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含有对偶手法的诗句六年级67句文案

admin 心情说说 2023-11-01 10:59

一、含有对偶手法的诗句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所谓借义就是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如杜甫《曲江》诗:“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

3、■□映衬,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类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修辞手法。

4、近体诗中的对偶句很多,一般一首诗中四句都有一对,如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如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一般看句子的结构和用词,上下两句都有相似之处,一般词性相同,句子结构相同。

5、——李商隐《菊花》

6、这首词上阕中的“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写绝壁陡峭、直插云霄,运用夸张手法;“天际两蛾凝黛”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

7、拟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比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对偶”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反问”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8、“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万里”言其空间之广,“百年”言其时间之长。再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相互呼应,创造出悲怆深沉的意境,深刻地描绘出诗人的羁旅孤独、悲秋苦病的情思感叹。

9、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10、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12、指故意颠倒词序以避免形成对偶的一种修辞手法。

13、首先,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即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14、(4)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睛后雨》)

15、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16、对于合掌,这里需要多说几句。王力在《诗词格律》中讲诗词对仗时对合掌下的定义是:“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上同义),叫做‘合掌’,更是诗家大忌。”由于合掌是上下两句毫无新意的重复,所以,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文字空间,而且也使人生厌。

17、展开全部近体诗中的对偶句很多,一般一首诗中四句都有一对,如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如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一般看句子的结构和用词,上下两句都有相似之处,一般词性相同,句子结构相同。

18、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1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20、在诗歌中,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

二、含有对偶手法的诗句六年级

1、——岳飞《满江红·写怀》

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3、(诗词微塾)绝句的初学要旨及章法

4、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5、对偶是最富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修辞格式,在古今文学作品中都有大量的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对偶在形式上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韵律感,节奏明快,便于朗读、记忆和背诵。

6、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7、比拟可以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通“哪”)

1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能不忆江南?安能摧眉弯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1、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12、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并能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1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4、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7、(诗词微塾)格律诗中的对仗通病

18、古代诗歌用得较多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等,而诗句中往往有些词语具有暗示作用,要注意由此出发,来判断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19、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20、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三、含有对偶手法的诗句

1、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2、(参考答案)①夸张,“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峭壁如削、倚天而立、直插江中的雄奇壮美之景;②拟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青山似女子蛾眉不展,凝愁带恨,寄寓了词人内心的愁苦;③比喻,“天际两蛾凝黛”句将江天之外两座夹江而立的远山比作女子的蛾眉,突出了远山的秀美。

3、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4、“孩子被打了?打回去啊!”61岁犯罪心理学教授竟然这样说…

5、这里,顺便讲讲古体诗的对仗

6、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8、(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9、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造化赋形,文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不相须,自然成对。”对仗(对偶),这里主要是指律诗的要求而言的。“律”即是严格的规定和法度。律诗是一种极为讲究平仄和对偶的严谨诗体,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必须讲求对仗(有些首联和尾联也有对仗的)。

10、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的修辞手法。

11、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比拟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12、所谓错综对,就是不拘字词的位置,相对的词语处于错综交的情况。如中唐诗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诗“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六幅”与“一段”结成对仗,“湘江”与“巫山”也结成对仗,但位置不同。这便属于错综对。

13、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4、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二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高考对于修辞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不能泛泛而谈。

1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6、所谓合掌对,就是出句与对句所用的词基本同义或完全同义,上下句意思相重复,好像两只手掌合在一起。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合掌对为“正对”,是一种拙劣的对仗。刘勰说:“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例如,南朝梁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里,上句和下句都是用两种不同动物的叫声来体现“以闹衬静”,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即可视为合掌对。

17、用一句对一句叫单句对。如(1)句。用两句对两句叫偶句对,如(2)句中“六王毕,四海一”与“蜀山兀,阿房出”相对。用三句对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对,叫多句对对偶句。例如(3)中以分号为界的前三句与后三句相对。

18、这些语句,在参差之中,比起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同时,这样也更见其中的韵味。

19、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0、刘勰在《文心雕龙》卷七《丽辞》中说:“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在《文心雕龙》中,刘勰把“双比空辞”叫作“言对”,“并举人验”叫作“事对”,“理殊趣合”叫作“反对”,“事异义同”叫作“正对”。

四、带有对偶手法的诗句

1、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2、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3、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4、新高考:现代文阅读(两文本类)训练

5、(1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第对仗的一个根本特点是对和连。上下两句既相对又相连,两句中相应位置的词或词组既相对又相连。什么东西才能既相对又相连呢?那就要既有相同点,又有相异点。完全相同,不行。完全不同也不行,作为对仗句组成部分的词和词组,相同点,即词类相同或词性相同。不同点,即词义有差别。数量词、颜色词、方位词,各属一类,每一类都有共同性,但每一类中的各个词的词义又都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