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集锦
1、 马谡字幼常,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也是“马氏五常”之时刘备的重臣“白眉最良”马良的弟弟。后世多评为赵括式的人物。素有才名,得到诸葛亮赏识。刘备临终前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诸葛亮并未听取。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蜀军撤军后,马谡被诸葛亮处死,另说死于狱中。
2、马谡同样在刘备时代得到重用,先后任职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绵竹和成都可是蜀汉的重镇,但是刘备在临死前对诸葛亮说过马谡的才能有些言过其实,刘备得到这个结论也是根据自身对马谡的观察,但是,马谡在诸葛亮时代,仍然得到了诸葛亮的重用。
3、以上三条,导致马谡不得不死,欢迎你关注老儒说名著,一起探讨古今。
4、但仔细分析,就看出问题很大。
5、品读一段历史甚至是演义,有一番收获,就没白读。
6、街亭到底有多重要呢?我们来看一下图。诸葛亮之所以否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因为觉得只取长安变数太大,而且长安在经过李傕、郭祀之乱,马超、韩遂之乱后已经残破,不复当年富庶,风险大而受益小。另外,大汉已亡,民心在魏不在蜀,打下来也守不住,不如稳扎稳打,先取陇右,再取关中。
7、《诸葛亮传》尽管是仅仅“戮谡以谢众”五个字,却大有深意,这就是诸葛亮挥泪的原因。
8、这下大家都知道了,原来平时温文尔雅、一副书生意气的诸葛丞相,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一只披着儒家外衣却内行法家的杀破狼!从此,但凡军令一出,蜀汉上下莫敢不从。
9、15, 为了顾全大局,他放弃了自己的方案。
10、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原因
11、从传记和演义来看,整体过程差距不多。
12、《三国志》有明确记载。《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戮(马)谡以谢众。”这表明马谡确为诸葛亮所斩。《三国志•马谡传》:“(陆逊)亮违众拔(马)谡,统大家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将兵离散变量。亮进没有据,退军还汉中市。谡下狱物故,亮为此流鼻涕。”实际上也是提示诸葛亮,不重犯马谡的问题,是低声下气暗示着诸葛亮。诸葛亮想到三国刘备得话,怎么会不愧疚,这也是他痛哭流涕的因素之一。
13、除此之外,传记与演义就差距太大啦。
14、马谡,子幼常,熟读兵书,一直被诸葛亮所重视,常伴诸葛亮左右,按私心来说,诸葛亮肯定是不想杀马谡,只所以挥泪斩马谡,我认为原因有一下几点:
15、在第一次北伐结束后,诸葛亮对失败的责任进行了追究。诸葛亮自己自贬三等,降为右将军,赵云也被贬为镇军将军。马谡当时率领的部队中,他的部下将军张休、李盛被诸葛亮诛杀,将军黄袭等人的军权被剥夺,唯有王平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出色,得到诸葛亮的提拔。我们从诸葛亮在战后,对自己和失败责任人的处罚,可以看到诸葛亮推卸责任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16、可见诸葛亮确实曾下达处死马谡的命令。
17、临刑前,马谡上书诸葛亮:“丞相待我亲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这次我违背节度,招致兵败,军令难容,丞相将我斩首,以诫后人,我罪有应得,死而无怨,只是恳望丞相以后能照顾好我一家妻儿老小。这样我死后也就放心了。”
18、我们先来看一下诸葛亮北伐的路线。先派赵云、邓芝领一支偏师为疑兵,从褒斜道佯攻郿县,成功地将关中都督曹真率领的关右诸军吸引在郿县;诸葛亮则亲率大军,走祁山道攻击陇右。陇右诸军无力抵抗,雍州刺史郭淮退守上邽,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投降,只有陇西、广魏二郡拒不投降。
