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富春山居图上的题字
1、吴之矩去世后,这幅画才归了儿子吴问卿。
2、富春疑案參來久,今喜辨明楊即柳。高王目迷何足云,壓倒德潛談天口。我非博古侈精鑒,是是還應別否否。沈文王氏乃捉刀,華亭晉陵仍左右。始識流傳只一圖,珷玞(似玉美石)安可同瑤玖。笑予赤水索元珠,不識元珠吾固有。如浮海者必由河,如登山者必歷阜。縱云露柱即燈籠,坐令優孟望而走。每讀班賦(似為張衡《东京赋》之誤)發深思,貴耳末學多膚受(《東京賦》:“若客所謂末學膚受,貴耳而賤目者也。”謂學問膚淺,僅得皮毛)。吳下詩人即趁闕,試與觀之應覺醜。還續長言當自訟,庶使此圖更因壽。
3、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4、高清图之后附《富春山居图》历史和解读
5、这对他来说,不难的。毕竟这六张纸的长卷,那些山石,草木,云霞,人物,都在心里,每一处,每一笔。
6、那么,乾隆为啥不愿为它题字呢?正常来说,有三个原因:一是未经乾隆手。没见过,所以没法题字。二是不喜欢。见过但不喜欢,所以不愿题字。三是赝品。见过但发现是假的,所以不愿题字。
7、画自元代四家中的黄公望,他也叫大痴
8、以後展玩亦不復題識矣(此乃最后一跋,是时乾隆已退位,跋末钤有“太上皇帝”与“十全老人”二章)。
9、当然也不能不在画上题字啊,细细写了很多话,写到最后,最末一句写的是:
10、那是清顺治七年(1650),江南宜兴吴府,卧病在床的吴洪裕到了弥留之际,气如游丝的他死死盯着枕头边的宝匣,家人明白了,老爷临死前还念念不忘那幅心爱的山水画。有人取出画,展开在他面前,吴洪裕的眼角滚落出两行浑浊的泪,半晌,才吃力地吐出一个:烧。说完,
11、更多我们都挺喜欢的内容?
12、丁卯仲春,盤山行宮展玩,因用前韻,再題名山佳畫,相對怡神,致足樂也。乾隆御筆。
13、后来人称这幅是“画中兰亭”
14、《富春山居图》描写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展卷观览,人随景移,引人入胜。树丛林间,或渔人垂钓,或一人独坐茅草亭中,倚靠栏杆,看水中鸭群浮沉游戏。天长地久,仿佛时间静止,物我两忘。
15、他将这幅画送给了好友无用师。无用师很可爱,他觉得,这画这么好,完成得这么不容易,日后难保没有巧取豪夺的人,就让黄公望在卷末,把这画的始末前后由来都写清楚,以告知各位——这幅画是我的!?
16、解放后,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在浙江省革命文物管理委员会供职期间,得知《富春山居图》(剩山卷)在吴湖帆手上后,内心颇为不安。怕一旦再遭遇天灾人祸,以个人的能力极难将其保存下来,只有国家收藏才是万全之策。于是,他多次来往沪杭之间与吴湖帆商洽,又请出钱镜塘、谢稚柳等名家从中斡旋。吴湖帆被沙孟海的诚心感动,终于同意割爱,吴湖帆将他装裱珍藏的“富春一角”长卷以5000元的价格出售给了浙江省革命文物管理委员会。1956年,《富春山居图》(剩山卷)落户浙江博物馆,成为该馆“镇馆之宝”之一。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随着故宫文物的南迁,在解放前夕,被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17、从传承题跋艺术的意义上说,子明卷倒是可以做为一份教材。它的画心部分就有多达53通的题识,前后隔水还有2条跋语。我在2011年台北故宫展出《富春山居图》时,被邀接受福建省电视台专题节目采访,获得子明卷的电子图版,才有机会细读所有题跋。我根据节目需要,介绍了其中几通重要题识,也把能够看清的文字都记录了下来,既供自己研究学习,也想让有兴趣和需要的同行参考,所以整理发表在此。
18、庚戍春以八旬正壽,展扣岱宗,六登壹天之閣,適行笈中攜是卷,即境印心,覺盪胸抉眥之奇,相與無盡也。御識。
19、即思之不忘,乃以意貌之,物远失真,临纸惘然。
20、在2010年3月20日的《富春山居图》特种邮票首发式上,不仅有《富春山居图》特种邮票(放大版)首发揭幕,来自大陆和台湾的画家也将再次挥毫共作《富春山居图》,并力争举行“剩山图”和“无用师卷”真迹到富阳圆合的邀约仪式。
