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常用的20句名言(一)
1、别人的批评、劝告听起来尖锐、让人感到不愉快,但对于自己的行为改正确实很有好处的。
2、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因此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6、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该诗句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用来赞美孔子。意思是孔子的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让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
7、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8、出自《老子》第三十八。章厚,忠厚。实,踏实。华,浮华。大丈夫处世要忠厚,不要轻薄;要踏实,不要浮华。
9、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10、知耻近乎勇。——孔子
11、·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2、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4、10……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15、博学之。赞美孔子的诗句有哪些赞美孔子的诗句如下:
16、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
17、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8、解释:我对凡来求学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20、(孔子名言名句)三思而后行!
孔子常用的20句名言(二)
1、推文汇总(2020年4月)
2、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
3、·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5、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6、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解释: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这类的小人,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9、与朋友交,严而有信。——孔丘
10、孔子语录: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1、第三是讲“居处修身、言行中正”。这个居处就是表示他现在还没有做官,他只是平时生活里面,没有工作。在平居的时候很注意修身,言行是 很中正的。这个也是讲儒士还没有从政时候的行为状态。
1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13、“慎敬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表示这样的人有一种很强毅的性格,但是他又很慎重,很博学。这样人的就是一种比较清高的状态。就是有一种儒士,在政治上是很清高的。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
1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16、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17、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1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9、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坦荡,见之明朗自信,小人经常忧愁悲伤,计较个人利害得失,见之愁眉不展,心机重重。
20、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学习要经过思考的,否则将一事无成,思考后就能得出学习成果。
孔子常用的20句名言(三)
1、鲁哀公八年(公元前年),吴国讨伐鲁国,吴国战败。孔子的弟子有若参战有功。
2、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7、孔子在这里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印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视学习,做人以“忠”“信”为根本,善于结交同道、同志趣之友,而且有错必改。通过这段话,孔子将君子从内到外的修养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8、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9、·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0、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
1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12、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年)春天,齐国送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岁。
13、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论语》
14、孔子名言。语出自《论语·学而》
15、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7、增强理解力:背诵是一种思维的高度训练,将提升综合思考能力。
18、引申为:人生中一个人的目标越远大,前进就会越努力。修养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选自于:《论语.学而》解读: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吗?同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地方吗?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还有不温习的吗?引申为:一个人上进与否在于他会不会自我反省。
19、鲁哀公六年(公元前年),孔子与弟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后被楚国人相救。由楚国返回卫国,途中又遇隐者。
2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常用的20句名言(四)
1、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译文:君子的心地开阔宽广,小人却总是心地局促,带着烦恼。
5、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丘
6、·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8、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1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自《论语·雍也》意思是说: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12、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14、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该诗句出自曹操的《短歌行》,意思是孔子所说的都被成为齐桓公、管仲等辈,百姓受到恩惠。
1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是可忍,孰不可忍?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6、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7、·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8、孔子语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1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20、译文:话一出囗,四匹马也追不回来。
孔子常用的20句名言(五)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鲁昭公二十八年(公元前年),晋魏献子执政,举贤才不论亲疏。孔子认为这是义举,在近处不会埋没与自己亲近而有贤德的人,在远处不会埋没受人推举而有贤德的人,这可以说是仁义了。
3、出自《老子》第十九章。见素,展现素朴。素,本指没有染色的丝,这里指朴素的意思。朴,本指没有加工过的木材,这里是指质朴的意思。一个人要健康长寿,心情愉快,必须保持朴素的本性,减少私心和嗜欲。
4、这一年,颜回先他而死,孔子十分悲伤,感慨到昔日曾跟随自己从陈国到蔡国去的学生,此时却都不在身边受教了。
5、提升带动能力:将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实现一元带多元的学习效能。
6、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7、孔子认为,君子要正确处理言与行之间的关系:行胜于言、言出必行。《宪问》篇里,孔子进一步说明:“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实际行动比一切花言巧语有力,君子应当以言过其行为耻。这正如《礼记·缁衣》里面所说的:“言从而行之,则言不可饰也;行从而言之,则行不可饰也。故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0、·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2、孔子·论语·学习·勤奋
1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6、学习·孔子·论语·诚信
17、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孔子《孝经》
18、在传统文化中,儒家的君子人格是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君子”一词,在孔子以前,只是对统治者及官员的通称,孔子把这个只是身份、地位含义的称谓变成了儒家道德人格的一种理想。无论讲为人还是讲处世,孔子都强调要做君子。《论语》二十篇,从第一篇《学而》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到第二十篇《尧曰》提出的君子知命、知礼、知言,“君子”的概念贯穿始终。孔子是如何描述“君子”的?我们选择几处来看看。
19、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年月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七十三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唯独子贡为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鲁国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孔子受到人们的奉祀。
20、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