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仗词大全
1、雪中送炭锦上添花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掩耳盗铃守株待兔上行下效前呼后拥水到渠成瓜熟蒂落重整旗鼓再续前缘众擎易举一木难支继往开来承前启后惊天动地调兵谴将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2、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对仗多用于骈文。
3、“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4、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最著名的反对联应是清代徐氏女题西湖岳飞墓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上联之褒,荣于华衮;下联之贬,严于斧钺。对比尖锐,爱憎分明,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较长联中使用反对的如:“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这是汨罗屈子祠一联,写的也是奸贤两种人的对比。上官大夫靳尚陷害屈原,而司马迁则高度推崇屈原,《史记》谓之“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5、像:奇琴、精酒;妍月、好花;素雪、丹灯;翻蜂、度蝶;黄槐、绿柳;意忆、心思;对德、会贤等都属双声对。
6、行云流水:即用流水对。同一联中的两句话,从形式看是两句话,但意思并不互相对立,实际上是一整句话分开成两句来说。也就是这两句话在理解时应该是如同流水般一气贯穿下来。它的前后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如:
7、人生的旅行,没有一条路没有风雨没有坎坷,也没有一条路始终是黑暗没有光亮。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8、这样:渔火锁标塔;===冰灯镇柳城。就成了本书的第二个五行对的例子。
9、说明:此文转自《傅小松论楹联专集》的《中国楹联对仗论略》,最后的第二十八种方法是别人后补的。
10、每首至少十句,有多至百韵者。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
11、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25)楚辞
12、试看福建福州小西湖一联:
13、双句对双句对可分为两种,一是整齐双句对,最常见的是“四”句式。如汉阳俞伯牙琴台联:“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也有“三”句、“五”句式、“六”及“七”句式的。如:集芙蓉以为裳,又树惠之百亩;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此为郭沫若题汨罗屈子祠联。“六”句式。与整齐双句对相反的参差双句对。句式繁多,最常见的“七”句式与“四”句式。举例从略。在双句对中,若非自对,便必是“三句”对仗与“四句”对仗,即隔句对仗。这种对仗俗称“扇对”、“开门对”。
14、敌人军心已溃,让我们趁机突击,杀他个流水落花。
15、一作"谐韵"、"协韵"。诗韵术语。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
16、扇面展开:即隔句相对。一联中的出句和对句不构成对仗,而是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即两联之间相对。如:
17、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26)骚体
18、君对父,魏对吴。北岳对西湖。菜蔬对茶饭,苣笋对菖蒲。梅花数,竹叶符。廷议对山呼。两都班固赋,八阵孔明图。田庆紫荆堂下茂,王裒青柏墓前枯。出塞中郎,羝有乳时归汉室;质秦太子,马生角日返燕都。
19、“好”对“高”:形容词对仗,平仄相协。
20、无字对在民间,有一种奇特的“无字对”。它多用于春联,只贴两张红张,纸上不写一字,也没有其它任何符号,取一年平安无事之意。
二、对仗词汇查询
1、上联为偏正结构,下联则为动宾结构(使诗人病),但字面对仗还是工整,并无失对之嫌。情况之四为同字对仗。工对忌重字,宽对则不避。
2、诗词格律知识:词牌宜忌知识
3、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诗词伴随了中国人五千年的历史。在诗词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许多独属于诗词的术语,这些术语让诗词得以完善,让我们可以更加精确地找到自己想读的诗,对于每一个诗词爱好者来说,了解这些“诗语”,可以让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分辨能力,更上一层楼!
4、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
5、魏庆之《诗人玉屑》引《缃素杂记》说,唐代郑谷与僧齐己、黄损等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
6、对稻梁菽麦黍稷下功夫。
7、诗钟,尤其是分咏体诗钟,不能认为是正格的对联。就象“无情对”一样,对而不联。如:
8、④立淖修身分贵贱,凌波养性任浮沉。
9、“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如今辨伪真。”此为杭洲西湖岳墓联。“正”与“邪”,“冰”与“炭”,“毁”与“誉”,“伪”与“真”皆单字自对。
10、再看一个五行对的例子:
11、“南北”对“内外”:名词对仗,平仄不协。
12、相对于工对而言,对仗的要求可适当放宽,古今楹联作品,以宽对为主,因为刻意求工,往往因词害意,步入形式主义。因此,高明的联家往往是顺其自然,能工则工,难工则宽。宽对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相同的词性即可以对仗,不必再分小类。二是不同词性的词只要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亦可对仗。如北京古藤书屋一联:
13、对联巧用12个标点,并采用层盖手法,问叹相对,悲痛交织,情感层层递进。上联是向反动当局质问,血泪控诉;下联是写向反动势力讨还血债的决心,真乃“此处无声胜有声”。无独有偶。《中国楹联学》一书还记载:在1976年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的“五”运动中,天安门广场上也有一副标点符号联:
1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卿云烂兮,糺缦缦兮。”
15、太守二千石,莫若尔□。
16、来对往,密对稀,来日对往昔。眼明对手快,心旷对神怡。千里马,五更鸡,暮霭对晨曦。高谈惊左右,博学贯中西。天上月悬千古镜,池中星照一盘棋。
17、顺读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这也是和上例同样的原因。故意把词语颠倒来用。阅读这种对仗时,必须注意这是倒装句,否则就很费解了。
18、“佳菊”二字的声母都是“j”;“丽兰”二字的声母都是“l”。像这样两字声母相同,而且上下联相对,就是双声对。
19、①醉矣湖中景,悠哉画里人。
20、上联是一“死”字,下联则是一个倒写的“生”字。全联意思是:宁可站着死,也不倒着生!
