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悯农》(其一)
1、C.闲田:闲置不种、荒废的土地。
2、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3、李绅《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注释)悯:怜悯。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un),国内由于飧字用的很少,是个冷僻字,当初为了让诗歌更通俗易懂,改为餐了。(译文)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李绅《悯农》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注释)悯:怜悯。粟:(sù)谷子;栗粟。犹:还。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译文)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
4、李绅——《悯农》二首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赏析:这首名诗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既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那么丰收的粮食都到哪里去了呢?人们不难知作者之意:“苛政猛于虎也!”诗人委婉而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剥削者残酷剥夺农民军劳动果实的罪恶。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赏析:这首描写农民在烈日下艰辛苦锄地,感慨叹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暗斥侵夺农民劳动果实的剥削阶级。两首“姊妹篇”都具有与内容相称的形式,均选用短促的仄声韵律,给人以急切悲愤的感觉、抑郁难伸的气息,因而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5、《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其一的古诗原文如下:
6、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耕作的耗时、不易,并且产生与农人的共情:那便是对收成的渴望。
7、古人相信,整个国家由“东”“南”“西”“北”四大海洋所包围,所以“四海”指的就是“全国各地”。农人们辛勤的汗水,浇灌了每一寸土地,他们在幸福中收获,憧憬着衣食无忧。可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前面说到的大麻烦来了,那就是沉重的赋税。古时候的朝廷官员,向穷苦的劳动人民征收各种各样的赋税,所有的粮食只能上交,农民们又变得没有粮食吃,活活饿死。“农夫犹饿死(√)”,这个“死”带着一种恨意,一种不甘,一种心疼,全部的情绪都在诗人李绅的心里,不吐不快。
8、小朋友们好,我是吴老师,又到了学习吟诵的时间。在开始之前,吴老师想问问你们,知道我们经常吃的白米饭是从哪里来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田间地头,看看古代农民伯伯的生活吧!
9、注释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10、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11、好了,关于这首诗和诗背后的故事,讲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小朋友们是不是又有了许多新的感悟呢?
12、全诗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13、歌曲开头富有节奏感的大鼓,与低沉的男声合唱团,奠定了整首歌曲深沉、劳作的基调。大鼓的敲击就像是农民伯伯在用锄头一下一下锄地的声音。小歌手坚定有力的歌唱与朗诵,表达出对农民的同情,对社会不公的愤怒。间奏部分,作曲人设计了低沉有节奏的“嘿”的声音,形象地表达出农民锄地的艰辛。
14、古诗《悯农一》和《悯农二》完整版
15、汗 滴 禾 下 土 。
16、李绅六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庐氏带着他迁居润州无锡(今属江苏),由母亲躬授学业。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17、hàn dī hé xià tǔ 。
18、《悯农》是什么意思“悯农”,。古代很多诗人写过《悯农》诗,流传比较广泛的是唐代诗人的《悯农》诗,还有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悯农》诗等。
19、《悯农二首·其一》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这首诗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20、好了,最后来和吴老师一起来吟诵全诗吧!
二、悯农其一怎么背
1、古代文人墨客都爱吟诗作赋,那么诗词佳赋究竟有什么魅力呢?我们一起去探寻一下吧~
2、我们还附赠一本全60首诗词的小卡片,方便家长和孩子们随时、随地,阅读与赏听!
3、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4、chú hé rì dāng wǔ ,
5、第二句“汗滴禾下土”的意思是:由于天气炎热,劳动紧张,农民累得满头大汗,汗水一滴滴落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6、而音乐本身也是讲究韵律的,通过音乐来学习诗词,更有益于孩子们感受诗词的韵律,理解诗词的意境,还能增强孩子的审美能力。
7、小小吟诵家(男生):胡徐欣、景昱轩、洪宇昇、孙逸阳、陈祉皓、宋承泽
8、我们的儿歌作曲是由青年扬琴演奏家、作曲家樊文婷老师(昵称:文婷老师)担任,她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三岁开始学习扬琴,在民族乐器演奏方面非常有造诣,不但是科班出身(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而且也是五岁孩子的妈妈,知道孩子们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需要什么样高质量的儿歌。更难能可贵的是,她的音乐里,有一种感动人的力量,每一首诗词她都反复地推敲作者创作的历史背景和心境,让儿歌的意境与诗的意境相匹配。
9、《悯农》其一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人形象地用“种”和“收”,“一料粟”就变成了“万颗子”描绘出农民的劳动;而且全国的土地尽被开垦,毫无荒废,我们由此能够想象出一个遍地谷穗金黄、粮食堆积如山的丰收景象。而“四海无闲田”则显示了农民的勤劳和辛劳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宋代: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10、10W+的妈妈都在关注我们
11、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12、今天的推送是李绅的《悯农》(其一)
13、狐守|一周吟诵·《静夜思》
14、白话文释义: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15、狐守|一周吟诵·《鸟鸣涧》
16、开本:20开(230*210)
17、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18、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9、A.粟:谷子,这里可指代所有的粮食作物。
20、注释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粟:泛指谷类。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犹:仍然。禾:谷类植物的统称。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三、悯农其一的诗配画
1、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
2、和吴老师一起吟诵这句吧。
3、粒 粒 皆 辛 苦 。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5、感谢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的叔叔阿姨,他们已经把若虹妈妈编著的《给孩子们说古诗》全部音频上传到喜马拉雅FM。
6、冬天过去,土地刚刚复苏,农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一粒一粒播下种子。“粟”是小米的意思,在这里指的是五谷杂粮。小朋友们知道古时候的“五谷”指的分别是哪些吗?“稻、黍、稷、麦、菽”。“春种一(!)粒(!)粟(!)”,连用三个入声,表现了农民伯伯一粒又一粒,郑重地播下种子,每一粒都含着对未来丰收的期待。
7、他们啊,不厌其烦地为谷子幼苗除草、施肥,在干旱的日子里人工降水,在多蝗虫的日子里灭虫消灾,如此精心的呵护,才能换来“秋收万颗子(√)”我们之前学过《咏鹅》,知道这个长得像小钩的符号(√)表示“上声”,也是仄声的一种,相当于现在的第三声,吟诵的时候要拖长声音。为什么这么读呢?想象一下,秋天到来,曾经的一粒谷子变成了千千万万粒,高挂枝头,整块土地,连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而这片金色的海洋,甚至连遍了整个国家。多壮观的场面啊,何不用你的长音来显示满眼的金黄呢?
