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霍去病真正死因真相
1、看看,汲黯与汉武帝的话谁有道理?
2、霍去病死后,汉武帝非常悲伤却并未发怒,对于卫氏集团也没有过多追究,很可能就是霍去病自己选择了终结生命,武帝调借铁家军浩浩荡荡从长安到茂陵排成一列,把霍去病的陵寝修建成祁连山的样式,彰显他在大漠的丰功伟绩。
3、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汉武帝为了消灭匈奴主力,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
4、那么除了史书记载的病死之外,霍去病到底有没有其他的死因?在我看来确实有其他可能。提到霍去病就不能不提卫青,因为作为帝国双壁,卫青和霍去病又是亲戚,他们同气连枝,共同护卫卫太子和卫霍家族的利益。尽管霍去病的受宠,让卫青的地位似乎受到了影响,那些本来依附于卫青的人,纷纷改头换面投到了霍去病的门下。汉武帝封两个大司马大将军,也是这个目的,造成形式上的分庭抗礼,以达到分化瓦解卫情,霍去病的目的。
5、起初,霍去病与卫青关系极好,可随着时间过去,尤其是在汉武帝刻意扶持霍去病,打压卫青之后,卫青与霍去病的关系越来越糟糕。
6、古人写史最讲精炼,死于何病这种事,不入正史,是非常正常的。
7、古代行军打仗势必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史书记载重点都是放在战况上,一般不记载武将所受的伤。长年战争身体受损恐怕是必然的吧!
8、当时的匈奴为了削弱汉朝军队,把死去的牲口投到一些水源地里,然后让巫师再施加法术。目的就是要把那些水源地全给污染了,让不知情的汉朝军队引用后得病。
9、原因很简单,汉武帝提拔霍去病为大司马,让卫青和霍去病关系变差,其实是让这两人互相牵制!所以,汉武帝肯定不会动手,而让卫青一家独大。那么,卫青会吗?也不会!如果卫青动的手脚,表现出勃勃野心,那么以汉武帝的权力欲,肯定想办法除掉卫青这一隐患!实际上,卫青是善终!因此,霍去病死于权力斗争,没有逻辑上的可能!
10、后来在河西战役和漠北战役中,霍去病更是如天神下凡,大杀四方,一路北上打得匈奴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11、霍去病真正死因是长时间处于艰苦的环境,因病逝世。
12、关于这一点,史书上记载着一个故事:
13、霍去病因病去世之后,汉武帝极为伤心,不但追谥他为景桓侯,还让他陪葬在自己的茂陵之边。
14、陈元靓:“暗合孙吴,时称卫霍。殄灭群丑,肃清沙漠。意气峥嵘,功名熏灼。民到于今,叹其雄畧。”
15、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李敢在漠北大战后获封关内侯。此后,李敢为报父仇将卫青击伤,而卫青也一直隐忍。后来,被霍去病知道这事后,在汉武帝组织的狩猎活动中借机将李敢射杀。
16、作为汉武帝朝最杰出的军事将领,卫青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卫青为人谦恭有礼,温和大度,重情重义,众人都乐于听命于他。那么汉武帝为何要借助扶植霍去病来打压卫青呢?因为卫青身居高位,姐姐是皇后,外甥是太子,妻子是长公主,这些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尽管卫青本人一直谨小慎微,但是其集团的势力实在庞大。所以汉武帝必须想办法来抑制卫氏集团的势力,这个办法就是尊霍抑卫。
17、看起来,好像有些不太正常。
18、由此可见,卫青与霍去病的关系非常好,对于这个年轻的侄子也很欣赏,因此不太可能出于嫉妒而杀掉霍去病。
19、➤诸葛亮死后,刘禅下令清查其家产到底有多少?
