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顾宪成读书不忘救国的对联100句文案

admin 心情说说 2023-03-01 00:26

顾宪成读书不忘救国的对联(前二十句)

1、下列关于世界著名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2、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3、分别概括第2节第四节的主要意思。

4、——此联乃清朝邓石如自题于书房的楹联。春风有包容接纳万物的博大情怀;文辞笔墨如秋水一般,不沾染半点世俗尘埃。何等气度,何等清高。

5、责任编辑:潘洪斌杨茂东

6、他用短剑斩断自己的左臂献上,达摩见他如此诚挚,这才授以《楞迦经》并衣钵法器,赐名慧可,成为禅宗二祖。下联说少林寺面对嵩山少室山,西北有缑氏山。

7、东林书院的创立,引起的连锁反应,构织了一张紧密的太湖书院网。

8、上联意思就是说,圣人也在我们这些平常人之中,但是他能用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它能够脱离庸俗,不沾染庸俗之气,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礼记·中庸》中讲:“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礼记·中庸》中还提到:“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这里讲到的是“博厚”与“高明”的辩证关系,学者之所以能崇高明睿,是因为他读的书多,接触的东西也多,知识也就愈加渊博深厚。但是懂得越多,越会认识自己的不足,更要谦虚地向别人学习,所以必须要“能游”。这里的“游”,不是游玩,而是游学,不要畏惧路途的遥远和艰辛,去向那些更高明的贤士去请教学习。

9、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翰林院检讨、曾任驻英、法、意公使衔参赞的宋育仁接任书院山长。宋氏本是尊经书院毕业的学生,也是近代著名的维新派人士。他在书院组织了维新团体“蜀学会”,发行《蜀学报》,以著名学者吴之英为主笔,廖平为总纂,对戊戌变法在四川的推行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蜀学会”的宗旨是“发扬圣道,讲求实学”,带有浓厚的“中体西用”色彩,与尊经书院的宗旨一脉相承,也是尊经书院影响近代四川社会的一个重要表现,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方便刻版印书,尊经书院还开设了尊经书局,这在当时的国内各书院中,实属佼佼者。

10、那年月,士者创办书院,就是为了研究学问,立德立言,启迪民智,回归教育的本质。而在他们看来,一个空灵安静的地方,更有益于学问。比如,曾经执掌白鹿洞书院的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就曾奉劝他的学生既然读书就要静心,不为山外红尘所惑,也给后世留下了“莫问无穷庵外事,此心聊与此山盟。”及“好去山头且坚坐,等闲莫要下山来。”等佳句,实在说得有哲理。

11、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12、人民子弟兵是祖国忠诚的卫士,人民的守护者。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4分)

13、当年的学生皆由四川省内各府按比例在秀才、贡生中选送,书院择优录取。但和锦江书院不同的是,尊经书院并不以科举为目的,而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真才实学。书院创设之初,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原拟设天文、地理、算学及格致等课,但终因偏安一隅,风气未开,“海归”师资不够,最终沦为经、史、词章人才的培养之所。

14、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15、“春台”,春日登眺览胜之处。常作太平盛世的象征。

16、“护苗.绿书签”制作线上活动。

17、识得时活泼泼地;拈到手赤洒洒而。

18、“纵横”,合纵连横的简称,战国时六国联合抗秦谓之合纵,服从秦国谓之连横,这里借指治理国家。

19、关于激励我们学习的对联有:

2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现悬于东林书院依庸堂内的一副著名对联。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这副对联是劝勉读书人要以经国济世为己任,至今仍有启迪、教育意义,也就是要求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体会世间百态,学以致用,而不要死读书,读死书。

顾宪成读书不忘救国的对联(前四十句)

1、这一副是耿橘题虞山书院体圣堂的对联。

2、⑥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3、光绪二十八年(1902)岑春煊改“锦江书院”为“成都府师范学堂”。民国元年(1912)年更名为“成都府属中学校”,民国二年(1913年)更名为“成都联合县立中学校”。民国十八年(1929)年,呈请省政府教育厅划拔,文庙全部地盘给石室中学。民国二十二年(1933),呈请督署核准,在成都十六县内,每头猪儿抽取5厘屠宰税,来补助办学经费之不足。

4、四会市图书馆“扫黄打非”工作站成立暨“护苗.绿书签”行动。

5、D.比萨斜塔是意大利著名的天文研究院

6、责任编辑:李伟亮王红娟

7、C.皇后谓皇帝道∶“哀家不便干涉朝政。”

8、A.“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从加点的词我们可以体会到人民子弟兵总是出现在最危急的关头,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

9、千()一发惊()动()

10、圣人就在凡近,只是善脱;学者无不高明,却要能游。

11、该联选取春节期间传统民俗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两种典型物品——爆竹和桃符,遣词组句,有声(爆竹之响),有色(桃符之红),形象鲜明,描绘生动,十分准确地表达了“除旧迎新”的主旨。联句语言精练,声、色俱备,对仗工整,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广泛流传而不衰。

