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句
1、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2、竹石清朝·郑板桥(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借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南西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
3、市实验学校507班李尚白
4、号外:寒假、春季课表已发,本周六开始报名。
5、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下面的链接写得比较具体,可以看看)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其他应该还有,一般写梅兰竹菊的都会有用到托物言志的手法你可以去看看。
6、首先,二者表现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这是象征和托物言志最显著的区别。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事理)、形象(人或物)、精神或品德节操的一种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
7、梅花总是像无比坚强的战士。在冬天里,她丝毫不肯示弱。凛冽的凄风冷雪总在向她挑战,铺天盖地地吹着下着,可她毅然不动。她总是骄傲地昂起头,挺直自己的身姿,不向冬天里的风雪低头。我曾想:为什么梅不选择在风和日丽的春天与百花争宠呢?可转念一想,不正是这冬天恶劣的环境,让梅花不像其它花那样软弱,让梅花在冬天里变得更美丽,更迷人,更与众不同吗?
8、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9、采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
10、(4)象征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托物言志重在言志,表现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
11、词中,作者用秋夜秋风秋月秋冷秋思来渲染他的秋“愁”,可见愁之深。
12、人面不如花面,花到开时重见。
13、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托物言志的诗:《石灰吟》
14、译文: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15、秋风刮起,白云飞。草木枯黄雁南归。秀美的是兰花呀,芳香的是菊花。思念美人难忘怀。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划动船桨扬起白色的波浪。吹起箫来打起鼓,欢乐过头哀伤多,年轻的日子早过去,渐渐衰老没奈何。
16、这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柳诗,它不仅维妙维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又含蓄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开篇极写垂柳婀娜多姿与纤柔飘逸,然后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典,抒发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表面上“咏柳而贬美人”,实质上把矛头指向以皇帝为首的官僚集团,针砭时弊,畅快淋漓。这里面有托物言志,有比兴,有用典,有直白。
17、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8、读咏物诗,猜诗名。教师首先逐次出示《咏鹅》《咏柳》《墨梅》三首诗的内容,读后分别引猜:在古诗大家族里,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诗人所咏之物是什么呢?然后拓展视界,强化感受: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就收录了6262首,再出示虞世南的《咏蝉》与郑思肖的《画菊》,相机渗透抓住关键信息猜测的方法。
19、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2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
二、借物喻人与托物言志的诗句
1、③粉身碎知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03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3、枝头上的梅花绽放的时间各不相同。在同一棵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还是一个花骨朵;有的只展开了两三片花瓣,粉红的花瓣鲜嫩可爱;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黄色的花蕊几只小蜜蜂正钻进去,贪婪地吸食着花蜜……一丛丛、一簇簇,一朵朵梅花群芳吐艳,让游客流连忘返,陶醉其中。
4、觉得还不错吧?那分享到朋友圈给你身边有需要的人吧,也许你的不经意的分享,就帮助到你的朋友!好文章,就要不断的传下去,帮助到越多的人,到你手上不传,那好文就断了。
5、正如刘禹锡中“孤客最先闻”一句,孤独的离家的人,在秋风起时,是最易思念家乡的。
6、⑬她们总是满腔热情地在你回乡的青石板石缝里,撑起一些绿意,让你享受着“春满大地”的时光。也许你脚踏在其身上,目光却关注着斜枝的桃花,或是墙头上的芦苇花。
7、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8、太原郝老师语文QQ:54936940
9、此外,《竹石》和《石灰吟》两首诗,有点容易混淆,所以特意拎出来。这两首诗是常考点,都有一句容易错的诗。
10、我最敬佩的是竹子那顽强的意志。有一天,先是太阳炙烤着大地,可是突然之间就风云突变。刮起了风,打起了雷,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不久,“轰隆”一声巨响,一个响雷不偏不倚击中了一根竹子。我吓坏了,透过窗子往外望,哇!只是一根竹子被打断了,其他的竹子都昂首挺胸的,好像在说:“有本事再劈一下。”
11、按语:五下第一单元第三课《白杨》教授了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某一物品的描写和叙述,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课后,老师要求以借物喻人与托物言志手法,各写一个片段。