20、尽管汉武帝当时表扬了霍去病,志向远大,但是心中多少也有些不满。
二、霍去病为什么被灭九族
1、再来说说关于功成身退的说法,当时的匈奴还没有完全臣服大汉,他们虽然害怕霍去病但是一直背地有很多小动作,这个时候的局势都还比较乱,所以不可能,再说各位可以想一想,当时的霍去病才二十多岁,大好青年,前途一片光明,所以这个说法是完全不可能的,那么最有可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2、霍去病是因病和劳累去世。
3、如果只是表面看汉武帝喜欢霍去病,那么他就不是汉武帝了!
4、也就是说,在李世民的眼中,霍去病的水平,与孙武和吴起是一个等级的。由此可见,霍去病的军事才能有多高。霍去病的军事建树元狩四年,汉武帝命卫青和年仅21岁的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步兵转折踵军数十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
5、购书WeChat:lsgs2016
6、历史的真相就是:霍去病死于疾病,原因是过劳而死。
7、李惟清:“臣闻汉有卫青、霍去病,唐有郭子仪、李晟,西北望而畏之。”
8、也就是说,当时汉武帝刘彻有四个孩子,如果三个封王的孩子离开京城,就只剩下皇太子刘据在身边了。
9、当然这一切都是根据史料里的蛛丝马迹推测而来的,霍去病真的的死因也许将是一个永远的谜团,被埋在历史厚重的尘埃之下。
10、只是霍去病射杀李敢的地点是在甘泉宫,甚至可以说是当着汉武帝的面,他为什么偏偏挑中这么一个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地点?所以完全可以排除蓄意谋杀的可能性,而应该是突发事件,有人故意将此事泄露给霍去病,以霍去病雷厉风行的性子和对卫青复杂的情感,当然会立刻取了李敢的性命,而不顾忌是在什么地方。
11、这么一来,霍去病的死因,便不太可能是为卫青所害或者潜伏三年的瘟疫了,过劳死才是让年轻的霍去病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
12、自霍去病受封冠军侯起,汉武帝便开始有意无意地在军中培养霍去病,同时打压卫青的地位。汉武帝的这种行为在漠北大战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史记》载,在汉武帝的战略决策中,迎战匈奴大单于的任务原本是落在霍去病身上的,只是阴差阳错,大单于却与西出定襄的卫青军团遭遇了,一番恶战之后,匈奴败退。之后东出代郡的骠骑将军霍去病追亡逐北,才创下不世之功。在战后的封赏上,汉武帝尊霍抑卫的意图越来越明显,跟随霍去病出征的将士大多都得以封侯,而大将军卫青不得加封,军卒皆无封侯者。
13、在霍去病死后发生了一件大事,卫青长子卫伉因矫诏而被免去了侯爵,《史记》记载:“自骠骑将军死后,大将军长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 毫无疑问这两件事紧密相连。
14、霍去病和卫青不同,霍去病始终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卫青所代表的则是整个卫氏家族,更可怕的是,卫氏集团还掌握着太子刘据,汉武帝必须找人来扼制卫氏集团,这个人就是霍去病。
15、久而久之,霍去病就陷入一种内外孤立、孤家寡人的境地。其实,不单是霍去病,在整个汉武帝时代,除了历经磨难、性格坚韧的卫青得到善终,没有一位名将得到善终。
16、与卫青、霍去病同时代有位名将叫做李广,历史上有个李广难封的成语。李广为什么难封呢?
17、我们都知道卫青大将军,他是霍去病的舅舅,当年的皇帝觉得卫青的势力太大,想要用霍去病去打压卫青,不过卫青可是个一直都不甘心的主儿,于是他就慢慢的开始疏远霍去病,要知道霍去病这个人是最重感情的,现在舅舅要疏远他,这个事情对于他来说可是打击太大了,所以只要能够修复他们之间的关系,什么方法他都愿意去尝试,这种性格的人是非常容易做出一些冲动的事情的!
