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悯农》锄禾的意思144句文案

admin 心情说说 2023-11-02 07:31

一、悯农锄禾翻译

1、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2、一粒稻谷剥开就是一粒米,米煮熟之后就是我们吃到的饭。那你们知道稻谷是谁种出来的吗?农民伯伯。

3、《悯农》二首的释义: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4、烈日当空的时候,农民还在给禾苗松土除草,农民被太阳晒得满头大汗,汗水都滴到土里了。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6、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

7、任老师:18803416607新民校区荟博学堂(新民中街物流大厦三层)

8、第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诗人在抒发感慨。盘,盘子,这里指碗。餐,指饭食。皆,都。意思说:有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言外之意,世上的人们,难道不应该珍借每一粒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吗?

9、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10、又有谁知道盘子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得来的。

11、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

12、龙妈:小伴龙早教研究中心主编,家庭教育指导师,也是5岁龙哥的老妈,是个爱操心的事儿妈。关注家长真实需求,提供家庭教育中教养难题的解决方案。

13、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1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15、唐代诗人李绅就写了一首关于农民伯伯种田的诗歌——《悯农》。“悯农”的意思是怜悯农民。怜悯就是同情的意思,为什么作者要同情农民伯伯呢?

1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

17、《悯农》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18、报名热线:清如许中心王老师:15803510239闫老师:13453459912兴博学堂(兴华街钢材大厦东7层)乔老师:18803414439育博学堂(桃园南路44号)任老师:18803416607新民校区荟博学堂(新民中街物流大厦三层)刘老师:18803415435漪汾校区志博学堂(漪汾街62号二层)郭老师:18603450423翰博学堂(晋阳街英语周报大厦二层)

19、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ūn),国内采用简化字后,飧字用的很少,後才改为餐了。餐飧:昼饭为餐,晚饭为飧。

20、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田家二首(后首一作李绅诗)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二月里蚕儿刚刚出子,就早早的卖掉了一年的新丝,五月里秧苗还在地里,又早早的卖去了一年的新谷。只顾医治眼下的毒疮,也只有剜去自己心上的肉。我但愿君王的心啊,能够变成一支光明的蜡烛。不要再去照亮那穿着绫罗绸缎的富贵人家的筵席,而只是来照看照看这无衣无食的逃亡庄户的茅屋。(2)父亲在山上劳作儿子在山下开荒,到了六月春天粮食的种苗还没成熟可是官家早已开始修葺仓库装粮食。后四句就不用翻译了吧

二、《悯农》锄禾的意思

1、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

2、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3、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4、锄(chú)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5、第一句“锄禾日当午”,概括的写出农民从事的活动、时间和天气情况。日当午,是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着,是一天最热的时候,诗人没有一般地写农民锄禾如何劳累,而是集中写他与第一句“日当午”紧相呼应。这两句的意思是:夏天的中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里给禾苗锄草松土。由于天气炎热,劳动紧张,次民累得满头大汗,汗水一滴滴落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6、小孩子学古诗,除了知识,学习生活常识、培养良好的品格和生活习惯也很重要。所以,家长还可以“节外生枝”引导孩子。

7、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8、兴博学堂(兴华街钢材大厦东7层)

9、我小时候学的第二首古诗就是《悯农》。至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都深深刻在我的心中,每次吃饭都要吃得干干净净(笑)。

10、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正处于传统的农业社会。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全都按照自然的节奏随时感知。

11、“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12、这是说农民钟粮食并不容易,那是用他们辛勤的汗水浇灌的.悯农、怜悯农夫当、当时锄禾、禾苗除草皆、全

13、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可以收获很多粮食,没有荒废的地,但是贫苦农民还要饿死。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

