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宜兴紫砂工艺一厂各时期底款
1、激光圆标即坊间所说镭射标
2、椭圆绿标期(约1977—1982年),即是坊间常说的“鸡蛋标”。甲子泥无标期(约1983—1987年),所谓的甲子泥是台湾同胞对80年代初期一厂普紫和拼料的通称。方圆标期(约1987—1992年),是一厂的全盛时期。镭射标期(约1993—1997年)。
3、宜兴隧道窑(现已不存在)
4、❶泥料:老一厂壶都是使用黄龙山4号井的泥料。
5、当时由于国家刚走出动荡不安的局势,百废待兴,并无过多精力去应付那么庞大的紫砂订单,所以将这些订单委托于那些民间艺人,但落款只能为无边框的“中国宜兴”或“宜兴紫砂”,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70年代后期。
6、新壶造旧后,外表多少有些不自然,光泽发贼、发浮、发愣。如果置于放大镜下仔细观察壶身,还能找到打磨的刮痕。这样的壶还往往有一种霉馊味,细细嗅辨即可识破。此外,速成的包浆一刷就掉,而真正的老包浆已与壶身融合成一体,附着性极强,用清洁剂反复清洗也难以擦掉。
7、底款: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出品
8、关于紫砂壶正确的开壶和养壶方法
9、一是仿明清及清末民初较为古典和经典的款式。由于老一厂有民国时代已成名的多位大家(他们一直被尊称为辅导员),在选择老款式时,并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融入了老艺人个人的审美情趣与时代的审美观念,事实上是一番再创作。
10、一些比较低劣的假货,有一些还是用老一厂紫砂壶母模,再翻一次模制作,但往往走形。
11、其烧成温度绝对够高.以壶盖轻轻接触壶身可以发出清脆的声音.经过泡养后.声音明显变的结实.有的甚至会有类似金石的声音;如果你发现窑温不够.壶声音低沉不结实.大多不是紫砂厂的产品.而烧成温度够.壶内绝对不可能有异味.你可以闻一下壶内.除了泡养不当发霉之外.壶本身绝对不会有味道.
12、盖内落款有五:银凤、巧英、梅云、志琴、以及没落款五种。期中以银凤的最贵(因为后来她升级)。价前以看品象为准(因那时重土不重工)。土胎好到你会流口水。吃水即变色,泡不出十次就会亮,而且只要你泡它,它。就一直会变化,泡那种壶真的很爽。
13、历史上,大路货产品以实用为主,使用于茶馆及农村,造型简单利于生产;现今以实用和欣赏陈设相结合,造型多样,符合大众口味,但从艺术角度看相对比较俗气,使用对象亦多为江南茶馆和初涉紫砂的一般群众。这类产品,不讲“艺”,只讲“用”。
14、②无标志约1983年—1987年
15、接触一段时间后可以慢慢认识到紫砂厂一些作者的名字.也常常有人整理出厂内的陶手名单.虽然名单常常变动.也要考虑有些陶手私底下在家里制作.但是仍然可以稍微作为参考.当你看到某些作者比如说周六妹.沈建红.毛映红.蒋亚萍.蒋锐荞,任永芬.华小其等等.这些都是宜兴紫砂一厂的作者.另外1997年后直到今天仍然还有宜兴紫砂厂.方圆牌商标还是继续在使用只是改为民营.我看过一张壶的照片,作者吕静芝.确实是厂内的人.但是那作品是1997年后的紫砂厂所生产的.其泥料质感跟1997年之前的产品是有区别的.(但是97后也有部分分厂在厂内与台湾商户合资做出口的。其砂料也是一厂的和窑火也是相当好的.和民间私加工之品不可同日而言。值得一玩。)
16、所以说印款只能作为参考
17、据有关专家研究,一般陶瓷茶具,器壁光滑,渗透性差,其凝聚的水珠滴落后,使茶水频繁搅动,容易促使霉菌繁殖,造成茶水发酵。而紫砂壶的陶质壶盖有孔,能吸收水蒸气,不至在盖上形成水珠,滴在茶水中搅动茶水,加速茶水的发酵。