二、富春山居图题字(谁题字)
1、乾隆拿到《无用师卷》的时候,其实已经先收了一幅据称来自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称“子明卷”。
2、先勾山石主脉。主线的搭配错落不可随意,它关乎空间的前后,而披麻皴在秩序感的前提下用笔松动,先淡后重,交错复加,呈现秩序中的变化和变化中的秩序,而不怕“乱”,乱与不乱是意趣相见。破墨法的运用除了水分的把握,其根本还在于用笔的肯定及对秩序感的认识。
3、田盤山色,与此卷俱,愈看而不厭者,蓋得熟中生趣耳。乙巳春御識。
4、“子明”倒也确有其人,也是黄公望的朋友。顾复《生平壮观》卷九记黄公望画:“子明画绢,中幅。款题甚长,水墨,不作大树重山,水中一泒低小连山,前人笔所未有。题云,‘无尘真人领致道,而余留杭,及至琴川,而真人又回钱塘,独乃弟子明留方丈,比来,假榻两旬,朝暮与子明手谈之乐,临行出此幅徵拙笔,遂信笔图之,以当僦金之酬,他日无尘老子观之一笑云。至元戊寅闰八月一日,大痴道人静坚稽首。’”黄公望与子明有围棋(手谈)之乐,且以此画作僦金(房租)。可见“子明隐君,将归钱塘,……”做假者,也有一番心思。
5、此系丙寅春月題語,長至後一日再識。
6、画家不懂题跋,自己作品的题款便会出现问题,所以我早就在1996年第6期的《国画家》杂志发表过一篇拙文《国画题款现状堪忧》,呼吁学术界赶紧重视。事后在某些全国性画展上,也有评委注意评选作品时关顾题款,有些院校则在教学中加入题款课程,都是亡羊补牢,效果不容乐观,还须努力。
7、上图为:《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8、董其昌和子明都是铁证,所以在第二幅没出现之前,乾隆认为第一幅是真迹,其实是赝品。也正因如此,他才不好意思在第二幅上再题字。
9、在《富春山居图》中,按照富春山脉络的延伸,应用了“长披麻皴”的画法,江面以横向长皴来表现水面波纹,与山体相交接的浅水处也用长线条皴擦来表示。高峰和平坡用浓淡朦胧得横点,描写丛林,用变化了的”米点皴“法,粗细变化,聚散组合,远近浓淡干湿结合,苍苍茫茫。远山高峰远树穿插淡墨小竖点,上细下粗,似点非点,似树非树。山石大部分用干笔皴擦,线条疏密有致;长披麻皴为主,略加解索皴;皴笔的转折灵活自如,墨虚实枯润相融。
10、在绘画构图中,黄公望采用了阔远的方式,实现了绘画构图上的转变。在山水画中,元代的四家所采用的是一种由近及远的绘画手法,有着非常清晰的层析,显现出了画面的阔大之意,给观者留下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
11、如把“剩山图”、“无用师卷”、“子明卷”,并排观看,“无用师卷”与“子明卷”的构图大致相同。“无用师卷”少头,“子明卷”缺尾。
12、作为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富春山居图》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从古至今都充满传奇色彩。日前,在经历了360年的辗转分离,《富春山居图》终于以完整画卷呈现。5月11日下午,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卷)“启程”前往台北故宫博物院,将与在那里收藏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合璧展出。据了解,《富春山居图》问世已有660年,剩山卷和无用师卷分藏海峡两岸也逾60年,仅剩山卷目前市场估价就有5亿元。本期开始,《半岛讲堂·拾遗》将为读者讲述浙江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的传奇故事,这些珍贵文物代表了从河姆渡时期、良渚时期至清朝晚期的创作巅峰。
13、这幅在吴府里已经传承了三代人,被吴家老少视为传家宝的《富春山居图》,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丢入火中,火苗一闪,画被点燃了!
