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词中的明月意象
1、10庄周梦蝶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动中寓静,把半夜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3、“月”是阴柔之美的象征,诗人对“月”这一意象的偏爱体现出了一种非常中国化的审美情趣。月夜如水,美人亦如水,月所带来的审美情趣是宁静的、淡雅的、含蓄的、蕴藉的。中国的诗人是追求意境的,而月则是营造意境的合适对象,月总带着一种悲凉的底色,月的美是阴晴圆缺、清冷寂寞,这成就了诗人心中的悲凉情节,成全了古诗词中的清冷意境,又固化成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4、这句诗将相恋中的男女心态逼真地描写出来了。二人相隔很远,看着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情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心中爱的语言不能直接地向对方表达,只能望着月亮排遣相思之情。诗人思念远方的情人,以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
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月年年如此,人物代代无究已,诗人从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一种欣慰。
6、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陆游《落花》:“满地残红点绿苔。”
9、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另外,菊花象征高洁,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10、悲秋的琴声时时传来,使在座之人更加充满依依惜别之情。皎洁的月光从窗外照射进来,这情景就如同当年王子猷在会稽看到的雪景。为明日的分别而干杯,李凝兄弟就要回到我久久想念的长安。那里弥漫的尘埃使我惆怅不已,我只能望见长安的日色而望不见我所思念的人。
11、杏花:春天和生命的象征,使人感觉到亲切、熟悉的春之气息。
12、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13、徐再思《水仙子》:“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14、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qú,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15、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即“怜子”,“清如水”象征爱情的纯洁。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16、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7、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比喻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幸遭遇,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体现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18、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1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的前三句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
20、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二、古诗词中的明月意象分析
1、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范成大《横塘》又有:“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2、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
3、唐人卢纶《宴赵氏昆季书院》:“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另见《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拟白雪,谢郎谓空中撒盐,而她答以柳絮因风起,深得谢安赏识。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红楼梦》(第三回):“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咏诗才华。
4、猿啼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5、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两汉:佚名《明月皎夜光》
6、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7、乌鸦因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用以描写荒凉之景,表凄清之情;也指“小人、俗客、庸夫”。李白《乌夜啼》:“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严维《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陈英《山坡羊》:“晨鸡初叫,昏鸦争噪,哪个不去红尘闹。”张可久《折桂令·九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8、图源: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9、释义:多情的明月应嘲笑我的无情,嘲笑我辜负了她对我的柔情。如今她已离我远去,我只能独自一人漫无目的地前行,独自一人悲伤地吟唱。
10、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者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11、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国文化中的“马”
12、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13、月的边塞意象。 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
14、(3)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15、如唐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6、三味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
17、想关注我,点击上面的蓝色文字吧
18、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国古代寓言的魅力
19、涂鸦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20、出示: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三、古诗词中的明月意象是什么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争艳,秋月高悬,本是自然界中难得的具有季节特征的美景,然而在词人的眼中,这些却成了打开他记忆和感情闸门的导火线,花儿无情地一次又一次地盛开凋零,月儿无情地一次又一次地升起落下,让他的亡国噩梦一次又一次地浮现,让他的美好憧憬一次又一次地破灭,让他的脆弱心灵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打击,让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面临崩溃,其苦之深,其愁之重,让人不禁掩卷而泣。
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3、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与冷清、萧条有关。
4、千百年来,诗人们对明月、新月倾注了不少感情去歌咏她!情由景生,景由情变。人心好,景色美;人心灰暗,景也灰暗。景色自在人心中!面对亘古的月亮,不同的诗人,不同的环境,各有不同的感受,都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来,绘景寓情,便有不同的吟月诗词。
5、(1)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
6、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展开,因而月光还是生命的,是时间的。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不仅李煜,杜牧《润州二首(其一)》也说:
7、月魂诗心——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鉴赏
8、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9、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0、杜鹃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常与悲苦之事联系
11、怀桔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1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13、(1)同根兄弟间的思乡之情。(2)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
1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15、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6、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7、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
18、图源: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19、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0、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四、明月意象的含义
