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性本恶的论据100句文案

admin 心情说说 2023-03-11 08:08

人性本恶的论据(一)

1、就像这次的斯——是之争,其实意思都一样,根本没有必要去争论,更退一步说,这两种说法都保留下来都可以呀,你用你的,我用我的,反正不影响实际的理解和使用就行,对吧!

2、人性的善恶之争早该结束,因为科学的定论早已有之。但不知为何,国内对此的认知仅局限于心理学的专业领域,应用领域完全空白。

3、性恶论在名声上自然没有性善论那么入耳。其实,就如同性善论并不能使人自动行善一样,性恶论的含义也并非准许人随意作恶。性恶之恶就其本义而言,是指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所本来具有的生存本能。

4、关于赎罪的问题。在我们汉语的文学中,在我们汉语的文化中是缺席的,因为赎罪问题是西方基督教的概念,基督教首先认为人有原罪,不要认为谁高大,谁完美,就是正确的。

5、“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6、她剪了新发型开心的拍照上传朋友圈。

7、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且这个成功是广义的:大到事业有成,小到日常生活中完成各种琐事;可以是具体的某一实际操作,也可以是抽象的某种精神完结。总之,有始有终才完美。

8、(9)反方三辩盘问,时间二分三十秒。三辩可以质询对方任何辩手,(除了对方三辩)答辩方只能作答不能反问,而质询方有权在任何时候中止答辩方。

9、第一定要给自己的生命买一个特别大的保险,特别是那些对家庭有经济责任的人。既然人总有一死,就不能白死。

10、(点评:用了类比推理,但可以用矛盾律反驳:如果人性是不能改变的,既然人性本善,那还会出现恶吗?)

11、人不仅是动物,还是生物,必然具备所有生物的必然特性:趋利避害,否则也进化不到现在。

12、而最震惊世人的竟然是,

13、近期网上一个事情突然爆火,网友们吵的不可开交,就是我们学的那篇课文《生于安乐,死于忧患》里面的那句千古名句:天将降大任于斯(是)人也,……

14、只不过,中企对此认识严重不足,不仅对员工的“利害”认知存在根本性错误,更是让几乎所有的员工和部门,都处在利益的矛盾冲突之中,管理必然混乱。

15、再后,到了汉代,扬雄便提出人性的善恶混杂的观念,如说:“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气也者,所以适善恶之也与?”扬雄这一观念,上半节等于是告子思想的变相,下半节引出气和人性善恶的关系,又是孟子思想“志者,气之帅也”的观念。这真是道道地地的善恶混说,好像很有道理,严格推究起来,到底言无所宗。

16、不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荀子。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比孟子小70多岁。孟子死时,荀子才10多岁,还是个儿童呢。

17、中国哲学史上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已经二千余年,初由孟子特别提出“性善”说,连带批判告子论“性无善恶”的观念,稍后又有荀子的“性恶”说,与性善的观念恰恰相反,于是便成为思想界争辩的论据。再后,由于佛学的传入中国,谈心说性便成为哲学辩论的中心。宋、明的儒者——理学家们,内在接受佛家、道家的思想,于是人性的善恶问题,也就成为理学论据的要义。大体说来,理学家们大多都是秉承孟子的性善说,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之所以为恶,都是后天的习性所养成,后天的习性和人欲又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反省克念,去尽人欲,使天理流行,才能恢复人性本来善良的面目。

18、同时代的荀子反驳说:人之初,性本恶

19、本段运用了荀子的性恶论、李尔王的不孝女儿们、《联合早报》上拳击妻子脸部的丈夫们、倒卖血浆的联合国维和部队、杀人不眨眼的拉美毒枭等事例来证明人性恶的思想观点。属于事实论据。还运用了道理论证:例如,这难道仅是历史的巧合吗?不!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一语道破天机,“人们以为当他们说人性本善时是说出了一种伟大的思想,但他们忘记了。当他们说人性本恶时,他们是说出了一种伟大的多的思想。”本题属于概括论据并判断类型。属于比较简单的基础题型。同学们只要记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的含义及特征,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名人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典故等。道理论据包括公认的正确的道理、名人名言、成语,谚语和格言等。就可轻松回答出来。

20、此时你若是凭感觉的反驳:“你这是错的,你这个奸商,那些老百姓多可怜”

人性本恶的论据(二)

1、第帮助周围的弱势群体,减少贫富之间的差距,提高自己的安全。

2、这人之恶如何消除?就要消除人性中的贪欲。这种贪欲在教育中可以缩小甚至消除,这种贪欲在物质的满足中可以不断消化。

3、“性者,天之就也”。荀子“人之初,性本恶”的意思是:“人一旦饿了就需要马上吃,这是不好但又很自然的行为,如果不克己,就会从需要变为想要;从有限的私欲发展成无尽的贪婪。”

4、历朝历代的学者,各家各派对人性的善恶均提出了不同的主张。莫衷一是。总体说来,有如下几种主要倾向。一是孟子的性善论;二是荀子性恶论;三是告子的性无善恶论;四是董仲舒的性三品论;五是朱熹的性二元论;六是戴震等人的性一元论;七是以苏东坡为代表的文化学者的性无善恶论。这些观点长期以来在中国哲学领域争论不休莫衷一是,似乎没有定论。然而,人性,到底是性善还是性恶呢?