12、见《庄子·天地》。联写冬物,意在以之迎春祈福。

13、下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14、清朝初年,成都市政民生重建于草莽之中,百废待举,在重修城垣、桥梁,解决当务之急的情况下,地方官吏也着手恢复那些书院。在此大势中,潜溪、芙蓉、尊经等书院相继重建。但由于墨池书院的原址已变为民宅,成为了当时的“钉子户”,延宕经年,但民间对重新在原址上恢复兴建的呼声却越来越高。道光年间,墨池书院终于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发展机遇:四川学政聂铣敏先生捐俸约1万两白银,购买墨池故址,并郑氏私宅三院及空地数亩,重建墨池书院,并置学田70余亩于温江向家碾,让书院的经费有了坚实的保障,功在千秋。

15、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16、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17、▲《耿橘孝亲图》石刻拓片(献县文化研究会提供)

18、▲虞山书院原貌复原图(献县文化研究会提供)

19、“四会市图书馆阅读推广人服务队伍成立”暨阅读推广活动探讨。

20、一邑弦歌,仿佛东周气象;千年俎豆,于昭南国精华。

顾宪成读书不忘救国的对联(前六十句)

1、《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桓潭《新论》:“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多。”

2、日积月累。(12分)

3、下联“教化行风俗斯美”,西汉贾谊对于教化和风俗有这样的阐述:“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4、迈步迎春,春风扑面;抬头见喜,喜气盈门。——词人李清照十分赞赏欧阳修《蝶恋花》一词“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盖以为三“深”字连用,其用不同,殊为奇妙。

5、攻坚克难终于迎来格外美丽四月天,

6、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所以旧时以“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泰”为岁首称颂之语。

7、这是清代李文田幼年读书时的一副自题联。上联写壮志说剑,着重表现少年欲建功立业的凌云志向,“气横斗”使挥斥方遒的少年形象,英姿蓬发的少年意气溢于言表。下联写奋志读书,将满腔抱负化为读书的热情,上联的说剑就不只是论武,不只是空谈,下联的“声满天”与上联的“气横斗”,生动地显现了一个既踌躇满志,又脚踏实地的少年才俊形象,志气、豪气、盛气、蓬勃气,充塞天地,直冲斗牛。

8、藏心于渊,神不外也;至诚能化,吾何知焉。

9、有一瞬,想要伸手去碰的念头。来自光的久远的温柔。中国80后作家,畅销小说家 郭敬明 《最小说》

10、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

11、——这一副对联写尽了人生哲理。“若”字的撇笔,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各”字的捺笔,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撇”与“捺”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既要学会放弃,又要懂得坚守,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撇”不“捺”,为人就没有原则、分寸;只“捺”不“撇”,为人就过于计较、拘谨。“撇”“捺”互相弥补,互相支撑,相辅相成,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人”。对联中奉劝人们“撇”开的是人生的欲望、诱惑、贪念等等,建议人们“捺”住的是淡泊、寂寞、坚守等等。人的一生,就是要既能“撇”得开,又能“捺”得住,正所谓: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12、在尊经书院的历史,还有一位值得纪念的人,即是被称为湘绮先生的湖南学者王闿运。光绪四年(1879),在四川总督丁宝桢的力邀下,王闿运出任尊经书院山长,直到光绪十三年(1887年)回湘,在川长达八年之久。王氏以经、史、词章等教育学生,规定学生每日读书,必记下心得体会。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他提倡“以抄助读”的方法,让学生抄书。为了鼓励学生,王闿运还把学生们在经、史、词章方面的优秀论文,集结成册刊印。

13、他们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时政等意见,得到广泛支持。他们怀着忧国忧民的意识,意在有所作为,就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势力,与他们唱反调的那一派称他们为“东林党”。

14、学者无不高明,却要能游。

15、对联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学体裁,既有与其他文学体裁表达方面的艺术共性,又有其固有的实用宣传作用。

16、爱有温柔、有包容,也有伤害。

17、耿橘在书院写下这副对联,也是向学士或学子们灌输这样的思想,告诫大家不要妄自菲薄,只要能脱离俗气,我们也是圣人;只要勤问好学,我们也可以成为学者。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0分)

19、“六合”,指上下前后左右四方,凡指天地之间、整个天下。联语巧用数字,用典恰切,既合节日,又表达了对天下所有人的良好祝福。

20、核心考点易错难点全汇总

顾宪成读书不忘救国的对联(前八十句)

1、一年四季如春,天天百花盛开,形容社会蒸蒸日上、生活红红火火,这是个美好的祝愿的意思。此联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尽情地抒发了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

