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轼带有雨的诗
1、吴振华,一个曾经生活在钓鱼台的宿松人,追求至真至诚至美的人生境界。
2、第一首写雨晴后散步所见之景。一二句写雨晴。“雨过浮萍合”,说明先前的雨下得不小,若是毛毛细雨,就不致把浮萍冲散;也说明是初晴,否则,浮萍早合,就不会引起作者的注意了。“过”、“合”二字,恰切地写出了大雨初晴的景象。雨后青蛙叫得特欢,“蛙声满四邻”的“满”字,是传神之笔。
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出自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4、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5、不要听风穿树林,树叶带来风雨之声,这一切无所谓,我依然一边洒脱地长啸,一边缓步徐行。穿着草鞋,拄着竹仗,比骑马坐车更加一身轻松。谁怕风风雨雨?我漠视这些,一生任凭烟雨迷蒙,与我同行。冷冷的春风又把我吹醒,微微感到有些寒冷。斜阳的山头却来迎接我。回头望去,我来时淋雨的地方,一片萧条,归去时又一片平静,也没有什么风雨,也无晴。
6、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斜阳从山头迎面射来,给人温情。
8、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9、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有美堂暴雨 (宋) 苏轼
10、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11、第三四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从结构上,由前两句的对仗改为散句,写风吹云散,雨过天晴,湖面波平如镜,景象开阔而悠远,余味无穷。可以说,节奏前紧后缓,看起来好像毫不费力,轻松自然,其实却反映了作者构思的巧妙,实力令人叹服。
12、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初秋,苏轼任杭州通判,在有美堂饮酒,忽遇暴雨,即兴写下《有美堂暴雨》一诗,此诗是苏轼即景诗中的力作。全诗摹写暴雨,极为生动地展现暴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
13、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
14、(作者)杜甫(朝代)唐
15、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颃云拨不开。
1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1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苏轼
18、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长恨歌》唐·白居易
19、披蓑戴笠一辈子,任凭烟雨迷蒙,
20、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
二、苏轼三首写雨景的诗词
1、倾盆大雨的苏轼古诗,例如:
2、回顾走过的路,风雨交加,萧瑟伶仃,
3、这首诗是苏轼诗作中的名篇,前人评价甚高,以为“大手。如此才力,何必唐诗?”
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写望湖楼急雨,雨来时何其突然:乌云尚未遮住山头,雨点已经溅到船上;雨去时又何其迅速:卷地风来,云散天开,波平浪静。这里的景物充满了动感、灵性,表现了作者对山水的喜爱。
5、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6、此诗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有美堂位于西湖东南的吴山之上。
7、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8、而今,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9、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10、苏轼的写景诗和理趣诗,艺术价值最高,最为脍炙人口。《游金山寺》、《望海楼晚景》、《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描绘了长江夜色、江南晴雨、西湖胜景;《登常山绝顶广丽亭》、《百步洪》、《登州海市》等诗,则逼真地描绘了江北的地方风物和名胜。苏轼不但善于观察和捕捉各地景物的不同特点,而且以欣喜爱悦的感情描绘了农村环境的清新朴厚。在岭南所写的农村景物诗,体现出作者同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融洽的关系。苏轼善于从日常生活和普通自然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发人所未发,写成引人深思的理趣诗。如《题西林壁》、《琴诗》、《泗州僧伽塔》等篇,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意在言外,余味不尽。还有些诗常常满涵着爽朗乐观的情趣,体现出不畏逆境、傲视磨难的精神。
11、于是,苏轼写了很多诗文来反映这方面的情况。其中,一首极有气势的经典小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就是代表。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28个字,却瞬息万变,写出了史上最有气势的雨,堪称写雨诗的千古绝唱。全诗如下:
12、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13、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14、想念佳人,一定天天登上江边画楼,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只当作心上人的归舟。眺望我的归舟误认一舟一舟。你可知道我,倚高楼眺望,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15、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16、雨天,对于我们来说是睡觉的好时候;但对于古代文人们来说,却是写诗的好时候。诗人们似乎都和雨结下了不解之缘,于是文坛就有了各种各样的雨。有杜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知时节好雨,也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巴山相思雨,更有志南高僧“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杏花微雨。这一场场诗情画意的雨,点点滴滴,惊艳了世人千年。
17、未任筐筥载,已作杯案想。艰难生理窄,一味敢专飨。
