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袁隆平的三个小故事
1、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2、1981年6月6日,国家科委、国家农委在北京联合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科学技术特等发明奖授奖大会。由袁隆平代表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登台领奖。除奖章和发明证书由袁隆平带回湖南保管外,还有一共10万元奖金。袁隆平本人足足分得这项特等奖金5000元整。
3、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毕业鉴定上写着“爱好——自由,特长——散漫”。毕业后,去了湖南安江农校担任教师。
4、当时的世界是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双方进行着科技、经济、文化等综合国力的比拼,而农业科学作为关乎民生的学科也得到了重视。而那时,无论是欧美还是苏联的主流农学家都对水稻杂交持反对意见,以苏联科学家米丘林、李森科为首的学者认为除非嫁接,否则水稻天然没有任何杂交优势;西方有些科学家更是断言:“研究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5、一直以来,袁隆平心中有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不仅让中国人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还为世界粮食供给做出杰出贡献。这位老人海纳百川的胸怀与永不止步的科研精神,也成了最好的家风和永恒的家训。
6、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 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7、后来,袁隆平如愿以偿考取了当时的西南农学院,毕业后遵循儿时内心的召唤,到了湖南省黔阳县安江镇农业学校当了一名老师。这时候,母亲为了照顾孙孙,完全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成为一个标准的农村老太太。母亲去世后,袁隆平的回忆中都是满满的愧疚和遗憾。
8、袁隆平(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
9、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10、妈妈早已经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当他看到进门的儿子后,这位87岁高龄的老人心里很不是滋味。便心疼地说:“二毛,你也是60岁的人了,不要天天这样子拼命,应该注意身体。”袁隆平便安慰她说:“妈,没事儿,你儿子我的身子骨还硬朗着哩!”
11、袁隆平有三个孩子。一个学金融,一个学管理,小儿子学农,按说是遗传了他的事业。小儿子在广西农学院毕业之后,在湖南湖南农大读硕士,曾在香港大学读博士。后来也从事和农业先观的工作。袁隆平对孩子的教育是“无所谓”,尊重孩子的选择,相信他们的奋斗。如今他们都是事业有成。在家风家教方面,袁隆平似乎选择“身教”大于“言传”的方式,用自己的奋斗的一生,为孩子树立了正确的榜样,使他们在“于无声处”得到最好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最好的家风,更是永恒的家训。
12、4月,转到长沙住院治疗。
13、想到这些,袁隆平矛盾的心情、痛苦的思想豁然开朗。思想通了,袁隆平向学校递交了服从统一分配的决心书。在学校的统一分配下,袁隆平拿着分配通知,来到湖南省农业厅报到了,接着就被派遣到偏僻的湘西雪峰山麓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
14、朴实的话,深刻的道理。这位耄耋老人给我们留下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5、六七月份的天气,他每天都手拿放大镜,一垄垄、一行行、一穗穗,大海捞针般在几千几万的稻穗中寻找,汗水在背上结成盐霜,皮肤被晒得黑里透亮,连常年扎在水田里的农民都自叹不如。
16、袁隆平爷爷对自己的颜值有着谜一般的认知。12年前他就会玩自黑抛梗,“小时候祖母说我丑……我这个人呢,非常丑陋的。”接着话锋一转,“诶,他们叫我资深帅哥”,十分得意。
17、袁隆平一生都在忙碌着,后来回想起来,充满了歉意。因为脑子里只有杂交水稻的研制,忘记了对于70岁老人来到一个新地方,更何况这么艰苦,对于老母亲,是多么大的挑战。
18、袁隆平低调朴素的生活习惯以及对事业的无限追求,耳濡目染着孩子们,成为家庭中一笔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19、他前半生研究杂交水稻,亩产量远高于传统水稻。在他指点下,中国种植了1700万公顷杂交水稻,产量每公顷8吨,年目标产量为每公顷18吨。
20、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二、袁隆平的一个故事