18、1955年,前墅、蜀山砂货行和蜀山南街紫砂工厂并成(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由顾景舟、朱可心、王寅春、吴云根传授技艺。成立之时仍沿用(宜兴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出品)之印款,半年后即在出口茶壶上使用(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出品)。直到1958年成立紫砂工艺厂为止。
19、❸窑火:使用当年烧重油的隧道窑烧制(2002年因污染已经被打掉)。
20、1986年往后,三厂四厂五厂诸多非国营的紫砂厂也陆续建立。
二、宜兴紫砂工艺厂各时期底款图片
1、即使有光亮,也是用白蜡打磨上去的。再从文字上看,旧壶的款都是用阳文,字体极为工整。新壶如果用阳文,字体因为摹仿或显呆板,或笔画长短粗细不一。如果是用旧壶加刻新款,则所刻文字为阴文。
2、1955年,宜兴紫砂生产合作社成立,这是宜兴紫砂厂的前身。
3、你想买真壶到宜兴去你也买不到,要是有内行的朋友带你还可以,自己去。。。。因为那边壶商要照顾全国市场,这就是批发和零售的区别,建议你还是先自己对紫砂有一定了解再买500以上的,也就是好点的商品壶,500一下的基本没有真紫砂,要是你离宜兴比较近也可以去宜兴丁山紫砂城去先学习,好的壶紫砂城没有的,到宜兴每条路都有导路牌指引到丁山的。希望你好运
4、文革壶的款识,多数简单,粗糙,缺乏艺术性,更谈不上金石味。文革有一个时期,批判成名思想家,所以壶上不留名款,但难以追查产品质量责任。后又采用阿拉伯记号和工号为记号,目的是在产品有质量问题时能查到责任人。
5、1984年甲子泥、年糕泥
6、1970末~1980初请饮中国乌龙茶(8或10杯)(繁体22字)
7、关于老一厂紫砂壶的收藏
8、其实宜兴紫砂壶正确的开壶方法很简单:
9、宜兴紫砂工艺厂才是一厂的官方名称,也从没有在壶上刻带一厂的款或钤带有一厂的印。
10、这一时期优质紫砂逐渐衰竭,生产与商业环境亦不甚理想,产品品质逐渐下滑。再加上市场不良操作和经济问题,最终导致国营一厂以及其他厂先后改制或关停,思之令人神伤!
11、曾亲自设计一种提梁式的紫砂陶茶壶,烹茶审味,怡然自得“松风竹炉,提壶相呼”,有“饮茶三绝”之说。后人将这种式样的提梁壶命名为“东坡壶”,相沿至今。元代时,紫砂陶的烧造工艺有了一定的发展,开始在紫砂壶上镌刻铭文。元朝时已有用紫砂壶沏茶的风气。到了明代,紫砂壶才开始真正兴盛起来,尤以宜兴的紫砂壶为名。紫砂壶也已由日用品进入到工艺美术品的境地。明代时,宜兴的紫砂工艺盛极一时,空前繁荣,明代是紫砂壶的兴旺成熟期,名手辈出,代有精品。万历年间继起的名家有董翰、赵梁、元畅、时朋,称为“四大家”。
12、选适合自己的壶型:紫砂壶的壶形有很多种,可以说是千姿百态,而选择什么样的壶型,壶艺爱好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这点很难一概而论。
13、点击标题下的“朴知紫砂文化”一键订阅关注
14、近年来,紫砂收藏界盛起收藏一厂老壶热潮,尤以北京为甚,特收集归纳整理出原一厂的壶款、标识,以馈壶友。
15、第一:要注意观察器型。
16、1952年,(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建立,紫砂器具的生产开始逐渐恢复。
17、70年代水平壶比80年代水平壶制作还更好。70年代紫砂厂规模较小,无论行政管理、品管、泥料,甚至最重要的「开模」师傅的要求及实际水平都较高;直至80年代因紫砂厂工人一下子增多,市场扩大,泥料需求突然倍数增多,原矿风化的时间缩短,开模师傅统一训练成专业开模师(即不再由工手好的工艺师负责打模),所以商品壶的水平就每况愈下。
18、第一种是新壶旧款,即在新壶上直接刻上名家的款识。这种情况包括名家为了应酬或在市场供不应求时,由学徒或他人代制,盖上自己的印章。再有就是前代名家的印章流传下来,后人继续使用,借以仿制冒真。
19、标准壶体有8杯,线瓢、西施只有6杯,胎土以红土及紫砂为主,少数黑苹果为黑铁砂,因初期上釉技术较差,黑釉字体粗者较细体为早,首批壶体上黑釉字体多少有些缺陷,盖内已无人名款,底款必为「中国宜兴」印款及「祥兴茶行」黑釉款。
20、·薄荷塘的传奇还能传多久?
