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带有借代的诗有哪些127句文案

admin 心情说说 2023-10-19 07:41

一、含有借代的古诗句

1、总之,谐音双关这种巧妙运用语言的艺术手段具有悠久的历史性与广泛的群众性,恰当地运用它可以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2、则“服匿”分明也是一种盛酒器了,正如钱泰吉《荔园先生骏喜予病起赋诗见投次韵》“排闷酒倾千凿落,延年药乞一军持”里的“凿落”、程濬《游岳坟后山题僧壁》“爱踏青山双不借,笑携白堕一偏提”里的“偏提”。但在樊增祥这里,“服匿”是用来“罨菘”的,正如“军持”是用来“供菊”的。插花而写得如此典雅,樊增祥不愧为晚近诗坛大家。

3、元朝阿鲁威作的小令“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就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4、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5、谐音双关。是指字音相同,而字形、字义都不同,但从谐音上联系到不同形、不同义的字词。如刘禹锡的《竹枝词》中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第四句“道是无晴还有晴”的“晴”(最后一字),谐音双关“情”(字音相同,而字义不同)。一方面是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用晴雨的“晴”,另一方面关涉“闻郎江上踏歌声”而用情意的“情”。用天气阴晴之“晴”,隐含地指称爱情之“情”。

6、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注)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7、评价是以理解为前提的。理解作品要做到知人论世,评价就更不能忽视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家个人的经历、风格等等。例如,了解杜甫所处的时代和他个人的经历,我们就能更深地理解他作品的主旨,更准确地评价他作品中所表现的忧国思家的情怀。再如作品风格的把握要求我们在平时阅读中积累感性和理性认识,如李白的清新飘逸和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豪放和柳永的婉约等。

8、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9、相比于“穿林双不借,取水一军持”一联,方回的批语更有意思。方回说“诗家多相犯,不可蹈袭”,似乎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即陆游之前或者在他自己的阅读范围中已经有了不少诗人用意“相犯”了。征之文献,“双不借”“一军持”同时相犯的未见其例,但是套用“双不借”的则不乏其人。与陆游同辈的杨万里有一联云:

10、去时双不借,归日一袈裟。(邱葵《赠义上人》,《钓几诗集》卷二)

11、江苏十三年高考古诗词鉴赏命题回眸

1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13、孟康曰:“服匿如,小口大腹方底,用受酒酪。”晋灼曰:“河东北界人呼小石罂受二斗所曰服匿。”

14、方回《瀛奎律髓》卷三十三《山岩类》选了陆游的《巢山》诗,全诗云:“短发巢山客,人知姓字谁。穿林双不借,取水一军持。渴鹿群窥涧,惊猿独挂枝。何曾蓄笔砚,景物自成诗。”方回评云:

15、(2)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16、暗考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对于暗考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

17、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18、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19、读懂诗歌离不开对技巧的把握,因为把握了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把握了诗歌艺术内涵,把握了诗歌景、情、意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关系指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和各种手法的搭配使用。主要从4个角度进行把握,即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构思技巧。

20、——(文章作者:王兆平、胥照方)

二、带有借代的诗有哪些

1、古诗词鉴赏题,江苏历年高考必考,且赋分渐进增加,从2008年及之前的8分,到后来的10分,再到最近三年的11分。即将付梓的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中学语文建设的四大“核心素养”,把“审美鉴赏与创造”和“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并列。可以想见,今后这一块的要求还会进一步强化。

2、2007年《鹧鸪天•送人》(宋词)辛弃疾

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4、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5、诗中将春夜之雨拟人化了,诗人夸赞这雨是“好雨”,说它“知时节”,懂得客观需要,难道不是吗?春天里,万物萌芽勃发,正需要雨露的滋润,雨就下了起来。

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释义: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的音乐。

9、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10、什么是借代?就是人、物和事的名称,不直接说出来,而是用另一个名称代替。古诗词中,经常运用借代这种修辞手段。读古诗词,遇到借代的诗句,不能直解,要考虑其借代的是什么?否则,容易产生误解。

