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石瓢壶刻绘71句文案

admin 心情说说 2023-11-02 07:38

一、石瓢壶刻什么字最经典

1、瞿子冶紧随曼生之后,又一位与紫砂壶艺术密切结合的文人,他将书法绘画与紫砂壶结合起来,创制了紫砂名品“子冶石瓢壶”。清瞿子冶石瓢壶身刻竹一丛,题"茶香一屋,左右修竹",署"子冶",盖镌"补笙茶具"。底钤篆书阳文"壶公"方印,把下篆书阳文"吉口"小印。翟应绍,字子冶,初号月壶,改号瞿甫,又号老冶、陛春、营砂壶,自号壶公。继陈曼生、朱坚后又一与壶艺密切结合的文人。

2、▲何心舟石瓢底款日岭山房

3、何心舟,道光同治年间的制壶名手,与同时期的制壶好手王东石,在梅调鼎、任伯年、胡公寿等海派文人的参与支持下,在浙江宁波创建了著名的玉成窑。两家铭刻虽各领风骚,陶手艺技却屡有不逮,而心舟所制却是从设计、制作到书画篆刻一气呵成,他的作品无不造型独特,极具文人雅趣。观此瓢制技功力之精湛,更是一洗早期文人壶重趣轻理之嫌,真正融书画、篆刻与壶艺于一家,用四个字来形容心舟的作品就是:逸、雅、精、罕。

4、花鸟取法八大、冬心、新罗诸家,山水自元四家入手,兼涉明代沈石田,并取清代大胆落墨之特点,细心收拾,笔墨上能融北派的厚重与南派的超逸于一炉,清丽洒脱,生动有效。唐云以收藏曼生壶著称,故先生晚年有“八壶精舍”之斋号。

5、子冶石瓢,三角形结构削直硬朗、挺拔俊逸,线面转折简洁明快,整器透出一种“骨力”,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强,激荡人心。子冶石瓢独具魅力的地方,就在于它在柔和中所展露的,积极进取的个性。

6、关注(紫砂壶百科书),每天学习紫砂基础知识(泥料、壶型、工艺)。

7、寒汀石瓢壶纵:5cm宽:8cm高:9cm(江寒汀旧藏)

8、桐君,相传黄帝时人,尝采药求道,行医济世,在浙江桐庐县,东山湾大桐树下,结庐栖身,有问姓名者,但指桐下茅庐以示,时人尊称为桐君。

9、为什么泥料很重要因为泥料决定着茶香;决定着是否能隔夜不膄;决定着是否能养出包浆。黄龙山自从封矿后,原先的藏泥就越用越少,目前不少泥是从周遍城市运来的,比如溧阳,长兴,湖州等地都有陶土出产,混合色素就成为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所谓“紫砂壶”。泥这方面,说真的,很多做壶的了解的都不是很透彻,卖壶的不懂也属正常,买壶的朋友不懂更不为怪了。但是周遍城市运送过来的泥土本企业一略不采用,坚持原矿。因为泥性不一样,铁质较高,云母·偏少。还有同样窑温下,茶壶的收缩比例参差不齐,很难掌握,(因为不同地区得质层的矿物质形成不一样,也解释了为什么紫砂茶壶一定要出产宜兴,只有宜兴的紫砂壶才正宗。紫砂壶不像是衣服鞋帽在

10、石瓢提梁壶高11厘米口径7厘米清杨彭年制、陈曼生铭

11、少年即从其祖母邵氏学艺,方二十便己身列紫砂名手之林。数十年来饱览历代紫砂精品,深入钻研紫砂陶瓷相关工艺知识,旁涉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考古等学术,仿古作陶,每遇历代名作,反复揣摩,悉心研究,所制作品与传器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12、瞿子冶,继曼生之后,又一位与紫砂壶艺术密切结合的文人,他将书法绘画与紫砂壶结合起来,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文人风貌,人称“瞿壶”。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子冶石瓢。

13、“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

14、石瓢壶自陈曼生始,流传后世成为经典器型,几代紫砂名家纷纷仿造。其中有一款与曼生瓢形制略有不同,壶身曲线柔和流畅。从侧面看,左右两条向上延伸的直线与口沿形成一个梯形面,继续向上延伸构成一个主观视角的“人”字形。壶身结构上包含三个三角形,分别是壶身,壶把,流与壶身之间的夹角。被称为“瘦壶”。而在如今,我们则普遍把壶身形制为三角形的瘦石瓢称之为子冶石瓢。

15、寒生绿蹲上,影入翠屏中

16、吴湖帆(1894~1968年),名倩,本名万,后名翼燕,号倩庵,又号东庄,现代绘画大师,书画鉴定家,斋名梅景书屋。早年与溥心畬被称为“南吴北溥”,后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在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

17、这把是与制壶名家杨彭年合作完成。

18、石瓢壶是清代后期曼生壶中的一种式样,壶身为圆台形,盖为平顶式,桥式纽,直流,壶柄为牛舌式,壶壁上宜书宜画。因造型古雅,又便于刻绘装饰,遂成为紫砂壶的经典器形。但后来所制的石瓢壶,器形并不整齐划也是在形体轮廓大体相似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造。

