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说平仄和押韵
1、故此,我觉得,可以有必要把我的浅薄认识和理解,拿出来献丑一番,同诸画友们共同学习进步,也请精通古典诗词者不吝赐教一二。
2、格律诗的格律有四项:平仄,黏连,对仗(偶),押韵。
3、《永遇乐》花上花开花生笑,夕阳映人人影斜。长风送柳榴尚香,梦里夕下林中人。西山日暮孤零客,沧海横栾白殇汀。雄鹰搏采苍穹月,横贯扶栏睨天涯。
4、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5、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6、标准分为五个部分(都是标准的规范格式):
7、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8、最后说一个趣事,吾家思明公是个大老粗,但曾经写过一首诗:“樱桃子,半赤半已黄。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至。”怀王是他的儿子史朝义,周至是他很宠幸的大臣。人说他不押韵,他说,韵是什么东西,岂可置我儿于周至之下。最后思明公为子所杀,临终前还慨叹:“你性子太急了,让我帮你打下江山再杀不好吗?”舐犊之情深,古今中外孰可比肩?每一读之,不禁慨然,真厚道人啊。
9、除基本句式以外,格律诗的主要要求还有四大要素,即平仄、押韵、对仗与粘对。以下将分别说明。
10、(1)平平/仄仄/平平/仄
11、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12、注意:在归并为若干大类以后,仍旧有七个韵是独用的。这七个韵是:
13、⑴从三字看,常见的拗句有下列的四种三字尾:
14、什么是平仄?你是不是经常听到却又从来没用过?
15、字与字之间须平仄搭配,才抑扬顿挫。古代的诗歌尤其是格律诗极为重视平仄搭配,通过声调的交错变化形成诵读时的声音之美。如“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在诗词中是怎样交错的?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16、(“清”、“行”、“卿”、“兵”、“缨”庚韵;
17、第十类:平声麻;上声马;去声禡。
18、也有一些七言古诗,基本上是柏梁体,但是稍有变通。例如:
19、腐败肉,库有朽贯线。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岂无穷贱者?
20、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
二、说说平仄和押韵的句子
1、最近因为诗词大会的火爆,网上在炒写诗词平仄和押韵的事。有的认为平仄和押韵(主要指平水韵)不重要,有的认为必须的。两派攻讦很厉害,势同水火,相互谩骂,很不理性。
2、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3、(2)平平/仄仄/仄/平平
4、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5、律诗是一韵到底的。古体诗固然可以一韵到底①,但也可以换韵,而且可以换几次韵。换韵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每两句一换韵,四句一换韵,六句一换韵,也可以多到十几句才换韵;可以连用两个平声韵,连用两个仄声韵,也可以平仄韵交替。现在举几个例子:
6、━━━━━━━━━━━━━━━━━━━━━━━━━━━━━━━━━
7、上古音,指的是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可以拿《诗经》所记载的音来作为代表。
8、作为诗词、诗歌来讲,由于体裁的不同,押韵的方式也略有差异。
9、“园”,元韵;“干”、“栏”、“丹”、“官”、
10、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11、忌复韵:即同一首诗中使用“花”、“葩”,“芳”、“香”意思相同的字等。
12、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13、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押韵为正格,七言诗首句押韵为正格(这个要画重点)。
14、如果我们学好了平水韵,区分清楚入声字,四大平仄基本格式(仄起不押韵,仄起押韵,平起不押韵,平起押韵)了解明白,那么格律诗也并不是很难。
15、这里没有相声演员所说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
16、上去就是三四声,在古代叫做仄声,与平生相对应,在平仄的立场上,上、去是同一边的。押韵笼统地说是要韵母相近,很多古诗词不押韵是因为方言问题和古今发音问题,古音保存在现今很多方言中,比如吴语、粤语、闽语、陕西话
17、律诗讲究平仄的交替变化以营造韵律之美。简单地说有四项规矩,就是一句之内平仄相间,两句之间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不押韵的句子要以仄声收尾。
18、七律·黑河寒山苍翠秋雨绵通天鸟道路盘盘;金盆波光凝倒影铁甲涛声开新天始登太白醉酒亭复寻诗仙散落篇;愿振长策安天下人间处处桃花源七律·写给李清照帘卷西窗探海棠玉叶含芳映娇娘莫笑晨昏醉过千杯啖尽即文章深闺春去试梅装多情细洒种成伤自浮梦随波渡奈何樽泪穿肠
19、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在仄声韵当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地说,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我们在讲律诗的韵的时候,已经把平声30韵交代过了,现在再把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开列在下面:
20、杂言诗由于句子的长短不受拘束,首先就给人一种奔放排的感觉。最擅长杂言诗的诗人是李白,他在诗中兼用散文的语法,更加令人感觉到,这是跟一般五七言古诗完全不同的一种诗体。现在试举他的一首杂言诗为例:
三、平仄和押韵是什么意思
1、————————————————————————————
2、“路”,遇韵。御遇通韵。)
3、平仄是什么,平仄就是你。平仄是什么,平仄就是我。
4、上句的最后一个仄与对句的最后一个平为单字节拍。例如:
5、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先生读赋是有腔调的:“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意,千杯未醉嗬~~~~……”且伴随“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相信他读诗当然就更有腔调,鲁迅听到了。
6、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
7、正因为我们不知道入声字,所以不知道第三句出律,也更不知道第四句的“烟”字出律其实是为了拗救上一句。
8、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銮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
9、从格律诗作品看,押平声韵的作品数量占绝大多数。
10、试拿岑参《白雪歌》开始的八句来看,合乎第一种情况的有三句,即“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狐裘不暖锦衾薄”,合乎第二种情
11、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赋。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
12、(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13、第八类:平声萧肴豪;上声篠巧皓;去声啸效号。
14、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这些平仄相间或相对的字词组合在一起,变成声音传到听者的耳朵里,就给人听觉上的美感。
15、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
16、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
17、综上所述,格律诗是依靠汉语这种单音节的语言所天然形成的平仄感,经过优化组合后产生的一种特有的诗歌节奏。这种节奏其实很简单,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两句就基本够用,再加上特定的节拍延长,这便是格律诗。那么,如果不按这些平仄节拍写,能不能叫做诗或者近体诗呢?我以为叫做诗是无妨的,虽然没按近体诗节奏,但你可以有自己节奏嘛。但若是也要叫做近体诗就不妥了,就像有人写了首四拍子的曲子,叫音乐叫舞曲都无妨,但非要叫做“华尔兹”就无趣了,那是三拍子的。
18、需要首先说明的是,平仄感觉的产生与诞生平仄这个术语是不同的两回事,就像屈原肯定不知道他写的东东叫做浪漫主义,但他还是写了。
19、(1)平平仄的变格是仄平仄,(2)仄平平的变格是仄仄平。
20、再举个例子,杜牧的《江南春绝句》:
四、平仄和押韵一样吗
1、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到了唐代,新兴起一种讲究格律的诗,就称为格律诗;相对于此前的诗体,又叫今体诗。今体诗,从每句的字数说,有五言和七言之分;从每首的句数说,又有律诗和绝句之分。这样就形成四种体式:五绝,五律;七绝,七律。
2、举个例子,刘禹锡的《赏牡丹》:
3、“门”、“翻”,元韵。“去”、“处”,御韵;
4、注意:换韵的第一句,一般总是押韵的。近体诗首句往往押韵,古体诗在这一点可能是受了近体诗的影响。四古体诗的平仄
5、我们用普通话读诗,习惯性地就会使用一二声入平音,三四声入仄音,但实际上有很多入声字在唐宋是入仄音的,再加上格律诗固定的平仄格式,就会出现按发音明明不合平仄,可是却归入和平仄的近体诗的问题。同样有些明明今天读起来平仄是合的,却被划入古体诗,造成不了解平仄还好,一了解就更混乱的局面。
6、讲到这里,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非常明显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古体诗都和近体诗迥然不同的。上文说过,律诗产生以后,诗人们即使写古体诗,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律诗的影响。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时还注意粘对(只管第二字,不管第四字),另有一些诗人,不但不避律句,而且还喜欢用律句。这种情况,在七言古风中更为突出。我们试看初唐王勃所写的著名《滕王阁》诗:
7、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
8、拗救,拗和救是分开讲的两种不同的变换。
9、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10、(1)平平仄仄,下面一个应该是平,这个平,可以放在最后,即:平平/仄仄/平,如:天寒白屋贫。也可以放在仄仄前,即:平平/平/仄仄,如:柴门闻犬吠。
11、(“村”,元韵;“人”,真韵;“看”,寒韵。真元