14、它叫《富春山居图》,完成于669年前
15、1487年秋天,有一次在市面上,竟然又见到了这幅不知道已被转卖了多少次的《富春山居图》。与卖家谈好价钱,归家去拿银子,再赶回去时,却已经被人抢手先买下。
16、无用大师的俗家名字叫做郑樗,是全真道士金志扬的弟子。因为是同门师兄弟,两人关系非常好,黄公望就想把自己晚年的名作《富春山居图》送给无用大师。
17、合作|联系我们:Lstudio@VIP.1com
18、您的每次支持都是对二小的鼓励
19、就在国画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从人群里猛地窜出一个人,“疾趋焚所”,抓住火中的画用力一甩,“起红炉而出之”,愣是把画抢救了出来,他就是吴洪裕的侄子,名字叫吴静庵(字子文)。为了掩人耳目,他又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画,用偷梁换柱的办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图》。
20、畫家貴正不貴奇,大癡此卷三昧知。天地造物非物造,元氣裹合神淋灕。六法上乘我所喜,言之不足長言之。石渠寶笈惜未載,行□出笥常相隨。田盤小憩天成閣,展覺峰巒近列眉。香山岫雲足佳趣,以境覓畫非然疑。乃知逢源任左右,是謂田家合天倪。如入畫禪晤思白,摩詰雪江有所思。我欲壽之以佳作,德潛手筆猶能為,富春大嶺汝有記,吊古寤嘆與嗟咨。試評此畫得所否,更須紙尾揮顏碑。
三、富春山居图上的字谁写的
1、乾隆,清代的第六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君主。
2、相关文献记载,乾隆年间《富春山居图》藏于紫禁城内,而收藏它的人正是乾隆。对于普通人,要说不喜欢能说得通,但对于这样一位书画皇帝,要说他不喜欢说不通——4000余幅作品都题了,还差这一幅吗?因此只有第三个原因——赝品。
3、分享一首歌,里面有歌词说:谁同行,仍同样结尾。像你从没来过,没去过。想了想,觉得和王羲之说的那句,欣于所遇,暂得于己,背后的意思有点像呢。
4、由于国画画卷是卷起来收藏的,所以烧掉的是画卷最外面,也就是画幅起首的一段被火烧坏了,现在还可以看到烧坏的洞,把“剩山图”、“无用师卷”,前后排列,火焚处,回卷回去是在同一个地方,且是烧坏的洞,愈后愈小。
5、1347年,元代书画大师黄公望创作了《富春山居图》,这幅作品也被认为是元代文人画的最高杰作,中国最著名的作品之这幅画用更自由、多变化的笔墨来描绘山水,透过山石的起伏与笔墨的变化,表现山水内在的生命。
6、在主松旁增加其他松树。注意几棵松树之间的前后关系,以及它们在组构成俯仰之势后所显示的情态。在枝干交叉时,用笔要碰、让合适,避免几条墨线一框到底,不留余地。
7、据《东方早报》报道与《富春山居图》同时遭受火殉的明代唐寅《高士图》。从“高士图”三字及其旁题字已不全可知曾遭火殉。
8、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回之一。黄公望为师弟答郑樗(无用师)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
9、水營一律淀池風景,宛如江鄉,惟欠佳山耳。船窗展卷,如對富春。
10、乾隆认定它是真的,在上面密密麻麻写了几十年的御跋、御题。大臣学士们,看得出的,看不出的,无人说不是。
11、1350年黄公望将此图题款送给无用上人。《富春山居图》便有了第一位藏主,从此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此画作成之初,无用上人就“顾虑有巧取豪夺者”。不幸被他言中,明成化年间沈周藏此图时便遭遇“巧取”者。沈周请人在此图上题字,却被这人儿子藏匿而失。后来此图又出现在市上高价出售,敦厚的沈周既难于计较又无力购买,只得背临一卷以慰情思。之后又经樊舜、谈志伊、董其昌、吴正志之手。
12、壬申仲春,盤山兩次對雪奇景,實為創見,既形諸吟詠,展大癡此卷,煙巒萬變,若論群峰玉戲,斯究過之。御識。
13、除了石法、树法自身的线性特点、组织规律外,树与石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语言秩序是文本的魅力所在。
14、有人无比珍爱,然后错失
15、乾隆皇帝喜好盖章,据说一共有1000多枚印章,很多字画遭到了他的“破坏”,不过乾隆的字还是写的不错的。
16、2010年,中国联通特推出国宝《富春山居图》纯银纪念砖,首次以纯银纪念砖的形式将国宝画卷完美“合璧”,完整呈现在世人面前。2011年6月1日,限量珍藏版《富春山居图》铜雕艺术电话卡在浙江杭州的“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内首发。2011年6月,“荣宝斋”全卷高仿《富春山居图》同步发行。