三、宜兴紫砂工艺一厂各时期底款石泉
1、1983—19甲子泥无标期
2、这一时期是一厂的快速发展期。改革开放后,侨商与台湾紫砂爱好者推动了紫砂市场的复苏。紫砂在国际市场亦渐露锋芒。工艺水平逐步改善,紫砂泥质亦极佳。
3、一厂老壶不会出现带有一厂的刻款与印章
4、但仔细一想便索然无味,首先,当时的作品并不会在壶底刻上某某之徒这种刻意的话。
5、1960年前后马来西亚「高泉发茶行」
6、紫砂壶既是一种功能性的实用品,又是可以把玩、欣赏的艺术品。所以,一把好的紫砂壶应在实用性、工艺性和艺术性三方面获得极高的肯定。壶艺爱好者在选购紫砂壶时,不妨就以下几点加以斟酌:
7、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海内外掀起眦砂热的浪潮,首先是香港罗桂祥先生筹划在亚洲第六届艺术节举办“宜兴陶器展”,要求展品壶底、盖钤制作者名款。紫砂厂挑选技术尖子建立“特艺班”,按其提供的历史名作图样进行复制。1981年紫砂茗壶在此展览中大展雄风,并开展学术讲座,为罗桂祥先生百余伯紫砂藏品作鉴定,捐赠给香港市政局建立香港茶具文物馆。此时,紫砂茗壶价值上升到应有的地位,更令人欣慰的是一代新秀脱颖而出,成为现代紫砂壶艺的中坚力量。
8、1984年,由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送评李昌鸿、沈遽华、顾绍培、谭泉海、沈汉生合作制作的《竹简茶具》《紫砂百寿瓶》荣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向世界展示了宜兴紫砂的蓬勃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9、看紫砂壶的功能美:展现一个紫砂壶的功能美,主要表现在:壶容量适度、高矮得当、口盖要严谨,还有就是壶的出水要流畅这四个方面,因此,壶艺爱好者在选购紫砂壶时,也要留意这一点。
10、同其他类收藏一样,其铁律是“物以稀为贵”。老一厂壶代表了历史,“方圆牌”且是几百年中最大的一个品牌。“宜兴壶”收藏可分为名家壶、古壶、潜力新秀壶和老一厂紫砂壶等收藏主题。老一厂壶虽然也会逐渐涨价,但老一厂壶并非投资品,不会像名家壶那样,看对了人,有时会有大涨的机会。我们更应该把老一厂壶当做是最好的泡茶实用器。
11、紫砂七大艺人老照片(民国及新中国时期)
12、泥料是宜兴壶的基础。至今为止,无论从美感及沏茶实用功能,任何其他地方的泥料,还未见有超过宜兴黄龙山一带优质泥料的。而老一厂所用的泥料都是黄龙山四号井所开采的。即使四号井中,无论紫泥、红泥、段泥,都远比一般制日用陶土的泥料稀少。因此,本地人也将做壶的泥料称之为“泥中泥”。优质的制壶泥料如同木料中紫檀、黄花梨一样,是非常珍贵的。
13、椭圆形绿标即是坊间常说的“鸡蛋标”;这一时期是经历“文革”以来的复兴时期;百废待兴,开始从半停滞状态恢复生产,然而一时尚不能恢复旧有的生产水平,工艺程度上也不是很好。然因泥料风化陈腐时期更长,故紫砂品泥质极佳。
14、→高手的养壶秘方,简单却很有用!