18、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19、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20、但其它文人的浪漫细雨,到了苏轼这里,突然就变成了一场暴雨。这一年36岁的苏轼在杭州任职。那时杭州吴山有座有美堂,左看钱江,右临西湖,再加上恩师欧阳修曾为它写诗,苏轼便经常来此游玩。这一次,他突逢暴雨,于是写下一首《有美堂暴雨》。在诗中,苏轼用雄浑的笔力,句句势如破竹,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气势恢宏的暴雨,开篇就惊艳世人,只是这最后一句估计李白看了要坐不住了。
三、苏轼笔下描写雨的诗句
1、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2、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3、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4、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5、⑴“海棠”二句:言海棠花已谢,梅子初熟。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出自宋代赵师秀的《约客》
7、手拄竹杖,脚踏草鞋,轻捷的步履,胜似扬鞭驱马,
8、《寒食雨》之二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鱼舟,濛濛水云里.
9、⑵木芍药:牡丹的别名。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2、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13、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胜过了绿杨满城的暮春。
14、白菘类羔豚,冒土出蹯掌。谁能视火候,小灶当自养。
15、出自宋代苏轼的《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16、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17、意思是:远远的天边,疾风挟带着乌云,把海水吹得如山般直立;一阵暴雨,从浙东渡过钱塘江,向杭州城袭来。
18、《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19、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
20、(作者)柳永(朝代)宋
四、苏轼诗中的雨
1、在苏轼的朋友圈中,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或许是最令苏轼爱恨交加的一位。公元1070年,王安石拜相,主持“熙宁变法”。可是,新法在实施过程给底层老百姓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苏轼对新法是持反对态度的。就这样,两个本来可以成为挚友的“天才诗人”却因为政见的不同而站在了对立面。
2、三四句写春光已失,经过大雨的摧残,海棠花已落尽。苏轼在《定惠院海棠》诗中就说过,海棠虽美,但转瞬就凋谢了:“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海棠真一梦”,就是写海棠花已“纷纷”落尽,像梦一样难寻其踪影。但其实不止“海棠真一梦”,苏轼在黄州不止一次地感叹“人间如梦”,他的经历就是一场恶梦。因此,用梦来形容海棠的凋谢,浸透了他这时特有的感受。梅子成熟于夏初,“梅子欲尝新”,也说明春天是一去不返了。
3、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4、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5、要是李白真的只是沉醉,估计听到这一句也要问:这最后一句关我何事!其实文坛一直有“雨催诗”的说法,只是没想到这次催人写诗的不是细雨,而是一场这么大的暴雨罢了。苏轼知道李白好酒,再加上如此恢弘的暴雨,非李白的笔力是不能写出的,就有了这么一句“催诗”之语。
6、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7、“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江水汹涌,如杯中酒水马上就要溢出杯面,雨点有如千万只鼓槌敲打羯鼓一样急促。连用两个比喻写暴雨,写出了雨势的大、密和雨声的急、响,从听觉,触觉,视觉等方面描绘了暴雨来临的景象。
8、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9、《南歌子》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但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10、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
1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12、回首来时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3、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李《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14、《狱中寄子由二首》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15、小摘饭山僧,清安寄真赏。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
16、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
17、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8、《有美堂暴雨》(宋)苏轼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19、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20、空濛:烟雨迷蒙的样子。
五、苏轼带雨的诗句有哪些
1、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2、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3、出自宋代苏轼的《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4、作于熙宁六年(1073)。
5、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6、黑云翻墨:黑云像打翻的墨汁。
7、水如天:雨过天晴,水天一色。
8、寂寞忧愁颜,面上泪水长流,犹如春天带雨的梨花。
9、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10、这首诗主要是写夏雨骤来骤停的动态过程,可谓瞬息万变,一句一个场面。第一句是写乌云翻卷还未遮住山头,第二句急雨就已经下来了,第三句突然一阵风来,于是云散雨停,第四句又回归风平浪静,晴天与水光一色的境界。可以说,构思非常巧妙,实在令人叹服!
