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粽子的诗句佳句85句文案

admin 心情说说 2023-10-18 07:45

一、关于粽子的古诗四句

1、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2、端午佳节,粽叶飘香。吃过各式各样的粽子后,爸爸妈妈们不妨跟孩子一起赏析几首关于端午的诗。

3、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5、急火攻来文火煮,未尝美味早闻香。

6、描述的是用高丽贡米及箬叶、菖叶制作香粽。而在清代诗人林苏门的诗句里:

7、项安世的青菰粽“黄软粘唇”,应该是黍米瓤儿的。释绍昙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吃粽子、饮菖蒲茶,不过这回他吃的不是青蒻粽,而是茭叶粽。

8、金盘碧粽裹雕菰,九节菖蒲渍玉壶。(宋·王仲修)盘中共解青菰粽,衰甚犹簪艾一枝。(宋·陆游)

9、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10、古代诗词中有大量关于端午节的作品,现在让我们来品读几首宋代人的诗词,来看看这几位宋代诗人是如何度过端午的吧。

11、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12、菰粽蘸蜜綵作丝,竹萌尚箨榴未子。(宋·陈造)

13、✎龙舟飞驶,万人雷动,看啊!夺得锦标的龙舟获得第一名回来了。

14、同为风雅之人,苏东坡的口味却又不同:“不独盘中见卢橘,时于粽里得杨梅”,说明他对以蜜饯为馅的粽子赞不绝口。而清代林苏门的“一串穿成粽,名传角黍通。豚蒸和粳米,白腻透纤红。细箬轻轻裹,浓香粒粒融。兰江腌酺贵,知味易牙同。”则暴露了他对火腿粽子的心心念念。可见,“甜咸粽子之争”自古而有之。

15、最不可思议的是,上面居然还有我杜甫的名字啊!

16、译文:端午突遇风雨天气昏沉阴暗,汨罗江上无人凭吊逝去的屈原。盛开如火的石榴花好像也在笑话我,陶渊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17、《乙卯重五诗》宋代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译文: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吃了像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18、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19、绿粽新菱实,金丸小木奴。芋羹真暂淡,䶉炙漫涂苏。

20、译文: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过去的事不要评论衡量,屈原忠义气节,可与日月相比。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

二、关于粽子的诗句佳句

1、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2、现在的粽子都是用叶子包裹,南方北方不同,或用竹叶,或用苇叶。但最初的所谓“粽子”,可能并非如此,而是用竹筒盛米,其实就是现在的竹筒米饭。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年夏至就在苏州吃过:

3、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4、译文: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5、不管是杨巨源的“细包金”,还是欧阳修的“香黍”,都是黍米。黍就是小米,黄色,所以凡是说金黄色的粽子瓤儿,肯定都是黍米。宋代的史浩、黄裳、杨无咎都把端午节的粽子比作黄金,菖蒲比作白玉,不知是巧合呢,还是借鉴呢?

6、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7、和刘禹锡一样,苏轼也历经贬谪,在一肚子不合时宜的心境中度过人生的大半光阴。不过写作此诗的嘉祐四年(1059),苏轼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士,两年前刚以21岁的年龄成为进士。本年冬苏轼侍父入京,途经忠州南宾县(今四川丰都),看到这个与屈原毫无关系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惊异之余便写下了上面这首五言古诗。诗分三段:前八句写端午节投粽子、赛龙舟习俗与屈原的关系,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赞美屈原不苟求富贵而追求理想的节操。

8、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9、原文: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10、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11、李调元不悦,刚想负气而走,忽见厨房中还有油糍粑,又要伸手去拿,三嫂还是阻拦,并执拗地说:“这糍粑是俺昨晚熬夜到三更天,舂米做成的,五弟如对不上,还是甭吃!”李调元听得三嫂一番话,急中生智,对出了下联:“三更三点三嫂檐下偷糍粑”,字字对仗工整,且以“偷”对“讨”,报了相讥之仇。

12、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3、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14、水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宋·张耒)

15、NO.1短信如潮贺端午买得粽子过湘江细嚼用料多精细总觉不似少时香NO.2渔家傲(宋.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16、3: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17、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贵的资料。上篇描述她们节前的各种准备,下篇着重写了缠线、挂符以辟邪护身的两项端午民俗活动。

18、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1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又到端午佳节,徽风堂在这里祝各位朋友端午节快乐!