18、大家想想看,现代人开着汽车,去千里戈壁的大西北,自驾游一圈都很辛苦,别说两千年前的古人了。
19、把霍去病的所有战功集合起来,你就会看到他是多么的了不起:
20、放到汉朝的历史环境中,当时能对霍去病造成威胁的,只有卫氏集团。
三、刘弗陵为什么把皇位给刘病已
1、如果霍去病不是病死,那么谁要杀他呢?又为什么要在第二次漠北大战前杀他?
2、李继白:“无敌之将于古能得数人焉,汉则霍去病,三国则赵云、马超,苻秦则邓羌、张蚝。”
3、而后,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这就是著名的“封狼居胥”。而霍去病的军事生涯也达到了他的顶峰。
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二)的记载,可做参照:“淮东宣抚使韩世忠妻秦国夫人梁氏卒,诏赐银帛五百匹两
5、目前可能只有这一条记载霍去病是病死的。
6、但很可惜,霍去病一直在宫中替皇上带兵打仗,虽然他的功劳很高。但是他还是在24岁那年英年早逝。多么令人惋惜呀!但是没有人能够说明白他的死因。就连司马迁《史记》里面记载的也是寥寥几笔。作为一个朝中大员,大家心里都知道肯定是因为政治的原因才被处死。当然这也跟皇帝息息相关,所以大家都不愿意直面提起。《史记》里面记在他的死因是由于温病引起的。但其实他只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7、元狩六年,因匈奴单于拒绝向汉称臣,于是汉武帝再一次发动战争动员,准备一举歼灭匈奴主力。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准备过程中,霍去病却因病去世了。
8、阴谋的可能性更大。汉武帝时期,韦氏集团是一个大集团。韦氏集团的代表是卫青,卫青的妻子是武帝的妹妹平阳长公主。魏氏集团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变得越来越强大,汉武帝感到了威胁。他需要有人来镇压卫氏集团,而卫青的侄子霍去病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最佳人选。
9、真相只有一个:霍去病为了自己的12岁的姨表兄弟——皇太子刘据!
10、那为什么司马迁大叔不写霍去病是怎么死的呢?
11、24岁在今天看起来很年轻,但是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平均寿命在30岁左右,13岁就能结婚,没有抗生素的冷兵器时代,得了感冒或者是伤口被感染,都能要了你的命的时代,24岁去世真不算什么。
12、虽然我们没有直接证据,但却能利用合理推理。霍去病之死,不可能是寿终正寝,不可能是因病身亡!最大的可能,不愿意被当枪使来制衡卫氏集团、反而愿意为卫氏当枪的霍去病,被汉武帝赐死了!
13、前117年,也就是霍去病死去的同一年,青年气盛的霍去病做了一件事,改变别人对他看法的事。
14、司马迁的《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有一个奇怪的描述,即:对霍去病的去世,只用了一个“卒”,却重点描述了汉武帝为霍去病举办超级隆重的葬礼!因此,有人认为,这里有古怪,可能是司马迁不敢写霍去病死因!
15、元狩六年(前117年),因为匈奴伊稚斜单于拒绝对汉称臣,汉武帝再一次进行战争动员,决心歼灭单于主力。
16、然而这并不是司马迁选择的结果,相反,这是他没有选择的结果,他根本没有获知这些重要消息的途径,所以只能从最底层最表面的现场入手去记录历史。说到底,司马迁在当时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是万能的,他只是站在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角度来叙述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只能记轻,无法写重,因为很多重要的事,隐讳的事根本不是他这个小人物所能得知的。
17、司马迁有啥不敢写的?刘邦的黑历史,司马迁都敢写,刘邦的敌人项羽,司马迁敢把项羽的传记放在皇帝的纪中,还有啥不敢的?等于承认项羽是皇帝,这对汉朝来说意昧着什么?