19、直到抗战胜利后,景舟先生再返沪上,但这一次不是拜会古董商,而是广为结识了当时海派的一批著名书画家,这次的上海之旅不仅让景舟先生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更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十几年的学艺从业生涯第一次爆发出了绚烂的火花,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就是和吴湖帆、江寒汀等合作的大石瓢壶。

20、子冶,便是瞿子冶,其名应绍,字子冶,尝任训导,上海松江人。

二、石瓢壶刻绘

1、石瓢壶适合泡红茶、乌龙茶、黑茶、黄茶。石瓢壶为紫砂茗器中经典款式,后经多人改良,细分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红华石瓢,汉棠石瓢等。但最终万海归宗,同出一源,此款应为曼生所创十八式之一。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足为钉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给人以轻灵而稳重之感。壶身八字造型,造成一个主视角度内的呈型表面,亦曲亦直,皆显现简朴大方的气度。直流,简洁见力度,多为暗接处理,溶于壶身整体。把多呈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型互补,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平压盖,桥钮,干净利索,比例恰当,充分体现出秀巧精工为上的特点。

2、正面:韵竹湖帆道兄书画落款:寒汀

3、这五把壶中,除了吴湖帆先生的一把画面为江寒汀所绘,其余壶的正面均为吴湖帆先生画竹一丛,竿竿青欲滴,枝枝绿生凉,背面诗文亦为前贤咏竹之作。最有意思的顾老的那把,上面所刻“但为清风动,乃知子猷心”语出之唐朝诗人李咸用的《题友生丛竹》一诗的最后两句,原诗为“何妨积雪凌,但为清风动。乃知子猷心,不与常人共。”

4、瞿应绍,字子冶,今上海松江人。工诗文,擅书画,用笔放逸。酷爱紫砂壶,并自号为“壶公”。

5、紫砂杯上一般人都是一边是风景或花草,另一边刻上福、寿、和等字样,也有上善若水、宁静致远、乐在其中等经典词句。

6、反面:「几度花时醉花下,三年江北梦江南」并记「惜抱轩咏梅花句,盖先生不独以文传也」

7、(2011年上海春秋堂秋拍)

8、顾景舟制大石瓢吴湖帆绘高86mm口径80mm

9、▲何心舟小石瓢底款曼陀华馆

10、子冶擅长画壶,刻壶,很少制壶,壶型设计,书画和镌刻都是其拿手的。他酷爱紫砂壶,对紫砂壶发展贡献很大。现存世的作品是古董拍卖市场上热门藏品。

11、此壶,由申锡制、子冶铭、子冶刻竹、景舟配盖,一把壶的渊源与传承,多么奇妙。

12、▲何心舟石瓢原作底款日岭山房

13、这五把紫砂壶已有三把进行了拍卖:“寒汀壶”、“相明壶”、“唐云壶”,并都曾创过当时紫砂拍卖的纪录。

14、石瓢壶的每一种变化,都独具美感,牵动爱壶人的心。今天我们从古至今,依次来看石瓢壶的发展演变,看你最钟情哪把瓢?

15、再到清代陈曼生更是把紫砂壶与文学书法篆刻绘画紧紧联系起来。陈曼生,酷爱紫砂壶,擅长古文辞,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其文学、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才气过人,是第一位在紫砂壶上铭刻作诗。后来者清代瞿应绍,字子冶,书画家,他在杨鹏年所制石瓢壶上刻竹,后人称子冶石瓢,在当时已是千金难求。杨鹏年制汉瓦壶上洋洋洒洒刻着“放下屠刀否,心莲倾刻开,三千今世界,开眼见如来”,紫砂壶自身带有文化气息,佛缘,岂有不受文人雅士佛教人士喜爱呢?

16、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

17、子冶在石瓢上铭刻姚鼐的诗句,可见他对桐城派的推崇,这就是文人壶的魅力所在,一句诗词,一幅画面,可以看到许多文化渊源与背景。

18、而在如今,我们则普遍把「壶身形制为典型的三角的瘦石瓢」,称之为子冶石瓢。然而,在百年前真正的子冶石瓢,不仅仅是因为其挺拔清矍之器形,子冶之诗文刻绘更是点睛之笔。

19、子冶石瓢壶是杨彭年制瞿应绍刻,尺寸大小:高6厘米口径5厘米。

20、养壶这么久,这样的包浆你是否遇见?

三、石瓢刻字内容

1、白石者,乃白石茶也。《云林遗事》记载:“倪元镇素好饮茶,在惠山中,用核桃、松子肉何真粉成小块如石状,置于茶中饮之,名曰清泉白石茶。”

2、(石羡)这个字,能打出来。可以用下面的输入法来打。用郑码输入法可以打出来:“?”的郑码编码为:gutr在写字板或Word文档中,键入字符编码:25584然后按Alt+X组合键;也可以打出:“?”。以上所述,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指正!