17、继续增添复加用皴(长披麻皴),使得山石体感更强而呈现出力量感,注意用笔要枯虚,不可勾死。
18、乾隆皇帝金口圣言,收藏在宫中,也无人敢闻问争辩,就这样相安无事保藏在宫中。现在,也有人深庆乾隆皇帝看走了眼,只命令他的文学侍从梁师正在“无用师”卷上写了一段文字,让“无用师卷”保持了原来的清净面目,不像其他的书画,总有乾隆的御题。
19、只要不破坏整体的平衡和美感就可以用。国画中题字和落款有什么讲究?题字和落款是国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也有所讲究,要与画作的内容、构图等协调。题字一般包括画作的名字,像富春山居图,会用隶书或者篆书字体,也会比其他题字大,有些会根据画作的寓意题上诗词,还有一些题字是对画中形象、印象的补充,题字一定要隽永、精简,视觉的安排要巧妙,才能稳定画局,落款一般包括作者姓名、年月、轩号、官衔、敬词等,分为单款和双款,落款的位置不能随意,要与画面协调才能增加内涵、协调整体的效果,题字和落款是绘画与诗文、书法结合的艺术形式,这要求画家除了在国画还要在文学和书法上具备颇高的造诣。
20、闲情偶记.颐养部.止眼前可备之忧
四、富春山居图上的题字内容
1、改口却难以启齿,再说君无戏言,说改就改皇帝成什么人了,干脆一口咬定这幅画是赝品。之后他还让大臣梁诗正在上面写了一段文字,大致意思是画是假的,但画得很高明值得收藏(见下图)。
2、这位问卿兄,家里有云起楼,家乡的山上有秋水庵,已是拥有整个宜兴城的美景了。而且呢,还溪山之外另有溪山,图画之中更添图画。名花绕屋舍,名酒满酒樽,名书、名画、名玉就都只围着一幅《富春山居图》。虽然听说过天上有富贵神仙,但想一想,也比不过他啊,过得是什么神仙日子啊。
3、闲暇时,会画周遭的山水。但画得很慢,因为画得仔细,因为不着急,因为时常揣摩,也因为常年云游在外的缘故,所以历经三四年,还没有能够完成。
4、《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为和尚无用禅师所绘的,始画于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于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完成,此时黄公望已经81岁。他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坡石,树木苍苍,疏密有致地生于山间江畔,村落、平坡、亭台、渔舟、小桥等散落其间。黄公望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董其昌评价《富春山居图》说:“展之得三丈许,应接不暇。”此画确给人咫尺千里之感,无论布局、笔墨,还是以意使法的运用上,皆使观者不能不叹为观止。正如恽南田所说:“所作平沙秃峰为之,极苍莽之致。”董其昌还曾说,他在长安看这幅画时,竟觉得“心脾俱畅”。
5、此画作成之初,无用大师就“顾虑有巧取豪夺者”。不幸被他言中,明成化年间沈周藏此图时便遭遇“巧取”者。沈周请人在此图上题字,却被这人儿子藏匿而失。后来,此图又出现在市上高价出售,敦厚的沈周既难于计较又无力购买,只得背临一卷以慰情思。之后,又经樊舜、谈志伊、董其昌、吴正志之手。
6、电影《富春山居图》由刘德华、赵薇、林志玲等主演。影片讲述了海峡两岸将举办《富春山居图》合璧展,英国、日本和中国土贼三路人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盗宝。国际反恐组织代表肖锦汉,协同青梅竹马的温婉女孩林雨嫣、热辣百变的双面女特工丽莎,奔赴米兰、迪拜夺宝相护,一路惊险跌宕、险象环生,三人的感情纠葛也随着难以预料的身份变化而展开。
7、画苑墨皇大痴第一神品富春山图。
8、《富春山居图》平顶松画法松树按其形状可分平顶、直顶、马尾三类。中国画中平顶松多于直顶松,出现在《富春山居图》画幅中央部分的,就是典型的平顶松,其松针虽与扇形松针有区别,但仍需依托扇形松针的组构加以理解。画松步骤也如画其他点叶树,只不过勾松针的点笔排列有一些特别的变化。
9、“有巧取豪夺者。俾先识卷末。”说明了题这一款时,画尚未完成。先题款,明示画是“无用师”所有,要拿这卷画的人,且先看看这段题款,就无庸再议。说来在画尚未完成,题上所有人,古画也仅见这一例。也说明这卷图画了三四年,还没有完成,之所以如此,这应该跟江南水乡生活有关。题中说:“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著笔。”江南行多水程,与行李相随,船行平稳,“兴之所至,不觉亹亹,布置如许,遂旋填札,阅三四载。”可看出画常是先把大轮廓底定,再“遂旋填札”。因此,从卷最末可看出远山一列,勾线涂抹,起伏的山形重叠在一起。
