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中有对偶句的句子
1、“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在此处,是一种含蓄的传情方式。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9)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七里濑》)
5、■□示现是一种修辞方法,就是把实际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活灵活现。示现分为:追想式示现、预感式示现、悬想式示现。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诗》
8、■□反问是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
9、中国最深情的九首宋词,再忙也要背下来!
10、(5)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是承接关系的串对。
1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2、在唐诗宋词中,流传下来许多唯美、经典的对偶诗句,今天,就跟着诗词君来读一读这些优秀的对偶词句吧!
13、古诗并不是全部都是对偶句。在律诗中,颈联与颔联是对偶句。即在律诗中,第二段与第三段是对偶句、对偶句的定义: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
14、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5、中国诗史上诗人甚夥,大诗人相对显少。一位诗人是否可称作大诗人,其中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要看他的诗歌对后世诗人影响的多寡。“诗至於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沈德潜《说诗晬语》)。这种“转关”就是承前启后。谢灵运对后人的影响不谓不大。李白、杜甫都受谢灵运的影响很深。有人统计,李白诗中直接提到谢灵运的就有30余首。杜甫学谢诗要比李白深刻,而且成功。恐怕也是谢灵运诗艺的唯一嗣法弟子。这点,前代学人早已指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说,详谢诗格调,千秋而下,少陵一人而已。
16、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七里濑》)
17、“朱门”代指富贵之家。
18、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词具有了立体感,也让各种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19、品一首诗词,与古人邂逅
20、(4)描写西湖雨后初睛的美丽景色的正对。
二、诗中有对偶句的诗
1、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3、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4、预感式示现:即把未来的的事情说得如同出现在眼前。
5、木槿,为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木槿花开短暂,晨开暮落,所以《诗经》称为“舜华”,老百姓叫做“朝开暮落花酷暑初秋,是木槿花盛开之季。此时,众芳凋零,唯此花与荷花交相辉映,加之花朵或红、或紫、或白、或蓝,艳丽多彩,所以颇具诗情画意,最能陶冶心神,引出诗句。因此,舒顺有诗云:“亭亭映清池,风动亦绰约,仿佛芙蓉花,依稀木芍药。炎天众芳凋,而此独凌铄。”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7、明亮的月光洒在井上的栏杆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8、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9、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0、《赠刘景文》这首古诗里面的两句对偶句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1、(2)从内容上是反对,暗点出人各有长处短处,要取长补短的道理。
12、综上所述,对联起源于诗歌,成熟于唐代律诗,唐以后才出现单独使用的对联。唐以前或许有单独存在的对联,但不成熟,只是偶然为之,谈不上广泛使用。
13、由于汉民族语言具有便于作成对偶的特性,所以上溯周秦典籍,下逮近代歌谣,乃至口头戏谑,常是采取这种排偶形式。这一形式是素来就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把对偶形式由偶然产生发展成为有意识的大量创作,这是魏晋以来逐渐讲究声律的结果。经典对偶句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宋汪洙《神童诗》
14、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15、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就是正对。如(7)上下联的意思是相近相关的。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就是反对。如(8)写出了广大士兵浴血奋战、伤亡惨重和将帅们纵情享乐、不恤士卒的事实,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了主题。串对又叫流水对,起句与对句的意思是紧密连贯的,前后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承接、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如(9)上下联是承接关系,写杜甫行经巴峡巫峡,再过襄阳,直向洛阳,写出急欲出蜀的喜悦心情。(10)上下联是前果后因的因果关系,欲穷尽目力,就必然要继续登高。古诗文中以正对居多。
16、■□双关也称隐语或者谐音。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17、(10)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18、(1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19、杜甫学谢双声叠韵的对仗甚夥,现举二例:
20、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三、那些诗句有对偶
1、山外有山知汗漫,客中送客感苍茫。(《黄鹤楼送玉奎吟兄归马来西亚》)
2、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对偶也叫做“对仗”,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古诗中对偶一般指的是两句相对。把上句叫出句,也叫上联;下句叫对句,也叫下联。
4、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5、(6)描写边塞征战的苦寒环境。正对
6、比拟可以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7、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9、■□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修辞手法。
10、一首律诗的成败,对仗的优劣占有很大的比例。对仗的优劣,又和读书多寡和对生活的体悟的深浅有关。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岳飞语),此之谓也。
11、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湖湘楹联”,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
12、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13、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朦。腊屐对渔蓬。过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荷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14、■□映衬,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类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修辞手法。
15、你望着我,眼神那样清澈可是那样又如何;我想着你,觉得满心欢乐,可是那样又如何;我为你起舞,为你唱歌,可是那样又如何;我们分分合合,我们道路坎坷,你的心变幻莫测,而我永远不是你的选择。
16、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1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通“哪”)
19、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谓南朝宋代的颜延之、谢灵运的诗歌创作,“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这几句话的大意是:各种颜色相互映衬,各种乐器的音响协调和畅,是由于颜色、声音各依它相适宜的器物。要使得一联诗句中的平声仄声前后变化,高低对称互换,前一句是平声,那么后一句就须用仄声。一行之内,五个字音韵各异,两句之中,角徵清浊全不相同。只有领悟这些奥妙,才可以谈论诗歌的写作。
20、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四、古诗里有对偶句
1、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2、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
3、按构成对偶的句子数量,对偶句可分为单句对偶、偶句对偶和多句对偶。
4、唐人崔颢的《黄鹤楼》,以律诗衡量,可谓“声病满纸”。“昔人已乘黄鹤去”,在平仄上二四同声;“黄鹤一去不复返”一句,后六字全是仄声;“白云千载空悠悠”又出现诗家大忌的“三平调”。但以其“气格高迥,浑若天成”,被后人评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严羽《沧浪诗话》);“此诗为后来七律之袓,取其气局开展”(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历来诗评,仍然把这首诗放在“七律”的位置上。如果我们以此来衡量谢灵运这首古诗,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应当类似于崔颢的《黄鹤楼》,说它是早期的“排律”以未尝不可。
5、谢灵运开启了一代新的诗风。在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表现新的题材内容和新的审美情趣,“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这几句大意是:讲究全篇的对偶辞采,争取一句的奇特警策;在情景上一定尽力刻画形貌,在用辞上一定尽力求新颖。这种新的特征,“俪采百字之偶”,诗中对偶句的出现,是功不可没的。
6、上三例中“惊急”为同纽双声,“参错”为同位双声;“想象”为同位双声,“缅邈”为同纽双声;“回合”为同纽双声,“崩奔”为同纽双声。
7、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8、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9、较之律句的平仄要“二四异声”,那么“潜虬媚幽姿”“薄霄愧云浮”“进德智所拙”“初景革绪风”“池塘生春草”诸句,显然达不到律句的要求;但是“飞鸿响远音”“新阳改故阴”“萋萋感楚吟”“离群难处心”诸句,又是“轻重悉异”!
