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咏竹》
1、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2、含箨(tuò),包有笋壳。
3、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4、生来无惧风和雨,最爱青枝伴雪花。
5、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6、自古虚心气节高,经风经雨恁逍遥。
7、他画了拿手的竹子,并在上面题诗一首。乾隆十一年(1746年),郑板桥调署潍县,在潍县任上七年,竟有五年发生旱蝗水灾,生民涂炭,哀鸿遍野。
8、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
9、咏雁早晚辞沙漠,南来处处飞。关山多雨雪,风水损毛衣。碧海魂应断,红楼信自稀。不知矰缴外,留得几行归。
10、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11、白话文释义:深深的屹立在青山之中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之中。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12、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13、新篁出土列君家,四季常青自不夸。
14、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15、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16、这首《咏竹》诗,描写的特定对象是雪竹,因此处处扣住“雪”着笔落墨。诗人的雪竹的视觉形象,赞扬了不畏挫折,奋发进取的精神。
17、竹子可织成竹席送给美丽的姑娘纳凉;也可以裁制成钓竿,钓上大鱼几筐。听说三梁冠帽子的衬里用竹做成,我砍下一节竹子准备献给王孙戴上!
18、此诗紧扣竹的特征,而又不刻意求其形似,既有题中之精蕴,更有题外的远致。用的皆是有关竹的典故,充分体现了作者不同凡响的性情于才能。《梁书》称刘孝先“善五言诗,见重于世”,殆非虚语。
19、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
20、《咏竹》宋王安石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二、咏竹方致敏
1、昨夜嫦娥更潇洒,又携疏影过窗纱。
2、结句“总把心房空出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在结构和内容上又倒补了第一句,并与之巧妙呼应。不仅结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还恰到好处的把竹子的生物学特征和精神实质结合起来。在创作上很好的采用了咏物诗“若即若离,不即不离”的吟咏方法。“通俗一点儿说,就是诗人在创作时,既切合了竹的生物学特点,又在曲尽时抒发了作者对竹品质的赞美。其实,要使所咏之“物”要达到形似比较容易,但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是比较难的。而这首《咏竹》却完成得自如轻松,没有一身功夫是做不到的。
3、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唐)李贺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斫取青光写楚辞,赋香春粉黑离离。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陌生。今年水曲春河上,笛...7973
4、竹子,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因其虚怀若谷的品格和高洁的气度,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如苏轼有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岑参在《范公丛竹歌并序》中写道:“首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
5、英姿飒飒风中立亦恋天心降雪花
6、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7、人们爱竹直而有节,且生来清瘦,更赞美它越老越坚硬、刚强。竹子曾与蒿草、蒺藜同受雨露的滋润,最终则伴随松柏傲然挺立于结冰凝霜的寒冬。扩展资料:直节:谓守正不阿的操守。宋岳飞《驻兵新淦题伏魔寺壁》诗:“胆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蒿藜:蒿和藜。泛指杂草;野草。唐杜甫《无家别》诗:“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清余怀《序》:“蒿藜满眼,楼管劫灰,美人尘土。”
8、纵是尘心重,相看亦顿忘。
9、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葛陂始与龙俱化,嶰谷聊同凤一吟。月朗风清良夜永,可怜王子独知音
10、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
11、自古以来,竹子备受文人雅士的喜爱,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历代文豪也为竹子留下了如:“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等千古名篇。
12、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
13、《咏竹》年代:宋作者:袁燮此君林下静无尘,苗裔生来便逸群。头角崭然圆玉峙,养成直节要凌云。年代:宋作者:袁燮《咏竹二首》野性与俗违,澹然都无营。窗前水苍玉,未能独忘情。对之三伏中,爽气高秋横。数竿亦已好,况此繁阴成。中虚洞无物,节劲老更清。霜雪自凌厉,柯叶长敷荣。物意有相合,人心原自明。僻居寡朋侪,命汝为友生。虽无切磋语,而有清越声。入耳久亦佳,此意不可名。
1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5、从容无惧风霜雨,枝叶青青伴雪花。
16、白话文释义:新生的竹子能够超过旧有的竹子,完全是凭仗老竹的催生与滋养。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长出,它也开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这样池塘周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幼竹。
17、梁.刘孝先的《咏竹》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18、余心英译吴兰卿诗词系列
19、唐代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
20、严郑公,即严武,广德元年严武被封为郑国公。
三、《咏竹》刘孝先
1、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2、读完此诗,你是否更爱竹了呢?“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我希望每个人都给自己种一片竹子,时刻勉励自己!
