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竹石》清·郑燮简介
1、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3)
2、译文: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3、郑板桥作为扬州八怪群体中的一员,其诗歌写作一如其书法,也是有怪异的艺术特征。这种艺术特征,在《竹石》题画诗的第一句中凸显了出来。为讨论方便计,笔者先把全诗转引如下:
4、HI,我是哈哈老爸,这里是我为你们开辟的一个新专栏,叫做《哈哈老爸说古诗》。以后每周三推出,周六复播。让我们一起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认识每一首古诗的古诗,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更可以孩子学习中文知识,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5、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6、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7、板桥所画竹子和题画诗,大多是借竹缘情,托物言志,抒发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情怀,表现出“立根原在乱岩中,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劲,表达出“写取一枝清瘦竹,乌纱掷去不为官”的气节和气概,凡竹子的高风亮节,坚贞正直,高雅豪迈等气韵,都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郑板桥作品不同于传统花鸟画之处,不同于前人之处。传统的兰竹大多数表现为欣赏性的、娱乐性的主题,画面主要追求自然形象的真与美、绘画技能的高与低、笔墨运用的娴熟与雅俗,而到了郑板桥的笔下,除了达到这些技能技巧外,题画诗还赋予这题材新的思想内容和深邃意境,使花鸟画亦能产生思想性、抒情性,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8、原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9、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10、此画幅式巨大而神、气聚而不散,是其佳作。且经多次出版著录,很可贵。
11、犹其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此幅作品的题画部份,完整著录于清郑燮克柔甫着,靳畬秋田甫校的《板桥集·板桥题画》中,而与此幅作品运用同一字句为题画的作品,只有现存于天津历史博物馆藏品《墨竹图》。《墨竹图》开句为“余家”而本幅用“吾家”。“置一小榻”,本幅为“置一榻,凡吾画竹”,本幅则为“凡吾作画”。若以作品本身绘画及题跋水平以及构图的精妙论,本幅《竹石图》则更胜一筹。
12、微楷二班结业|忍不住要帮大家晒作业!
13、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14、注意:“不”一般念第四声(去声),但“不”字在第四声的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bì)、“不是”(búshì)。因此,此诗第一句中的“不”念第二声,即:不放búfàng。拓展资料:《竹石》译文:
15、郑燮(1693~1765),清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人。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曾任山东范县知县,又调知潍县。为官同情平民,抑制富豪,初到潍县,遇大饥荒,即开仓赈贷;乾隆十八年,因请赈触忤大吏而辞官。去官之日,百姓遮道挽留,并立生祠。
16、全诗文字也近乎白话,不用过多解释了。第一句里的咬定,一下就会让人觉得竹子坚定的意志。青山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竹子可以死死的咬定你,毫不放松。
17、任rén尔ěr东dōnɡ西xī南nán北běi风fēnɡ。
18、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19、中国古代书法理论(总纲概述+经典名篇介绍)
20、郑板桥,曾当过十二年七品官,他清廉刚正,在任上,他画过一幅墨竹图,上面题诗:“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对下层民众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对民情风俗有着浓重的兴趣,在他的诗文书画中,总是不时地透露着这种清新的内容和别致的格调。
二、清·郑燮诗《竹石》
1、73岁4月作《竹石图》,5月3日作《修竹新篁图》。1765年乙酉之年(乾隆三十年)的十二月十二日,病逝于兴化城内升仙荡畔拥绿园中,身后无子,以郑墨之子郑田过继,葬子城东之管阮庄(今大垛镇管阮村)。
2、《竹石》是一首题画诗,本诗又名《题竹石画》,是郑燮在一 幅绘有“竹石”的画作之上,有感而题写的。“竹石”画上,质坚苍润的秀石矗立在画中,三株翠竹相伴高挺,枝叶生动飘荡,透出一股洒脱的气概.寓意深远,令人回味。
3、北师大实验小学篆刻学习小组第七课
4、北师大实验小学篆刻学习小组第六课
5、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6、《竹石》简介:《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南西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7、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8、郑燮的《竹石》的读音是:;yǎodìngqīngshānbúfàngsōng,lìgēnyuánzàipòyánzhōng。;qiānmówànjīháijiānjìn,rèněrdōngxīnánběifēng。
9、你的分类有错误,在这个项目下,你很难得到较多的回答和满意的答案.建议你重新分类后再提问.
10、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11、“认真临古帖”年度打卡班Q&A(报名最后2天)
12、(开心宣布)本周王老师又去送蛋糕啦!