19、那怎么办,难道真要按照《出师表》治罪吗?面子过不去了。再者说,蜀汉宗派斗争也是真实存在的,杀一个来表示一下决心!李严成功被我干掉了,我再找一个新马谡(姜维)就好了,幼常,对不起了~
20、第二段以马谡的视角,因为刘黄书生前说过马谡不可大用。蜀汉内部本就不稳,又是丞相派马谡守街亭,兵败之后,流言中伤丞相。
40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集锦
1、少读点这种书吧,这种内在逻辑与现代文明严重对抗的书。而且,《三国演义》不是《三国志》,严重脱离史实。三分天下是鲁肃先提出来的,比诸葛亮早很多。周瑜也比小说中的开阔、大量很多;易中天老师说得好,《三国演义》为什么流行?因其凝结了传统社会中国人的梦,圣君梦(刘备,小说把刘备鞭打督邮的史实安在张飞头上,以维护刘备宽仁的面目)、清官梦(诸葛亮为代表)、武侠梦(关羽、张飞等)。这样的梦是会破碎的,也是与现代文明运行机理相悖的。
2、术就是满足和激发人们各个需求层次的管理方法。满足需求,是为了保证基础;激发需求,是为了创造更大的价值。如何满足需求,完成任务做到及时奖励;如何激发需求,做成事业之后继续设定目标。
3、23, 灵帝见张让等人所为很是顾全大局,于是想要温语慰留,叫他们安心守职。
4、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怎么由来的呢?故事详情如下:
5、街亭失守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他为自己与马谡义同兄弟、今为明法度而斩之,也为自己忘记先帝“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临危叮嘱、用人不明而痛哭。马谡死后,诸葛亮自修祭文安排享祀,并加意马谡家小抚恤,按月给予禄米,还上表自贬丞相之职。
6、在这里,陈寿没说马谡所督率诸军是谁,但至少说明不仅仅是马谡一支人马。
7、诸葛亮在这件事当中之所以要“挥泪”,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8、首先,这次对抗诸葛亮的是大将军曹真和左将军张郃,而演义所说的魏军主帅司马懿在新城除掉孟达之后,没他啥事。
9、但是,马谡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就是山上没有水源,等于魏军大将张郃到达时,发现了马谡的致命错误,于是把马谡围了起来并不进攻,几天以后,马谡驻扎在山上的军队没有水喝,人没有水喝最多维持三天生命,何况是要拼体力打仗的士兵呢,于是马谡所率领的蜀军一败涂地,要不是王平沉着指挥,蜀军伤亡会更多。
10、在不能碾压对手的前提下,诸葛亮还大张旗鼓的扬言要从斜谷,进军郿县。这不符合兵法常识,更不符合诸葛亮的用兵之道。之所以如此,只能说明是诸葛亮兵不厌诈,故意放出的烟幕弹。
11、这个看似是马谡战术的错误,本质而言,是诸葛亮战略部署的错误。
12、(1)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
13、《三国志》是这么记载的,诸葛亮戮谡以谢众,并上疏说:“我以微薄才能,占据了不应该占据的高位,没能讲清楚制度,严明法规,没能临事警惕谨慎,出现了马谡街亭违背部署的错误、箕谷戒备不周的过失,错误都在于我任人不当。我缺乏知人之明,考虑事情多有糊涂之处。我应该承担责任,降职三级,以惩罚我的罪过。
14、其刘备临终遗言,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没有遵从;
15、(图)央视版《三国演义》剧照,挥泪斩马谡
16、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军祁山,开始了他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北伐。当时蜀汉节节胜利,面对曹魏的疯狂反扑,论者皆言以为帐下宿将魏延、吴壹等,宜令先锋,而亮违众拔谡,致使街亭大败。蜀军进无所据,退还汉中。之后,就上演了那出千古名剧——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17、现在天下还没有安定下来,而杀戮智谋出众的人才,你能忍心吗?”诸葛亮流着眼泪说:“孙武之所以能够战无不胜、所向披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执行军法极为严格。