1、但袁隆平并不这么认为,从1960年开始他尝试着寻找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水稻。正常来讲水稻属于自花授粉植物,在水稻花上同时存在雌蕊和雄蕊。而他要找的是一株变异的、天然没有雄蕊的水稻,这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寻找的前4年袁隆平一无所获。连着做4年没有希望的事,光是这一点,就注定了袁隆平的不凡。努力终于有了回报,1964年袁隆平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在随后的两年实践中他证明了,杂交技术可以提升水稻的产量。
2、袁隆平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为了培育能保持高产的杂交水稻的种子,他花了1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培育成功了。这种杂交水稻亩产达到1000多,为改变我国粮食生产的落后状态打了一个翻身仗。
3、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69号2号楼1层2号
4、“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5、有一件事,让史勇敢想来特别的遗憾。那是2018年11月份的一天下午,他到袁老办公室汇报工作,当时袁老特别高兴地介绍一个水稻新品种,高产潜力大,优质好吃,当年产量创下记录,取得六项突破。“只记得当时特别着急,因为距离高铁开车不到30分钟了,内心当时在想,从国家杂交水稻中心到长沙南站会不会堵车、赶不上这趟车下趟车来不及与客户开会等等,我听的同时就移步到了袁老办公室门口,当时还是他的秘书杨处长跟袁老说‘袁老师,下次再介绍,小史要赶高铁。’现在回忆起来,感觉很惭愧、很遗憾,当时没有认真听,以后再也没有机会聆听老人家讲杂交水稻了。”
6、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帮腐,虽一时享受与奢华,但终将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助廉,虽生活普通而平淡,换来的却是亲人的温馨相伴和幸福的持久绵长……
7、我们知道他是共和国的英雄,是教科书上出现的伟人,但说到他的时候,却又总觉得没有距离感,像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亲人一样。
8、2009年,长沙市芙蓉区表彰一批金婚银婚家庭袁隆平家庭获授“和谐示范家庭”称号。站在领奖台上,袁隆平夫人邓哲深情地说“嫁给袁隆平是我的运气和福气!”。如今,两老的晚年生活甜蜜蜜。昨日,他们的家庭被授予“和谐示范家庭”。在生活中,袁隆平亲切地称邓哲为“贤内助”。婚后,两人一直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袁隆平一直忙着杂交水稻的研究,同是学农出身的邓哲则承担了家庭的绝大部分责任。上世纪70年代,袁隆平在海南岛,有7年没有回家过春节;3个儿子出生时,只有一个孩子他第一时间抱着了……因为袁隆平的执着和邓哲的无私,成就了新中国农业的飞跃发展和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
9、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10、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赞叹道:“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用农业科学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11、1974年,袁隆平在安江农校试种的“南优2号”杂交稻亩产628公斤,与常规稻亩产150公斤相比,简直是是天壤之别。1986年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关键一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用勤劳和勇敢揭开了我国杂交水稻大面积制种、推广的序幕。
12、在这里,他遇见了自己第一位恋人。袁隆平跟对门学校的女老师谈过一次长达数年的恋爱,对方最后还是放弃了他,选择了一个“出身比较好”的男青年,“做出了在政治上‘要求进步’的选择”。
13、君似雁随阳,为民谋稻粱。袁老毕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为“稻粱谋”,为民生计,无愧侠之大者、国之仁士!他将永远为人们所缅怀。
14、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15、为了激发同学们学外语的兴趣,他采取课内师生之间用俄语回答简短提问,课外教唱俄语歌曲,与苏联同类学校同学通信等多种形式,来丰富教学内容,巩固课堂所学单词和语法,收到良好效果。连原来对外语不感兴趣的同学,也提高了兴趣,进步很快。
16、作为明星科学家,他还担任农产品推广的大使。现在关于食品安全的越来越受大众的重视,超级水稻和转基因技术等都需要像袁老这样的专业人才,才能让公众放下疑虑。
17、1953年夏,4年的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袁隆平和其他同学一样,面临着毕业分配的选择。7月下旬,学校在礼堂举行分配动员大会,向毕业生发出号召:服从统一分配,到农村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8、“2016年8月10日,我带团队成员跟袁老汇报水稻品种表现,袁老特别详细询问品种在具体哪些地方,表现如何,甚至到单穗多少粒、千粒重多少、一亩多少穗、结实率多少等等。真的被袁老严谨科学态度所震撼,自己也深受鼓舞。”