18、总之,不管是阴谋论还是瘟疫论,霍去病的非正常死亡,对汉政府来说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既然不光彩,当然不能写进史书,所以从他死的那天起,所有知情人都守口如瓶,相关信息一片空白。你问司马迁从哪里找他死的依据?所以,不是司马迁不敢写,而是他作为历史编纂者,不能把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乱写。这是他的原则。
19、这完全就是无稽之谈,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啊,况且卫青为人低调,不喜欢张扬,不养门客,不培养势力,就连李敢打伤他,他为了息事宁人,对这事都不声张,卫青虽然身居高位,但从来不是一个阴谋的人,近朱者赤,卫青不搞阴谋,哪来的背后势力搞阴谋呢?这不就是无稽之谈。
20、首先,史书中从未见霍去病身体有何不适的记载,而且与霍去病同一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关于此事的记载也颇值得玩味。他在《史记》中只用了一个“卒”字来写霍去病之死,却详细记载了汉武帝为霍去病举行盛大葬礼的全过程。以其写史的态度,这只能解释为他根本就不知道霍去病的死因,也就是说官方有意隐瞒或者封锁了消息。至于病死之说,只怕司马迁本人也是不相信的,所以才没有将这种说法写在《史记》中。
四、汉武帝为什么灭卫青九族
1、那么霍去病真正的死因是为何?潜伏了三年的瘟疫这一说实在是不太可信,毕竟与霍去病一同征战的将士们也没有出现病死的现象,这里又不得不提及其卫青。卫青虽比霍去病要活的要久一点,但也不能算得上是长寿,不到五十岁就逝世了。
2、靖康之耻到底有多“耻”?看看被金人掳走的皇后妃嫔,你就了解了
3、关于霍去病之死,如今网络小说,各种猜测文章数不胜数,比如有这三种:(1)某些小说中,霍去病没有死,而是和匈奴少女隐居他乡了,(2)霍去病追击匈奴,喝了被匈奴用动物尸体污染水源的水,从而死去,(3)霍去病死于权力斗争,年少得志,或被卫青,或被汉武帝除掉了他!
4、霍去病真正的死因是:病死。
5、故霍去病不是“久经沙场,负伤太多,感染瘟疫而死”,而是死于宫廷权势集团之间的明争暗斗,汉武帝是间接杀害霍去病的凶手。厚葬霍去病,那只是因为他心中愧疚。终究这是一场花哨而阴险的棋局。这是历史灰暗的脚本,它在不断鞭策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寻找真相。
6、卫青手下的人为了害霍去病,故意把李敢曾经殴打卫青的事给泄露出去让霍去病知道了,霍去病年轻气盛,为了给自已舅舅卫青报仇,亲手射杀了李敢,结果就让霍去病闯下大祸,原本以为汉武帝会杀了霍去病的,不杀至少也会让他坐牢吧,没想到的是,汉武帝反而包庇霍去病。
7、两次参加河西之战中,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漠北之战后,封狼居胥,大捷而归,拜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政。
8、我估计是纵欲过度他是死在丁佩家的也不知道华强大哥那晚上干啥去了!如果要考虑到华强大哥的身份没准他是被杀也未必可知!
9、一个合理的解释是,病死之说只是一个托词,在当时根本就没有人相信,司马迁也不例外。他本着对史实负责任的态度,不将虚假的死因写在他的史书上。然而他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去探究霍去病的真正死因,所以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空缺。
10、既然不一定喜欢,为什么要“昧死”(冒着死亡危险)上疏立他们为王?
11、意思就是封:次子刘闳为齐怀王,三子刘旦为燕剌王,四子刘胥广为陵厉王。三个皇子同日封王。
12、后人大多认为霍去病是病死的,这一消息来源于霍光对汉武帝的奏折。但是相比较霍去病死后的陵墓规格和谥号而言,死因难道不应该是最重要的吗?可是司马迁对死因三缄其口,避重就轻这只能说明一点他不敢说。
13、但是据说匈奴为了抵抗霍去病的进攻,把很多病死的动物丢入水源,埋在路上,以便传播疾病。
14、但是对于他的死因,却只是含糊地用了一句话“元狩六年,而卒”就带过,没有任何其它记载。
15、俄罗斯强行卖了一块土地给美国,现在俄罗斯人还心疼到不能呼吸
16、公号ID:lishigushi
17、汉朝出兵漠北以后,虽说取得了小阶段胜利,但是自身也有损耗,就在这时匈奴请求和谈,汉朝派遣使者访问,谁知道访问途中匈奴反悔扣押了人质,被摆了一道的汉武帝十分愤怒,决定再次出兵,若是此时霍去病归隐,岂不是将国家兴亡付之脑后,我相信他是做不出来的。
18、关于霍去病的死因,其实历来都是史学界争论的一个话题。霍去病究竟是怎么死的,传言很多,有累死的,还有在漠北之战中感染瘟疫而死等等,不过正史里面记载的霍去病,只有一个卒,其他一概没有。那么,霍去病的真实死因是什么呢?
