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赞美猴魁茶叶的句子
1、太平猴魁的特点很多,例如,香气是兰花香,非常持久,禁得住几次冲泡。入口滋味甘甜,味道不重,甚为清淡。如果工艺得当,不会给人带来苦涩的口感。如果有喜喝浓茶的茶友,太平猴魁想必是不太适合你的。但太平猴魁的精髓就在于这个“淡中真味”,现在很多高香的茶叶,一入口就让人感觉是经过化学处理的香气,非常扫兴。但这个“淡”,却往往是纯天然的,这一种天然之气,是猴魁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2、“猴坑”牌太平猴魁茶是安徽名牌产品、安徽名牌农产品、安徽省十大品牌名茶。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一带。主产区位于新明乡三门村的猴坑、猴岗、颜家。尤以猴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最优。
3、太平猴魁芽叶挺直细嫩,形状肥硕,茶叶呈翠绿色,同时还伴有白毫。太平猴魁冲泡出拉力的茶汤呈现翠绿色,茶香十分的香浓,品饮起来滋味甜醇。
4、不仅中国人爱茶粥,著名的日本“奈良茶粥”也很受日本人欢迎。奈良茶粥源自奈良东大寺取水节。取水节是日本祈求国泰民安的一种祭祀活动,也是奈良人迎接春天的盛会,一年举行一次。茶刚从中国传入日本时,还属于贵重的饮品兼药品,只有级别高的寺庙能够得以品饮。当时东大寺的和尚用煮好的第一道茶来泡饭,第二道茶来加盐煮饭,施发善众。后来茶叶普及,民众也喜欢上了茶粥。奈良的茶粥色泽金黄,入口不腻,茶和米的清香合二为一。当地人吃茶粥喜欢配上“奈良渍”咸菜,这一粥一菜也成为地道的奈良早餐。
5、把这些文献集中起来,透露的信息大致是,神农氏时期,人口已经达到相当数量,但是食物等生活资料非常匮乏,农业亟待发展。神农氏不但发现合适的种子,并且已经懂得选用适宜的土地来种植谷物,并且发明了耒耜、锄耨、蚌刀、蚌镰等农用工具。除此之外,他还会烧制陶器,掌握纺织技术,能制衣物……
6、其做法是把鲜茶叶揉碎了放到器皿中,加一点黄果叶、大蒜、辣椒、盐等辅料,再加入山泉水拌好。其味极为特别,兼有生食之菜的爽脆、茶的清香以及辛辣之味。
7、王微①《杂诗》:“寂寂掩高阁,寥寥空广厦。待君竟不归,收领今就槚②。”
8、③无射山:无射,东周景王时期的一个钟名。大概由于这座山的山形像钟而得此名。
9、尽管《食檄》内容已不完整,但就仅存的食谱看,本来象征节俭的茶,成了奢侈生活的一种附属品,晋代奢靡的社会风气可见一斑。
10、《搜神记》里记载:“夏侯恺因病而死,有位同族之人的儿子苟奴,看到了他的鬼魂。他见夏侯恺来取马匹,还把他的妻子也弄生病了。苟奴看见他头上佩戴着平上帻,身穿一件单衣,进屋后坐到在世时常坐的靠西壁的床位上,向人讨茶来喝。”
11、②香气:兰花香高爽,香气持久。
12、壶居士①《食忌》:“苦荼久食,羽化②。与韭同食,令人体重。”
13、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极为欣赏道士申元,甚至让自己宫中的侍女赵云容为申元侍候茶药。唐代《南部新书》中记载,唐肃宗曾赐给道士张志和奴、婢各一名。张志和为他们取名渔童、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唐代最著名的道家茶人,应该数女道士李季兰。李季兰和陆羽是好友,曾在德宗年间和陆羽、皎然在茗溪组织诗会。甚至有学者认为,正是这一僧、一道、一隐士共同开创了唐代茶道格局。
14、⑤益州:现在的四川成都。
15、后世好茶者考证,孙皓赐给韦曜“以茶代酒”的茶,应该是产于浙江的御茶。孙皓在位之前被封乌程侯,其封地乌程即为今天的浙江湖州以南地区。这里是我国较早的茶叶产地,南朝刘宋山谦之《吴兴记》中记载,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山,出产“御荈”,也就是御茶。温山御茶的最早出产日期,正好可以上溯到孙皓被封为乌程侯的时代。所以,孙皓赐韦曜御茶的推断是有道理的。不得不说的是,尽管韦曜为人光明磊落,学识渊博,也深受孙皓赏识,但伴着孙皓这样的君王,还是难免被砍头的悲惨结局。
16、司马相如《凡将篇》①:“鸟喙②、桔梗③、芫华④、款冬⑤、贝母⑥、木檗⑦、蒌⑧、苓草⑨、芍药⑩、桂⑪、漏芦⑫、蜚廉⑬、萑菌⑭、荈诧⑮、白敛⑯、白芷⑰、菖蒲⑱、芒消⑲、莞椒⑳、茱萸。”
17、陶弘景的《杂录》里说:“苦茶可以令人轻身换骨,早时候的丹丘子、黄山君就喝它。”