13、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2)
14、《竹石》是清代诗人郑燮写的一首寓意深刻的(励志)诗,诗中通过描绘(竹子)的形态,赞美那种(坚韧不拔)的品质。
15、零基础学书法,一学期带上路
16、zhú shí竹石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ú fàng sōng,lì gēn yuán zài pò yán zhōng。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qiān mó wàn jī hái jiān jìn,rèn ěr dōng xī nán běi fēng。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 一作:韧)
17、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18、从赵孟頫、文彭到吴昌硕、黄牧甫全收集齐了(含印蜕、边款、释文、原石),最实用篆刻学习资料包
1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0、《竹石》写作背景:《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
三、竹石的诗意解释
1、郑板桥的作品突破了传统花鸟画藩篱,他的作品不是自然景物的“再现”,不是前人艺术的翻版,也不是远离生活的笔墨游戏,是有着独特个性,有创新精神的。因而,自它的作品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国内外人们的欢迎。不难发现,人们的审美标准,喜欢有个性,有意境,有创新,有感染力的作品,这就给我们启示:作品只有具有个性、创新,才有着无限的生命力。
2、(送蛋糕咯)这次王老师又去了哪位粉丝家?
3、向经典致敬——“每日临帖打卡”班招生(一年12次专题讲解+直播答疑)
4、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5、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6、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7、63岁与李禅、李方膺合作《三友图》。
8、根会对风说:你再猛烈,也摧毁不了我坚定的意志.根会对岩石说:我会从你的身上汲取力量成长.根会对我们说:奇迹是因为坚持和执着而发生的!
9、立lì根ɡēn原yuán在zài破pò岩yán中zhōnɡ。
10、竹石作者郑燮,也就是郑板桥
11、(爱的礼物)作为王老师的粉丝,能有什么享受?
12、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
13、郑燮,字板桥,是清朝乾隆元年的进士,擅长画竹子,兰花.,这应该是一个选择题的文言文吧,就是说郑板桥的
14、44岁,1736丙辰,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应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45岁,乳母费氏卒,复得程羽宸资助,纳饶氏。50岁,1742壬戌,乾隆七年,春为范县县令,兼暑朝城县。52岁妾饶氏生子。54岁由范县改任潍县,连任七年。60岁年底,卸去县官职务。
15、qiānmówànjīháijiānjìn,rèněrdōngxīnánběifēng。
16、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也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17、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
18、学习草书有多难?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
19、zuòzhě:zhèngxiè(qīngdài)
20、郑板桥的题画诗却有所不同,他已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窠臼,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郑板桥的题画诗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他以如枪似剑的文字,针砭时弊,正如他在《兰竹石图》中云:“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
四、《竹石》清·郑燮简介拼音
1、(作者)郑板桥(朝代)清
2、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3、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4、咬住(抓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5、(A.风B.雨C.霜).
6、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7、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
8、北师大实验小学篆刻学习小组第五课
9、智永版:题款必备(天干地支+节气+地名+受书人+谦辞)+书法章法布局举例介绍
10、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诗文也写得很好,所以人称“三绝”。其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称”扬州八怪“。
1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
12、《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南西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13、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14、qiān mó wàn jī hái jiān jìn,rèn ěr dōng xī nán běi fēng。
15、写作背景: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作者73岁4月作《竹石图》,就是他这种傲岸和刚直人格的写照。
16、hai..这首诗借物喻人。诗人通过咏诵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的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节操。前两句赞美劲竹的内在精神。首句“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次句表明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无过高要求,显出它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后两句进一层写恶劣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以及它不屈不挠的精神。这首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17、竹子把根深深地扎进青山里,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你是吹来酷暑的东南风,还是吹来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同以前一样依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18、《枫桥夜泊》,一首被写进日本教科书的诗
19、再欣赏几幅郑板桥的竹:
20、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五、郑燮拼音怎么读
1、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
2、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3、百度: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6898927171542962html
4、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5、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作者):郑板桥(1693—1765)清代画家、文学家。名燮(xiè),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译文):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注释):咬定:咬紧。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韧:坚强有力。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6、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7、政绩一般的郑板桥,艺术造诣非常高,他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他的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哦对了,还有一个词儿,现在人经常会用,应该说是郑板桥让它广为流传的,这四个字就是“难得糊涂”。不过别以为他具有什么深意,据说只是郑板桥在一家店里吃了招牌的“糊涂菜”,一时高兴写下来的。另外还有四个字,叫作吃亏是福,也是郑板桥曾说过的,据说是为了告诫自己的弟弟不要与人发生矛盾时写下的。而今天认识的这首诗,立意则在说竹子的坚毅。
8、名帖分享|从台北故宫一封邮件说起(《寒食帖》印章全解)
9、毛笔哥哥推荐书法字帖03:灵飞经
10、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品质。
11、(活动汇报)王老师的第一次见面会终于来啦!