19、丘濬:“自古名将不用古兵法者三人,汉霍去病、唐张巡、宋岳飞而已,皆能立功当时,垂名后世,然则兵法果不可用耶?曰兵法譬则奕者之谱也,谱设为之法尔,用之以应变制胜则在乎人,兵法亦犹是焉。”
20、这位军事天才带领汉军纵横漠北,抗击匈奴,战无不胜,为汉朝的开疆拓土,立下无人能敌的赫赫战功。
五、刘彻为什么敢睡霍去病是什么意思
1、窦固之死:章和二年卒。赐谥号文侯。(10个字,完了)
2、其实霍去病的死因,在司马迁的记载中就已经写出来了,后世了解霍去病,基本都是通过史记,司马迁这个人确实是有些偏心,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名将没有被单独列传,可司马迁似乎没有歪曲霍去病死亡的事情,在描述霍去病死亡的时候,他是简单一笔带过,这让很多人觉得霍去病死亡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3、经此一战后,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匈奴单于逃到漠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4、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千载之后,世人仍然遥想少年大将霍去病的绝世风采,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倾倒,为他那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热血沸腾。
5、根据《史记》记载来看,霍去病死因最大的可能就是赐死,和秦朝蒙恬一样被假诏书赐死。
6、第请立三皇子事件。
7、但是霍去病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借口,拒绝了汉武帝的赏赐。
8、汲黯为汉武帝杀人过多而怒发冲冠,可汉武帝却满不在乎,淡然一笑,回复他:什么时候,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才?只是当领导的人没有一双慧眼认识人才罢了,如果能够辨明识别人才,何必还担心天下没有人才?
9、17岁远征漠北,挟轻骑八百就能直捣匈奴巢穴,勇冠三军。19岁三征河西,将匈奴逐出祁连山。21岁统帅三军,纵横漠北如入无人之地。
10、纵观霍去病的一生,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国家,17岁第一次出征匈奴,就获得惊人战绩,以至于弱冠之年封侯,随后多次出征,直接打的匈奴人就此远逃,这样的功绩,在其死后的几千年的时间,都没有一个人能超越他,可能真的是天妒英才,让他如此年轻就去世了,但是,对于他生命来说,可能剿灭匈奴就是他一生的梦想与追求,他把一腔热血全都洒在了塞外边疆,将一身的豪情壮志都投入在了战场,霍去病的一生虽如浮游,但是,他的一生却是比大部分人都要有意义,他的事迹也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后世少年的楷模,后世的诸多将领,也都以封狼居胥为毕生的梦想。
11、实在不是司马迁不敢写,是因为霍去病的死,司马迁无事可写。
12、霍去病死于匈奴细菌战的说法,可能就是由此而来。不过这样的病菌如果致病,大多都是很快就会表现出症状的。
13、因为他杀死李敢,而汉武帝为庇护他让他去朔方城避避风头,在他前往朔方的途中感染了瘟疫而死;
14、当时还是骠骑校尉的他率领800精兵深入敌后直捣匈奴军营,剿灭匈奴士兵2000余人,斩杀匈奴贵族一人,俘虏了匈奴的相国和单于的叔父。
15、这一切却极大地威胁到了卫氏家族的利益,让其开始忌惮。纵观整个卫氏家族的首脑任务,有能力对一个新晋大将军进行谋杀并且武帝也没有过多的追究的,只有两个人:卫青和他的妻子平阳公主。
16、也只有是汉武帝的亲姐姐杀死了霍去病,武帝才不会“天子一怒,伏尸千里”,仅仅以“病死”二字来对全天下人解释。
17、需要注意的是,霍光死于西元前68年,离汉武帝去世有20年,离霍去病去世有50余年。“光未死时上书”,霍光当时权倾朝野,再加上时间如此之久,如果是谋害霍去病,当事人都死光了,霍光还有必要害怕,不敢说出真相吗?