18、⑫北地:指中国古代地名北地郡,其地域大致在今陕西、甘肃、宁夏一带。
19、②临蒸县:原作“临遂县”,史料中并没有对此县名的记载。因南宋时的王象之编著的《舆地纪胜》中有“临蒸县百余里有茶溪”这样一句话,所以改其作“临蒸县”。
20、浪淘沙《太平猴魁》此日红叶繁,花果水帘。轻踏方圯赏流连。羞答掩面撤诉讼,您请自便。山高云游远,灵气涌泉。太多不必斗猴仙。红尘万丈一壶茶,太平路宽。
二、赞美猴魁茶叶的句子有哪些
1、①《方言》:汉代扬雄仿照《尔雅》体例所作,此书是汉代训诂学一部重要的工具书,也是中国第一部汉语方言比较词汇集。
2、好在惠帝愚蠢之极,这碗茶他喝得酣畅淋漓,并无悲戚之感。此后不久,东海王司马越终究放不下帝王之思,又奉上一碗毒药,把他毒死了。
3、张孟阳在《登成都白菟楼》这首诗中说:想问一下先前扬雄的住处在何方,司马相如的旧时住所又是什么模样。往昔程郑、卓王孙两大富豪,骄奢淫逸,比得上任何王侯之家。他们的门前往往是车水马龙,宾客盈门,腰里飘扬着绿色的缎带,佩饰着名贵的宝刀。家中山珍海味,应有尽有,精妙绝伦。实在是声名远扬,极尽富贵!向楼外远眺,富庶的山川一眼望不到边。秋天里,人们在橘林中收获着丰收的柑橘;春天里,人们在江边持竿而钓。果品远胜佳肴,鱼肉极为细嫩。四川的香茶在所有饮品中称得起第它的美味在天下都极富盛名。假如一辈子只是苟且地追求安逸,成都倒还是个能供人们尽情享乐的去处。
4、《世说》①:“任瞻,字育长,少时有令名②,自过江失志③。既下饮,问人云:‘此为荼?为茗?’觉人有怪色,乃自申明云:‘向问饮为热为冷耳。’”
5、②世祖武帝:南北朝时南齐的第二个皇帝,名萧赜,483至493年在位。
6、《食檄》,是古时候记录食谱的书籍,今已散失。
7、梁刘孝绰《谢晋安王①饷米等启②》:“传诏③李孟孙宣教旨,垂赐米、酒、瓜、笋、菹④、脯、酢⑤、茗八种。气苾新城,味芳云松⑥。江潭抽节,迈昌荇之珍。疆埸擢翘,越葺精之美⑦。羞非纯束野麋,裛似雪之鲈⑧;鲊⑨异陶瓶河鲤⑩,操如琼之粲⑪。茗同食粲,酢类望柑。免千里宿舂,省三月粮聚⑫。小人怀惠,大懿⑬难忘。”
8、③选:应为一种植物名称,究竟是哪种植物不得而知。
9、在动乱中的魏晋南北朝,因为南北饮食习惯的不同,确实出现了不少让人讶异的事。
10、德清之嘉木,滋养了古先民防风氏族,也留下了高僧法瑶“饭所饮茶”的美谈,是僧人禅茶之滥觞,并引起“茶圣”陆羽的驻足关注。尽管翻遍古籍史料,并没有陆羽到过德清的直接记载,不过在《茶经》中和德清相关的记载不止一处。根据《茶经·八之出》中的记载,陆羽说有茶树“生安吉、武康二县山谷……”可以推断,陆羽是经过亲身考察,才确定安吉、武康两县的山谷出产茶叶的。而至今在德清原武康县京杭国道沿线,还有“鸿渐村”“鸿渐岭”“鸿渐畈”等地名,应该与陆羽有关。
11、南北朝时期,中国各民族之间交流、融合日益频繁。北魏鲜卑族拓跋氏政权统一北方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来缓和民族矛盾。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
12、⑥气苾新城,味芳云松:新城所产大米芳香怡人,香气直入云霄。新城,这里应指浙江的新城县(位于今浙江杭州富阳),此地产的大米品质优良,在古代典籍中也有记载。云松,形容松树高耸入云。
13、《宋录》①:“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荼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1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平猴魁
15、孙楚所作《出歌》曰:“茱萸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白盐出河东,美豉出鲁渊。姜、桂、荼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这里所说的“荼荈”指的就是茶。“荼荈出巴蜀”,更是透露了关于茶的历史信息——至少到西晋时期,茶还属于巴蜀之地的特产。西晋文学家张载的《登成都白莬楼》,在末尾四句中说:“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文中茶比“六清”档次更高。茶味之美,不仅获得张载的认可,在当时也是全国公认的,此所谓“溢味播九区”。
