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人的雅称桑榆
1、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2、“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如:
3、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4、此作佣者岂达礼,乃与市侩同豪粗。
5、男子八十八岁。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是中间是可读作故名。
6、洪炉入夜溶并铁,飞焰照山光明灭。
7、请看人间幻缤纷,笑他剪彩堆红紫。
8、男子十五岁至二十岁,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语出《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这个年龄段的人可以上战场了。
9、(近义词)老当益壮、壮志凌云。
10、开柙出虎: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11、灯棚偷得泥孩子,明岁何愁不养儿。
12、碧玉年华(bìyùniánhuá)
13、结草衔环: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14、三三五五踏歌行,曲巷花灯照眼明。
15、阳城县范围内的诗歌朗诵爱好者报名参加。
16、语焉不详: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
17、(辨形)未;不能写作“末”。
18、铁性虽玩铁有用,小佐耕夫大成瓮。
19、乡俗于元夕热炉于门外,戏为赋此
20、女子十二岁。女孩到了十二岁要带钗。金钗就作为了年龄的代称和别称。
二、桑榆代称的含义是什么
1、成员:各村、各单位及其相关站所负责人
2、不言而喻:不用说什么就能明白
3、天催冬至到人家,转瞬阳生换岁华。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破瓜(碧玉年华):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亦作“分瓜”。
6、指日暮。比喻晚年。典出《太平御览》卷三弓《淮南子》:相传太阳落在崦嵫(古代指日落的地方),日影照在桑榆树上。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7、翻译:说他自己不是神也不是仙,鹤发童颜自古以来无人能比。
8、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9、孩提:指两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10、进入40岁,就来到不惑之年。《论语》中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不惑,就是不迷惑、不糊涂,到了这个年龄,人生中经历了许多事,也想通了许多事,不会像青年时期那样困惑了。
11、白话释义:脸上的光彩四射。形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12、容有底止:或许能相当深。底止,深的意思
13、古稀之年(gǔxīzhīnián)
14、杖行:50岁,出自《礼记》五十杖于家
15、不惑之年(búhuòzhīnián)
16、评论功能现已开启,灰常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17、60——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18、朝不谋夕:亦作“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谋及晚上。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
19、珠光迸落救不得,三日忽忆咸阳宫。
20、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三、老人的雅称桑榆是什么
1、流毒无穷:比喻祸害非常严重的事物
2、女子十五岁及笄。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3、杖朝之年(zhàngcháozhīnián)
4、大冶运腕何玲珑,莲花落去犹有声。
5、枯枝瘦草相新鲜,异彩奇葩遍原野。
6、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多用于形容怀有雄心壮志的老年人。常跟“志在千里”连用。
7、八十岁至九十岁为“耄耋”。曹操在《对酒歌》中写道:“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在古代,年过八十就被允许撑着拐杖入朝。《礼记·王制》记载:“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男子80岁又可称作“杖朝之年”。
8、皇天后土: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
9、秋溪泠泠秋山外,秋闺女儿渗秋菜。
10、同年而语:犹言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11、“花信”是指花期,女子到了24岁,古人赋予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一个美丽的称谓———花信年华,泛指女性正处年轻貌美之时。宋代范成大在《元夕后连阴》中也有“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的叙述。
12、看古堡、访名人、观庙宇、赏民俗、品名食,请到古镇润城来!