1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3、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14、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15、古诗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16、郑燮(1693年〜1765年),清画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幼家贫,好读书,博闻强记,应科举为秀才、举人、进士,曾任山东范县知县,后因助乡民胜讼及赈济饥民,得罪豪绅,遭弹劾而罢官,后久居扬州,书画文辞名重一时,为“扬州八怪”之善写兰竹,尤以墨竹为胜,工书法,融隶书于行楷中,自称“六分半书”,能诗文,著有《郑板桥全集》。
17、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18、千qiān磨mó万wàn击jī还hái坚jiān劲jìng,
19、(A.外形美好B.意志坚强C.纤细)。
20、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六、《竹石》清·郑燮简介
1、1693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于兴化城东门古板桥。4岁,母汪夫人去世;5岁父继聚郝夫人。14岁继母郝夫人卒。少时读书真州毛家桥约于是年前后,20岁从兴化前辈陆种园先生写词。23岁与周邑人徐氏成婚,24岁中秀才,26岁开始教馆。30岁父郑立庵卒,31岁约于本年卖画扬州,陆续约十年时间。其子亦约于本年夭折。39岁1731年辛亥雍正九年,妻徐氏卒。40岁,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闱捷音》,43岁二月,扬州北郊与饶五姑娘定情,题《西江月》一阙。
2、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劲:坚强有力。
3、竹子紧紧咬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把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不管是怎样的风吹雨打,它都越长越坚定、挺拔,任你东西南北风怎么吹,它都不动摇、不害怕。
4、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
5、北师大实验小学篆刻学习小组第二课
6、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7、北师大实验小学篆刻学习小组第一课
8、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
9、款识:吾家有茆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皇初放,绿荫照人,置一榻其间,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檽,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放此一片竹光零乱,岂非天然图画手。凡吾作画,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乾隆戊寅板桥郑燮写。
10、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中国孩子
11、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12、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13、第二句中的立根就是扎根的意思,而破岩则是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一株坚毅的竹子,它生活的地方在哪儿,一个破裂的山岩里而已。
14、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15、终于尝试了线上课!天南海北一起来写字!
16、(A.扎根深B.身体硬朗C.竹叶密)。
17、习书感悟:写字是一种修行,亦是一种生活
18、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对自己独创性书法的一种谐谑称谓。隶书中有一种笔画多波磔的“八分书”,所谓“六分半”,其意大体是隶书,但掺杂了楷,行、篆、草等别的书体。郑板桥书法作品的章法也很有特色,他能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纵放中含着规矩。看似随笔挥洒,整体观之却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
19、板桥《闲居》云:“荆妻拭砚磨新墨,弱女持笺学楷书”。传说板桥学书,夜间误以指在徐氏体肤上毕恭毕敬练习,徐氏云:“人各有体”。这句话触动了板桥,于是从古人的书体中学一半,撇一半,创立了“六分半书”。
20、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雪雨霜的击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的顽强。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1、《竹石》的作者是:郑燮。读作(zhèngxiè)。
2、北师大实验小学篆刻学习小组第八课+篆刻章法解析视频
3、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4、(快来看呀)王老师第一次和小粉丝见面啦!
5、小可爱,每天都要复习哦
6、任:任凭,无论,不管。
7、郑板桥善诗词,工书画,世称“三绝诗书画”。其诗,多体恤民间疾苦之作。其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
8、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9、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10、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11、磨:折磨,挫折,磨炼。
12、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4)
13、孩子的国文水平自然会提高
14、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拓展资料:郑燮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15、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16、我用白话文翻译一下整首诗。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17、教科书式品鉴诗词·第465首古诗词
18、小朋友好,今天我们来认识一首清朝诗人郑燮写的诗《竹石》。这首诗跟上周我们认识的石灰吟非常像,也是一首咏物诗,只不过上次咏的是石灰,这次咏的是竹子。还记得歌颂石灰歌颂了什么吗?高尚的节操,而竹子呢?咏的是他的刚毅,具体说了什么,我们一会儿看。现在简单认识一下郑燮。这位诗人跟于谦不同,于谦是当官儿的,还是民族英雄,而郑燮是一位艺术家。他还有另一个名字,你们一定听过,那就是郑板桥,人称板桥先生。他是咱们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当政时,他考中了秀才,到了雍正十年是,考中举人。而到了乾隆元年,郑燮43岁时,考中了进士。官儿当的不大,也就是个县令,不过政绩挺显著,后来一直住在扬州,以卖画为生,是著名“扬州八怪”里的重要代表人物。
19、毛笔哥哥推荐:学习书法参考书目
20、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1、《竹石》作者“郑燮”读音:(zhèngxiè)郑燮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竹石》(作者)郑板桥(朝代)清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鉴赏
2、“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3、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4、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ú fàng sōng,lì gēn yuán zài pò yán zhōng。
5、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6、这首诗纯为写景,但又绝不是自然景物的写生和翻版。这个画面有鲜明的象征意义,乱崖恶风,压制摧残着竹枝的生长,联想到封建王朝的残酷统治,这不正是当时社会环境的象征和写照吗?竹枝“咬”住青山,扎根乱崖,挺立风中,虽经千磨万击,不管是在炎夏还是在残冬,仍然节节向上,傲然屹立,这不正是作者那种不屈不挠的高尚人格的映射吗?乱崖恶风是凶残的,但在恶势力的催残中,竹枝不仅没有屈服,反而更加坚劲挺拔。从这强烈的对比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对恶势力的强烈憎恶,更能体会到作者对竹所象征的那种刚强人格的崇高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