1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悯农二首锄禾用锄头铲除禾苗旁的杂草,是农民劳作的一个场景锄禾日当午,两种理解,1锄禾从早晨开始一直到正午太阳当头:2正当午农民还在锄禾.汗滴禾下土.汗水都没有时间擦一下(或者说来不及擦)就滴入田地,禾下土是说禾苗下的土,就是田地.前两句都是表现农民耕作劳动的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谁知道盘中的食物,一粒一粒都来自艰辛的劳动呢?全诗由诗人展现的农民辛苦劳作的场景开始,劝告世人,不要浪费每一粒粮食,因为他们都是农民辛勤劳作得来的.翻译: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15、恢复本来面目了,后面还有四句课本上是没有的。春种一颗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改的好啊

16、我们来看看诗句怎么写的吧。

17、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18、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9、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20、《悯农》让我想起《诗经》里的《伐檀》,也是农民吧,坚韧地承受着来自于压迫者的剥削,最多也不过骂一句: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你们这些大人君子啊,真是不白吃饭啊。让我想起《诗经》里的《硕鼠》,咬牙切齿地发着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土有幸福。“乐土乐土,爰得我所。”那乐土啊那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处!可是终究没有去乐土,亦或本来就没有那片叫“乐土”的桃花源。所以,一直到唐代,李绅依然目睹“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现实,无力地发着《悯农》的悲号。

三、《悯农》锄禾古诗

1、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秋天收获万颗粮食。

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4、因为古时候农耕效率低下,要是不抓紧时间给禾苗松土除草,禾苗就会长不好,就不能得到更多的粮食,大家就会饿肚子。

5、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6、比如,劳动值得尊敬,不劳动可耻,小朋友也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幼儿园老师、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比如搬板凳、擦桌子啊。

7、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8、不荒废每一寸土地,却依然有耕者饿死。

9、《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10、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11、《悯农》里有“锄禾日当午”的句子,但有些版本取了这首诗的首二字做此诗题目,于是题目就叫《锄禾》了。

12、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13、其一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14、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15、这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16、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意农民辛勤种田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17、《悯农》两首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人们往往只记得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也演绎出另外一层意思:盘中粮食,粒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的结晶哦,所以要珍惜粮食。时代不一样啦,农民不再有《悯农》时代的悲苦。可是,即便在丰衣足食的今天,我们一样要珍惜农民劳动的果实,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所以,今天我们还要唱“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8、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19、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20、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悯农·锄禾

1、“锄禾”的意思是“给禾苗松土去杂草”。

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悯农二首

3、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4、本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5、意思为:农民在中午的时候,顶着烈日在田地里除草。《悯农二首》作者李绅。全文为: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思想感情: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同时借此揭露社会黑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同情。

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悯农二首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注释)悯:怜悯。禾:禾苗。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日当午:太阳当头直晒的时候,指中午。汗滴:汗水往下落。盘中餐:碗里的饭食。餐,饭。皆:都是。(译诗)烈日当空时在田间锄草,汗珠一滴滴掉在庄稼下面的土地上。有谁知道那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蕴含着农民的千辛万苦。翻译:

7、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8、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9、百度百科——李绅(唐代宰相、诗人)

1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两句诗的意思很好理解。“锄禾”就是给禾苗松土,去除杂草(帮助农作物健康成长)。

11、今天我们唱《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准确地讲,我刚刚唱的是《悯农》其二。

12、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13、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

14、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

15、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

16、《悯农抄》(唐)李袭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唐)李绅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17、《悯农》其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其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其三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一共有三首,共有十六句

18、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155篇诗文

19、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浅显易懂,但却十分感人,主要原因是借助形象的描述、形象的议论,来揭示生活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描述,细致写烈日下农民田中锄禾;议论,紧紧围绕人人必需的“盘中餐”。而且,诗的前后联系很紧,顺理成章。没有前面两句的描述,后面两句议论就显得空泛,没有根基,没有力量。反之,没有后面的议论,前面的描述也就还停留在表面,意义也就没有这样深刻了。

20、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五、《悯农》锄禾带拼音

1、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3、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4、悯农诗,锄禾日当午中“锄禾”的意思是为庄稼禾苗除草、松土,表示劳作。“锄禾”不是人名,是个动宾词组。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农民在烈日当空的中午在农田里为庄稼锄草。为“汗滴禾下土”铺垫,更是为“粒粒皆辛苦”打基础。