15、紫砂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所以闻龙在《茶牋jiǎn》中说:"摩掌宝爱,不啻(chì仅仅,只有,常用在表示疑问或否定的字后,组成"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成为奇物。
16、紫砂壶名家成名后的作品一般来说选料比较讲究,其代表作品的材质则更为精良。这种精良具体表现为壶的颜色正,颗粒匀,光泽润,胎骨坚,手头沉。
17、对于拙劣的造假一厂壶,我们只需擦亮眼就可以轻易辨别,下面教大家几招。
18、长期使用过的旧壶,外表会很自然地产生一层光泽,是久经茶汁滋养而慢慢渗透出来的,被称为“精光内蕴”。有包浆的壶,无论其外表是否有茶渍或尘土,只要用干净的布轻轻擦拭,都会出现一种光泽,而且越擦越亮,行里人称之为“包浆亮”。
19、方圆标(白标)—约1987年—1992年
20、第二批:1985年出场,较橘子色且粉胎。因土胎不好所以没有行情价,完全看茶行怎么卖。
四、紫砂一厂中国宜兴底款
1、宜兴紫砂厂建厂历史悠久.从1958年直到1997年.现今台面上的制壶名家几乎都是从宜兴紫砂厂出来的喜欢紫砂壶的人.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喜欢紫砂泥料.而紫砂一厂的泥料正是最佳的宜兴紫砂,其原料都经过筛选和养土,具有一定的水平尤其是一厂的烧窑更是有别于外面民间的窑,有人试将紫砂厂的泥料拿到外面去烧结果烧出来后表皮却较为干燥重量与紫砂的扎实度也大不相同.无法像厂内那样烧出来具有的水色与光泽.
2、因其售价非常低廉,不值得费心做旧。所以一般做旧手段即是让壶看起来尽可能的脏,各种涂灰抹泥。
3、底款:宜兴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出品
4、文革后期壶底多数为刻印不同材质的长方形、正方形、并带框(边)的阴文“中国宜兴”款识。盖内为刻印壶人长方形款识,有的带长方形边框,字体楷、篆、隶皆备。
5、这些紫砂制品为紫砂产业奠定了基础,通过这些历史遗留下的痕迹,让我们可以更加直接与全面的了解紫砂的发展过程,这无不为赏玩紫砂增添了一份乐趣与意义。
6、在壶圈流行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开壶方法,如用甘蔗、豆腐煮壶等,这其实是多年前不知那位壶友的失误:错把潮汕拉胚泥壶开壶的方法安在了宜兴紫砂壶身上,而且写到了百度百科中被广泛流传。
7、陈茶不馊,暑天越宿不起腻苔,有利于洗涤及保持茶壶自身的卫生。久置不用,也不会有宿杂气,只要用时先满贮沸水,立刻倾出,再浸入冷水中冲洗,元气即可恢复,泡茶仍得原味。
8、所以购藏者在观察器型,特别是名家作品的时候,不能被表面上的东西所迷惑,要善于观察壶的外形上那些微妙的地方,尤其是在壶体与附件的交接处和过渡处体会制壶者的匠心。越是名家的代表作品,它所体现的艺术内涵就越应该深刻。
9、·一年四季都喝绿茶会伤胃吗?