5、荀子“天行有常”的思想:

6、儒家的思想是认为人“性本善”,后来人变坏是受环境的影响。所以他们认为提高社会风气的关键在于教化。法家相对“性本善”提出了一个,亦或是后人总结的“性本恶”,他们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法律约束,人们就会展现出“恶”的一面。

7、主宰这些精神特性的是神经递质

8、虽然人性本恶,但是我们这个世界并没有在人欲横流中毁灭掉,这是因为人有理性,人性可以通过后天教化进行改造,当人的自然倾向无限向外扩张的时候,如果社会属性按照同一方面推波助澜,那么人性就会更加堕落;相反,如果我们整个社会倡导扬善避恶,那么人性就有可能向善的方向发展,这一点也不正说明了如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修齐、治平、外王是何等重要吗?如果人性真是本善的话,那孔老夫子何必诲人不倦呢?不赞同的人所犯的错误就在于以理想代替现实,以价值评判代替事实评判,从感情上讲我们同所有的人一样也是希望人性本善的,但是现实、历史、和理性都告诉我们人性是恶的,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只有正视这个事实,才有可能弃恶扬善。

9、(点评:抓住了对方归纳推理的不严谨性进行批驳)

10、所以,中企员工表现出低素质虽然是客观事实,但根源是管理方法激发了恶之源的动物性。而一旦被外企收购,改用人性化管理后,素质很快就颠覆性逆转。

11、(点评:用了类比论证)

12、现在我们弄清楚了,荀子在其《性恶篇》里开宗明义反对性善,但我们仔细看看会发现,荀子的论据是,人天生就喜欢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喜欢金钱、美女、地位、权力,而且欲望是无限的,因此就会相互争夺最后大乱,因此人性本恶。在后文中,荀子也根据这个说法提供了许多论据,但他并没有反对孟子提出的核心论据,没有否定人天生就有的那些向善的可能。虽然荀子说礼义都是圣人的教化,可是,至少在这一点上他并不能完全说服我,因为我们毕竟能够在设想出孟子所说的情境时,感到一些心灵深处的触动。至少,你绝不能告诉我,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是别人教育和强迫的结果。

13、最近你们肯定看到朋友圈经常发的一个内容:

14、荀子的思想更易为人理解,不过,在儒家中,孟子的性善论比荀子的性恶论更有市场,而儒家又是诸子百家中最有市场的,性善论当然在三千年直至当下的中国大行其道。

15、(14)正方四辩总结陈词,时间为三分钟。

16、近年来中企时髦的“狼性文化”,实际效果就是试图破坏员工的人格统让员工变成失去理智、不择手段的偏执狂。殊不知如此一来,员工不仅综合能力大幅度下降,工作质量变差,而且对企业同样会失去理智、不择手段进行反噬。

17、所以,一个未经教育的,或者没有教育好的人,作恶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18、所以,人性趋利是必然,自私却不一定。

19、虚荣心的特点是向外求:试图借助外在条件来提升自身价值,以收获羡慕和认可。而实际得到的,往往是别人内心的鄙夷和背后的贬损。所以,虚荣心带有明显的贬义,层次低且难以长期持续,会越来越空虚。

20、孔子发现了糊涂,取名中庸;老子发现了糊涂,取名无为;庄子发现了糊涂,取名逍遥;墨子发现了糊涂,取名非攻;如来发现了糊涂,取名忘我。世间万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标准和意志诠释事物的本质——这就是人性!

人性本恶的论据(三)

1、人是高级动物,所以人性之下还有更基础的动物性:生存与安全不容威胁。只不过对身处文明社会的人而言,生存与安全集中体现在经济利益上。

2、其实这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千古难题,反正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自的论据也是厚实充分,各不服气。

3、荀子明确把人性限定为人的自然属性:“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而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伪”,是人的社会属性。

4、虽然《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刚出生的小孩,都是非常善良的。

5、人性的底层逻辑:对优越感、成功、人格统一的无尽追求

6、人性本恶~~~~原因很简单两个人被困在孤岛上,没食物来源,时间长了,他们会怎么样?别把事情想得太美好,出于本能,他们会想吃掉对方,别认为不可能。这是本能,不是你能控制的。如果你认为能控制,那我在问你,当你困级了,你是不是很想睡觉,答案是肯定的,这是本能,你很想,但环境很危急,不允许你睡觉,你就会硬撑着,但能撑多久呢,答案是你早晚会晕倒~~~,这也是本能。所以我从本能的角度出发,人性本恶。不用跟我抬杠,这是事实。不要把人想得多美好,多伟大,人只不过是一种高级的野兽

7、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

8、也还是没有多说她什么,

9、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篇》)

10、那个为刘鑫而死的江歌,

11、康德不是性善论者。

12、人的赞美总是显得迟疑,而他们的嘲笑却几乎是出于本能。——这就是人性!