12、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3、老师犹如一盏指路灯,照亮我们成长的道路。每天,老师早早地来到学校,教我们先做人再做事的道理,他们聚精会神地给我们答疑解惑。老师就是我们知识的海洋,让我们在知识的世界里徜徉。有时候老师的喉咙都哑了,还是没有放弃,依然坚持给我们上课。我们就像祖国的花朵,老师就像园丁,给我们浇水、施肥,他们自己却没有歇过。老师的窗口传来阵阵“沙沙沙”的声音,原来,那是老师在批改作业、试卷、备课……老师这么晚还没休息,也是为了我们。突然我想起了一个词来:废寝忘食。老师就如蜡烛,忘我地付出,默默地工作,却从不求一丝回报。
14、⑤在我的印象里,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上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不远处的春江,“江水绿如蓝”,这是青苔的大写意、大手笔。
15、秋风萧瑟之时,曹操抒发心中壮志,渴望建功立业。
16、她让我想起了我们最敬爱的老师,他们把毕生精力全部付出在了教育上,他们就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着自我,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教书育人当中。他们每天勤勤恳恳默默耕耘,只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嗓子都喊哑了,但他们愿意,愿意不顾一切地对学生好。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光和热为学生们照亮前进的方向。
17、不久前,我看到这样一条新闻:某市的一位政府工作人员,担任要害部门的领导。他虽收入不高,家境普通,但清正廉洁。春节的时候,好多人给他送礼,春节过后,他向上级上交了好多的礼金,被政府加以表扬和奖励。看完后,我心中暗暗想道:“这位伯伯,他的表现,不就像荷花一样吗?既高尚而正直,真是一个好人啊!”
1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古诗,用来形容老师再合适不过了吧。蜡烛,老师,都是舍己为人的。即使我们长大后不做老师,也要像老师一样,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19、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0、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度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
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2、与象征不同,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所谓“胸怀心志”,它明显区别于象征所表现的概念、形象、精神或品德节操,它所表现的是一个人的抱负、理想或追求。例如:
3、甚至动物。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狗奶妈的乳头。
4、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5、串时间线,画精神轴,促成主动传承。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于谦死了,精魂永存。同学们,古往今来,清白一直是一个绝美的文化符号、一种至美的人格境界!古往今来,于谦们一直生生不息!学生借课件读一组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托物言志诗,既包含开课时读过的托物言志诗,如《墨梅》,也包含本单元的《竹石》以及陈毅元帅的《青松》诗作。
6、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7、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8、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9、譬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写景的目的就是为了抒情,所以是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写“梅花”的目的就是言志,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所以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10、⑤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堂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看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11、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12、在明确所言“志”的基础上,首先要选好最能表达自己“志向”的事物。然后根据要表达的情感筛选具体物象,由“形似”到“神似”,找准“物”与“志”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从而凸显“志”。譬如写“希望”,我们会想到“太阳”“花朵”等物象,因为这些物象与所要表现的情志有着相同点或相似点。巧摹所“托”之“物”。
13、鉴赏:这首青松借着松树在大雪中不畏严寒依然挺立来比喻战士们不惧环境的艰难,不畏艰险依然要坚持革命道路的坚韧不拔精神!松树不怕被风雪压迫,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却从不低头折节,革命战士也是一样,这里既是对永不退缩的革命精神的赞美也有对自己无悔革命的勉励!
14、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15、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6、出自魏晋诗人刘桢的《赠从弟·其二》
17、《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18、象征、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19、忽然,我想起了身残志坚的张海迪、行动困难长年坐轮椅的霍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擦金,他们不向命运屈服,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让平凡的人生变得精彩非凡。这难道不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吗?