18、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利弊各一半,我认为诸葛亮之所以斩马谡,是因为马谡在镇守战略要地衠亭的时候,没有听从指挥,最后导致街亭失守,这也是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攻打曹魏,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参军马谡,被派往驻守战略要地街亭,当时的街亭相当于北伐的命根子,守住了街亭才能防止魏军断补给线。街亭失守之后,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诸葛亮为了让人信服,同时也免去了自己的丞相职务。
19、诸葛亮攻祁山时,众人都建议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人任先锋,但诸葛亮不听,任命自己十分赏识的参军马谡领导诸军,后于军事重地街亭防御曹魏将领张郃的进攻。马谡在街亭违反诸葛亮节度,举措烦扰,更加舍弃水源,选择登上南山据守而非占据山下的城镇;
20、诸葛亮大军以姜维为先锋,兵出斜谷,这是给诸葛亮一个面子,替他解脱。
60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集锦
1、结果诸葛亮当时应承下来,实际上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尤其在他征伐南蛮之际,马谡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十六字方针之后,更让他觉得先主真是老糊涂了,明明一个栋梁之才,怎么就不堪大用了呢?在后来的日子里,马谡日夜与诸葛亮谈论军计,使得他从一个小小的荆州从事逐步成为绵竹成都令、越希太守。卧龙先生已经被忽悠的一愣一愣了。
2、马谡死于三十九岁那年,那年是建兴六年夏天五月。后人曾经有诗说:“丢失街亭罪过太重,都怪马谡纸上谈兵,辕门外斩首正了军法,想起来还觉得先帝英明。”
3、当然,现实中的诸葛亮是不会让司马懿堵住的。在得到街亭失守的消息后,诸葛亮就急忙撤回散布在各城的军队退回汉中。赵云部在箕谷进攻不利,全靠赵云在后压阵,烧掉了褒斜道栈道,才得以全身而退。
4、蒋琬见诸葛亮这么伤心,对他说:“从前晋国和楚国交战的时候,楚国杀了得力的大将贤臣,晋文公暗地里不知道有多么庆幸。
5、对手是曹真,诸葛亮知不知道北伐不好打?街亭的对手是张郃,诸葛亮知不知道不好打?那为何不动用魏延等实力派将领或保安头子赵云的经验派将领呢?因为他要确立在军队中的各种关系,比如嫡系势力。
6、对自己用人不当感到后悔。
7、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
8、在诸葛亮带兵离去后,三郡叛而复还,重新纳入魏国的版图。
9、其中诸葛亮“挥泪”的情节,更是为这个故事增加了精彩的一笔。
10、其实这真的是冤枉诸葛亮了,当时蜀汉有个大将魏延,极力主张进攻,还公然表现出对诸葛亮谨慎的不满。其他将领虽然没有魏延表现的这么明显,但他们心中也多少有点不满的。
11、可是,大家只是看到了马谡打败仗的事实,却忽视了他逃避责任的事实。在街亭之战失败后,马谡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情,那就是他不敢回到诸葛亮的大营,而是私自逃回了蜀中。直到诸葛亮回师,才将马谡抓了回来。这件事犯了诸葛亮的大忌,是他一定要杀马谡的原因。
12、4:员工也要看清领导,因为领导出事时你是最危险的。
13、马谡是三国里一个普通到不能在普通的一个将士,虽然懂一些理论,也会一些谋略,但是他的实战经验却特别的少,几乎没有使用过。基本上就是纸上谈兵。结果蜀国在北伐的时候派马谡去守街亭,结果造成了失守,落入了敌人的手中。后来诸葛亮为了顾全大局,不得不下令斩了马谡给蜀国人民一个交代,这就是著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件事其实也是三国演义里面编造出来的,就是为了能让整个电视剧有看点。其实三国演义里有太多的事都是编造出来的,我们不要认为电视剧里的东西就是真的历史也不是每一件事都能千古流传。
14、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15、2, 我们要学习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
16、线索五:也许马谡和诸葛亮战后就没见到