8、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
9、狐守|一周吟诵·《登鹳雀楼》
10、?快来和老师一起学习《悯农》的古诗解读、注释、作者介绍,轻松愉快学古诗吧!
11、《悯农》其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其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其三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一共有三首,共有十六句
12、(期待你的学习成果分享,后台投稿哦!)
13、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14、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15、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
1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17、“农夫犹饿死”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18、当音乐奏起,歌声响起,就会把孩子们带入那个万物复苏,绿柳成阴的明媚春天。感受了,理解了,背诵自然顺理成章。
19、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20、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四、悯农其一的意思 解释
1、若虹妈妈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针对孩子的理解能力、兴趣点、思维方式总结出完整的教育方法,故事化、口语化、趣味化的表达,孩子看这本书就像与若虹妈妈对话交流,既有趣又有益,再加上每首古诗都有若虹妈妈的配乐讲解,孩子们一定会爱上学古诗。
2、这首诗反映了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尽管一年四季辛苦劳作,硕果累累,却依然惨遭饿死的命运。
3、附有60首诗词儿歌曲谱,将五线谱、功能谱、简谱融为一体,方便实用,孩子在家就能学起。
4、关于这首诗的解释,错误的是哪一项?()
5、李绅是唐朝诗人,他认为写诗不要只注重形式,而要写出实实在在的内容。李绅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十分穷苦,长期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对他们的艰辛比较了解,所以,才能写出《悯农》这样的作品。说到《悯农》,可能有些小朋友会觉得陌生,但是听到“锄禾日当午”这一句,就立刻觉得熟悉了,这就是《悯农》两首中的一首。
6、狐守|一周吟诵·《春晓》
7、除了小歌手的情绪,我在节奏感上也做了些文章,比如,歌曲的重音落在第二拍,就好像农民在用锄头用力开垦。
8、李绅《悯农》其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其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9、锄 禾 日 当 午,
10、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11、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12、这首诗大概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当时的朝廷实行两税法,按照财产的多少进行征税,挣得多交得多,挣得少交得少。乍一听这似乎很合理,可实际上交税只能交钱币,一心种粮的农民们只能把粮食换成钱币,而在这个过程中,粮食被贱卖,到农民手中只有少量的钱币。再加上当时的苛捐杂税非常之多,使得农民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生存状况越发艰难。诗人看到这样的社会现实,便写下了这两首《悯农》,一来是关心艰辛生活的农民,二来则是讽刺当朝的制度。
13、在录音棚里,我突发奇想,让小歌手专门录了一个“嘿”的象声词。当时小歌手有些疑惑,问:“录这个字干什么,歌词里又没有”,我眨眨眼,说你唱就好了!
14、《悯农》其一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宋代: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15、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16、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17、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18、优惠价:00元(6折)
19、意思是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20、这首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五、《悯农》(其二)
1、作为一个读书人,李绅能同情农民的遭遇,体察民生的艰难,是值得尊重的。据记载,写这组《悯农》诗的时候,李绅还没有做官,还不是那个一顿饭要吃掉几百条鸡舌头的朝廷宰相;这个时候,他还可以对农家的生活感同身受,所以这个时候,人性的光辉还闪现在他的诗里。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间悲剧呢?种出的粮食到哪里去了呢?遍地粮田五谷丰登,种田的农民却两手空空,凭什么会这样呢?诗人并没有告诉我们答案,只是如实记录下如此不公平的现实。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到,在古代的很多时期里,农民都是生活得最艰难的:他们要面对田间日夜的辛劳,要祈祷老天不要有灾害,要承担朝廷压在他们身上的负担,要忍受地方上豪强的掠夺,要忧心未知的战乱和动荡......
3、于是我就去找了一些古诗,想要和大家分享这份喜悦,没想到古诗里的农民伯伯生活可太不容易了。
4、其一的首句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互相补充,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5、全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6、悯农二首李绅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7、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8、河北悯农农业的肥料很好的,可以强根壮苗,防bing抗bing,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达,生长旺盛,减少各种bing害发生蔓延。
9、中唐诗人李绅(772—846)生活在李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眼见各级贪官污吏、各地土豪劣绅对农民的剥削压榨日益苛重,作为头脑清醒、具有良知和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用《悯农》诗加以揭露社会的黑暗,寄寓了作者强烈的悲悯之情。此诗题为“悯农”,明白告示了作者的创作动机和诗作的感情倾向。
10、李绅,字公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11、春天种下一颗种子,秋收时可以收获万颗子粒。四海之内并无闲置荒芜的田地,可是仍有农夫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