16、沅陵县从古时就被称为湘西的两扇门户,这方土地山青水美,土壤肥沃,为茶叶生长提供了优越的地理条件。一千多年来,当地百姓家家种茶、制茶的习惯一直保留至今。在沅陵民间,小孩一出生就要洗茶浴,老人离世时要含茶叶,青年男女婚嫁讲究“三茶六礼”。而这里的男性从小就学习种茶制茶,女子自小也会采茶、揉茶、唱茶歌。这些沿袭的习俗,与古书记载的无射山一地风俗也是相当吻合的。
17、本节中的老妪,堪称中国最早的市井贩茶小贩形象。在以后的历史岁月中,尽管出现了茶棚、茶馆、茶楼等大型的卖茶场所,但是民间集市上的小茶贩仍然存在。在一些古代随笔文献中,对于茶贩的描述不胜枚举。
18、刘孝绰是彭城人,自幼聪慧,七岁便能写文章。别看他这份写给晋安王的回呈语气谦卑客气,实际上此人才高气傲,经常得罪人。
19、在上海浦江两岸,每日清晨至深夜,都有茶粥供应。有“豆粉茶粥”“薄荷茶粥”“藕汁茶粥”“果奶茶粥”“菜汁茶粥”“鸡汁茶粥”“什锦茶粥”“菊花茶粥”等,品类极为丰富。沪地茶粥也体现出当地人心思细密的特点,很多粥铺把各类粥的不同功效一一列出,以供食客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
20、傅巽《七诲》①:“蒲②桃、宛③柰④,齐柿、燕栗,恒阳⑤黄梨,巫山朱橘,南中⑥茶子,西极⑦石蜜。”
三、关于猴魁的诗句
1、山谦之的《吴兴记》中记载:“吴兴县以西二十里处有温山,提供进贡给朝廷的茶。”
2、云蒸雾汲沁兰香,六百猴魁宴客忙。
3、刘琨①《与兄子南兖州②史演书》云:“前得安州③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④一斤,皆所须也。吾体中愦⑤闷,常仰真茶⑥,汝可致之。”
4、后经过多位名人推荐,《三都赋》身价百倍,文人墨客都欲一睹为快。因当时印刷术尚未发明,“豪富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5、②就槚:“槚”指茶树,这里指饮茶。
6、②惊蹶:即惊厥,民间又称抽筋、抽风、惊风,也叫作抽搐。
7、茶有好多种的喝法,但我们提倡不要饮用浓茶,合理的饮茶对身体是有益处的,因为茶叶中含有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和维生素。对于喝茶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我们一般不提倡早上空腹或晚上睡觉前喝茶,晚上睡觉前最好不要喝茶,因为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
8、《括地图》里说:“在距离临蒸县往东一百四十里的地方,有一条茶溪。”
9、⑭丹阳:镇江市下辖的县级市,是现今江苏地域,公元前221年秦朝设置的十五个县份之当时称曲阿,后改名云阳。
10、③自过江失志:自从过江之后神思恍惚。刘聪灭西晋之后,司马睿在南京建东晋王朝,西晋旧臣纷纷渡长江投靠司马睿,任瞻也是其中之一。
11、事实上,“苦”是云南饮食中很常见的一味。云南的日常菜中就喜苦味,饮茶自然也不例外。
12、吴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孙皓归降后被魏武帝封为归命侯。东吴时的韦曜,字弘嗣,担任太傅之职。
13、很多史料显示,对茶的文化精神最为看重的是道家。陆羽在书中大量引用了道家神仙和茶的种种故事。唐代喜饮、擅饮茶的著名道人也不少。
14、随着南北方不断的交融,到了北魏时期,贾思勰写《齐民要术》,就以北方人的身份,收集了很多南方羹汤的做法,诸如脍鱼蒪羹、醋菹鹅鸭羹、菰菌鱼羹等,也成了北方人的桌上佳肴。
15、汉魏以后,巴蜀的茶业进一步发展,种茶和饮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西晋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诗中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名句,说明茶在当时的地位,已居所有饮品之冠,而且茶的声誉也越来越大,饮茶之风向全国各地蔓延。
16、鲍令晖是南朝女文学家,东海(今山东省郯城)人,其兄是著名文学家鲍照。她出身贫寒,却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文献记载她有《香茗赋集》一书传世,遗憾的是今已散佚。在古代诗歌总集《玉台新咏》中,收录有她的诗作。
17、①梁:南梁,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由萧衍代齐称帝,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国号梁,因为皇帝姓萧,又称萧梁。