20、晚上,我正在写作业,突然,停电了!家里顿时陷入一片黑暗。这时,爷爷拿出蜡烛,用打火机点亮它,客厅一下亮堂起来。
四、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古诗词
1、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2、(试题)简要阐释“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3分)
3、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喜、怒、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4、鉴赏:蜂蜜甘甜可口,来自于勤劳的蜜蜂辛勤的劳作成果!为了人们的口腹之欲,小小的蜜蜂发挥出大大的能量,不远千里采来花粉酿造蜂蜜。作者为蜜蜂不甘,为广大劳动者叫屈。蜜蜂如此勤劳得到了什么?劳动者也是如此辛劳却被权高者盘剥,这公平吗?在为劳动人民鸣冤叫屈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难伸的境遇予以反省,表达对唐末朋党倾轧、宦官专权、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更深的痛恨之情。
5、(3)象征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说象征“革命者”可以,说象征“春的使者”也可以;而托物言志具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菊”的意义具有确定性。
6、市实验学校507班陈懿捷
7、第一步:找出所咏物的外部特征
8、市实验学校507班江东乘
9、结合资料,读出知行合一。于谦12岁时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的志向。立志容易而行志难,像石灰一样清白做人,他做到了吗?请结合查阅的相关资料在小组之内讨论讨论,有理有据地说话。小组讨论之后每组选代表发言,教师相机引导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10、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1、借物喻人的诗:梅花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12、全词从远近、俯仰以及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写景,写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等七幅画面,容量之大,堪称妙笔,但这些景物聚集在一起,透露出一派幽狭繁杂的气氛,透过幅幅画面,我们可以隐隐地看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情。这一心情的表现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助于自然景物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借景抒情的手法。
13、(设计意图)感受物象,是领悟托物言志之妙的前提,物象越清晰,志向与行为就越易与之水乳相融,言意同构共生才有坚实的根基。以读为本,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诵读中渐入佳境,是把工具与人文融合而教的有效策略。通过想象,当诗句变成具体灵动的情境,诗歌内蕴之美与诵读的音律之美必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14、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⑴诵读解意⑵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⑶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⑷手法:托物言志
15、一下、一下,橡皮忍着彻骨的疼痛,擦去错误的字迹,只留下正确的思想。他牺牲了自己的骨肉,换来了卷面的整洁、真理的弘扬。
16、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借助注释及背景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托物言志诗的一般特点,知道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受到高尚情操与人格的感染。
17、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18、《竹石》一诗中赞美“竹子内在精神”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19、梅花,是那样平凡,却深受我喜爱。
20、⑭她们总是那个恬静的俏模样,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一点点,一丛丛,哧哧地笑着。
五、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的诗句
1、(设计意图)接受理论认为,文本只有经过读者解读才能充分获得自由的存在,才能使文本的审美价值得到最终实现。诗歌的学习更应如此,知识的建构,意象的触摸,精神的领悟,教师始终只能是学习氛围的营造者,学习条件的提供者,学习策略的引导者,学习困境中适度的帮助者,学习,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我以为,教者有为而不乱作为,是学生获得深度学习可能以及持久学力的关键。
2、从字面上看,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山泉,其实它弦外有音,别有深意,意在讽刺某些为官者。据此,请说说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简要分析全诗的寓意。
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5、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6、市实验学校507班伍轩榕
7、总之,辨别二者的区别要注意这两组概念,一是“景”与“物”,一是“情”与“志”,写景就是为了抒情,咏物就是为了言志。只要反复对比琢磨,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8、《竹石》一诗中赞美“竹子内在精神”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全文:《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翻译: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古诗赏析: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9、《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为:
10、当停电时,当人们需要用到她时,她就像勇敢的士兵一样挺身而出,她把自己点亮,温暖与照亮人间,温暖与照亮他人。她用生命拼搏,直到生命结束才肯停止自己的工作。她在痛苦里挣扎,为他人创造光明,在奉献中充分地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最后,她渐渐消逝,默默地乘鹤西去,她为人们奉献出她生命中最后的最明亮的光和热,但她的奉献精神却在烈火中获得了永生。
11、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12、《墨梅》元代: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白梅》元代: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病牛》宋代: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临江仙·梅》宋代: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山中雪后》清代:郑燮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13、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14、简而言之,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托物言志则指诗人通过所描写的物象来表明心迹或抒发对人生的感悟。具体来说,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具体的物品,而托物言志的“物”往往是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写景≠咏物。
15、面对秋风秋景,刘彻感慨岁月易逝、人生易老。
16、市实验学校507班刘斯灵
17、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18、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
19、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20、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想起金克木《生命》一诗中有一句“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暗自笑了。这不知写于何时何背景的诗句,有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这时倒是想改一句:“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
六、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句
1、树的寿命是如此长久,在我们死后很多年,这棵古树还会枝叶繁茂地生长着。一想到这一点,无边的嫉妒就转成深深的自卑。作为一个人活不了那么久远,伤感让我低下头来,于是我就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长在古树之旁的小草。只有细长的两三片叶子,纤细得如同婴儿的睫毛。树叶缝隙的阳光打在草叶的几丝脉络上,再落到地上,阳光变得如绿纱一样漂浮了。
2、来源网络,仅作分享,侵删
3、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4、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5、秋风来了,苏轼失眠了,远离家乡,远离朝廷,不知何日才能回去,这让苏轼忧愁不已。
6、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7、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8、(声明:投稿文责自负,主编有修改权)
9、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