1、图源: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2、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3、春秋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4、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代: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7、(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8、图源: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9、投稿邮箱:3178310465@qq.com
10、唐人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1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1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13、于是相隔关山万重,共对一轮明月就成了表白心迹的重要场景。此时的月亮像一面镜子,亲人们可以在两地共对一面镜子合影;此时月亮像通讯卫星,月光像电波,它可以将美好的祝愿捎给世界另一面的挚友亲朋。
1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5、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16、李白故友虽多,但真正的知己又有几人?在李白心中,明月当数第一。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我并非形单影只,我有明月相陪,我也不怕沉醉,因有明月相扶。与明月有个约定吧,他年在邈远的仙境重见。这已不是普通的诗,而是赤子的天籁之声。
17、竹: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
18、(4)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19、其次,从诗的内容上说,月成为一些古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月在古诗词意境的追求历程中,实现了“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
20、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五、明月意象通常表达什么
1、在这样的生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下,秋意象积淀着民族的悲剧性的心理记忆。它的主要内涵是凄凉、愁怨和悲伤。如刘禹锡《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施闺章《舟中之秋》:“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
2、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3、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4、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白居易《牡丹》)
5、(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如辛弃疾《满江红·中秋》:
6、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在不少古诗词中,文人墨客常常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
7、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古诗十九首》
8、(1)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9、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10、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11、首四句用景物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第一二句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诗人写明月高悬下的辽阔平野、浩荡大江、灿烂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第六句说自己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最后两句诗人即景自况,飘然一身只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深刻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12、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1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14、鸡口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15、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寓情之丰富,非其他物类所能及。
16、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17、知识与能力:学习并积累有关苏轼写月的诗词。
18、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19、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20、孤独,源于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不仅是生命,还有明月。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月涌大江流”,这是咏月诗中最为雄浑的句子,人在灿烂的星月下,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诗人虽在天地之间飘零,而星月难道不孤独么?皆难逃孤独啊。
六、古诗词中的明月意象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笙、饮酒、折柳、捣衣(捣练)等。
3、“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4、王勃《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刘长卿《酬李穆见寄》:“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5、从“月出皓兮,佼人浏兮,舒忧受兮。劳心蚤兮。”(先秦《诗经·陈冯·月出》)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再到“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清·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一》)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似乎格外钟情“月”这个意象,在诗词世界里,“月”已经超越了作为一种天体的属性,而成了一种审美情趣的象征。
6、其它咏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等。
7、明月不同于群星,在天上始终是孤零零的。晏殊的《中秋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世人仰看中天月,那明晦连绵宛若仙境般的景致,不禁让人有诸多憧憬,即便是神话,也没有为明月安排的繁华一些。
8、古诗词中有常用意象的含义是:月:自古以来,月就被诗人们视为思乡的典型意象,或圆或缺,都让人产生一种思乡之情。菊花:做霜之花,在诗人、词人们的眼中通常是坚强品格、清高气质的化身„松:同样是傲霜斗雪的典范,且在严寒中不忘气节、迎风而立,自然是诗人讴歌的对象。莲:因为“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也有很多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同时,莲的清白高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深为诗人所赞扬。
9、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宋刘克庄《泌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10、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11、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12、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3、释义: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14、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15、李白《乌夜啼》:“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严维《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陈英《山坡羊》:“晨鸡初叫,昏鸦争噪,哪个不去红尘闹。”张可久《折桂令·九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16、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蝶舞翩翩——中华文化中的蝶
17、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
18、——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鉴赏
19、教学难点:对例句的分析。
20、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
1、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
2、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清代:纳兰性德《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
3、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4、提到中秋节,古人笔下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然而除了秋意浓浓让人思念感怀外,还有一种是对美好事物向往的乐趣。
5、“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6、图源: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