11、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好处是,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提示事物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在这首诗歌中作者愁生白发,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李白《箜篌谣》“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

1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诗眼”精妙

13、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1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帆船的突出部分“帆”借代整个船)

15、江苏高考诗歌鉴赏类命题的三大方向

16、2010年《送魏二》(唐诗)王昌龄

17、干货收藏!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之唐代文学>>

18、宋·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19、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20、■□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来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修辞手法。

三、带有借代的诗句

1、(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这首诗歌在语言上多用日常口语,显得浅显亲切,明白如话,最后一句采用反问的修辞手法,看似为“无理之语”实则使作者思乡念亲之情更为突出和强烈。

3、夕阳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袁宏道《满井游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4、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夸张手法)

5、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

6、比拟可以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7、我先来说说须眉。须眉,从字面上看非常简单,就是胡须和眉毛,有胡须的当然就是男子。那么眉毛呢?眉毛虽然男女都有,但是在古代,妇女为了美观,一般都会把眉毛剃掉,重新用青黑色的颜料画上去来代替眉毛,看上去有眉毛,其实是没有的。现在不是也有很多女性把眉毛剃掉,重新画上去的吗?而男子是不会剃掉眉毛的,不但不会剃掉,在中国古代,男子还是以胡须眉毛稠密为美的,所以须眉借代的就是男子。

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⑥欲扬先抑或先扬后抑。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先写少妇“不知愁”,后写“悔”——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宋代诗人叶绍翁名篇《游园不值》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此诗“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也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10、■□反语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之意,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11、这首词上阕中的“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写绝壁陡峭、直插云霄,运用夸张手法;“天际两蛾凝黛”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

12、(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13、句子倒装。有的句子倒装很明显,将后来的事置前,而将前事置后。如温庭筠《苏武庙》中的“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先说苏武从匈奴回来,后说苏武去匈奴。有的倒装,只有经过具体分析才能辨别出来。如杨万里的《过石磨岭》:“翠带千鐶(环)束翠峦,青梯万级搭青天。长淮见说田生棘,此地都将岭作田。”前两句描述的是山上梯田的情况,最后一句作为概括。但此句在诗中却倒装了,应将此句前置,与前两句相接。又第三句还有词语倒装,应是“见说长淮田生棘”(听人说淮河一带的田都生荆棘了)。

14、干货收藏!唐诗宋词之最>>

15、重叠和反复,包括字词的重叠和语句的反复。

16、古诗文中的借代词

17、古人关于年纪的借代词还有不少,比如不满周岁的婴孩被称为襁褓,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被称为垂髫,这个髫是指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有一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垂髫,指的就是老人和孩子。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称为总角,因为古代儿童将头发分成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十三四岁的女孩被称为豆蔻,十五岁的女孩被称为及笄,这里的笄就是指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

18、干货收藏!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之宋代文学>>

19、(1)(3分)①自然环境;②居住特点:③历史渊源。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古诗词鉴赏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阅读答案(2)(4分)①运用借代手法,以“衣冠”代士庶。②运用“避地江南”典故,既写出当时政局的动荡,又间接写江南风景的美好。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3)(4)①表达了对江南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②表达了思乡望国的痛苦之情。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时即可

20、江苏卷如此,全国卷等亦然。古诗词鉴赏如此,其他阅读分析鉴赏类的题目也是这样。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当把阅读的视野开阔,把各类体裁的阅读打通。如学生们甚感痛苦的现代文阅读,表面上很难,究其实也只考了上述三个方面,即“写的什么”、“怎么写的”和“写得怎么样”,掌握了这三个大的方面的解题方法,一切的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四、含有借代的古诗句大全50句

1、干货收藏!中国现代作家及作品汇编>>

2、巾帼是指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它的样子宽大,有点像帽子,里面衬着金属丝套,有的也用削得很薄的竹片或木片衬在里面,扎成各种时尚的样子,在外面包上彩色的长丝巾,可以直接戴在头上,再用簪子或钗固定住。这种漂亮的头饰就叫巾帼,它是妇女特有的装饰品,所以就被用来借代为女性。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干货收藏!中国古代常识汇编(4)>>