19、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他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的一生只为一个使命而来——让人类远离饥饿。
20、正是凭着这种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在勘察了14万余株稻穗后,经过两年的探索、试验和研究,他终于写成引起国内外科技界高度重视的“惊世”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从此,“杂交水稻”这四个字伴随了袁隆平的一生,成为他毕生不懈追求的事业。
三、袁隆平的三个小故事,400字
1、是啊,袁隆平院士是血肉之躯的普通人,只是他在人们心中是神一样无双国士。他用毕生努力,让亿万人填饱了肚子,过上了“食可饱腹”的生活。
2、这些都是袁公生前,获得的荣誉和称号。中国人,或多或少,都与他有“一面之缘”,或许在课本里,或许在饭桌上,或许在人世间,大家更喜欢亲切地叫他,袁爷爷。
3、本期刊发宁波上航测绘公司推介的诵读作品——《袁隆平的家风故事》。
4、专注源于自律。袁隆平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种植水稻。
5、日常的工作接触,史勇敢对袁老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他一次次被老人的人格魅力折服、感动。
6、wearewaitingforyou
7、他想:自己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自己亲眼看到新中国刚刚成立,百业待举,百废待兴。国家在有许许多多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拿出了不少的钱来修建校舍、培养大学生。4年大学生活中,老师们花费了多少心血传授知识,培养自己。
8、1947年6月,湖北省举办全省体育运动会。袁隆平非常喜爱游泳,便向体育老师报名,要求参加预选。老师朝他打量一番后,摇摇头说:“你个子太小,体力不够,不行!”他心里不服气,心想:自己从8岁开始,在随父母逃难的途中,就是走水路来重庆的,一天不小心,在船上被四弟隆德推下了水,险些被淹死,幸亏被一位老船工救上船来,才保住了性命。
9、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楼前,三捧青翠的稻束静静矗立。不知是谁,采下老人毕生为之奋斗的梦,向他祭献。
10、邓则不容易发音,“则”还可以被听成个“贼”啊!在袁隆平的建议下,原来的则就变成了哲,因为哲还有智慧聪明的意思,袁隆平这样跟妻子解释。
11、经过两个春秋的观察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较丰富的认识,根据所积累的科学数据,在大学毕业工作12年左右的他,发表在1966年第17卷第4期《科学通报》上。
12、袁老说:“我还就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13、秋季,袁隆平带领科研小组李必湖、尹华奇来到海南岛崖县南江农场进行三季水稻实验条件良好的海南,进行研究试验,向该场技术员与工人调查野生稻分布情况。1971年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袁隆平调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研究协作组工作。
14、袁爷爷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他毕生的追求。让全国人民吃饱饭,他做到了。
15、有一次,和妻子到香港去。
16、袁隆平成名后,不少国内外大公司看到了杂交水稻种子背后隐藏的惊人财富,纷纷登门找他合作。有朋友说,当年袁隆平如果“下海”,早就是亿万富豪了!可是,面对诱惑,他毫不动心。袁老说,这主要受母亲给他讲的一则很有哲理的故事影响。
17、(笔者:“师生恋”这个词出现在袁隆平院士的婚姻里,是对当下国内外某些学校禁止师生恋的一种回怼。当然,这里所说的师生恋是以婚姻为目的的,绝不包括师生间不正当的两性关系。在常人眼中,恋爱双方不仅要在家庭背景上“门当户对”,还要在年龄上“旗鼓相当”。其实不然,很多时候看上去年龄和家庭背景相差很大的两个人走在一起,也是可以幸福一辈子的。关键是,这两个人如何实现优势互补,阴阳和合。)
18、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获得者。在国际上11次捧回大奖。获得的“世界粮食奖”更是农业领域国际上的最高荣誉。
19、而今,在另外一个世界,袁隆平和母亲会一起坐在稻子下面乘凉吗?
20、为了教学和科研,他不仅努力学习俄语,而且刻苦自学英语,不断提高听、写、阅读水平。通过长期坚持,他可不带字典阅读英、俄外文杂志和资料,是全校第一个外语过关的专业教师。他经常以现身说法来启发教育学生,要刻苦学好外语,多掌握一门外语,就等于多打开一扇获取知识的窗户,可以学到更多更广的科学知识。
四、袁隆平的三个小故事英文
1、最有意思的是,袁隆平竟然让妻子改了名。这是什么原因呢?