10、“双减”政策的落地,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11、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2、(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须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13、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14、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1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6、今天,您点“在看”了吗?
17、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18、(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1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0、你好,我的解答分了恋和婚这两个部分,希望能帮到你。一爱情、恋慕的描写周南:关雎、汉广;召南:野有死麕;卫风:芄兰、木瓜;王风:采葛、大车;魏风:汾沮洳;唐风:绸缪;秦风:蒹葭;陈风:泽陂;桧风:羔裘;鄘风:桑中、干旄;邶风:燕燕、匏有苦叶、简兮、静女;郑风:遵大路、女曰鸡鸣、山有扶苏、狡童、褰裳、风雨、子衿、出其东门、野有蔓草;齐风:鸡鸣、东方之日;陈风:宛丘、东门之枌、衡门、东门之池、东门之扬、月出;小雅·鱼藻之什:隰桑。二婚嫁场景的描写周南:葛覃、桃夭、麟之趾;召南:鹊巢、何彼禯矣;齐风:著;小雅·甫田之什:鸳鸯、车舝。
五、古诗中的对偶句还有哪些
1、《古诗十九首》一般学者认为是东汉末年桓灵之世的文人作品,加上建安七子和三曹诗人的作品,用对偶句的多一些了。如曹植《赠白马王彪》中的“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反亲疏”。阮籍的《咏怀》其中十七中的“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又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行行重行行》中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个时候的对偶句虽然多了起来,但仍然不是自觉行为,而且“属对虽工,亦显古老”(明代谢榛《四溟诗话》)“古老”一词即原始朴拙之意,也就是并不成熟之意。
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3、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4、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打赏随意,多谢转发??
6、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7、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
8、在《红楼梦》中,香菱央求黛玉教她写诗,黛玉说: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9、灵物郄珍怪,异人秘精魂。
10、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11、第四届(人间要好诗)大赛二审入围作品公示
12、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特点:(1)上下句字数相等。(2)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3)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例如:石间溪流脉脉,如线如缕;水塘碧波闪闪,似锦似缎。例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3、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4、■□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来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修辞手法。
15、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16、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并能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17、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18、以上所云大概就是对偶句在诗中发展的轨迹吧。
1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0、(6)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碑荒僧已无。今日重逢思城事,雪销花谢梦何如?(郑谷《寄裴晤员外》)
六、古诗中有对偶句的句子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窗寒西陵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仿写杏林春暖枝枝透出活人心,橘井泉香点点滴开阴鸷路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
2、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解释:吃它的话没有什么味道,扔掉它却又未免可惜。(这是字典上的答案,偶认为那是本意,其引申意应为某种利益太小,争取的话没有多大意思,放弃掉又觉得可惜。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弃之可惜。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为。
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4、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5、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6、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7、■□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的修辞手法。
8、(8)天空中随风飘浮的一抹白云,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串对
9、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0、■□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
1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12、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1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4、(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1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6、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17、(1)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
18、《登池上楼》这首诗凡22句,其中有18句是对偶的句子,难得的是,就是不易开篇的首联“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和不易收合的尾联“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也全是对偶。即便是不甚对偶的“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中“节候”和“窥临”,今天看来也是并列词组相对。“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中的“索居”和“离群”,今天看来也是动宾词组相对。“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中,有后来要求的“形体”相对和并列词组相对。“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有叠字相对和专用地名相对。这些,应该说是作者有意为之。
19、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20、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1、■□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2、(1)从内容上,是慨叹光阴似水流的正对;从形式上是隔句对。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上下两句又构成对偶句。还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用春蚕吐丝,丝尽而死,蜡烛燃烧,烧尽泪止,比喻相思之苦和爱情的至死不渝。同时上下两句也构成了对偶句。
5、《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全诗16句,12句对偶。《登江中孤屿》全诗14句,10句对偶。《游南亭》全诗18句,10句对偶。《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全诗22句,12句对偶。《七里濑》全诗16句,10句对偶。《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全诗22句,16句对偶。由此可见,在山水诗中追求对偶,是谢灵运自觉的行为。
6、小楼周刊(244):2021年第二十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