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关于牧童的古诗
1、吕岩〔唐〕(约公元八七四年前后在世)一名岩客。字洞宾,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前后在世。相传他后来在长安酒肆,遇到仙人锺离权,遂得道,不知所终。这就是民间盛传的“黄粱梦”故事,许多小说家戏曲家,都取以为小说、戏曲的题材。
2、(学古诗)嫦娥——李商隐
3、感谢俞备红老师为邵老师说吧诗歌版块创作的画作——
4、“忽然闭口立”:于是,他就一下子闭上了嘴,站在了树下。
5、(学古诗)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欧阳修
6、全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7、翻译: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
8、牧童放牧归来,吃饱饭后已是黄昏。他蓑衣还没脱,就躺在草地上,惬意地欣赏起天空的明月来。
9、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10、牧童 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
11、翻译: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12、 皷腹台前成现句,牧童也解倒骑牛。——宋 释心月《钱泉都庄偈》
13、全诗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画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这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
14、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
15、(学古诗)赐萧瑀——李世民
16、清溪江令公宅 还有往年金甃井,牧童樵叟等闲窥。
17、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18、软坡便伫犊,凉荫聚群髫。
19、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20、收听《牧童》赏析音频,请点击声音图标
二、
1、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2、《牧童》一诗,不仅让读者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该诗反映了诗人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诗中尽道牧童生活的闲逸与舒适。
3、作者袁枚跟你们一样,他在丛林里玩耍的时候,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4、他仕途不顺,48岁那年,辞官还乡。在于金陵小仓山(今南京市广州路西侧)修建了“随园”。在此,他交友广泛,名望甚高。
5、这一首唐诗是吕洞宾流传下来为数不多的作品之一。却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也让我们能够更加懂得道家文化道家文化之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6、田家元日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7、(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在草地上)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8、途中春 牧童向日眠春草,渔父隈岩避晚风。
9、袁枚出生于贫困家庭,但是他天资聪颖,7岁开始作诗文,12岁考中“秀才”。21参加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是当时200多位考生中,最年轻的一位。
10、翻译:落日的残霞落在岳山顶,牧童骑着黄牛回去了。
11、(学古诗)小儿垂钓——胡令能
12、“牧童骑黄牛”:一个放牛的孩子骑在黄牛背上。
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4、《清明》作者:杜牧(唐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5、(学古诗)望岳——杜甫
16、村行 暧暧村烟暮,牧童出深坞。
17、所以前面的这两句唐诗,显然就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概括所看到的场景。也是为后文当中主人公的出出现做好铺垫。果不其然,第三句“归来饱饭黄昏后”就写牧童吃饱了饭以后,就已经是黄昏时候。
18、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19、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20、《所见》袁枚〔清代〕
三、
1、作者简介: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
2、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3、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4、共拈短笛与长鞭,南亩东冈去相逐。
5、翻译:牧童横骑在牛背上回去,口着吹着短笛。
6、《清明》——杜牧(唐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所见》——袁枚(清代)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田家元日》——孟浩然(唐代)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村晚》——雷震(宋代)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山中》——李涉(唐代)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7、青草铺开在原野上,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8、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9、山中 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10、过骊山作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11、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
12、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