18、霍去病出身卑微,是平阳公主府内一个丫鬟和当地的一个小官的孩子,是不被承认的私生子。尽管出身不好,但是年幼的霍去病天赋异人,年纪轻轻就精通骑马射箭等武艺,仿佛他就是为了武艺而生。
19、作为卫氏集团背后真正的掌局者,平阳公主和卫氏集团荣辱与共,所以当霍去病威胁到自己的丈夫卫青的时候,最恨、最想除掉霍去病的一定是她。而且她完全有能力有手段做到这一点。
20、霍去病是西汉著名抗匈将领,是一位少年将军。多次以少胜多,立下赫赫功劳。霍去病的忠君爱国,从一件轶事中可以表露。
六、霍去病真正死因真相
1、最后,漠北大战后,汉、匈双方均受损伤,匈奴遣使和亲,汉朝派使者与匈奴谈条件,可匈奴不仅不接受汉方的条件,反而扣留使者,于是武帝决定再一次发动对匈战争。在这个时候,三军主将霍去病退隐,无异于拿军国大事当儿戏。
2、汉武帝既没有杀霍去病的动机,也没有杀霍去病的行为,所以说汉武帝害死霍去病就是胡说。
3、23岁的年轻人怎么会很死?当然,他是一名士兵。他可能在战场上被杀了,但这说不通。自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霍去病,彻底解决了匈奴对汉的威胁,狼困胥位,凯旋而归。从此以后,汉匈奴之间再也没有大的战役。霍去病怎么会被杀?
4、为何霍去病死后,除了一贯低调、深居简出的卫青,卫氏集团核心成员丞相庄青翟、公孙贺父子、卫子夫两个女儿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青长子卫伉、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等全部先后被诛杀或被逼自尽?
5、虽然没有明说,不过史书当中却透露出了一些细节,仔细推敲之后就能得到些许线索。
6、大家可以看下历史书中,对于其他名臣的描写。
7、有人可能会说,霍去病就出自卫氏,卫氏集团为什么要杀他?没错霍去病虽然是卫氏分支,但是他的崛起,卫氏家族从中没有获得丝毫利益。
8、司马迁撰写《史记》事无巨细,为什么却在霍去病的死因上面没有明说,还需要在褚少孙的补记中才有零星记述,这就很是耐人寻味的一件事了。
9、但以卫青宽和大度的性格,杀人这种不择手段的事情他是做不出来的,审视一下卫氏集团,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善于宫斗的平阳公主一人。
10、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3岁(虚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11、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12、有人说汉武帝格外厚爱霍去病,因此处处维护他,但我想到李敢会殴打卫青肯定是事出有因,仅仅是因为父亲的缘故,却有些说不过去。是什么原因让他有恃无恐的去殴打大将军呢?在军中这种做法就是死罪,他不会不知道,而且他已经封侯,之所以有这样的机会,是因为他是霍去病的手下,才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对卫青出手?在我看来,因为离远背后站着一个人,他想通过李敢告诫卫青低调,做好自己的本分。
13、所以他是一个天生的军人,而不是一个会处心积虑的奸臣,对于汉武帝威胁并不大。
14、李广的儿子李敢,当时是霍去病的部属,认为是卫青陷害李广,动手击伤了卫青。虽然卫青对这件事情没有追究,但是他的外甥霍去病却不能够原谅下属冒犯舅舅。
15、霍去病这个人虽然是军事天才,但是少年成名,比较气盛,做事比较冲动,容易得罪人。
16、以平阳公主对权谋的热衷,她绝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都脱离她的控制,所以,当霍去病对卫青的势力造成极大威胁的时候,最想要霍去病死的,一定是最不希望这一切发生的平阳公主,而且她也完全有能力、有手段让霍去病死。