18、⑥悬豹:茶学专家吴觉农认为此词是“悬钩”之误,悬钩是山莓的别称,又叫木苺,其茎秆如同悬钩,味酸美。
19、风流独揽春秋意,馥郁长凝御苑庄。
20、《晋中兴书》记载:陆纳做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想拜访他。(据《晋书》记载,陆纳当时任吏部尚书一职。)纳的侄子俶怪他没什么准备,但又不敢问他,便私自准备了十多人的肴馔。谢安来后,陆纳仅摆出茶和果品招待,陆俶则摆上丰盛的肴馔,各种山珍海味,样样俱全。等到谢安走后,陆纳打了陆俶四十大板,说:“你既不能使你叔父增加光彩,为什么破坏我廉洁的名声呢?”
四、猴魁茶叶的广告词
1、(红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太平猴魁)太平猴魁其成品茶挺直,两端略尖,扁平匀整,肥厚壮实,全身白毫,茂盛而不显,含而不露,色泽苍绿,叶主脉呈猪肝色,宛如橄榄;入杯冲泡,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茶汤清绿,香气高爽
2、正文提到的“性味”,是中药的重要理论,一般是有“四气五味”。四气分别是寒、凉、温、热,用以阐明药物的寒热特性。五味即辛、甘、酸、苦、咸,用以阐明药物的味道。性味的划分和该药的功效有密切关系。《新修本草》把茶的性味定为“味甘、苦,微寒,无毒”,后来的《本草纲目》改作“味苦、甘,微寒,无毒”,与此基本相同——这是公认符合茶的本质的定义。而中医一般认为甘者补而苦则泻,所以知茶叶是兼有补和泻两种功效的良药。
3、《异荈》中说:“剡县陈务的妻子,青年时带着两个儿子守寡,喜爱喝茶。由于住处有一古墓,因此每每饮茶总先奉祭一碗。两个儿子不喜欢她的这个做法,说:‘一个古墓,它明白什么?白浪费力气!’想把它挖掉。母亲苦苦相劝,坚决不允许。那天夜晚,她梦见一人说:‘我住在这墓里三百来年了,你的两个儿子总要铲了它,幸好得到你保护,又用好茶祭拜我,我虽然是地下枯骨,但怎么能不报答恩情呢?’天亮后,陈妻在院子里看到十万串钱,像是埋了很长时间的,仅仅穿钱的绳子是新的。母亲把这件事告诉儿子们,两个儿子都很羞愧。自此祭祷更加经常和用心。”
4、根据《本草纲目》的描述,常吃苦菜,能够安心益气,使人体轻耐老。从古至今,医生们多以苦菜来治疗热证,古人还用它醒酒。在食用上,西北人喜欢把苦菜过水烫熟,然后冷淘凉拌,再用盐、醋、辣油或蒜泥等作料一起调拌。这种凉拌苦菜吃起来清凉辣香,是非常美味的下饭菜。还有人喜欢将苦菜用开水焯一下,然后把浓苦的菜汁挤出,再来煮汤、调馅、热炒、煮面,做出的食物无不风味独特。
5、①琅琊:古地名,周始位于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镇,东汉以后琅琊郡治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区。
6、山谦之《吴兴记》:“乌程县①西二十里,有温山②,出御荈。”
7、夏日炎炎,宜饮绿茶。因为夏天气温高,人的体力消耗大,容易精神不振,而绿茶属于未发酵茶类,性寒。中医认为“寒可清热”,绿茶最能生津止渴,去火平燥。烈日当空,饮一杯香气清幽、水色清亮的绿茶,暑气立时可消,且能强身宜体。
8、①寒温:寒暄,嘘寒问暖。这里指宾主见面时的客套话。
9、猴魁茶又称猴魁,是一种汉族传统名茶,产于安徽太平县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清咸丰六年,现六百里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中明的先祖郑本魁就在麻川河畔的六百里山中开出一块茶园,生产出扁平挺直、鲜爽味醇且散发出阵阵兰花香味的“尖茶”,冠名“太平尖茶”。猴魁茶界普遍认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
10、孙楚①《歌》:“茱萸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白盐出河东,美豉出鲁②渊③。姜、桂、荼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蓼④、苏出沟渠,精、稗⑤出中田⑥。”
11、傅巽《七诲》里说:“蒲地的桃子,宛地的沙果,齐地的柿子,燕地的板栗,恒阳的黄梨,巫山的红橘,南中的茶子,西极的石蜜。”