10、富春江北有大岭山,黄公望晚年住在这里,也就是现在的富阳市境内。他以大岭山为主,画了《富春山居图》。这幅画宽33厘米,长69厘米,开始创稿时黄公望78岁,时断时续,历经数年,他83岁为此图作题时,尚未最后竣稿。
11、右边那几个篆字是“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不知道是不是你要问的。不仅不会影响书画的整体价值,而且会大大提高其价值。因为能有条件收藏此类名作的人,往往其本身也是声名显赫的,有他们的收藏记录,更是不可多得:同时,还可证明此件作品是流传有序的。例如著名的“中秋帖”(晋代王献之手书),上面就有皇家的收藏印章:创作背景:
12、但你看,669年过去了,这中间,东海扬尘,深谷成陵,这画却好像始终置身事外,银河无声转玉盘,它却依然是简静的。
13、《江南通志》载:“元黄公望字子久,号大痴道人,本常熟陆氏,少丧父,母依永嘉黄氏,遂因其姓。”成书于黄公望生前的钟嗣成《录鬼簿》(上、下二卷,大约成书于元至顺元年,约公元1330年)又记:“其父年九旬方立嗣,见子久乃云,‘黄公望子久矣!’”随着母亲改嫁,连姓氏名号的来路,典出有故都这么有趣。
14、己卯元日书句曲题辞于上 吴湖帆秘藏。
15、閒氣所鍾,必也悠久。如彼松柏,夫豈蒲柳。名詎有定,繫乎人口。定者存焉,謀道則否。繄我好古,圖左史右。富春山居,石渠瑾玖。問自何來?畫禪所有。為堂為室,為嶠為阜。咸宛而隆,咸放而走。有樹風生,有澤虛受。三疊識言,愛忘其醜。爾因我傳,我以爾壽。
16、《鹊华秋色图》《富春山居图》《渔父图》《渔庄秋霁图》《青卞隐居图》《云横秀岭图》
17、舞台上,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声,卷轴缓缓打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活”了过来。
18、你以为乾隆皇帝光盖章吗,错了,他还题字,《富春山居图子明卷》这上面密密麻麻的字基本全是乾隆写的。
19、该作品是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20、《云横秀岭图》是高克恭山水画代表作,画云山烟树,溪桥亭屋,气韵流润,山顶作青绿横点;坡脚勾皴染赭色,用笔凝重苍浑,墨色淋漓酣畅。此画为合参米氏云山、董巨皴染画法的典型之作,别开生面。本幅无作者款印,上有元代邓文源等题及清高宗弘历题。此画经梁清标及清内府收藏,有梁氏和清内府诸藏印,曾入《大观录》和《石渠宝芨续编》等著录。
五、富春山居图题款
1、点击右上角或分享至朋友圈
2、其实那是明末无名画家的仿作,后来人为了牟利,将原作者的题款去了,伪造了黄公望的题款与过往许多人的题跋。
3、在这幅画里,黄公望用笔干净利落,无轻浮之感。画法有董源、巨然的湿笔披麻皴,也有长短干笔皴擦,在波峰之间还用了近似“米氏云山”的笔法。墨色透明而凝重,笔势潇洒而秀润。全图只用少有的淡墨渲染,突出了笔墨意趣的发挥。黄公望的山水画的主要风格有两种:一是浅绛山水,山头多矾头,笔势雄伟;二是水墨山水,皴擦较少,笔意简远逸迈,山峰具有那种如玉的圆润透明的效果。
4、1652年,吴家子弟吴寄谷得到后,将此损卷烧焦部分细心揭下,重新接拼后居然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几乎看不出是经剪裁后拼接而成的,真乃天神相佑。于是,人们就把这一部分称做《剩山图》。而保留了原画主体内容的另外一段,在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画首,这便是后来乾隆帝得到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值此,原《富春山居图》被分割成《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长短两部分,身首各异。
5、画家黄公望是江苏常熟人,生于1269年,自幼天资聪颖,中年时曾做过小官,因涉案入狱,后来再没有踏入仕途。他有一段时间住在松江,以占卜为生,后来在圣井蓬莱庵为道士。研究过“九流之学”,且通音律,50岁之后专心画山水画。
6、整个画面林峦浑秀,草木华滋,充满了隐者悠游林泉,萧散淡泊的诗意,散发出浓郁的江南文人气息。元画静谧萧散的特殊面貌和中国山水画的又一次变法赖此得以完成,元画的抒情性也全见于此卷。
7、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完成《富春山居图》,之后送给了自己的师弟无用禅师。由于当时黄公望画画已很出名,无用唯恐外人巧取豪夺该画,特意嘱咐黄公望在卷尾写上是送给他的(黄在落款时写的非常清楚——见下图),之后的一百年里,并无对这幅画的记载。