三、对仗词大全三字对
1、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2、人的一生,最幸福的事情,不是拥有多少的金钱、权力,而是能够和相爱的人一起欣赏生命里的每一个日出日落。生命里总有些爱,无法圆满,有的时候,不是因为缘分不够,而是因为我们不够勇敢!大声说出你内心的真实想法吧,只要是你真诚的话语,对她来说就是最打动人的求婚词了。就像是,佛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如果真是如此,那我愿意用下辈子,下下辈子,下下下辈子的时间,再次换来与你相遇、相知、相爱!还有嫁给我吧!嫁给我以后,我就是这个世界上第二幸福的人,因为世界上第一幸福的人就是你!还有你可以借鉴乐维斯家的话哦:以我之名,冠你指间;一生相伴,一世相随!求婚的时候说出感动人心的话,拿出你在乐维斯实名制定制的钻戒,你绝对会很成功的哦。。
3、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8)诗的种类
4、(造句):我们终于来到了山水相接的边缘地带。
5、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40)联句
6、绝对,即未获得足与匹配下联的单对。绝对一般是相对而言的。一比单对,当时无人能对,是绝对,但过了若干年,有人对上了,便不复是绝对。如清代某名士曾登四川望江楼作一上联:
7、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
8、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成一诗。现存最早的集句,为西晋傅咸的《七经诗》。
9、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把用于工对的相邻小类分为二十种,分别是“天文对地理、天文对时令、地理对宫室、宫室对器物、器物对衣饰、器物对文具、衣饰对饮食、文具对文学、植物对动物、形体对人事、人伦对代名、疑问代词对副词、方位对数目、数目对颜色、人名对地名、同义字对反义字、同义字对连绵字、副词对连介词、连介词对助词。”
10、方位对:“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11、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12、作"唱酬"、"酬唱"。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13、200多年来,许多文人墨客为此联绞尽脑汁,但一无所获。此联巧嵌诸葛亮的名与字,且联内三处自对。即“个个”对“诸”,“明”对“亮”,“孔”对“葛”,而意境优美,音韵嘹亮,出语天然。要成功应对有极大难度。有人谓此绝对乃中国对联的“哥德巴赫猜想”和“珠穆朗玛峰”,信乎!
14、亦称"转韵"。诗韵术语。除律诗、绝句不得换韵外,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诗,换韵较自由,既不限平声韵、仄声韵,也不限于邻韵。
15、诗体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到了唐代,大为发展。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16、句法变式:张中行先生在《诗词读写丛话》中提出:“律诗中间两联结构不可用同一个模式,否则算合掌。”他这里所说的结构即指诗的句法结构。律诗中间对仗的两联如果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就容易显得呆板。如:
17、据季世昌、朱净之《中国楹联学》等多本联书载:1931年日军大举侵华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举国愤慨。有人愤而为死难烈士写下一副仅两字的奇特挽联:死;生。(倒写)上联是一“死”字,下联则是一个倒写的“生”字。全联意思是:宁可站着死,也不倒着生!
18、释义: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19、如果我们在“一三五”这些可灵活处理的地方,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地方把仄声字改用平声字,以保持平、仄数量的平衡。
20、句式是指一句诗的节奏。参考(节奏)
四、100个对偶句
1、先把粮草备齐,打仗才有底气。
2、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18)词的对仗
3、③叶翠翻波出韵语,花红留梦入娇颜。
4、一作"谐韵"、"协韵"。诗韵术语。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
5、①:唾怨云乌天落泪,噙仇雪暗地披纱。长江大浪托白骨,短日微光掩赤霞。这里上联用正对,下联用反对。
6、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7、(解释):指自然界或宇宙,社会与第一因素。
8、四句对仗。如无名氏《叨叨令》:
9、“两小无猜,两个古泉先下定;
10、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1、①故梦闻残鼓,长波送远帆。
12、(诗词学堂)比学格律更重要的东西
13、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古人分题,或各赋一物,如云送某人分题得物也。"分题有时分韵,但不限制。
14、“不到长城非好汉;难酬蹈海亦英雄。”
15、散文对散文对又可分为两种,古文对与白话文对。清代俞樾喜以古文句式入联,不工而化,登峰造极。无独有偶。近代陶行知则喜以白话口语入联,通俗易懂。俞联如: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书,流布四方,是亦足矣;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浩浩落落,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欤!
16、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朦。腊屐对渔蓬。过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荷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1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8、诗、词、曲对仗的一种格式,即隔句相对。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面对。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身不构成对仗。
19、此外,工对还有几种权变方式,一是自对,一是借对,三是蹉对,于第二部分“变格论对”中叙述。对联尽力求工,但求工太过,走上反面,形成同义反复,则是作联之大忌。
20、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
五、诗词对仗查询表
1、关于正对、反对、串对,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中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长期被奉为金科玉律,实则是片面之论。
2、冰灯很大,用黑龙江的河冰雕成,小的有几吨,大的几十吨。柳城是辽宁省朝阳市的前称。
3、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最着名的反对联应是清代徐氏女题西湖岳飞墓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上联之褒,荣于华衮;下联之贬,严于斧钺。对比尖锐,爱憎分明,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4、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称的对偶形式。如:
5、三句对仗,在元曲作品中随处可见。如元散曲四大家之一的张可久的:
6、对句相反:指同一联上下句平仄相反,如上句是平平仄仄平,下句为仄仄平平仄。
7、是格律诗对仗的一种毛病。一首诗中,出句与对句所用的词基本同义或完全同义,上下句意思相重复,好像两只手掌合在一起,故称这样的对仗为“合掌”。合掌是对仗时所应当避免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这种对仗为“正对”,是一种拙劣的对仗。他在文中言明:“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如宋之问《初到黄梅》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
8、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到了唐代,大为发展。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