17、但诸葛亮心知肚明,曹魏地大物博、兵多将广,蜀汉是根本没有能力去征讨中原的。
18、第诸葛亮没有多少兵力,十几万大军那是扯淡。
19、这句指的是马谡战败后负罪逃亡了,向朗(向宠的叔叔)知道马谡逃亡却不透露相关信息,诸葛亮非常痛恨向朗,就将他免官遣送回成都。
20、刘备曾对诸葛亮说马谡不可大用。……但是诸葛亮却没有听。
80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集锦
1、诸葛亮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唯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诸葛亮这么做可以说是缓兵之计,为了整顿内务争取时间。其次,马谡的死与诸葛亮也有一定关系,至少值诸葛亮用人不明,导致整个形势急速扭转。诸葛亮为了做到令行禁止,不得不杀马谡来起到威慑作用,这样这一招可理解为杀鸡给猴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得必然性。刘备临终时告诫诸葛亮马谡不可重用,诸葛亮并未听取;但尔后街亭一役令诸葛亮明白其先帝意思。
2、尽管诸葛亮十分爱惜马谡的才华,但是为了重振蜀汉北伐取胜,兴复汉室的士气,为严肃军法重振军威,诸葛亮挥泪把他斩杀了。马谡被斩后,诸葛亮亲自来到马谡灵前祭奠,痛苦流泪,下令安抚照顾他留下的儿女。
3、孔明流涕而答曰:“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
4、在说“斩马谡”之前,必须对“挥泪”做一个展开,否则,后面的内容就不够突出。
5、马谡战败后畏罪潜逃,蜀汉军中一直很敬佩马家的向朗因为种种原因包庇了马谡。不久后马谡被抓获并入狱。回到汉中后诸葛亮决定要杀死马谡,但还未执行马谡就病死在了监狱里面。
6、传记没有记载,诸葛亮的大军有任何行动,既没有说跟随马谡进军,也没有在马谡进军后出兵斜谷。
7、类似的书还有二月河的《雍正皇帝》等书,抽离其残酷、自私的封建帝王特质,刻意塑造其朝乾夕惕的勤政一面,都快把他塑造成无产阶级革命家了,也不过是作者在编织自己的圣君梦而已。
8、因此,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将这个比较简单而收获巨大的任务交给他,是有着一定的私心的。这是因为马谡与诸葛亮的关系很好,诸葛亮和马谡谈论军国大事,能够谈到很晚。马谡对诸葛亮十分尊重,把他当作父辈一般。而诸葛亮器重马谡,认为他是当世之英才。所以,诸葛亮对马谡有栽培提拔之心。
9、我们如果公平的看这些说法,会发现它们都有偏颇之处。我们看第一种说法,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确实有着栽培马谡的心理。但是,马谡的失败则是因为他擅自改变了诸葛亮的部署造成的。这完全是马谡咎由自取,与诸葛亮并没有关系。
10、对马谡不争气很生气。
11、从整个过程联系起来分析,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不能说对马谡一点情感都没有,更多的还是政治上的考虑。
12、把马谡杀了也就杀了,没必要挥泪。
13、首先,马谡是荆州襄阳人,马家兄弟五人都是人才,才能最高的是马谡的大哥马良,其次就是马谡,诸葛亮本人很小的时候就跟随叔父生活在襄阳隆中,因此大概率与马谡是认识的,尤其是与马良关系较好,马良在刘备时代已经做到侍中的官职,这可是刘备的近臣,说明马良很得刘备常识。
14、但是,马谡忒不抗打,一回合便被张郃击败。
15、马谡失守街亭,战局骤变,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调度,在山上扎营,是丢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丢失,让蜀汉军队丧失了继续进取陕西的最好时机,作为将领,马谡需要负主要责任。
16、18, 牺牲小我,顾全大局,争论无益,忠恕是从。
17、同时,诸葛亮自己亲率大军出祁山。魏国由于防备不足,陇右震动,安定、天水、南安三郡叛魏投蜀。
18、不管有没有军令状,打了败仗,总要承担责任,否则就没法管理部队。
19、如果此记载属实,可证明马谡死前未曾有机会再与诸葛亮谋面,否则也没必要写这么一封信。
20、但马谡却公然违抗诸葛亮的嘱托,在山上扎营,结果被魏将张郃团团围住,断水断粮,军心溃散,最终大败而归。