8、这段题跋写下不久后,又是朝代更迭了,清军南下,吴问卿随难民出逃宜兴,多少珍宝都弃置了,平生最珍视的那两件,却还是要随身带上的。一件是智永法师的千字文真迹,另一件是《富春山居图》。
9、以稍浓、枯湿之笔勾勒,进一步确立山石体,用笔时需看准位置并连勾带皴地在要紧处用笔,以区别出不同的石体。皴笔要一组一组地添加,使长披麻皴在不同位置形成明显的疏密节奏,山体关系初显。
10、赶紧让您的朋友知道这条消息?
11、此卷是乾隆十年(1746年)入内府。乾隆得此画卷时大喜过望,其兴奋程度,不亚于明末清初《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的拥有者吴问卿。何以见得?因为子明卷的画面空白处写满了乾隆皇帝的题跋。其数量之多,用乾隆自己的话说:“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矣。”据统计,从乾隆十年到嘉庆四年(乾隆做了四年的太上皇),画卷上共享55处乾隆的题跋,其中画卷之中有53处,另外两则题跋写在了画卷的前后隔水(手卷形制的一个名称)之上。
12、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国宝级文物。
13、駐蹕盤山,夜雨初霽,坐成天樓,俯視冀野寬(?)平,山雲動盪,想見春渚潮來,波濤萬頃,倘即香光所云一峰老人煙雲供養者耶?庚辰仲春御識。
14、几年前,和好友无用师回到富春山里住。
15、熱河山川渾厚,草木華滋,與昔人所評一峰畫景象適合。嘗於苑中作亭曰,對畫非虛擬也。秋巡駐山莊,展卷悠然,獨惜子久未見此境耳。
16、原来,《富春山居图》到了吴洪裕手中时,已经在吴府传了三代人。吴洪裕病危时,他不甘心把《富春山居图》留给后人,于是打算把画烧了殉葬。就在这幅传世精品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丢入火中时,危急时刻,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抓起火中的画用力一甩,愣是把画抢了出来。为了掩人耳目,他又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画,用偷梁换柱的办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图》。
17、此画卷为六接的纸本,即是由六张纸连成的画卷.黄公望(字子久)为元代最负盛名的画师,在画史上的影响颇大。他在《山水诀》中,明确提到模写。他说:“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之。”子久作品存世不多,其中最佳者当属《富春山居图》。为了创作《富春山居图》,他在“领略江山钓滩之胜”时,“袖携纸笔,凡遇景物,辍即模记”。画中所题文字表明,他为完成此画而潜心观察、揣摩费时三四年。张庚在《图画精意识》中记载了董其昌对此画的赞誉,“子久画冠元四家……如富春山卷,其神韵超逸,体备众法,脱化浑融,不落畦径。”
18、或许就和沈周先生(在前面的题跋中)说的那样,画儿自会选择适当的人交付吧。
19、大癡道人黃子久,詩中元白書顏柳。富春大嶺稱傑作,膾炙都人士之口。金題玉躞(卷軸杆)標山居,然疑即是富春否?展卷一室饒古香,華亭妙筆存圖右。品評精確書法高,以書例畫珍瓊玖。江山萬里無足奇,萬里以外個中有。平沙遠渚隔重林,水郭煙村帶層阜。耕者讀者雜漁樵,天高地下適飛走。渾噩全無意匠營,都來量物隨所受。宜令香光拜下風,倪迂范緩(寬)誰妍醜?不必什襲誇鑒賞,丁甲(道教六丁六甲神)呵持自能壽。
20、壬子三月,西巡至五臺日,大雪對景,披圖益知其妙。
六、富春山居图上的题字
1、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援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不觉亹亹。布置如许。逐旋填剳。阅三四载。未得完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著笔。无用过虑。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也。十年(公元1350年)。青龙在庚寅。歜节前一日。大痴学人书于云间夏氏知止堂。
2、这论断实际上也引来好多文人学者在争论。后来,吴湖帆与沈尹默便曾一道前往对故宫藏的这批书画做审查,《富春山居图》后半段的长卷,他们都经过一次眼。
3、迤递三千里,江山一卷横,村庐依古树,烟棹钓深泓,渚断离鸿渺,春残别梦惊,推窗明月初,临岸听涛声。
4、BY沈尹默|烬余残本?