2、他的伟大,却源自于普通。
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的故事:
4、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名誉院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黑龙江延寿县经济发展顾问。
5、1964年2月22日,与农技干部邓则结婚。1964年到1965年,两年的水稻开花季节里,他与科研小组在稻田进行杂交育种试验。后在稻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
6、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7、袁隆平,男,汉族,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21年5月22日与世长辞。
8、(笔者:儿时的自由散漫,在成年后有了结果——爱好广泛,多才多艺。自由散漫,不仅是“熊孩子”或“问题孩子”的代名词,也是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孩子的外在表现。)
9、母亲说:“一天,一只胖胖的狐狸正在觅食,听见一群雏鸡在围栏里唧唧喳喳地叫着,垂涎欲滴,便四处寻找进口。终于,在围栏一角它发现了一个小洞。可是洞口太小了,它那肥胖的身躯进不去。于是,这只狐狸便绝食5天,饿瘦了自己,终于穿过了那个小洞,贪婪地吃光了小院的雏鸡。可是,这时它发现自己那吃得鼓鼓囊囊的大肚皮却出不去那个小洞了。无奈,它又绝食5天,再次饿瘦了身躯。结果,回到院墙外的狐狸,依旧是原来那只狐狸。”当时袁隆平还小,不太理解其中的寓意。
10、“袁老的心愿就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造福全人类。回忆在巴基斯坦工作时,当地人称杂交稻为‘ChineseHybridRice’‘中国杂交水稻’,提起袁老大家都特别兴奋,我作为中国人也特别的自豪。”
11、江财传媒联盟国旗队外宣部出品
12、点小花花,让他们知道你“在看”我
13、袁爷爷相当自恋。被问到怎么保养的时候,他神秘莫测地一笑:“这个,心态好。人家喊我呢,70多岁的年龄,50多岁的身体,30多岁的心态,20多岁的肌肉弹性。”
14、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2018年4月14日,袁隆平在海南接受凤凰财经采访时发表了对转基因的看法。对于转基因大豆,袁隆平指出,只要是通过安全检测的转基因作物,都是没有问题的。袁隆平表示,转基因是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15、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16、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
17、(笔者:灾难和挫折,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垫脚石”。在童年遭遇的灾难和挫折,往往会令其产生自卑感。而适度的自卑感是一个人发愤图强的源动力,促其在“弱项”上实现突破,成为“强项”,获得优越感。所谓的“久病成名医”就是这个道理。)
18、单位|宁波上航测绘公司
19、2005年年底,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北京正式宣布从2006年起停止对华粮食援助。这标志着中国26年的粮食受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并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援助捐赠国。
20、每个人都有可能成功,哪怕是儿时顽劣,童年不羁。只要他(她)心中有志向,脚下有动向,都可以通过努力从普通走向优秀。
五、袁隆平的几个小故事
1、1979年杂交水稻首次走出国门,在美国开花结果。此后,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种植面积达到150万公顷。
2、(笔者:结婚,标志着新家庭的组建,对一个人而言,可谓是一生最重要的大事。选对了另一半,幸福快乐总相伴。否则,人生灾难便来临。如果两个人情投意合且志同道合,“闪婚”也不是不可以的。年轻的袁隆平能够说出“结婚比较重要”这句话,足以见得他对婚姻和家庭的看重。小家安定,事业才会稳定。)
3、直到长大成人后,才明白了目前的良苦用心,那就是告诉他:“要学会节制自己的欲望。”袁隆平也渐渐地体味到了古人说的“无欲则刚”的道理。袁老一生不重名利,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的贡献给国家。
4、北京昌平地铁南邵站路劲世界广场3/4层
5、他们一生牵手永远,不仅是夫妻,是师生,更是工作搭档。袁隆平在海南搞试验,父亲却因胃癌住院。邓哲体恤分身乏术的丈夫,就从湖南赶到重庆照顾老人直到老人去世......袁隆平事业上的不断突破,背后一直有妻子全力以赴的支持与付出!