12、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包头九个穷。
13、太平猴魁成品茶挺直,两端略尖,扁平匀整,肥厚壮实,全身白毫,茂盛而不显,含而不露,色泽苍绿,叶主脉呈猪肝色,宛如橄榄;入杯冲泡,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茶汤清绿,香气高爽,蕴有诱人的兰香,味醇爽口。
14、鱼兮不出另县,茶兮不出别都。
15、⑦鼎食:山珍海味。古时候贵族之家进食,用鼎盛菜,并且会鸣钟击鼓,所谓钟鸣鼎食便由此而来。
16、太平猴魁,中国绿茶中(尖茶类)的极品名茶它原产于新明乡猴坑、猴岗、颜家一带,创制于1900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当时南京江南春茶庄设在新明茶区的茶叶收购站,为了赚取利润,将尖茶中枝头大小整齐的芽叶单独拣出,单独包装,运往南京高价销售,深受嗜茶者喜爱,获得成功。家住猴岗的茶农王魁成(人称王老二)具有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特别精于茶叶加工,且思路敏捷,由此受到启发,认为与其在成茶后挑选,不如在采鲜叶时就开始精挑细制。遂即在凤凰尖的高山茶园内精心选出又壮又嫩的一芽二叶,制出的成茶规格好、质量高,称为王老二“魁尖”。由于它的品质位于尖茶的魁首,首创人又名叫魁成,产于太平县猴坑、猴岗一带,故此茶全称
17、富阳山之茶,富阳江之鱼,茶香破我家,鱼肥卖我儿。
18、⑦天门冬: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丝冬、天棘、天文冬、万藏藤、大当门根。性寒,味甘,微苦,利小便,有祛风湿寒热的功效。
19、《方言》①:“蜀西南人谓荼曰蔎②。”
20、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
五、形容猴魁茶香的词句
1、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
2、温山位于太湖之滨,常年雨量充沛,幽谷中溪流纵横,水汽升腾。此外,这里土壤肥沃,竹木繁森,为产茶提供了上好的自然条件。而温弁山区的产茶历史已有一千七八百年。
3、①孙楚:西晋诗人,字子荆。孙楚的《歌》最早记载了茶歌这样一种由茶叶生产、饮用这一主体文化派生出来的茶文化现象。其称“姜、桂、荼荈出巴蜀”,这里所说的“荼荈”,都是指茶。
4、巴蜀常被称作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5、②王肃:字恭懿,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北魏著名文士,曾任著作郎、太子舍人等职。
6、他在《桐君采药录》中,备述西阳(今湖北黄岗)、武昌、卢江(今安徽合肥)、晋陵(今江苏武进)等地所产好茶,以及巴东所产真茗。陶氏是从药用价值方面来看待茶的。
7、中国茶区几乎都有和神仙有关的崇拜故事。比如武夷山崇安县星村有五株与众不同的茶树,茶叶成双出现,且形态一模一样,制成茶叶皆为上品。相传这五棵茶树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所栽,武夷人称“吕仙茶”。又如云南西双版纳的南糯山原本无茶,三国时期诸葛亮带兵至此,逢将士患眼疾,他便以杖击地,地生茶树,于是茶叶医好了将士们的眼疾。后来南糯山便有了名闻天下的普洱茶。当地人尊诸葛孔明为茶祖,每年孔明生日之际要饮茶放“孔明灯”。安徽的名茶太平猴魁茶,相传是两只得道的老猴赠给当地人的。如此传说,数不胜数。
8、②司马文园令相如: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字长卿。
9、张孟阳《登成都楼诗》①云:“借问扬子②舍,想见长卿庐。程卓③累千金④,骄侈拟五侯⑤。门有连骑客,翠带腰吴钩⑥。鼎食⑦随时进⑧,百和⑨妙且殊⑩。披林采秋橘,临江钓春鱼。黑子⑪过龙醢⑫,果馔⑬逾蟹蝑⑭。芳荼冠六清⑮,溢味播九区⑯。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10、茶对养生的重要影响,甚至使古人认为,饮茶不仅能养生,还能让人成仙——这对那些试图寻找长生不老药的人来说,吸引力实在太大了。道家养生学中有炼造“金石之药”的传统,这虽然对中国古代化学做出了贡献,但人们吃下去却常常会出事故。所以,服用草木果实之类的安全养生品,是道家人最想研究的课题。而茶有升清降浊、疏通经络的作用,正好可为道家练功所用。因此,从葛洪的《抱朴子》到陶弘景的《本草经》,道家人从药理方面研究茶是最认真的,而且成就斐然。
