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古绝句七言律诗
1、(1)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2、十年一觉扬州梦,扬州必有杜牧诗
3、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4、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5、田英章硬笔书法培训教材: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字帖
6、目眩身疲故纸堆,恰如牛马系磨台。
7、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8、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9、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0、松江陌陌龙山兀,远望新绿近却无;只盼荒原春潮早,单等沃野嫩芽出;不想紫燕轩窗过,已觉柳丝黄叶凸;细看芍药拱土裂,待到明日写画图。{如果回答对您有用,请点击好评,祝您新年快乐!}
1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1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4、(c)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和(a)(b)的严格性稍有不同。
15、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1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7、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18、近体诗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以及其他延伸发展出来的六言、排律等等。其中最能体现近体诗特点的当属七言律诗:每句成七言,最能体现出近体诗的平仄;一篇有八句,其中四句对仗、四句押韵,因而也最考验诗人遣词造句的笔力和用韵的熟练程度。
19、《少年行》这首七绝,就整首都不对仗:
20、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二、千古绝句最美七言
1、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3、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论;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论。以上讲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在一定情况下不能不论。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
4、七律:皎洁无瑕清玉壶,晓乘华?蚁蛱灬椤?石建每闻宗谨孝,刘歆不敢衒师儒。谏修郊庙开宸虑,议按休征浅瑞图。今日攀车复何者,辕门垂白一愚夫。七絶:一月主人笑几回,相逢相识且衔杯。眼看春色如流水,今日残花昨日开。五律:玉衡流桂圃,成蹊正可寻。莺啼密叶外,蝶戏脆花心。丽景光朝彩,轻霞散夕阴。暂顾晖章侧,还眺灵山林五絶:壮士不曾悲,悲即无回期。如何易水上,未歌先泪垂。?φ??文中句子的?ε??删?橐??。
5、以上是七律平韵的四种标准格式加变化格式,七律是在五律的基础上变化而来。()括号里的字可以是平音也可以是仄音。这样可用的字句就多了很多。请大家领会。可以收藏,之前发的变化格式对第五个字做了可平可仄标注,今查了一些资料,有出入,以此为准。
6、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并不一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平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了。七言由此类推。“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7、这首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
8、这既不是律诗,也不是绝句,可以归于七言古诗的范畴。肯定不是绝句,绝句只能是四句。很像七言律诗,但不是。如果是律诗,下面几句是必须对仗的,可是它们没有对。罂粟(名词)吸尽(动补)万夫(数量词)血(名词),而此句与上面完全不对仗:力挽狂澜倡销烟。下面二句同样不对仗:虎门烽火今既往,壮丽山河更娇艳。
9、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0、2)、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11、寒假练字计划每日打卡: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字帖教程
12、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3、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4、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作,
15、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16、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是一首七绝:
1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18、以上是五律平韵的四种标准格式加变化格式。()括号里的字可以是平音也可以是仄音。这样可用的字句就多了很多。请大家领会。可以收藏。
19、这首诗不仅平仄格律用韵等都恰到好处,而且八句诗都有对仗,更兼声调铿锵抑扬,用字沉郁有力;在这般基础上,还能将秋景悲情写的如入化境,可谓极为难得!后代诗家品此诗曰:“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难怪此诗会被称为“旷代之作”、“杜集七律第一”、“古今七律第一”!“诗圣”杜甫,盛名不虚!