6、而一生都在与杂交水稻链接在一起的袁隆平,生命中有三个女人,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7、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国内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杂交水稻之父”、国家首个最高科技奖等等。袁隆平也从一个躬耕田畴的农业科学家成了身价千亿的“富翁”、两院院士、集团董事。
8、德安县隆平学校是国内第一家经袁隆平院士授权并以隆平名字命名的公立教育机构,2014年4月初,德安县正式启动该学校项目建设,总占面积约8亩,现代简欧风格,总投资约5000万元,学校为九年一贯制编制,可接收1600余名学生就读。校内建有隆平科技陈列馆、隆平主题墙、隆平实验基地等隆平元素,可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优美、和谐、素雅的学习场所,有效解决德安县城新区适龄儿童不能就近入学的问题。2016年8月全面建成,9月1日已迎来首批新生。
9、扫码加入(留美学子)公益分享汇
10、1953年8月,袁隆平告别母校西南农学院,走进了安江农校的校园,开始了长达18个春秋的教学生涯。来校第一个学期,因缺少俄语教师,学校分配他到文史教研组教俄语。性格随和的袁隆平,尽管专业不对口,但他服从学校安排,愉快地当上了俄语教师。
11、对于我们这些,有幸与袁老生活在同一个年代的人来说,他就像是一位可亲的长辈。
12、2004年“感动中国”给他的颁奖词写得十分贴切:
13、二是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三是突破了制种关,过去的研究认为,水稻异交率仅4%,杂种一代种子产量极低,离生产要求相距甚远;国际水稻所1971年开始研究,1973年放弃,原因也就是当时在该所没有人相信可以解决制种难题。而袁隆平领导的课题组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制种产量逐渐提高,现在高的已达亩产300公斤以上。
14、一个人,一件事,一辈子。
15、袁隆平小时候被妈妈喊昵称“二毛”。上学的时候,老师给袁隆平的评语是:“爱好自由,特长散漫。”
16、(内容来源:新民周刊、中新网、北京纪事杂志社等。整理:北京小土豆。)
17、“我受之有愧,我的奖太多了,我不在乎这些东西了。”
18、预赛的那天早晨,由周老师带队,10多个初选上的同学每人骑一辆自行车,奔向比赛的游泳场,袁隆平也偷偷地跳上最后一位同学的自行车后架上同行。待到达预赛场地时,周老师发现了他,便笑着对他说:你既然来了,也就试试看吧!
19、(笔者:我们平时评价一些调皮顽劣的孩子时,常用“自由散漫”来形容,袁隆平的老师只是把这四个字做了一个进一步的扩展而已。可见,童年的袁隆平不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他母亲那个昵称“二毛”也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20、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哔啵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六、袁隆平的三个小故事
1、教育·人文·名师·媒体生态圈
2、原来……老神仙,也是会离开的啊。
3、我觉得袁隆平的成就非常了不起,杂交水稻技术解决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为国家安全百姓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
4、大人物的小故事|袁隆平
5、“袁老真的是淡泊名利,一介农夫。2016年7月1日上午,我与超级稻种植技术专家肖利民老师一起到袁老家里,当时他正在院子里散步。我们汇报了超级稻在隆回县羊古坳的种植长势情况,询问了袁老的身体情况,袁老当时甩了甩胳膊哈哈一笑,意思是棒得很。肖老师当时跟袁老介绍说我是年轻的公司领导,袁老鞭策我说,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他说,知识是基础,汗水是实践,灵感是思想火花,机会宠爱有心人。”
6、“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这就是袁隆平!
7、然而,在人们满怀期待袁老进入百岁老人行列之时,噩耗传来。
8、谁曾想到,几十年前,还有很多中国人吃不饱饭呢?饥荒的那一段岁月,承载了太多人的记忆。
9、责任编辑|张璐蔡泉泉周歆莹符乐乐
10、1996年,袁隆平主动请缨立项“超级杂交稻”,4年后,他的稻种已经能在每亩土地上收获700公斤粮食,轰动世界。2006年,在袁隆平提出超级稻后的第十年,联合国停止对华的粮食援助,标志着中国26年粮食受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
11、小儿子袁定阳从小就是父亲的“小跟班”,天天在稻田里一脚泥一脚水地踩着。他最大的志向就是像父亲一样,一生致力研究杂交水稻。他获得湖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硕士学位后,一直跟随父亲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工作。深受父亲影响,袁定阳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勇于探索,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为超级杂交水稻分子育种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
12、现任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名誉院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
13、袁隆平院士为解决人民的温饱奉献了毕生精力,是真正的“国之栋梁”“国家功臣”。人民不会忘记他,国家不会忘记他,世界也不会忘记他。
14、在生活中,袁隆平先生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充满孩子气,完全不讲究吃穿,偶尔也会去逛街。
15、袁隆平1930年出生在战乱的北平。因为父亲职业身份,他从小便与父母、兄弟颠沛流离,辗转全国多地。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湘西偏远山区安江农校做老师。
16、本期《大人物的小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下期再见!
17、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袁隆平为什么被称为近代圣人,他有怎样的功绩?
18、袁老最大的贡献莫过于,构建完善的杂交水稻理论体系。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上的水稻产量。
19、事实上,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举动。
20、主持人说“您今年83岁高龄”,袁老说是“83岁青春”。
1、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
2、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其中杂交水稻立下了汗马功劳。
3、在与病魔抗争一个月后,袁隆平院士离开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