11、茶的衍生品种类多样,其中最常见的应算茶粥。茶粥兼有茶、米之香,这两种香气,是自然界和人类联系最密切的气味——饮食之香。从集市卖茶老妪事件来看,饮茶粥的历史已非常悠久。
12、⑨鲊:腌制的鱼或者其他食物。
13、《后魏录》:“琅琊王肃,仕南朝,好茗饮、莼羹①。及还北地,又好羊肉、酪浆。人或问之:‘茗何如酪?’肃曰:‘茗不堪与酪为奴。’”
14、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筵席有以礼待客的传统,对那些没什么酒量或滴酒不沾的宾客,主人一般不强人所难,会主动用其他饮品代替——这一举动大概也和“以茶代酒”的故事有关。
15、①归命侯:指三国东吴末代皇帝孙晧,字符仲,公元264至280年在位。
16、①莼羹:用莼菜烹制的羹。
17、④菹:腌制的蔬菜,肉酱。
18、在文字作品中,茶和道士之间的密切关系,也无处不在。欧阳修在《送龙茶与许道人》中,写到他将当时非常名贵的龙团茶,送给了“来似浮云去无迹”的一位荥阳道士。元朝著名散曲家张养浩在泰山游玩,发现一道观中香茶怡人,写下了“鼎铛百沸失膏火,风水万里忘萍逢”的佳句。明朝藩王朱权,晚年时兼修释老,尤喜沉于茶道,以求达到“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的修身境界。晚清刘鹗,为写《老残游记》数次到泰山,对其风俗民情极为熟悉,开篇第一回写老残和其他人一起游道观,道人见客来,就“端出茶盒”,“大家吃了茶”。可以看出道教在打醮礼仪上,献茶为其中重要的一项。
19、陆纳曾经在京师供职,后来要去吴兴任太守,临行前宴请包括大司马桓温在内的一众友人。酒席之上仅有一斗酒和一盘鹿肉而已。众人对这样的宴会规格自然有些讶异,陆纳却坦荡说,这还是破例奢侈一回,平时饮食远不及这种标准。到吴兴任职后,陆纳在生活上依然节衣缩食,非常清廉。朝廷看他政绩卓著,就调他到京城做左民尚书。临行前,打点行程的人问需要准备多少只装行李的船只,陆纳传下消息,没什么东西可装,只装些粮食就行了。后来他果然只带了几件衣物、被褥之类的物品,其他东西全部封存起来交公了。
20、《异荈》①:“剡县陈务妻,少与二子寡居,好饮茶茗。以宅中有古冢,每饮,辄先祀之。儿子患之,曰:‘古冢何知?徒以劳意!’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其夜梦一人云:‘吾止此冢三百余年,卿二子恒欲见毁,赖相保护,又享吾佳茗,虽泉壤朽骨,岂忘翳桑之报②!’及晓,于庭中获钱十万,似久埋者,但贯新耳。母告二子惭之,从是祷馈③愈甚。”
六、赞美猴魁茶叶的句子
1、《本草·木部》里记载:“茗,亦称为苦荼。味甘苦,性微寒,没有毒性。主要治疗瘘疮,利尿,除痰,解渴,散热,让人睡眠减少。秋天采摘带苦味,可以下气,有助消化。原注里说:‘要在春天采它。’”
2、①《七诲》:“七”原指文体的一种,古也称“七体”,是赋的一种形式。南朝时梁统的《文选》把“七”这种文体列为一个门类。这里指汉末三国时评论家傅巽的一篇文章。
3、周鲁周公①旦,齐相晏婴②。
4、⑪桂:木犀科木犀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叶椭圆形,开白色或暗黄色小花,有特殊的香气,供观赏,亦可做香料。
5、②愍怀太子:晋惠帝庶出长子司马遹,被立为太子,元康元年(300)为贾后害死,年仅二十一岁。
6、陆羽在《茶经》中提到不少与茶有关的地方和人物,但有些因史料留存过少,或因朝代更换名称改变,或因沧海桑田的变迁,不少成为难解之谜。比如这里所说的白茶山,就让后世人为寻其踪,大费周折。
7、⑨百和:百味调和,形容菜肴的丰盛。
8、其实,早在远古时期,德清原住民就开始采茶吃茶了。相传当初防风氏率领民众治水之时,老百姓就经常把烘青豆、野芝麻、橘子皮、胡萝卜等食材和茶叶一起煮,既解渴又饱腹。这样的饮茶习惯,一直保存到现在,如今德清三合附近还如此吃茶,并称之为“烘豆茶”。
9、①《孺子方》:应为小儿医药用书,具体记载何种内容今已无从考。相同书籍有《新唐书·艺文志》中记录的《婴孺方》,《宋史·艺文志》中记录的《婴孩方》等。
10、当然,鉴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个人因素,这部书中也存在不少糟粕。但作为一部流传弥久的养生名著,自然有它不可小觑的价值。在中国养生史上,它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11、由于我国地大物广、语言多歧、各家意见互异等原因,在茶的本草记述方面每多不同。具寒凉之性的药物可以清热、解毒,这也与茶的实际功效相符。其他各家的论述,也大体类似。