10、“中国宜兴”及“宜兴紫砂”
11、特种工艺茶壶,是收藏爱好者渴求的对象,价格不菲;历史作品为文物,其价格更为惊人。典籍记载,古代名艺人的工艺杰作有“珍重比流黄”、“贵重如珩璜”、“价拟璆琳”之誉。
12、紫泥,绿泥(本山绿泥)烧成后为黄色,红泥三种,统称为紫砂泥,产于宜兴丁蜀镇黄龙山深藏于黄石岩下夹存于甲泥矿层中,本山绿泥是紫泥层的夹脂,故紫泥和本山绿泥有“泥中泥”之称,红泥产于丁蜀镇川埠朝庄,是嫩泥矿低部的泥料。紫砂泥矿体呈薄层壮,透镜壮,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厘米到一米左右。底槽清是紫泥的一种,位于矿层底部,块状中有青绿色的“鸡眼”,色呈偏紫泛青,细而纯正,由于矿地不同及烧成时温度、气氛的变化,制品能呈现深浅不同的紫红色调。红泥,又称朱砂泥。产于嫩泥矿内,烧成后呈红色。朱泥产量较少,不单独存在于矿层中,一般是从原料中挑选出来的。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本山绿泥加紫泥就是段泥了。
13、现代紫砂壶艺术以朱可心、顾景舟和蒋蓉为代表。著名老艺人还有裴石民、王寅春、吴云概、任淦庭等。他们的技艺是多方面的,但又各有所长。顾景舟技艺全面,喜作素式茗壶;王寅春、吴云根则以筋纹器壶为主;朱可心、蒋蓉又善制雕塑装饰的壶;裴石民除专长制壶外,还以制作形色逼真花果小件著名;而任淦庭则以书画陶刻称著于时。他们除了精心创作外,还培养了数以百计的青年艺徒,使紫砂这一传统工艺后继有人。新一代的陶艺师不但在传统上有所继承,而且创造不少新颖的作品,在历届中外陶艺展中可窥其面目。
14、那要如何判断是否真为宜兴紫砂一厂的产品呢我想可以从好几种方式来加以判断:
15、宜兴紫砂泥主要出产于宜兴境内南部丘陵山区的黄龙山、白砀山等处,不同的地方所出产的紫砂泥,也是有区别的。因为紫砂泥也分为好多种,所谓“备五色,灿若披锦”,正是指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紫砂泥。这之中最主要的是白泥、甲泥和嫩泥三大类。紫泥深藏于黄石岩中,夹存在“夹泥”矿层之中,而本山绿泥又是紫泥矿中的夹脂层,它们都蕴藏在夹泥矿层中。长期以来,宜兴陶业主要用这三种紫砂泥制作日用陶器。
16、·价值520万/斤的母树大红袍12年后再开采?
17、“老一厂紫砂壶”多数是由做高档壶的老一厂一车间制作的,新艺人要三年陶校毕业,实习考核合格才能进入一车间。
18、第三批:约1990年前出厂,因挖到了“甜年糕(台语)土,或称猪肝红”。因而土胎再创第一批的高潮,但那时制壶多以造型小品为重,所以也没有行情,也是看茶行。
19、一九七三年,国家投资老一厂建起了一架新式隧道窑,以重油做燃料。为防止油烟中杂质侵入壶面,壶成胚后一律置入耐高温材料制成的掇罐之中,紫泥一千一百度左右,红泥九百六十度左右,窑温稳定,熄火后掇罐内壶将有十多小时依然在隧道窑中慢慢降温。因此,烧成后的壶“水色”绝佳。这架窑,被海内外老一厂壶收藏爱好者誉之为“官窑”,后2002年因污染和油价飞涨的原因而打掉。就于紫砂,自古至今除了“老一厂隧道窑”,明清历代皇帝并没有为紫砂兴建窑炉的。邓小平送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的紫砂壶,以及紫光阁较早陈列的二十多件紫砂器,都是老一厂隧道窑烧成的。也许再过上百年,写紫砂史者将老一厂紫砂壶列为唯一“官窑壶”,亦不是不可能的。
20、1958年,合并其他28家私办的紫砂厂家建立“宜兴紫砂厂”,当时艺徒299人。
五、紫砂壶底款查询app
1、第三:要注意观察包浆。
2、1958年,合并28家私办的紫砂厂家成立“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建厂初期拥有职工2067名,艺徒299人。
3、所谓钢模方圆标壶:底款用钢模打上方圆标,老一厂从来没有用过;
4、还可以从泥料的品种上加以辨别,如“天青泥”是清代后期出现的,与历代泥料有明显区别,如果出现一把号称清代中期以前的“天青泥”壶,那肯定有问题。
5、(本文收集整理自网络,用于学习交流,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
6、底款不会出现某某某之徒字样
7、其实,紫砂历史上是没有所谓特定一厂的。1980年,由史俊棠先生等青年辈陶手创立了紫砂工艺二厂,后来陆续有了三厂、四厂等。