5、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6、拆字。是把一个字拆成两个或几个字,用这两个或几个字表达一个字的意思。如李白《永王东巡歌》中的“海动山倾古月摧”,“古月”是“胡”的拆字。还有一种情况,虽不是拆字,而也是文字上类似拆字的花样。如“十五”不说“十五”,而说“三五”(三个五)。李清照《永遇乐》:“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三五”在这里指正月十五元宵节。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8、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烽火借代战争。

9、②托物言志或象征。2012年考查“摇曳碧云斜”运用象征的手法,即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10、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11、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

12、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3、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5、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16、一般来说,掌握“写什么”是第一步,可以结合古诗词注解及相关作者背景,深入古诗词本身去理解。理解时要注意各个时期各类体式作品的特点。如唐诗重于“感情”的抒发,而宋诗则偏重于“理性”的思考。律诗或绝句一般前面写景,而最后则要有画龙点睛的议论等。关于“怎么写的”和“写得怎么样”的赏析则是进一步,主要思考点就是《考试说明》两大要求,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进而对古诗词本身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有了这些方面的准备,我们做任何题目,都可以游刃有余。

17、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8、干货收藏!文学作品里有哪些经典的开场白>>

1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代张溥《五人墓碑记》

五、含有借代的古诗句

1、(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一般地说,这种关系还是相当密切的;

3、(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4、在中国古诗的诗词中,由于固定的格式所限,使诗的语言必需经过提纯与磨炼,有时间为了达到格式的要求,就不得不将一些词实破其本来词性活用。词的活用在古诗词中很常见,最有名的句子当属“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了。本来,词的活用是为了适应诗的节奏与格式,但是,做为一种写诗的技巧,它并不仅是为了补救,而更具有积极的意义。适当的词性活用,会抓住事物的关键,实事所写之事物的特征,使基产生鲜明,饱满的效果。

5、■□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6、在中国古代,曾涌现出许多的巾帼英雄,最著名的有四位,她们是:南北朝时期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唐代时期南征北战的樊梨花,北宋时期大破天门阵的穆桂英,南宋时期帮助丈夫抗击金兵的梁红玉。她们的故事在民间家喻户晓,一直流传到了今天,在她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在当今时代仍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7、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8、这样,“白堕”便成了美酒的代称。程濬将“白堕”与“偏提”捉置一处,自然亦极相称,是天然的语言眷属。最妙的是,在“爱踏青山双不借,笑携白堕一偏提”这一联中,不但“青山双不借”“白堕一偏提”各自意象具足,而且“青山”对“白堕”,“不借”对“偏提”亦极工致。因此,虽然程濬这联诗是蹈袭了陆游《巢山》诗的,但多少还是有点新意、新趣的。

9、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10、释义: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

11、“长安”借代朝廷.(“浮云”和“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指奸佞小人和君王.)

12、古代诗歌用得较多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等,而诗句中往往有些词语具有暗示作用,要注意由此出发,来判断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13、梅的花先叶而开,又往往两朵齐出,或呈淡红,或呈粉白,用少女的双腮比拟它,可谓一字传神。“已觉春心动”,既像是说大自然透出了春的信息,又似景物触动了词人缕缕春愁。

14、就选材角度而言,江苏《考试说明》规定:古代诗词鉴赏评价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考查材料以唐诗宋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实际情况正是这样,十三年中,只有一年(2006年)考元词,三年(2002002016)考宋词,其余9年均考唐代诗词计10首:可以概括为唐诗为主,宋词为辅,其他只作点缀。从近五年的情况看,仍是考唐诗、宋词,且主要是名人作品。所以复习和练习选材要有侧重点。当然,无论是哪一个时代、哪一类体裁、哪一位作家的诗歌,最基础、最重要的是,复习要认真把握好景、事、人的具体内容及其特点,景、事与情的关系,写景抒情的手法及其作用。要强化知识储备,也要掌握必须的鉴赏技巧。

15、单句互文。所谓单句互文,就是指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相互补充。如王昌龄《出塞》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从字面理解,这句诗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实际上,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再如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也应理解为“烟笼寒水月,烟笼寒水沙”。又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同样应理解为“主人客人下马,主人客人在船上”。