12、①《晋四王起事》:南朝卢綝著,原书已佚。
13、《艺术传》①:“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饮茶苏②而已。”
14、①黄山君:汉代因喝茶而成仙的仙人。
15、当时食物制作十分精细,厨子是不好做的。在《史记·晋世家》中就记载了当时厨子的悲惨境遇:“宰夫炮熊蹯不熟,灵公怒,杀宰夫,使妇人持其尸出弃之。”讲的是春秋时期暴君晋灵公,因为厨子没把熊掌“炮”熟,便治以死罪。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贵族饮食的奢侈,另一方面也说明食物制作技术的难度之大。能够遇到像晏子一样,用粗粮和几样简单的菜,再加清茶一杯,就打发一顿饭的贵族,真是厨子们的造化了。
16、④芫华:落叶灌木。叶小椭圆形,花小色紫,可供观赏。
17、以茶代酒的故事,早在汉代,就出现了。据《汉书·楚元王传》记载,楚元王常常摆酒宴来招待自己喜爱的大臣,但是穆生不喜欢喝酒,所以每次设宴的时候,元王就专门给穆生准备醴。“醴”是一种和平常饮品差不多的甜酒,度数不高,不会使人喝醉。
18、⑨苓草:茱苓草,为龙胆科植物秦岭龙胆的全草。有调经活血、清热明目、利小便的功效。
19、②冬生叶:冬天叶子也不凋零。
20、古时咏茶的诗作不胜枚举,但仔细研究会发现,在唐朝之前,文人诗作中提到茶的不过四首:晋代孙楚所做《出歌》;张载所做《登成都白菟楼》;左思的《娇女诗》;南朝宋王微的《杂诗》。
1、②琨:刘琨,西晋将领,诗人。
2、②鲁:中国春秋时国名,在山东省南部,都城在今曲阜。
3、太平猴魁,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历史名茶之属于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茶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达500多种,具有抗菌、抑菌作用、减肥作用、防龋齿、抑制癌细胞等功效。清咸丰(1859),猴魁先祖郑守庆就在麻川河畔的山中开出一块茶园,生产出扁平挺直、鲜爽味醇且散发出阵阵兰花香味的“尖茶”,冠名“太平尖茶”。猴魁茶界普遍认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2004年,在国际茶博会上获得“绿茶茶王”称号。并参加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世博会等活动。
4、太平猴魁属绿茶类尖茶,是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900年。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龙门、三口一带。主产区位于新明乡三门村的猴坑、猴岗、颜家。尤以猴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最优。此茶曾出现在非官方评选的“十大名茶”的系列中。太平猴魁茶外形为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此茶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稳红,兰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澈;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故此赢得荣誉。
5、《永嘉图经》①:“永嘉县②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6、汉司马相如《凡将篇》,其中药物类篇章中记载有:“鸟嘴、桔梗、芫花、款冬花、贝母、黄柏、山蒌、茱苓草、芍药、肉桂、漏芦、飞廉、萑菌、荈茶、白蔹、白芷、菖蒲、芒硝、花椒、茱萸。”
7、陆羽在本节透露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就是堂堂太子也摆摊卖东西,所售物品包括最家常的油盐酱醋茶。这位太子就是晋惠帝的儿子司马遹。太子身边的官员江统看不过去,就上书规劝。这到底是怎样一段公案呢?