100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集锦
1、不久,军士捧着马谡的头颅站在台阶下。孔明大哭不能停下。蒋琬问:“今天马谡犯了军令,既然已经伏法,丞相为什么要哭呢?”孔明说:“我不是为了马谡哭,先帝在白帝城曾经嘱托过我,马谡此人不可以重用,今天果然应验了,我实在是后悔啊,想起先帝的话才痛苦的!”军士们都流下了泪水。
2、传记还记载,20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之后,后主刘禅专门下诏,说:“街亭战役,罪责属于马谡,而您却把罪责加在自己身上,深深的贬低压抑自己。我不便违背您的心意,听从了您的要求。现在天下还不安定,您这样一直贬低自己,对光复大业不利。现在恢复您的丞相职务,希望不要推辞。“
3、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也有让马谡通过战功破除阴影的因素。可以说,诸葛亮任用马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私情。但是,完全出乎诸葛亮意料之外的是,马谡真的是刘备所说的言过其实之徒,他指挥错误,本来十分简单容易的任务,被他搞得颠三倒造成了街亭之战的惨败。
4、22, 为顾全大局,严小梅必须放弃个人的一切荣辱得失。
5、其次,赏罚要严明,正如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尽忠益时,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这样,整个团队才能有战斗力。马谡的几万人在山上,为何不能打垮山下的军队呢?还是因为军队的战斗力太弱。
6、这种培养,从马谡的履历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史书记载,“(马谡)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巂太守”。
7、诸葛亮轩马谡,实出无耐,那是因为诸葛亮让参军马谡镇守街亭,马谡不听指挥和劝告,妄自尊大,至使战略要地街亭失守。此前马谡曾立过军令状。诸葛亮为严明军纪,使众人承服,自茬免去丞相职务,对街亭主要指挥者杀头示众,以正军威。
8、这就是说,不仅街亭方向出现了错误,而且箕谷方向也出现了问题,赵云、邓芝也受到了处罚。
9、但诸葛亮也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弊病,唯一的解释就是,诸葛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手上并没有多少兵力可用。
10、魏延以为没有得到重用,很不高兴。诸葛亮做了细致的思想工作,反复强调了街亭乃阳平关的要道,其重要性很大。魏延听了很高兴,才领本部人马愉快的接受了任务。
11、从图上可以看出,陇右和关中之间横亘着陇山,中间只有一道峡谷可供大军通行,魏军从关中支援陇右,只有这一条路可走。蜀军只要守住陇山左侧的街亭,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不需要守住太久,只需十天半个月,诸葛亮攻下陇西、广魏二郡,消灭郭淮、徐邈部,消化到手的陇右五郡,魏军即使打通了街亭的道路,也翻不起浪来。
12、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是《三国演义》的桥段,《三国志·诸葛亮传》对斩马谡这件事有记载,但过程很简单,只说“戮谡以谢众”仅仅五个字。
13、街亭一失,蜀军优势全部丧失,魏军源源不断开入陇右,诸葛亮只得放弃到手的三郡,取西县千余家退回汉中。
14、10, 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不要为私利而争斗,而要顾全大局。
15、也就是说,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搞清楚两个前提:
16、(结构) 偏正式。
17、不过翻回史书查找相关内容我们会发现,挥泪斩马谡这个故事可能本身就很有问题。最重要的是,马谡可能就是诸葛亮政治权力斗阵的牺牲品。
18、因为国家缺少人才。
19、斜谷方向就可能出现兵力空虚,将会出现战机。诸葛亮迅速兵出斜谷,攻占郿县。
20、这给诸葛亮的大军突袭带来很大的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