20、千官晓缀紫宸班,拜向彤墀贺重午。

三、端午粽子飘香的诗句

1、每逢端午献玉身,一份真情一寸心。

2、一个标准的粽子,有包裹在外的皮儿,有填充其内的瓤儿,还有暗藏最里的馅儿。粽子裹好了,会有一个形状。等到吃起来,还可能有各种蘸料。这其中任何一项,都有多种做法,排列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枝繁叶茂的粽子大家族。咱们今天就从历代诗词入手,细数古人吃的是什么样的粽子。

3、唐时,还有一种“九子粽”,更有盛名。即把九个粽子穿成一串,大小不形状各异,其中大的在上,小的在下,造型非常好看,而且一定要用九种颜色的丝绳扎成五彩缤纷的效果。“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故名“九子粽“。唐玄宗李隆基写有《端午三殿宴群臣》,赞曰:

4、官河戍卒十万艘,总向天厨挽飞粟。

5、五月是石榴花开的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6、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7、唐·‍李隆基‍

8、现在的粽子,大多以竹叶作皮,稻米为瓤,全国各地都类似,所以并不为人所注意。最关键的,可能就是最里面的馅儿。南方好咸,填以蛋黄鲜肉;北方喜甜,塞以蜜枣豆沙。但在古代,这些东西都极少用作粽子之馅儿。古人还是喜欢吃一些时令之物。最常见的,就是初夏时节的杨梅。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以杨梅作馅儿的粽子了。徐君茜有一首诗写到:

9、春英诗社|chunyingss

10、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1、归来且食端午粽,别移惊见新园花。

12、1: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3、唐代殷尧藩的《端午日》

14、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15、译文:盛唐时期,京城长安流行一种名为“九子粽”的美食,唐玄宗李隆基品尝后曾赞誉“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16、珍重主人意勤腆,满槃角黍细包金。(唐·杨巨源)香黍筒为粽,灵苗艾作人。芳音邈已远,节物自常新。(宋·欧阳修)

17、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18、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19、节物人情总堪醉,况归田里已承恩。莫问腕头缠百索,且将粽子吃沙糖。全诗:偈一百二十首其四十一[宋]释怀深今日端午谢街坊,时节因缘要举扬。

20、则写尽了火腿粽子的妙处。

四、端午最佳10首古诗

1、当然,“驱五毒”只是走走过场,吃粽子才是正经事。在我国古代,越是文化人,就越讲究吃。文人们吃粽子,那粽叶非得是太湖里的,那糯米非得黄河边上的才好。粽子的形态也更加繁多,有粽子小如初生绿菱,十分精巧。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有诗“绿粽新菱实,金丸小木奴。”可见他对“迷你卖萌”粽子情有独钟。

2、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3、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4、更闻云谷荔枝熟,好栖越秀餐丹霞。七律•粽子[当代]张苏京芦叶青青宽扁长,折成漏斗诱人装。

5、杜甫《端午日赐衣》诗中写道:“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首句表达出乎意料的心情:宫衣的料子真是高级!

6、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7、说起粽子,真是一个好东西:颜色青翠欲滴,形状棱角分明,口感香黏软弹;可甜可咸,可大可小;可以当主食,也可以当点心;可以作为节令特色,也可以作为日常食品。粽子,古称“糉”,与“粽”字相通。又可称作“角黍”,因其有棱角故也。古代的粽子五花八门,今天的粽子也是品种繁多,古今相比,到底哪个好?如今北方吃甜,南方吃咸,是甜是咸,到底哪个源远流长?这些都是有意思的问题。比起端午节的起源、各种民俗的渊源,还是这些吃的问题最好玩,毕竟吃到嘴里才是最实在的。

8、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9、以槟榔入粽,是什么口味?这位区先生是岭南人士,可能是岭南地区特有的一种粽子吧。

10、佛病祖病蠲除,妖星怪星惊悚。善才采药,飏在壁根。

11、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端午,苏东坡被贬惠州已是第二个年头了,在端午节这个团聚的日子里,想到自己的侍妾朝云,于是作此词送给她。

12、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13、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4、不过,杜甫当时任左拾遗,是个八品小官,他能受赐夏衣,可见皇上端午赐衣的范围十分广泛。

15、传说,在端午节前,如果有下“龙舟雨”,则是个好兆头。端午节过后,气温将显著升高,雨量也将更加充沛。下了雨,紧接着便是震人心魄的龙舟赛了。

16、每7个嵊州人就有1个是我们的用户

17、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宋·史浩)

18、“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张建封的长诗《竞渡歌》就描绘了一幅空前激烈的“赛龙舟”场景。

19、小臣自愧悠悠者,救时无术真素餐。九子粽香仙醴熟,共瞻宸极祝千春。端午词·内廷(宋)晏殊披风别殿地无尘,辟恶灵符自有神。

20、常言道:一方一俗,不少地方喜欢用纯糯米做成“白莹如玉”的粽子,吃时撒白糖或淋槐花蜜,故有唐代诗人元稹“采缕碧筠粽,香梗白玉团”的诗句。

五、关于粽子的古诗四句诗

1、端午内中帖子词其八太上皇后阁水风吹殿送微凉,竹叶金盘粽子香。

2、苦涩菖蒲茶,胶粘青蒻粽。嗅著鼻头辛,咬得牙关肿。

3、译文:年少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不想跟从效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俗,只希望饮一杯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4、灵符旧系千丝缕,玉粒新颂五彩筒。

5、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