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白创作的孤独诗有哪些
1、李白是唐朝诗仙,是一位高产的诗人,如果从他的诗歌中选择一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寂寞孤寂的心情,我选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诗,小孩子也会,但是是李白的诗歌中,最能表达孤寂和寂寞。这两句诗的意境很好,窗前明月光,是说一个人站在窗户前,月亮的光洒在了脚下,一个人很孤独,疑是地上霜,由于这时的李白刚刚睡醒,把光当成了霜。后两句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念家长,在所有的情感中,对于异乡的人,是最孤独和寂寞的。
2、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4、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7、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8、“安能摧眉折腰”的高傲,导致了高傲的孤独,演绎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梦幻般的《月下独酌》,绘声绘色地展示了诗人的孤独无奈,虚幻飘渺,生动形象。
9、这时候的李白,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闲”!
10、“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彼此之间永不相厌,大概也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这个答案实在是意料之外,但回头一想却又是情理之中、妙不可言。想来辛稼轩后来那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大概也是从太白这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里得到的灵感吧。一般解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一联名句,都说诗人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拟人化,这体现了李白的想象之妙、运笔之奇,是一种诗词中极高的修辞手法。当然像这种说法也没什么错,但我觉得这样解诗的话,完全就是隔靴搔痒。尤其是让孩子在学诗,体味诗词的过程中,失去了诗味。
11、有人认为作于南渡以后,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种种愁苦凝集心头,李清照无法排遣,也无处言说,于是执笔写进词中。
12、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13、唐诗中有很多乐府古題,唐诗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说李白,我们大多数人最熟悉的是他的五言或七言的绝句,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创作数量最多的是“古风”。
14、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时刻是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往往却又不是无法实现,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那都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所以诗人把自己内心的不满,以及内心里所蕴藏的那种孤独,全部的融入进了这首诗中,这也使得这首诗,显得无比的孤独。
15、月光下花间饮酒,因为孤独无聊,便举杯邀月同饮,加上自己的影子,算成了三个人。
16、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17、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8、点评: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19、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
20、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二、李白写的孤独的诗句
1、春感诗茫茫南与北,道直事难谐。榆荚钱生树,杨花玉糁街。尘萦游子面,蝶弄美人钗。却忆青山上,云门掩竹斋。...
2、李白最孤独的诗应当属于《月下独酌》第一首
3、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4、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李白《独不见》
5、我也有很多次来到宣城,登上李白爱登高远望远的谢眺北楼,看“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看“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也曾很多次独上敬亭山,感慨李白的独坐楼离敬亭山中的玉真公主塑像不过半里之遥。事实上还有一种说法,说李白屡上敬亭山,是为了在他一生中曾经给予他重要帮助的玉真公主。而李白、王维和玉真公主的关系,也是唐史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热门话题。所以去年秋天我去敬亭山的时候,还在玉真公主像前深深感慨。敬亭山中落叶纷纷,相看不厌,凭谁销魂,青莲摩诘,何曾到此,昌明于今,独叹玉真。
6、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7、如果李白真是仙人下凡,那他一定是道教神仙,李白崇尚道教,刚出道的时候写一篇《上安州裴长史书》,自我介绍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说他从小修道;至十五岁,已经不满足于诵六甲了,开始游仙,《感兴六首》写道:“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一天到晚听松观月,还真让他遇到了仙童:“西山玉童子,使我炼金骨”;后来他又遇到了仙人,授予他长生之术,这一年李白年近他写了一首自传体诗歌《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8、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9、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
10、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春日醉起言志》
11、他本来就是一个仙人,他属于江湖,何必困于庙堂?
12、两词所采用的艺术手段虽然不同,但都切合各自的性格、遭遇和身分。可谓各造其极,俱臻至境。合而读之,颇有珠联璧合、相映生辉之妙。
13、意思: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
14、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15、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作了铺垫。
1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7、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18、李白邀月的诗是《月下独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组诗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
19、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20、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三、李白创作的孤独是
1、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三四句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3、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4、敬亭山在宣州,李白对这个地方可谓是情有独钟了,当年被玄宗赐金放还后,他多次来到宣州,而敬亭山是宣州最有名的景点之一——至少在李白之后,可以把之一去掉了。因此,也留下了许多与宣州、与敬亭山有关的诗句。
5、点评:唐婉是我国历史上常被人们提起的美丽多情的才女之一。她与大诗人陆游喜结良缘,夫妇之间伉俪相得,琴瑟甚和。奈何陆母对这位儿媳甚是不满,恐陆游因此而疏远功名,荒废学业,逼着陆游休妻。被迫分开后,两人在沈园偶然相遇,陆游写下《钗头凤·红酥手》,唐婉回到家中,愁怨难解,于是和了这首《钗头凤·世情薄》。词中描写了唐婉与陆游被迫分开后的种种心事,直抒胸臆,美轮美奂。
6、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一作水精)...
7、这首诗是由诗人的政治挫折引起的一种孤独和悲伤的感觉。李百悦独自一人喝酒,没有人陪伴。只有月亮的场景非常单调,诗人心血来潮,邀请天空中的月亮和地面上的阴影与自己形成一个三人吐司。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
8、点评: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9、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10、这两句诗有孤独感,为什么?
11、点评: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
12、雉朝飞麦陇青青三月时,白雉朝飞挟两雌。锦衣绣翼何离褷,犊牧采薪感之悲。春天和,白日暖。啄食饮泉勇气满,争雄斗死绣颈断。雉子班奏急管弦..
13、相信无论是谁读到这样的诗,那么内心里都会被诗人所营造出来的那种孤独所感染,在这首诗中,诗人营造出了一种非常孤独的境界,这个天地间,一切都早已绝迹了,只有那一位老翁,独自在那小舟上垂钓,真是令人感叹不已。
14、点评: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整体基调是低沉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