3、▲曼生石瓢唐云八壶精舍藏品

4、壶身上排横字:……如水画此遣兴(前面的没有拍下来)

5、▲石瓢的魅力,不仅文人士大夫对其情有独钟,皇亲贵胄亦被它的魅力折服。定亲王府第四代主人载铨,在宜兴专门订制石瓢壶,以载铨的私人堂号“行有恒堂”为落款。

6、国家级工艺美术师黄幼安|紫泥子冶石瓢(有售)‍‍

7、壶中百变,首推石瓢。紫砂壶历史源远流长,石瓢壶在紫砂壶的发展历史长流扮演者不可或缺的位置。其中最经典的五大石瓢壶是:

8、男人都爱“瓢”,好“瓢”!石瓢造型经久耐看,拿捏适度,出水暴爽,是男人的不二选择!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瓢这种刚劲中带着秀美,柔和中显韧力的特点就恰好迎合这类人群的需求,受推崇自然在情理之中。

9、从石瓢的诞生到其发展演变,每一代壶艺大师,都伴随一代经典石瓢的问世,它们以自己独特的神韵美感,和而不同地在紫砂历史长河中绽放光芒。"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也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最早的紫砂"石铫"壶。

10、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足为钉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给人以轻灵而稳重之感。壶身八字造型,造成一个主视角度内的呈型表面,亦曲亦直,皆显现简朴大方的气度。直流,简洁见力度,多为暗接处理,溶于壶身整体。把多呈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型互补,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平压盖,桥钮,干净利索,比例恰当,充分体现出秀巧精工为上的特点。

11、子冶曾与杨彭年、申锡、吉安等制壶高手合作,将书法绘画与紫砂壶结合起来,称“书绝、画绝、壶绝”,他们合作的壶,当时称为“三绝壶”。子冶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文人壶风格。

12、此后,壶坯轻舟运沪,戴相明携壶坯随江寒汀至吴湖帆家书画,吴湖帆饱墨执笔在五把壶坯上各题诗句,四把壶上各画型态相异的竹枝,第五把壶由江画寒雀一只相赠吴湖帆。(四把石瓢壶上风动疏竹画之落款皆为『湖帆』二字,湖帆壶刻字为『细嚼梅花雪乳香。寒汀兄为余画茶壶。倩自题』,壶上孤雀雪梅画之落款为『湖帆道兄正画。寒汀』。)画毕,仍由戴相明交货船带给顾家,由顾景舟亲自镌刻。

13、所以很明确:尊重作者的观点,大石瓢壶上的镌刻确为景舟先生本人亲力之作。

14、景舟石瓢,是由顾景舟预设制造的,呈椭圆形,上窄下宽,颇具备分寸感,壶身丰满,虽型制为几何型,但每根线条饱含了柔润,景舟石瓢充分了展出了线条的软而韧度。

15、善鉴别收藏古董,书画、篆刻。有诗、书、画三绝”之称。其墨竹工力最深,纵逸自如,常绘梅竹。

16、1943年春,戴相明首次到潜洛会见二表兄李相荣,陶厂已因战事而败落,不胜感叹。遂拜访众多紫砂窑户和技师,恢复供货关系,小量紫砂产品运沪经营。戴相明经营铁画轩十数年,呈现中兴之势,至1956年公私合营,按政策安排进上海市土产公司任职,1986年退休。至今,铁画轩依旧屹立上海。

17、视频l全手工、半手工有什么区别?

18、欢迎壶友一起分享个人知识啊

19、吴湖帆书画(顾景舟旧藏)

20、壶身铭:“冬心先生余箴其画竹研,研背有竹一枝,即取其意。板桥有此一纵一横,颇有逸情。子冶藏板桥画盖仿梅花P102者。仿梅道人子冶自记。”壶盖铭“宜园”。盖印“吉壶”。把下印“彭年”。

四、石瓢壶经典款

1、壶身刻竹过墙及壶盖,两束竹枝,一纵一横,不再拘束于壶身,自由延展,情趣盎然,布局错落有致,刀法粗细、深浅,恰到好处。

2、吴湖帆书画高:86mm口径:80mm

3、唐药城大石瓢壶顾景舟制

4、紫砂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把壶,你心中的供春是怎样的?

5、另一侧行书铭“秋雨乍开霁,夕阳明柳丝。扁舟无桨荡,来生祗凭伊。子冶。”盖铭“笑山二兄茶具。南台画,子冶题。”

6、笑山为王发桂。王发桂,字笑山,道光十六年进士,镇压太平天国,受左宗棠力荐,后整治盐漕粮税,名震一时。

7、清道光杨彭年制紫泥子冶石瓢壶

8、把多呈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型互补,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平压盖,桥钮,干净利索,比例恰当,充分体现出秀巧精工为上的特点。

9、(2012年中国嘉德春拍)

10、此壶为杨彭年和翟子冶合作的作品,壶型古朴清瘦,刀锋简洁有力,两位大师合作,气韵天成,难得上品。

11、上海铁画轩戴相明所珍藏,后流传至台湾,最后被台湾藏家连同其他紫砂藏品一同上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