、“写得好”就是控制得恰到好处。如果你所要控制的东西本身就没有力量,那么,只要它不太重而你又不想移动它,就很容易加以控制。
3、俗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定型语句,它简练形象,通俗易懂,质朴无华。俗语的引用,可使文章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4、抽烟、咳嗽,每天喝一杯罗汉果枇杷茶,润喉清肺(dú)化浓痰!
5、诗人的散文,主要是关于做一个诗人。而写这样一种自传,写如何成为一个诗人,就需要一种自我的神话学。被描述的自我,是诗人的自我,日常的自我(和其他自我)常常因此被无情地牺牲。诗人的自我是真正的自我,另一个自我则是承载者;而当诗人的自我死了,这个人也就死了。(拥有两个自我,是悲惨命运的定义。)诗人们的大部分散文──尤其是以回忆录形式写成的散文──都是用于记载诗人那个自我的胜利崛起。(在诗人的散文的另一个重要体裁也即日志或日记中,焦点往往是诗人与日常的自我之间的差距,以及两者之间往往并非胜利的交易。这些日记──例如,波德莱尔或勃洛克的日记──充满保护诗人的自我的各种规则;绝望的鼓励性箴言;对危险、沮丧和失败的记述。)
6、假使她们仅是为了金钱才爱我们,那么,我们就只爱她们这一刻吧。①
7、“我们问的是散文啊,您怎么拉出来一个古代的历史学家?”
8、来源/昭通日报作者/杨云彪
9、一般而言,它以一个包含两种叙述的面目出现。一种是具有直接自传性质的。另一种也具有回忆录的性质,却是描绘另一个人,要么是一位同行作家(常常是老一辈作家,或一位导师),要么是一位被爱戴的亲人(常常是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向别人致敬,是对有关自己的描述的补充:诗人通过他或她的赞赏所展示的力量和纯粹性,使自己避免陷于粗俗的自我主义。在向重要楷模致敬和回忆真实生活中或文学中决定性的邂逅时,作者等于是在阐述用来评判自我的标准。
10、最后,头尾两全,结构完美。古诗在时空和内容上跳跃性极大,改写必须根据诗意合理地补上开头、结尾,从而使文章结构完美。
11、⑨聂石樵:《玉溪生诗醇》,《聂石樵文集》(第7卷),第102页。
12、现代汉语诗歌所追求的更为内向内在内化的深刻的音乐性,的确会在艺术上对其提出严格的自律要求,然而这种要求其实是针对散文的,并因此它才是所谓的自律。而且,说到底,音乐性,它远不是对于文章的规定性,它属于运用语言思维和写作的诗歌方式之核心,一种向着人和世界之真的理想秩序这一最高虚构的奋力围拢和触及。任何文体、任何形式、任何内容都可以属于诗。要之,作为一种运用语言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诗要以对既有现实(它们也无不是语言现实)的重新发现、重新发明和重新发挥来创造性地重新翻译人和世界之真。这种综合了知觉、洞察、理解、想象、批判和赞美能力的诗化翻译所更新甚至翻新的语言,另一种语言,诗,会艰难地改变语言现实,从而艰难地改变丑陋的现实。
13、第二类作品,即精心写成的作品,很可能就是散文。
14、郭文涟原创作品,欢迎转发
15、转具体的鸟:鹤,隐者的伴侣。凤凰,高贵者的象征。鸡,庸者的象征。鸳鸯,夫妻的象征。喜鹊,报喜者。乌鸦,报丧者。麻雀、燕雀,无志者或比喻微贱或器量志向小的人。鹰、鸿鹄,志向高远者。鹞、鸱,凶猛者。鸮、猫头鹰,恶狠或凶暴的人。雁,信使。泛写的鸟,属于景物描写,来衬托主人公的感情。或愉快,或伤感,或离愁,或相思,要根据诗文具体来看。
16、散文什么都可以写,但最高境界一定与历史有关。这是因为,历史本身太像散文了,不能不使真正的散文家怦然心动。
17、年岁越长,披阅越多,如果自问最倾心哪位散文家,我的答案依然没变。
18、又问:把《史记》作为散文范本,是否大小失度?我的回答是,写天可以取其一角,但必先感受满天气象;画地可以选其一隅,也必先四顾大地苍茫。散文的范本应该比寻常散文开阔得多,才能摆脱琐碎技巧而获得宏大神韵。