5、一幅画不是仅仅由那位画家完成的
6、1993年中秋之夜,上海电视台与台湾华视联合举办中秋晚会,把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两卷采用现代技术在电视荧屏上拼接起来。
7、那么,这幅画能价值多少钱呢?王羲之的《草书平安帖》高古摹本可以卖3亿,黄庭坚的《砥柱铭》卖3亿,齐白石可以卖2亿,乾隆时期的丑陋花瓶可以卖5亿。目前,在海峡这边的《剩山图》就注定要远远超过以上所有作品的价值。至于海峡那边的《无用师卷》,不但是《富春山居图》的主体部分,还幸运地躲过了乾隆的题跋,如果让我竞拍,拼到30亿人民币也不奇怪。
8、《富春山居图》,高一尺余,长约二丈。此图展现了富春江一带景色:富春江两岸峰峦坡石,似秋初景色,树木苍苍,疏密有致地生于山间江畔,村落、平坡、亭台、渔舟、小桥等散落其间。董其昌称道,“展之得三丈许,应接不暇。”确给人咫尺千里之感。这样的山水画,无论布局、笔墨,还是以意使法的运用上,皆使观者不能不叹为观止。正如恽南田所说,“所作平沙秃峰为之,极苍莽之致。”董其昌曾说,他在长安看这画时,竟觉得“心脾俱畅”。
9、据说吴湖帆是用了家藏的一件商周时代的青铜鼎,才换来了这幅残卷,又回去找到这户陈姓人家,找回了王廷宾在百年前写下的,被当作废纸的题跋。
10、王穉登:“隆庆辛未年,中秋后的第三天,我在梁溪谈家的澄怀阁,看到这幅画。”
11、近景坡岸水色,峰峦冈阜,陂陀沙渚,远山隐约,徐徐展开,但觉江水茫茫,天水一色,令人心旷神怡。有时江面辽远开阔,渺沧海之一粟;有时逼近岸边,可以细看松林间垂钓渔人闲逸安静。山脚水波,风起云涌,一舟独钓江上,令人心旷神怡。
12、画中,山峦连绵起伏、江水烟波浩渺,十余位江南女子在烟雨蒙蒙中行走着,陆续遇见了艺术家们饰演的樵夫、渔夫、读书人等,他们跟随着音乐,或吟唱、或诗朗诵,仿佛经历了一场时空穿梭,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美感体验。
13、辛未上巳,駐蹕錢塘,坐西湖行宮,山翠波光浮動,几案晴雨變幻,出奇無窮,惜不得子久為之寫照,因展卷題之。御筆。
14、是圖致可愛玩,凡晦明風雨,展卷輒有會心,茲值晴輝積素,偶一臥遊,當日嚴陵高致,彷彿遇之。因誦柳河東扁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之句,彌覺神往。乾隆己巳長至後三日,御識。
15、画树干,并添加松针。松树的画法一般为先勾干、枝,再依小枝勾松针,并注意它们的生发次序。树干部位添加不规则的鱼鳞皴。鱼鳞皴也要三五成组,按树体圆形来进行疏密排序。
16、意境上这幅画传递了元代士大夫集体的人生意趣。在恬静的时光里,黄公望任情感的起伏无时无刻决定着每一笔每一划的起落,在时断时续的笔墨添加中,体会着心灵的畅游。这幅构图长达七年的千古名画就这样将黄公望一辈子的旨趣、情怀全部收入。全图展示了: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町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鱼舟。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移步换景之意跃然纸上,情景交融。
17、继续增加,完善松针。松针可分两次完成,先勾淡松针,再加浓松针,以此形成丰茂之感。但要注意每棵树中每一组松针的浓淡枯湿变化不宜过大。平顶松枝与枝之间的穿插排列不宜交叉太过,要同中有变,形成疏密有致的平和节奏。