5、闫老师:13453459912

6、这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7、注释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粟:泛指谷类。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犹:仍然。禾:谷类植物的统称。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8、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9、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10、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11、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12、春天的一丝和风到了,那是“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夏天的一缕荷香来了,那是“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秋天的一滴露水凝了,那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冬天的一片雪花飘了,那是“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13、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www.slKj.org使得第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14、《悯农》其一的意思是: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15、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16、“节外生枝”要注意的是不要冲淡古诗学习的主题,可以放在以后重复背诵的时候进行。或者寻找契机,吃饭的时候啊、扔食物的时候啊等等。

17、粟:泛指谷类。

18、我觉得悯农农业的肥料不错的啊,不贵,很平价,主要的就是他们家肥料的效果很好,我已经连着好几年都是从他们家买的肥料了,真心推荐。

19、河北悯农农业的肥料很好的,可以强根壮苗,防bing抗bing,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达,生长旺盛,减少各种bing害发生蔓延。

20、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六、悯农锄禾翻译

1、点上方音频,马上读唐诗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

4、《悯农》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悯农》原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注释)悯:怜悯。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un),国内由于飧字用的很少,是个冷僻字,当初为了让诗歌更通俗易懂,改为餐了。(译文)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6、《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此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8、⑴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9、首先,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这两首小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1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出自唐朝诗人李绅的古诗作品《悯农》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11、写在最后,边讲解、边诵读,当孩子理解之后,就很容易成诵了。一时背不下来也不要紧,边读边理解也可以。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喜欢,选择一些唱读的音频,提高孩子的兴趣。

12、农民辛勤种田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13、古诗词古意韵味是中国文化精华之有必要让宝宝从小学习。

14、中午的时候农民在田地里辛苦除草,汗水一滴滴的落到田地里的泥土上。

15、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16、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17、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描述了农民在地里辛勤劳动的景象,告诉人们粮食来之不易,每一粒米都是农民辛勤汗水换来的!

18、作者:唐代诗人李绅扩展资料赏析

19、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0、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是作者看到农民的辛苦,不由得感慨起来:吃饭的人们啊,你们谁会想到碗里的每一粒米都离不开烈日下农民们的辛苦劳作啊。

2、郭老师:18603450423

3、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

4、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5、这是说农民钟粮食并不容易,那是用他们辛勤的汗水浇灌的。悯农、怜悯农夫当、当时锄禾、禾苗除草皆、全

6、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7、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8、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还有这首诗其实应该是叫《悯农》

9、四句,没有一句言及“悯”字,却又是句句都关涉“悯”。学生说,老师您唱的时候,特别强调了“一粒”和“万颗”。是啊,没有农民的披星戴月,何来万粒归仓的丰收啊。“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本来农民应该品尝丰收的喜悦的。可是,一边是“无闲田”,一边是“犹饿死”,二者形成的强烈对比,无言地诉说着触目惊心的阶级对立。将作者内心对农民的悲悯和盘托出。

10、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当然要传给现在的小朋友。今天就来学一学《悯农》吧。

11、锄禾:用锄头在地里做锄地等的农活,指农民辛苦的劳动悯农:字面意思:怜悯农人,指作者在看到农人们在中午暴晒的阳光下干农活时内心生出的怜悯之情

12、《悯农》据查共三首,都是李绅写的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三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三首里都没有“扰”字

13、Sweatdrippingtothesoilunderneaththeplant.

14、♪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15、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16、翰博学堂(晋阳街英语周报大厦四层)

17、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18、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19、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20、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1、Whoknowsthatthemealsinourplates,

2、春种一粒粟(sù),秋收万颗子。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粟:泛指谷类。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3、乔老师:18803414439育博学堂(桃园南路44号)

4、这是我滴妈妈呀第45篇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