8、购陶瓷制品,可去中国陶都陶瓷城,地址:宜兴市丁蜀镇公园西路;范家壶庄,地址:宜兴市丁蜀镇西望村;阳羡名陶苑,宜兴市丁蜀镇汤蜀路中段
9、高手支招:高老师教你辨别真假老一厂壶
10、茶香浓郁持久。紫砂壶嘴小、盖严,壶的内壁较粗糙,能有效地防止香气过早散失。长久使用的紫砂茶壶,内壁挂上一层棕红色茶锈,使用时间越长,茶锈积在内壁上越多,故冲泡茶叶后茶汤越加醇郁芳馨。
11、1984年之前,这些台湾壶贩为了卖掉库存红泥,所以编造了「红泥即是朱泥」及「朱泥可做航天飞机」等谎言神话。待这些「红泥即是朱泥」的库存一扫而空后,过个几年发现1984年之后的「红泥壶」竟然再度堆积如山,一不做二不休的编造其为「甲子泥」,乃编称其为甲子年练制,以后就绝迹之泥!
12、·评茶员考级指南:茶语茶评组实战经验分享
13、1981年,由谭泉海等人。设计方圆牌商标并且注册。成立研究所,推动紫砂产品的创新换代。
14、紫砂茶壶适应冷热急变的能力极佳,即使在上百度的高温中蒸煮后,迅速投到零下的冰雪中,也不会爆裂。
15、如果一把壶仅仅在形式上像某位名家的代表作品,而无法使人在深层次上把握其精髓,那么这把壶肯定是不能过真品关的。
16、近几年,网络上出现了很多所谓的一厂库存壶、台湾回流一厂壶,价格往往低廉,有的甚至不足百元。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壶基本都是作假一厂老壶。
17、中期,壶底钤印长方形壶名。后期,壶底钤印带框阴文“中国宜兴”,盖内钤制坯手长方形款识,楷、篆、隶皆备。
18、随着国内外市场对宜兴紫砂的需求,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不再满足于产品数量的生产
19、八字底款纪元壶就仅限于红土标准壶,容积有8杯,算是纪元壶中较具收藏价值,但民间作坊后期制品不少,其中以「中国宜兴庚午年制」标准纪元壶最为常见,此壶当时由周道生先生制模,仿品胎泥虽像,但精气神韵差矣。
20、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太湖西岸的陶都大地,宜兴紫砂在沉寂了十年之后,如井喷般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六、宜兴紫砂工艺一厂各时期底款
1、老一厂是原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的简称,建于1955年,由吴云根、裴石民、任淦庭、王寅春、朱可心、顾景州、蒋蓉七大老艺人集中当时民间制壶和陶刻的紫砂艺人一起成立的,历时40余年,培养了大批紫砂国大师、省大师、省名人和高级工艺美术师,创作制作的紫砂精品更是层出不穷,可谓几百年来紫砂最辉煌的时期,直到1997年结束国营改制为民营。
2、老一厂艺人他们得益于前辈艺人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以及与世界各国陶艺家的交流,在造型艺术上培养出了卓而不群的审美眼光。
3、1977—19椭圆绿标期
4、紫砂茗壶的类别,如按品质可分为粗货、细货、特种工艺品三类。粗货:是指价格低廉、经济实用、而向大众的普通商品壶。细货:其价格有所高低,但还通称为经济实用的工艺美术品。特种工艺品:是指那些出于名壶艺家之手的名作,其价格得按壶艺家的成就及作品的艺术价值而论。这类壶艺术水平高,产量少,显得更加名贵。
5、2000年,黄龙山4号紫泥矿井,因为愈挖愈深危险度太高,以及市场原因等封闭禁采,之后又因水患将整个矿井淹没。
6、上面这把壶底款上刻了19潜台词就是“我这个壶是一九六八年做的,是文革老壶。”
7、指出与名艺人之手的手工作品,它不仅讲究造型的完美,而且特别讲究制作过程中的工艺质量。是艺人(作者)赋予泥土感情及其创造意识的结晶物,它是(作品),而非通过相对固定的生产流程所生产出来的“产品”。
8、紫砂壶的档次,全在于紫砂作者的制作技巧和文化艺术含量,从作品或产品制作的精粗,去归类紫砂茶壶和其他紫砂产品,大致可分两类:大路货、细货。
9、通常的说法,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供春)。“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吴梅鼎:《阳羡瓷壶赋·序》)供春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
10、头好痛:光仿制品的种类就这么多!