1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13、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14、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5、鲛室:神话中海中鲛人所居之处,这里指海。
16、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酣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17、引用的作用;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希望能帮助到你
18、行宫里望月满目凄然,雨夜听曲声声带悲。
19、“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这两句用典,从眼前的暴雨、美酒想到谪仙李白,说李白醉中赋诗事。唐玄宗为让醉酒的李白作词,让人用水洒在他的脸上,李白清醒后立刻写出多篇诗作。李白经泉水浇洒而写乐词,苏轼则因眼前的暴雨而激发灵感,像李白一样泼墨挥毫,即兴写下了珠玉般壮美的诗篇。
20、而且,从这首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苏轼对“熙宁变法”的态度:一切过急的政策措施,都是不能持久的。因为凡是酝酿不足的,骤然而起的事物,都缺乏坚实的根基,难勉会很快消亡。
六、苏轼带有雨的诗
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2、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明·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3、天公真富有,膏乳泻黄壤。霜根一蕃滋,风叶渐俯仰。
4、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5、梦回闻雨声,喜我菜甲长。平明江路湿,并岸飞两桨。
6、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卷地风:平地卷起的狂风。
8、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9、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10、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11、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12、译文:深闭房门隔窗只听雨打梨花的声音,就这样辜负了青春年华,虚度了青春年华。
13、(作者)蒋捷(朝代)宋
14、QQ问问新版BT3只有5%的用户可以看到问问的图标!就算亮了你如果不是5%的用户之一也看不到采纳我的回答就亮
15、释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16、可以说,苏轼在与王安石无论是在早年的对立中,还是在后来的相知相交中,始终都是没有私心的。对于新法,他并不是站在个人利益的角度来考虑的。因为反对新法,苏轼被从京城贬到了杭州任通判。在杭州不到半年的时间,他更加看清了“新法太急”给普通人民带来的伤害。
17、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18、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19、这首诗是苏轼写的《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0、雨浸润了文人墨客多情的心,苏轼笔下的雨大多诉说了离愁别恨与心中义愤。
1、疾雷破屋雨翻河,一扫清风未觉多。——苏轼《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九首暴雨初晴楼》
2、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3、六两句写暴雨中的杭州城,诗人选取了暴雨中的西湖作为特写。“十分潋滟金樽凸”是将西湖比作金樽,那暴雨也就自然成了天降美酒,美酒之多令西湖也被灌满。接下来“千杖敲铿羯鼓催”更为奇绝,雨水打在湖面上哗哗作响,就如同一阵阵击鼓声一样,令诗人开怀不已。
4、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5、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6、五六句写自己的孤独。“拄杖闲挑菜”——活画出了他那闲得无聊的神情。“秋千不见人”——他在《蝶恋花》中写过:“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佳人笑声渐失已令人烦恼,何况雨后秋千,根本不见佳人。最后两句以牡丹花(木芍药)在春末的独自开放,反衬百花凋零,春光已失。“殷勤木芍药”,赞牡丹情意恳切深厚,就是伤百花的无情。“独自殿余春”,指花已尽。在后面称为“殿”,表明牡丹已是最后的花,余春即残春,独自为残春之“殿”,五字三层,层层充满了“迟暮”(纪昀语)之感。
7、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8、事物的主、客观条件相辅相成。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9、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10、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11、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看山总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4、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