20、浊酒半杯如血泪,孝心一片少言辞。
三、千古绝句七言律诗的作者是
1、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2、粘对(“粘”,读nián。)
3、烟花三月下江南,细雨催开伞若莲。
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5、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6、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7、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8、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9、(b)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这是对句相救。
10、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12、此诗描绘了夏日久雨初停后关中平原上美丽繁忙的景象,全诗写景生动真切,生活气息浓厚,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清新明净,形象鲜明,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13、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倾银注瓦惊人眼,共醉终同卧竹根。
14、《唐诗笺要》:怨语难工,难在澹宕婉深耳。“秋草”、“湘水”二语,尤当隽绝千古。
15、《秋兴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16、诗必盛唐,凡说诗必然离不开唐诗!但现代很多人认为唐诗便是格律诗,实际不然。唐诗是唐代诗歌的总称,其体裁包括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即格律诗)、乐府、甚至一些处于萌芽阶段的长短句等等。
17、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18、诗人们在运用(a)的同时,常常在出句用(b)或(c)。这样既构成本句自救,又构成对句相救。
19、从军行(王昌龄)、回乡偶书(贺知章)、咏柳(贺知章)、凉州词(王之涣)、边词(张敬忠)、出塞(王昌龄)、采莲曲(王昌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20、《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高旷贞优之致,落落不群。
四、七言绝句一千首
1、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2、等闲识得沧桑意,潇洒人间走一场。
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今天狗子向大家介绍的便是一首经典的七言律诗,可以说是历史上最难以超越的一首七律,被诗家称为:“古今七律第一”!便是“诗圣”杜甫的这首《登高》:
5、七律,几乎都是格律诗,不过也有一些不太标准的七律,例如崔颢《黄鹤楼》,上半首是古体诗。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是失粘的格律诗。
6、“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将刘长卿彷徨喟叹的心情寓情于景,秋草独行,寒林日落,悲凉的景透路出诗人的伤怀。
7、(2)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8、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9、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10、硬笔书法培训机构教材:38个基本笔画+60个偏旁部首+60种间架结构米字格字帖教程
11、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14、硬笔书法教材:35个基本笔画+61个偏旁部首+60种间架结构字帖教程
15、唐诗三百首硬笔楷书钢笔字帖
16、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硬笔书法字帖
17、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8、古代九月九有登高习俗,此诗即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写其长年飘泊的痛苦,孤独无依,老病孤愁之感,此诗被称为“古今第一律诗”。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其诗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古今第一律诗!)
19、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20、青烟漠漠纸灰吹,又到清明祭扫时。
五、千古名诗七言绝句
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这是一首投赠诗,是作者落第期间所作,献诗给在朝姓裴的中书舍人。全诗富丽精工,又不流于藻饰堆砌,十分难得。
3、“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一方面写出自己请求裴舍人援引之意;另一方面又对戴华簪的舍人寄予羡慕、恭维之情。这一句尽管说得很委婉,但诗人那种“求田问舍”的情状,则细致入微地表达出来了,意思说得很清楚,但言语含蓄婉转,保持了一定的身份。
4、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5、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它和常规的诗句一样常见(唐人的试帖诗也容许这种平仄格式,可见它是正规的格式。)。例如(林逋《山园小梅》第三句“疏影横斜水清浅”,第七句“幸有微吟可相狎”两句,杜甫《天末怀李白》第一句“凉风起天末”也是这种情况。)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7、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格式,都是合乎这个规则的。试看毛主席的《长征》,第二句“水”字仄声,第三句“岭”字跟着也是仄声;第四句“蒙”字平声,第五句“沙”字跟着也是平声;第六句“渡”字仄声,第七句“喜”字跟着也是仄声。可见粘的规则是很严格的。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
8、由此看来,律诗一般总是合律的。有些律诗看来好像不合律,其实是用了拗救,仍旧合律。这种拗救的作法,以唐诗为较常见。宋代以后,讲究音律的诗人如苏轼、陆游等仍旧精于此道。我们今天当然不必模仿。但是,知道了拗救的道理,对于唐宋律诗的了解,是有帮助的。
9、“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后世评价这首诗:清而庄,婉而健,盛唐人不作一凄楚音。
10、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11、绝句(四句)称:第一句起句,第二句承句,第三句转句,第四句合句。就是起承转合。第二句和第四句要押韵。如果首句是仄起平收,那么首句就要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