13、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14、“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本是唐代诗人王勃的名作《滕王阁序》里的一句名言。原文接下去两句是:“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抒发了古代文人虽然遭遇到“时命之穷”,仍然因之以自励的胸怀。
15、君从可乐山头下,两载洪涛荡我胸。
16、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强,有毅力,毫不动摇
17、出处:唐·田颖《玉山堂诗文集·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18、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帮助,指解决不了问题
19、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樊素珍在完成职业生涯后,把精湛医术和一片仁心全部奉献给了父老乡亲。
20、玉管吹开云万里,狂歌引起兴千端。
四、桑榆代指
1、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指女子15岁。
2、形式:个人朗诵、集体或组合朗诵。
3、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
4、读音:(lǎodāngyìzhuàng)
5、桑榆的意思是桑树与榆树。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以喻事之后阶段。比喻晚年;垂老之年。喻指隐居田园。
6、水泽自来勤灌溉,丰碑好与护恩荣。
7、出处: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8、夜半何人吹玉笛,满天星斗落春城。
9、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10、东隅已逝: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11、你好!花甲:指60岁。花甲即一甲子。由天干、地支组合,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为一循环。因干支名号错综参互,故称花甲子。后称年满六十为花甲。花甲也指年月、时代、年纪、年岁。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12、壮心不已: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
13、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我们的祖先对此有着自己的智慧,他们对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赋予一个美好的称谓。这些称谓名目繁多,各有千秋,不妨让我们来看一下,古人是如何描绘人生百年的。
14、扬眉吐气: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15、土音入耳分明甚,梆戏才完眷戏开。
16、恻(cè)隐之心: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17、屏息以待:抑止气息静静的等待
18、鲐背:指长寿老人,九十岁。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19、庸人自扰: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20、而男性到了20岁就来到“弱冠”之年。古时男子二十结发加冠,体且未壮,谓之“弱冠”。行冠礼,是古代最隆重的仪式之一。
五、桑榆的别称
1、古稀:指七十岁的老人。
2、老当益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3、3古稀(gǔxī)指七十岁的老人。杜甫《曲江》诗:“清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4、卓有成效:卓,特别突出,卓越。指很有成绩、效果
5、赤子(chìzǐ)
6、舞勺之年:指的是男孩子13—15岁期间。根据的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
7、A.女子到了出嫁的年龄
8、老身:老年妇女谦称;
9、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10、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11、帮你们弄清楚古时不同年龄的称谓。
12、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13、始龀(shǐchèn)
14、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是中间是可读成故88岁又称“米寿”。《尔雅·释诂》曰:“鲐背,寿也。”90岁又有“鲐背”之称,泛指长寿老人。99岁也称作“白寿”,“白”为“百”缺人之九十九。
15、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齿年龄。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16、(辨形)枥:不能写作“历”。
17、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18、外傅:10岁,出外就学。《礼记·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记。”郑玄注:“外傅,教学之师也。”
19、点击上方“啃公基”关注我哦
20、别墅小松五株,移于紫台岭,诗以送之
六、老人的雅称桑榆
1、秋月春风:比喻良辰佳景、美好岁月
2、最是月明人醉后,蓑衣不解卧船头。
3、出处:出自清代郑燮的《新竹》
4、豆蔻(dòukòu)
5、 东种桃、杨,南种梅、枣, 西种栀、榆,北种李、杏,大吉我国处在北半球,所谓阳宅右边,就是指的西边哦。由以上说法可以看出,不管是桑树还是榆树,都是在宅子的西边。这样,夕阳西下,阳光都是穿越桑树或榆树,人们看夕阳也是透过桑树和榆树,所以桑榆就成了日暮的代名词,后来就引申为了人到老年了。
6、魏晋孙绰《碧玉歌》云:“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当女子16岁时,称为“碧玉年华”,也称“破瓜年华”。另外,“桃李年华”是20岁女子的代称,“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明代徐渭诗云:“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7、一百四十岁。也就是两个古稀。
8、杨柳依依: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9、桑榆之年意思是照在桑树,榆树梢上的落日余晖,形容人已到暮年。而之所以将所有老年人都称之为桑榆之年,那是因为桑树和榆树,皆是种在西面方向,而日落之时,夕阳余光会照于此,故称之为夕阳红,泛指老年时候,所以桑榆代指日落时分,形容人到暮年,年事已高。
10、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报名地点:润城镇司法所
12、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13、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14、出处唐代· 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白话释义:北海虽然遥远,乘着大风仍然可以到达;晨光虽已逝去,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性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走到穷途的就哭泣的行为呢!扩展资料相关成语桑榆暮景 (sāngyúmùjǐng) 释义:指照在桑树、榆树梢上的落日余晖,比喻老年的时光。出处:
15、“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如:
16、才高八斗:比喻人极有才华
17、男子四十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活到这个岁数应该能很好地控制情绪的变化,遇事能明辨不疑。以后用“不惑”作四十岁的代称。
18、6老宿(lǎosù)年老而在学艺上有造诣的人。如文坛老宿。汪启淑《鹿菲子小传》:“黄景仁著有《浮相斌》,老宿咸称之。”
19、白寿:九十九岁的雅称。
20、未妨抵鹊终怜玉,浪说烧丹不化金。
1、耆老:《国语》六十曰耆,七十曰老,人之六七十岁。
2、兴尽悲来:高兴的劲儿过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
3、告老在家:指因年老而辞职在故乡安度晚年。告老:因年老而告退;家:故乡、故里。
4、九月搭桥跨水面,一冬容易到娘家。
5、“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如:
6、得鱼忘筌:筌是用来捕鱼的,得了鱼,就忘了筌。比喻达到目的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
7、100——期颐,一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8、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少女,唐代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年华就是对十三四岁少女时代的称谓。
9、老当益壮:当:应当。益:更加。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