11、文革中期,壶的底部多数刻印壶形名称的长方形印章。
12、年糕泥是球浆多于砂,不宜做大形壶,所以以小品为。
13、”短短12个字,令人如见其壶。可惜供春壶已不得见。当代宜兴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价格也在60万港币左右,足见供春壶的艺术价值多么珍贵。
14、形,即造型,是宜兴壶的美感基础。古人赏美,谓之,七分姿三分色。赏“宜兴壶”亦是,无论光器、方器、花器、筋纹器,先得视其造型。
15、文革壶,前期不留名款,为明确责任,采用阿拉伯数字和工号为记号。
16、1993年——1997年
17、无标志(甲子泥的年代)—约1983年—1987年
18、所谓的「甲子泥」,是壶贩编造的「唬人」说词,指的就是1984年,一厂另行练制来取代之前壶贩所谓「朱泥」的一批新红泥。
19、如果有其他意见和建议,都可以在文末留言与我交流。
20、一般人,对宜兴壶的泥料有些茫然,其一大原因,因为目前市井中,最乱的除了造型,即是原料。先前出产最优质泥料的黄龙山四号井,因灌进大水成了危矿,于2000年封矿禁采。今日许多搞泥的,只得从外省去采购做壶料。郑板桥说“壶用宜兴砂”,宜兴壶如用了外地砂,其乱象可想而知。
1、然而当时所作的壶,并没有在底款上刻年份的做法。
2、椭圆绿标期(1977—1982年)
3、❷造型:多是前辈大师、名家定型定款。
4、紫砂一厂出产的样式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几百种是跑不掉的.但是接触久了经手的东西多了也能大致知道宜兴紫砂厂有生产过的样式.哪些样式是一厂从未生产过的。
5、2002年,原本紫砂一厂烧陶时的隧道窑因为使用的燃料是重油不符合环保而被打掉!
6、→浙江、安徽的泥料,与宜兴本地的怎么区分?
7、1989年版增加名录:
8、关于国营紫砂一厂发展中的几个阶段,一般是这样认为的:
9、 泥料好,紫砂老一厂的紫砂壶都是采用的黄龙山四号井的泥料,如果你手中有老一厂的紫砂壶你可以看看,泥色纯正,质地细腻,泥料特别优质。如今,自黄龙山四号井塌陷后,人们对于四号井泥料的紫砂壶真的是可遇不可求,这也是老一厂紫砂壶受人追捧的原因之一。
10、紫砂老一厂在很多玩壶人的心中还是很神圣的,作为宜兴紫砂的地标性建筑,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紫砂人才。像我们熟知的顾景舟、王寅春等紫砂七老都是出自紫砂老一厂。紫砂老一厂原名宜兴紫砂工艺厂,建于1955年,人才辈出,精品不断,很多壶友都对紫砂老一厂的紫砂壶爱不释手!
11、所谓老一厂泥料壶:所用泥料基本和老一厂泥无关;
12、1956年老艺人们在制作紫砂
13、紫砂老一厂紫砂壶如何辨别?