17、可偏偏就在其战功赫赫,贵为皇帝身边红人的时候,却突然传出了死讯。年仅二十三岁的霍去病,于公元前117年逝世。世人除了对其扼腕叹息之余,对其死因却充满了怀疑。
18、霍去病的出生极具传奇色彩,父亲是平阳县的一个小官,母亲是平阳公主府内的一个丫鬟,因为某些缘故,父亲不敢承认自己与平阳公主府内的下人私通,于是乎霍去病只能以一个私生子的身份生活。
19、这点至今仍然有着不少争论,有人认为他是死于政治斗争,也有人直接表示就是汉武帝暗中害死了他。
20、这种说法最早出自西汉时的褚少孙,他在《史记》年表中有一段补记,借霍光之口说霍去病是病死,然而具体是什么病,没有说。
1、霍去病在元朔六年(前123)到元狩四年(前119),短短五年之中,霍去病六次出征,四次以统帅身份出征,而且还是高机动的突袭战争。
2、霍去病的崛起堪称火箭速度。从他从军到骠骑大将军高位,前后不过四五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霍去病南征北战,确实立下了不少功劳,但是,谁都不能否认,他之所以能够得享高位,比个人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得到了汉武帝的器重。
3、➤古代人用的银子真实面貌,全都是牙印子,
4、《史记》中记载,霍去病是在出征匈奴之前突然死亡,朝廷公布的死因是病死。那么霍去病真的是病死的吗?其实,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十七岁从军,逐渐成为一代战神,作为一个勇猛的沙场武将,肯定拥有过硬的身体素质,而且在23岁这样风华正茂的年纪,患病而死这似乎不太可能。
5、褚少孙在《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中补记:“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这是历代史书中对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记载。
6、霍去病的死因:《史记》《汉书》等正史只对犯罪或横死的人才记载死因,因此对霍去病的去世只有简简单单一个“薨(或卒)”字。褚少孙在《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中补记:“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这是历代史书中对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记载。1据说是在漠北之战中匈奴人将病死的牛羊等牲口埋在水源中,因此水源区产生了瘟疫。而霍去病在此处饮食了带有瘟疫的水,而后病倒;2因为他杀死李敢,而汉武帝为庇护他让他去朔方城避避风头,在他前往朔方的途中感染了瘟疫而死。
7、有时候常常在想,霍去病为什么要叫霍去病?不能叫霍云,霍山,或者叫霍青呢?因为霍去病的名字中有一个“病”字,而且还是“去病”,去病的意思就是去除疾病,难不成霍去病小时侯常常生病不成?
8、就算卫青本人在见到霍去病时,和颜悦色,一如往常。可是,那些依附于卫青、依附于平阳公主的文武大臣必然在人前背后对霍去病百般非议。议论之中,最多的必然是卫青对霍去病如何如何好,霍去病却如何如何忘恩负义,与舅舅作对云云。
9、汉武帝刘彻对与匈奴作战有很大的信心。汉武帝担任卫青和22岁的霍去病率领军队深入北漠,与匈奴作战。霍去病立即带领军队直接袭击匈奴左贤王部,歼灭7万多人,乘胜狙击直至狼居徐山。猖獗的匈奴被汉军彻底整顿,匈奴独自逃到北漠,原本在漠南的匈奴王室逃走了。
10、《史记》记载:汲黯谏曰:陛下求贤甚劳,未尽其用,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与共为治乎?黯言之甚怒。
11、我们从霍去病死后的情况,也可以证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