19、就明白而精确地表达内心活动而言,诗甚至还不如散文,因为它有着大量不可或缺的比喻,连诗人自己也不相信的神话,路易十四式的华而不实的风格和一大套所谓诗的词藻;然而在诗中只有明确才能感动人。
20、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1、㉑聂石樵:《玉溪生诗醇》,《聂石樵文集》(第7卷),第256页。
2、散文和诗词都是一种写作题材,但二者在表现手法和通篇设计上却有不同的地方。
3、我不知如何解释,后来遇到同样的问题也就不作回答了。
4、之后,淡墨对诗散文,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创作实践,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他先后发表了《为中国提供一个诗散文的文体文本》《论什么是诗散文》《验证诗散文》《诗散文的几个基本问题》《小议诗散文的渊源》《诗散文发展历程纪要》《诗散文概说》等理论文章,诗散文类的作品集《淡墨散文精品选》《淡墨诗散文选》相继出版发行。其中,二零一三年七月,由内蒙古出版集团出版的《淡墨诗散文选》,成了中国第一个诗散文的文体文本。——评论界普遍认为,“诗散文”的源头,是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的《巴黎的忧郁》。
5、唐代杜甫《又示宗武》:“觅句知新律,摊书解满床。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应须饱经书,已似爱文章。十五男儿志,三千子弟行。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这是杜甫写给最喜欢的次子宗武的诗,诗中包含着杜甫对孩子的无限期望。他看到宗武学习作诗,兴奋之余,叮嘱孩子学习要专心,不要玩物丧志,生活要有节律,还要勤学经典,以先贤为楷模,持之以恒。作为已经名动四方的诗人,看到儿子有望继承自己的衣钵,杜甫内心的欣慰和喜悦可想而知。
6、首先,领会诗意,抓主中心。这是改写古诗的基本要求。以《咏柳》为例,你需要知道诗文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咏柳?
7、以诗证诗、以文证诗同样是《玉溪生诗醇》中使用的重要笺注方法。其中涉及的诗与文,既包括作者本人的诗文作品,也包括与作者同时代的作家的诗文以及前人的诗文著作。笺注者阐发诗义时所需的材料,除了来自上文所述的历史文献,将作家本人的诗文著作作为依据更为可信,这种方法是旧笺注家常用的。然而聂先生的诗与诗互证、诗与文互证之法却与前人有所不同。前人使用以诗证诗、以文证诗,多引作者本人诗文,且大多用于考索释义,而聂先生在笺注义山诗的过程中,除引义山诗文外,还常引用他人诗文作品作为解诗依据,且将以诗证诗、以文证诗与意逆之法相结合,长于感发,细探诗人心曲,常能得出前人未有之结论。
8、在文中引用诗句,可使文章锦上添花,增色不少。如《往事依依》一文引用《千家诗》中歌咏祖国风物的诗句,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写春光的有“万紫千红总是春”(释义: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9、整个说来,这是一个演变的过程。在最初,只要有一些像食品、水、火这一类的词就已经够了。散文和诗都不过是语言的铺张而已。人都希望和别人交流思想。他希望这种交流能愈来愈复杂。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这一愿望。符号也是如此。但是,当你想表达某种看不到的东西,或表达某种概念时,就必须依靠言语。慢慢地你又希望表达某种比概念更丰富、更明确的东西。你还希望表达概念和它的各种变化形式,概念和各种作用,它的气氛和各种与它相反的概念。你想知道某一公式是否对所有的情况都能适用,或对百分之几的情况可以适用等等,这样,便有了亨利·詹姆士①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