3、释义: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下来。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
4、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
5、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
6、虚怀若谷邀明月,同唤松梅饮本真。
7、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8、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9、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10、译文:人们爱竹直而有节,且生来清瘦,更赞美它越老越坚硬、刚强。竹子曾与蒿草、蒺藜同受雨露的滋润,最终则伴随松柏傲然挺立于结冰凝霜的寒冬。
11、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12、四句承上作一逆转,而首句实际是牵引脉络。竹为多年生植物,茎杆有节,节间中空。曰“节”、曰“心”,均紧紧扣住了竹子的自然属性,只能是咏竹,不能移之于其它草木,而冠以“高”、“贞”二字,则又突出其高洁清雅、耿介不随的品性,令人自然联想起高尚之士的节气于操守。“徒自”一语,既传达出未遇于时的叹惋之情,更表白了坚贞自守的高洁情怀,言简意赅,有无穷意味。是否没有办法自拔于逆境呢?办法自然是有的,只是不屑为之罢了。“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13、翦(jiǎn),同剪。
14、竹子,自古被文人雅士所钟爱,王维的《竹里馆》家喻户晓,郑板桥更是画竹立世。今天也让我们一起欣赏南朝梁文学家、诗人刘孝先的咏物诗《咏竹》。
15、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16、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1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8、虚心持节缘天性,明月清风自在怀。
19、敬和朱晓飞老师(咏竹)
20、咏竹全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四、咏竹郑板桥
1、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2、纵观这首诗,从竹这一平常题材入手,用不平常的构思,很好地表达出了本诗主旨。第一句直接破题;第二句运用夸张手法写景,为下文做好铺垫;第三句笔锋一转,跌宕有致,自然引出最后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意境,表达出不一样的诗意,新颖别致,不落前人窠臼,给人以启迪。用淡雅朴素的语言,很轻松自然地为竹吹响了一曲天籁之音。
3、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
4、野岭荒郊处处家,松风竹韵最堪夸。
5、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6、原野庭园有汝身,青青净洁四时春。
7、释义: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8、王海娜,职业记者。两栖诗人。任军事科学院《远望》诗刊副主编、诗词班导师。《中华辞赋》责任编辑,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高级研修班导师、原中华诗词学会女子诗词工作委员会第一任编辑部主任。著有《春在手中》(新诗旧体诗合集)。
9、敬和朱晓飞老师的《咏竹》
10、(其二)矫矫凌云姿,风生龙夜吼。
11、翠绿的颜色浸润书套迟迟不退,竹影移过洒樽也觉得清凉。
12、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13、与松结拜成寒友,四季常青傲百花。
14、典型格式:怀古伤今.既通过描写以前的事来反衬,比喻,对比...现在的事,是古诗类型中的一种,大多是现实主义诗人会写咏史诗(如杜甫)
15、翠绿的颜色映照在书卷上感到光线暗了下来,竹影移过洒樽显得(更加)清凉。
16、(其五)淇澳春云碧,潇湘夜雨寒。
17、白话文释义: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下来。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
18、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19、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0、收稿丨赵松丨编辑|雾在竹林飘
五、咏竹诗
1、(其三)霜干寒如玉,风枝响似琴。
2、转句“为装地籁并天籁”,看似突然宕开一笔,实则具体诠释第一句。第一句是果,四句是因。这两句是咏物诗提倡的“若即若离”中的“离”的部分,即揭示了竹子的社会学象征意义——虚怀若谷的高尚人格。籁,古代的一种箫或指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天籁出自《庄子·齐物论》,与地籁、人籁相比较,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地籁并天籁”是一种递进关系。在逻辑上,严丝和缝,浑然一体,不见雕琢之痕迹。
3、松梅为友尘无染,葱翠四时羞百花。
4、干耸凌云枝少杈,横吹玉笛入千家。
5、释义:笔直的竹子,不用把它栽来做声音优美如凤鸣的笛子,它也不需要用来做钓鱼竿。只要看到在那冬日严寒,千花百草均已凋零之后,唯有窗前的竹子,仍然青翠碧绿;在大雪纷飞的时候去看,白茫茫中仅有的绿意,别具一番凌雪傲寒的情调。
6、《咏竹五首》是明代憨山德清创作的五首诗。(其一)寒飞千尺玉,清洒一林霜。
7、祖咏(699—746),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交好。仕途不畅,后归隐汝7JC—带,诗作以描写隐居生活、山水风光为主。
8、韦骧的来《咏竹》是七言律诗自,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这种植物坚硬耿直本来是天生的,哪里能学习妖艳花朵生长在厅堂?它的青皮上带着轻霜凝固永不落,它的茎干打磨得像圆玉碧绿无痕。不是春天也经常地枝繁荣叶茂盛,在大地上站稳脚跟也必须有大根。谁懂得音乐把它推荐给帝王宗庙,一定会超过美好的树木伴随礼器。
9、郑板桥的“咏竹”诗是借物抒情,表达决心的诗作。郑板桥通过赞美竹子在破岩中艰苦存在,隐喻君子身处逆境,原则立场不变。郑板桥的“咏竹”有两首,一首诗叫《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0、而海娜老师的这首七绝是为了酬谢小妹赠送的“节节高”平安福而作的一首咏物诗,别出心裁的展现出了竹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
11、嫩绿的竹子还有一半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刚伸出墙外。
12、郑板桥情系百姓,与民同忧。乾隆六年(1741年)春,因科举及第考中进士的郑板桥被派往山东范县任县令,开始了他长达12年的官宦生涯。
13、这首诗是明太祖朱元璋给予竹的刚正之誉。赞美专竹子的高洁,它那刚正不阿的性格,不畏风霜严寒的品质。属同时暗喻了诗人不屈服的昂扬斗志。
14、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