8、苦茶的种类比较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苦丁,又称皋芦、瓜芦、高芦、物芦、过芦、洛芦、果洛、哥洛、苦簦等,是常绿大叶乔木之一。苦丁茶树的芽叶,用茶叶制作方法加工一下,就可以做茶来饮用了。尽管其味浓苦,一般人接受不了,但这种茶可以医治积热,消除腹胀,止泻或减轻心脾不适。
9、③颜色:干茶的颜色:苍绿匀润,部分主脉暗红;汤色嫩绿明亮。
10、和茶相关的传说,也让成都的茶充满沧桑古意。在成都有个叫“茶店子”的地方,很久以前,这里原是一片荒凉的墓地。每到清明时节,会有很多扫墓的人来这里祭奠先人,但扫墓者常常找不到可以躲避清明雨的地方。于是一刘姓人家在此设立茶棚,为路人方便之用。不想后来商贾行人都喜欢到此歇脚饮茶,这里慢慢兴旺起来。时至今日,此处地名依旧,只是茶棚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茶馆茶楼。
11、车骑司马傅咸相对正直,他上疏武帝,要是这些奢侈之风不减,国家可危险了,但武帝认为晋国富足,摆摆阔气无可厚非。有这样的皇帝,陶侃、桓温之流再节衣缩食,饮茶度日,也挽不回已去的大势。
12、《枕中方》①:“疗积年瘘,苦荼、蜈蚣并炙,令香熟,等分,捣筛,煮甘草汤洗,以末敷之。”
13、用茶来料理美食,尊重所选用的茶叶的特性十分关键,葱、姜、蒜、五香粉等重味的作料很容易盖过茶香,所以传统茶餐一般粤菜和淮扬菜中才有,中餐最经典的茶馔莫过于淮扬菜中的“龙井虾仁”。龙井茶的清香中和了虾的腥味,也提升了它的鲜美,而这道菜的“灵气”,则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
14、《广陵耆老传》中说:“晋元帝时期,有一位老太婆,每天一大早就提着一罐茶到市上去售卖。市上的人争着买来喝。从早到晚,那器具里的茶从不减少。她把赚到的钱施舍给路旁的孤儿、穷人和乞丐。有人把她当成怪人,向官府告发,州府的官吏把她捆起来,关进了监狱。到了夜晚,老太婆提着卖茶的器具,从监狱的窗口飞出去了。”
15、⑤款冬:为菊科植物款冬属的花蕾,性味辛温,具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嗽的作用。
16、汉朝扬雄所著《方言》里记载:“蜀西南一带的人们,将茶叶叫作蔎。”
17、范祖述在《杭俗遗风》中描述:“杭州有茶司一行,最为便当:每担一副,有锡壶两张,其杯箸、调羹、瓢托、茶盅、茶船、茶碗……无不足用。”《梦粱录》中也记载:“在五间楼前大街坐铺中瓦前,有带三朵花点茶婆婆,敲响盏,掇头儿拍板,大街游玩人们看了,无不哂笑。”在江南的桥道坊巷间,“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至三更后,方有提瓶卖茶。冬闲,担架子卖茶、馓子,葱茶始过。公私营干,深夜方归故也。”“夜市于大街有车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
18、不过到了明代,葵的地位就不复从前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已把葵剔除出蔬菜类属,列入草类。如今,除了江西、湖南几省还能见到葵(冬寒菜),其他地方已经难觅其踪影了。
19、紫砂古典冠衣彤,绿叶扁长帅气荣。
20、⑥贝母: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贝母“家族”按产地和品种的不同,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大类。
1、⑧武康:浙江北部一座人才辈出的历史名镇。
2、⑭萑菌:生长在河边沼泽的芦苇根部的白色真菌菇类,可以食用。
3、⑩大皂李:即皂荚,果实、刺、籽粒皆可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