1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庙堂借指朝廷

17、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18、南宋陆游《巢山》诗有“穿林双不借,取水一军持”一联,这里的“不借”“军持”仿佛天然的语言眷属,一经陆游的安排,便趣味横生。于是,后世诗家们纷纷“蹈袭”,与陆游原诗形成了“互文本”。考察这些“互文本”的异同或优劣,同样是很有趣的。诚然,诗至唐宋,好的句法、好的命意给诗人们“创造”得差不多了,留给后世诗人的空间极小。不过,就是在这极小的有限的空间中,后世诗人也竭尽所能地去寻求变化。这正是古典诗歌成规不断得到强化,又不断得到拓展的原因。

1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通“哪”)

20、(4)锤炼语言。语言是诗的表现的最重要因素。在构思过程中极为重要,这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

六、含有借代的古诗句

1、罨菘双服匿,供菊一军持。(樊增祥《幽事》,《樊山集》卷十九)

2、(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3、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的句子。

4、夸张的手法虽是写诗的重要手法,也会起到突出的、强烈的、鲜明的效果,但是应该本着事物的本来面貌与心理的确切感受。如果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就过份地夸张,不仅不会起到所想的效果,反而会使读者觉得“假”,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5、(参考答案)比喻新奇,或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以柳叶如眼、梅色如腮,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万物复苏的春光,烘托出萌动的“春心”,使离情更加浓重。

6、2005年《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唐诗)李益

7、结合诗句具体阐释这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8、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9、思欢久,不爱独枝莲,只惜同心藕。(《读曲歌》)句中“莲”、“藕”双关“怜”、“偶”。

10、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1、颦眉腊月露,秋杀未成霜。(晁采《子夜歌》)句中“成霜”双关“成双”。

12、诗用形象思维写作

13、借一军持浇白业,无双荷叶侍青珂。(冯煦《渐西村人初集题词》,袁昶《渐西村人初集》诗十三)

14、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6、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17、这里的“夫须”,应该就是斗笠、蓑笠一类的东西。《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台”,三国吴陆玑疏云:“旧说夫须,莎草也,可为蓑笠。”可以为证。“不借”是指草鞋,“夫须”是指斗笠,从而“万壑千岩双不借,轻风细浪一夫须”便呈现出一个极其鲜明的意象。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隐士、一个渔夫,或者一个朝暮出入于山中的遗世高人。因此,杨万里这一联从意境上说还是颇为洒脱的。“万壑千岩”“轻风细浪”作为“不借”“夫须”的陪衬或背景,亦比陆游五言律只能限定在“穿林”“取水”上要更为出色,意象上也更加饱满。

18、■□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

19、首先,我来说说鸳鸯。现在大家一看到鸳鸯,就会想到夫妻恩爱,因为鸳是雄鸟,鸯是雌鸟,它们一直是成双成对出现的,所以在人们的心中,鸳鸯早就成了爱情的象征,中国古代许多的文学作品中,提到夫妻之间感情深厚,也是用鸳鸯作为借代的。

20、不过,与黄鹂相比,燕子的借代意象更为丰富,它除了可以表达愉快的心情,还能反衬惆怅、寂寞、思念、惜春等心情,比如宋代徐俯的“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宋代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苏轼的“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1、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2、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3、(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4、写诗,离不开技巧。诗的技巧是诗的有效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并不在于眩耀技巧的本身,而在于能更好的表达诗中的意像与意旨,所以恰当地运用技巧对于做好诗是很有帮助的。评论一个诗的技巧的好坏,不应评论诗中运用了什么,或是没有运用了什么技巧,而应在技巧在诗中运用的恰当与合理性上分析。因此,从古到今,做诗的技巧虽然在不断地丰富着,但是,最古老的一些做诗的技巧仍具有很强的活力,它们与新的技巧相结合,使诗的整体更趋于完美,共同地支持着作者表达诗的意旨与形像,支持着读者对于一篇诗的理解与共鸣。

5、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

6、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7、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