12、古体诗用韵,比律诗用韵稍宽,一韵独用固然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也行。但是,所谓通用也不是随便乱来的,必须是邻韵才能通用。依一般情况看来,平上去三声各可分为十五类,如下表:
13、一句诗要是所有的字都是平声或仄声就很难听,如《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五个字都是平声,这在古代诗歌中是极罕见的,读起来不好听;同样,一句诗中全部是仄声,也很难听。
14、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微韵)
15、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
16、第三类:平声支微齐;上声尾荠;去声实未霁。
17、平仄的概念会涉及到音韵学的内容,中古汉语分平、上、去、入四声。“平”即平声,上、去、入统为仄声。
18、这个可是标题里写了是绝句啊,肯定没问题是吧?我们用一二声入平,三四声入仄把平仄标出来:
19、古人总结了规律,就形成了古诗的平仄要求。
20、不要因为嫌麻烦而把文章一关,去看那些乱写的所谓之古风。耐心学习一点平仄知识,一通百通,你会发现那套什么“平仄限制思维”的说辞多么井底之蛙。
五、平仄与押韵
1、汉语拼音中,音调为四声,四声,举例:“周,轴,肘,骤”。对应的平仄呢,一声为阴平,二声为阳平。三声和四声都是仄声。这种区分很容易吧?大家可以随便说几个字自己确认强化一下。这样,所有的汉字根据这四声调都可以划入平音和仄音。这是普通话。
2、No.51王俊鸣:天下没有“平仄平仄平平仄”
3、寒通韵。“怒”、“戍”,遇韵;“苦”,麌韵。麌遇
4、韵部划分和韵字收录原则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支韵)
6、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7、我偶尔翻翻我们北师大的校报,有时会登载诗词,但几乎没有一次是完全通平仄格律的。有一次看到一首《金缕曲》,别说平仄了,韵都不会押。这让我纳闷,读完一本诗词格律只要两小时,可他们宁愿花两百个小时去“创作”,不知怎么搞的。一些古典文献、文学的硕士毕业生,也喜欢写点诗词,也没有几个能写得合格律的。这似乎不应该,这玩意不用教啊,你读了那么多诗词,那是你的专业,照猫画虎都不会啊?
8、韵。真文元通韵。“衰”、“炊”,支韵;“归”,微
9、何茫难!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
10、所谓古韵,是指唐宋时代的音韵,因为是宋代平水人刘渊所总结,所以叫“平水韵”,共106部。有人主张,要写格律诗就得押古韵,因为格律是古人定的,既遵其格律,押韵也得从古。这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他觉得这样好,自由他去。不过,时代在发展,语言在变化。
11、土。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不见
12、征戍儿,岂知关山苦?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13、对比今天普通话的四声,二位平声,分别为“阴平”和“阳平”;四为仄声。普通话的发音中没有入声,古音中的入声字,都已分别融入今天的四声中,例如:“一”、“十”、“比”、“色”等。
14、念着是不是很别扭?很难听?
15、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②。吏
16、你只要小学毕业,学了汉语拼音,掌握平仄和韵律就不再是难事了,对不对?
17、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支韵)
18、第十三类: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19、(即将出版的著作:《唐宋诗词难点解读》《新说》)
20、掌握了七言句式,就容易掌握五言句式的两种情况了。即:
六、说说平仄和押韵
1、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
2、言归正传,音乐的起源很可能是原始人抬木头时,为了协调发力的整齐,于是首领者带头发出了“嘿呦,嘿呦”的声音,余者随之应和,这便是最古老的节奏,或者说最古老的平仄。
3、第九类:平声歌;上声哿;去声箇。
4、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
5、读书三万卷,仕宦皆束阁;学剑四十年,虏血未染锷。不得
6、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7、“幕”、“薄”、“着”,药韵。“冰”、“凝”,
8、古人说读诗是吟咏,想来有不同于说话的腔调。什么腔调?那时没有录音机,因此没有传下来。唐以后的词和曲更是可以吟唱,它们都是先有声后有辞,即先有曲谱而后填辞。只是那些曲调到后来基本失传。现在人们的吟诵可能不靠谱。
9、对句虽然有规则,但是不能死记硬背,而是要找出其中的规律。我总结的对句总体规则是:上句平拍,下句仄拍,对上节奏点。
10、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11、古体诗的平仄没有任何规定。既然唐代以前的诗在平仄上没有明确规则,那么,唐宋以后所谓古风在平仄上也应该完全自由的。但是,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的时候,着意避免律句,于是无形中造成一种风气,要让古体诗尽可能和律诗的形式区别开来,区别得越明显越好,以为这样才显得风格高古。具体的做法是尽可能多用拗句,不但用律诗所容许的那一两种拗句,而且用一切可能的拗句。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看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