14、分享是一种美德,如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可分享给大家!
15、一般来说宜兴紫砂厂出厂之产品大多有贴上标签1977年起,紫砂壶的生产以创造外汇为主,当时的生产以宜兴紫砂厂(紫砂一厂)为大宗,直到1997年紫砂一厂改制民营为止,其间外销标志约分几个时期:
16、我们并非否定能工巧匠那巧夺天工的绝技,壶技如大亨,那确实有过人的技法,让人折服。只是想告诉爱壶者,“老一厂”中诸多老艺人是受益于壶大师们的辅导成长起来的,只有在这些老壶中,我们依然能看到在做工上的多元状态。这些看似“粗工”的壶远比今日多数借助更多机械加工或工艺改进的细工壶更有传统意义。
17、1983年宜兴紫砂厂生产的方圆牌高级茶具获得国家金质奖。(壶锦10周年书上所写1979年获奖,实为错误当时还未有方圆牌商标)
18、椭圆形绿标(鸡蛋标)—约1977年—1982年
19、1982年因为那时两岸关系紧张。政府严加管制,茶壶通通归纳为“匪货”。所以那时销往香港的商品,为了方便带入台湾。尽量避免贴上卷标本文或是有卷标的也尽量撕去。香港商家向紫砂厂定制。底款不要盖中国宜兴或是荆溪惠孟臣款。改以不落款或是刻上癸亥年制、甲子年字代替。那时候不称为大陆壶,为规避稽查通称为“港罐”(香港的茶壶)和莺歌壶(台湾本地的茶壶)。
20、.土质与烧成温度
1、同时期,也有一些壶的壶底是刻「癸亥年制、甲子年制」等等无中国意味的底款,以利台湾的店家能公开贩售,在不幸遇上临检时,也仍能推说是莺歌壶(台湾本地陶瓷生产地,台北县莺歌镇)。
2、1975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到宜兴开门办学举办江“江苏省陶瓷美术培训班”王寅仙、徐汉棠、何道洪等被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选派参加学习培训班。
3、首先,我们就可以根据上述的标识去判断,每个时期的标都不一样。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紫砂壶底款去判断,因为紫砂老一厂的规模比较大,艺人也比较多,所以很多紫砂壶并非直接落款作者名称,而是直接打上,中国宜兴、荆溪江制等等字款。上述两种方法如今也是比较好仿制的,所以好要从其他方面搭配去判断。
4、江宏大|周志宣|陆奈男|韩顺英|蒋旭明|刘政|王芳|刘祥娟|王定芳|王竞芳|王婉如|王生娣|王建芳|周秀蒂|周卫芬|周映芳|周红芳|周顺君|周亚仙|周群英|范菊红|范年峰|范淑娟|范和芬|范亚芳|范卫群|范乃芝|张杏英|张凌芬|张建芬|许国英|潘燕萍|李锡凤
5、镭射标期(1993—1997年)
6、为什么壶底只印“中国宜兴”底款,而不用作者印做底款呢?众所周知这是由当时敏感特殊的历史时期所左右,也算是特殊的经典吧。因此也给后来仿文革壶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不用说,市场上赝品就横行了。不过也给玩赏“文革壶”留下了特有的趣味,举个例:至少每一把“文革壶”,要考证它的真伪的话,都需要从综合去考量,增加了不少趣味。
7、→没有证书的紫砂壶有没有价值?
8、2000年,黄龙山4号紫泥矿井,因为愈挖愈深,危险度太高,以及市场原因等封闭禁采,之后又因水患将整个矿井淹没。
9、中年的顾景舟在知道学徒制壶
10、这批水平壶在台湾炒作的价位很高,在1980年末,厂外有很多仿品出现,只生产茶壶无茶船与六小杯,落款方式与刻字相似。没有「请饮中国乌龙茶」这几个字,为后期仿造,与福建茶业公司无关,纯仿印章而已(后期仿造之品有分刻字的,与省下刻字钱的产品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