2、唐朝开国宰相 房玄龄 《晋书·谢玄传》

3、元至顺二年(1331),邑人曹善诚在常熟城内醋库桥东行春坊内建讲堂、斋舍,始设文学书院。中祀孔子弟子里人言偃(子游)。至正末毁。明宣德九年(1434),知县郭世南在县学西侧重建,改称学道书院。寻又圮。嘉靖四十三年(1564),邑人王叔杲选址虞山山麓改建,恢复旧名为文学书院。万历初毁天下书院,仅存祠。

4、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脏枉法,呼吁朝廷要惠商恤民等。这些针砭时政的主张要求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集团的强烈忌嫉和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竞争局面。

5、城楼檐下,八zhǎn()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两边的石lán(),八面鲜艳的旗zhì()迎风招展。

6、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巳至。

7、D.《理想国》————柏拉图

8、业精于勤,问天下读书人,

9、或是警世、或是诫行、或是劝学。

10、东林人士在当时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

11、(上图为清代书院所使用的樟木书箱)

12、日用非他,常行便为至圣;羹墙何物,神尧就是吾心。

13、大约从唐、五代开始在红纸上写表示吉祥、祝福的文字(即春联),但春联称“桃符”一直延续到清代。写春联以迎新春佳节,已是几乎所有华人的习俗,长盛不衰,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容常有更新罢了。

14、行测+申论整整187页

15、精义入神,著皇极经世六十卷

16、唐代诗人 岑参 《暮秋山行》

17、上联“精义入神”,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精研微妙的义理,进入神妙的境界。用于哲学家,十分恰切。“皇极经世”,是邵雍的主要著作之一。下联则是说从北宋邵雍以后,大约500年,有孙奇峰来这里继承其事业。“同声相应”,出自《周易·乾》,比喻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与前面的“精义入神”一样的当。“五百年”,出自《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闻名于世的人)。”

18、下列画线的称谓使用正确的是∶

19、1892年,近代著名的维新思想家唐才常从湖南长沙来到成都,虽然发现当时四川的文风,尚离锐意革新的湖南有差距,仍不忘称赞:“四川尊经书院书籍甚好”。

20、记得每天留言“打卡”哟,快和小香一起刷题吧!

顾宪成读书不忘救国的对联(前一百句)

1、李老师教学有他的独到之处,课上得生动活泼,不是拿着教参()。

2、如果你想要成功到达高耸入云的知识山峰的山顶,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

3、①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门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4、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恰恰是一个反对。因为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

5、(山香讲师解析)A项正确∶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是巴黎著名的宫殿之也是世界五大宫殿(中国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之一。凡尔赛宫是以地名命名的。

6、悟彻形色埃尘,乃有真得;打破性天窠臼,方是真闻。

7、明神宗后期,宦官擅权,倒行逆施,政治日益腐化,社会矛盾激化。针对这一现象,东林党人往往不畏强权,为民请命,大胆弹劾朝中权贵,反对“矿使”、“税监”,甚至敢于冒犯“龙颜”。

8、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可以另编姓名代替。

9、这副自勉对联是左宗棠23岁结婚时所写,而且贴在了新房的门上,因此在民间广为流传。三十年后的同治五年三月,左宗棠在福州寓所为儿女写家训时,也是写的这副联语。左宗棠常以诸葛亮自比,一生忠君爱国,践行此联。

10、虞山书院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所。

1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12、这幅对联也被后来人们用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值得我们加以学习。

13、学成乎志,愿世间当道者,

14、——此句出自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此句在《增广贤文》中有收录,是其治学名言,旨在鼓励人们不怕苦多读书,只有勤奋才能成功。

15、读书少年读中国,朗读《读中国》。

16、B.她向人夸赞道∶“家夫为人十分谦和。”

17、春秋,是孔子删修的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述诗礼”,孔子曾以“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教育儿子孔鲤,见《论语·季氏》。下联化用魏徵《述怀》诗“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句意,说自己没有治国之才,空留下一些无用的吟咏之作。是对自己一生行迹的自谦之辞。然而也透露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

18、——传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一个自诩“中国通”的日本人在城墙上挂出一支上联,挑战似地征对:“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成战;”面对侵略者的挑衅,有位中国百姓不顾生命危险,挺身应对:“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全拿。”这一妙对可谓有力回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挑衅者听罢愕然。对联及其赏析30条对联鉴赏,大致也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的鉴赏一样,应分为内容和形式两项,从这两方面去欣赏;所不同的在于对联往往与书法艺术相结合,所以,对联鉴赏应有对联内容、表达手段和书法艺术(限张贴及悬挂联)三个方面。

19、联语明白晓畅,含义深刻,反映了儒家积极的名利观。正是因为作者从圣贤之道的名利观出发,鼓励蒋经国从中华民族根本大利出发,完成海峡两岸统一大业,以求万世不朽之伟名。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地希望两岸快快地和平统一啊!后来,蒋经国将此联一直视作自己的座右铭。

20、京剧,徽、汉等剧种在北京融合以后形成的产物。自清代乾隆起,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地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达到空前的繁荣。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