18、画像认证失败请您输入正确的列出的文字,再尝试一次由于您登入失败的次数太多,有必要进行画像认证麻烦您,在带有画像认证的登入网页进行登入。不会又是你吧,以前类似的翻译过好多个了。
19、《富春山居图》画的是一个漫长的江水,在一千年的历史里,流过浅滩、激流、高峰。前面一段是夏天的感觉,到后面一段,出现了秋天的景,树叶部分淡掉,全部用垂直的皴法,好像繁华落尽的感觉。
20、从此,杭州,台北,600岁佳作隔海相望。2006年,浙江省博物馆开始多方沟通联系,促成双画合璧。
1、时间会流转,世事会变迁,就像董其昌,任凭是再钟爱,晚年的时候也因为境况艰难,把这幅画卖给了身在宜兴的吴之矩。
2、另外,第二幅画落款说明是送给无用禅师的,而第一幅的落款则说是送给一个叫子明的人。造假之人还算有良心,为了区分真假,没有原版复制。经过乾隆的考证,子明叫任仁发与黄公望是同一时期的人,并且二人还有交集。
3、也是凭着这一句句,一段段,我们才得以知道,这幅画是如何在这人世里来去的——知道它曾经在宝阁里被珍藏,也在朝代更迭时随人流落,而被奉为圭臬与被归为赝迹之间,也不过百年。
4、己酉春,至田盤,寒勒山花未放。越日晴暄,遂睹芳菲。適攜卷展對,活畫相印更不凡。御識。
5、这批文物停放在上海时,当时的书画收藏家徐邦达在库房里看到了故宫所藏的两幅《富春山居图》,考证以后,发现乾隆御笔提说为假的那幅画,实际是真的。
6、BY王穉登周天球|你看过,我也看过
7、此卷之妙,日往來胸中,庚午時巡,過嵩陽書院,見其山川渾厚,風景適与圖合,乃知子久襟次,包羅萬有,區區以富春域之者,反屬拘墟。然非親歷其境,亦不足以知之。御識。
8、清代书法家梁诗正,就在大师黄公望的名画《富春山居图》上题写了几行字,这几个字经常被人提起,由于他的行书写得非常漂亮,还被网友称之为“最美行书”,引来了很多人的赞美和学习。
9、丁亥春巡津門,舟行淀泊間,煙水渺瀰,不異春江風景。船窗攜卷,忽若橫嶺側峰點綴渚岸。及登觀海臺,雲濤浩瀚,氣象萬千,則更曠然意遠矣。御識。
10、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出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黄公望把“毕生的积蓄”都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呕心沥血,历时数载,终于在年过八旬时,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11、黄公望的画,学习董源、巨然,融入自己对自然实景的感受加以创作。黄公望著作有《写山水诀》一卷,对后者有很大的启迪作用。黄公望作品近百幅,现存有《江山胜览图》、《皤溪渔隐图》、《芝兰室图》、《雨岩仙观图》、《天池石壁图》、《陡壑密林图》、《秋山幽寂图》、《浮岚暖翠图》、《九峰雪霁图》、《快雪时晴图》、《富春大岭图》、《仙山图》、《秋山无尽图》等。
12、画作描绘了初秋时分,富春江两岸的优美景色。画中峰峦旷野、丛林村舍、飞泉茂林,令人目不暇接。笔墨苍简清润,详尽地表现了山、水、树、石的灵气和神韵。此外,画面层次丰富,画中不同树木的质感和空间对比都表现得极为充分,甚至连作为点缀的草亭人物,也都描绘得生动严谨,比例恰好。画面仅用水墨渲染,但深浅浓淡的水墨在宣纸上转化为无穷的“色彩”,使画面具有自然而真实的空间感,给人以挥洒奔放、一气呵成的深刻印象。若明若暗的墨色,超越了随类赋形的传统观念,自然地笼罩在景物之上,化为一种明媚的氛围,令人产生亲切之感,充分反映了元代山水画以山川树石为即兴抒情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