13、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他们既是矛盾的也不是矛盾的,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要从辩证角度看问题,相信人总是会变成好人的。

14、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

15、由此看来,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就很明显了,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则是人为的。

16、人性本恶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荀子提出的。正所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17、“人性本恶”并不意味着“终身为恶”。

18、人都有以第一印象定好坏的习惯,以为一个人好时,就会爱屋及乌,以为一个人不好时,就会全盘否认。

19、在电视剧《天道》中,十恶不赦的悍匪王明阳,就是因为生命“缺一个句号”:“圆”没画完。于是警察芮小丹用学识帮他画了一个“不完整的圆”,诱使他主动用忏悔、招供来补齐。

20、在江歌去世的300多天里她并未出现。

人性本恶的论据(四)

1、正方从生物学之中群居生物具有利他本性切入,明确了人作为社会动物本性从善的立论,正方犀利地指出向善亦有可能从善出发,向更善努力,且双方就“吾日三省吾身”展开了激烈讨论,辩手纷纷以对方辩手为例,援引风趣,博得台下一片叫好。

2、小A:前天晚上去找皮皮虾玩了吗?

3、儒学家苟子,在继承发扬的过程中,以自己独立的观点曰,人之初,性本恶。好象和孔子,孟子的儒学相冲,其实,荀子对儒学思想,是很执着的,有自己独特的知见。他强烈反对孟子的性善论。是观点不同,并不是反对儒家思想。

4、荀子则正正相反。他认定人性是恶的,若让人们顺着自然的趋向做去,结果只有争夺,暴乱;自然的人好比野兽,要靠礼制的链索把他捆住,才不致噬人;要靠日积月累地养成守礼的习惯,才会消除兽性。

5、刘鑫和前男友陈世峰分手,

6、鲶鱼效应就是这个原理,此时人和动物的求生、战斗能力是最强的,但思维能力是最差的。所以要看管理的目的是什么,想动武打群架就该激发,想动脑做事就要避免。

7、到了南宗朱熹编纂《四书》时,将《孟子》与孔子的《论语》、曾参的《大学》、子思的《中庸》,并列为官修国定的天下儒生必读的经书时,孟子的性善说便更是不可更移的了。

8、南怀瑾先生一生极为重视教育,尤其重视青少年教育问题。针对青少年普遍感到迷惘、彷徨的症结所在,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他亲自撰写了一系列文章,深入浅出地考察了中国两千多年教育概况,并着重讲述了20世纪以来东西文化的交流、新旧教育制度及思想的改革演变,指出,这一切乃是历史趋势中自然的现象,文化思想在变动时代必起的波澜,也是人类历史分段生命中当然的病态。我们应正本清源地反思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修正学风,建立一番复兴文化的新气象。分析如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论述精辟句句发人深省,是对中国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论著。

9、人性有两层,如果自然属性的人性即本能和欲望,那人与动物有什么区别?

10、既然如此,谁说的对呢?

11、并未解决问题:无法一以贯之地解释人的行为表现

12、我们多次问对方“善花里如何结出恶果”,对方回答说“要施肥、浇水”,那我就不懂了,大家都承蒙这个阳光雨露的话,为何有那么多罪行横遍这个世界呢?难道这个“水和肥”情有独钟吗?为什么要和作恶的人做一个潇洒的“吻别”呢?

13、江歌妈妈看到那样惨死的女儿,

14、(点评:隐含了必要条件推理:“人性本恶,社会上才会出现恶”。并用图尔明模型,对概念进行了限定)

15、Slogan:组织管理不是思想体系,而是专业的科学技术,定律和效应如同数理化的公式般清晰。

16、C、延伸表现:追求高级感

17、江歌应该是遗传了妈妈的善良吧。

18、后天的礼仪教化,对一个人也很重要。有一句话,我很赞同:生活有一点我不太喜欢,就是它总是让更懂事的人,承担着糟糕的感受和结果。

19、而另一方面,从生物学本能而言,本能是要去掠夺的。成长需要养分,物资需要抢夺,只是从其他人那里抢夺还是大自然还是其他生物那里抢夺而已。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句古话明确了天地之间本就是一个掠夺的过程,哪怕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都是想去融合别的星球来壮大自身。

20、陈世峰跟踪她们到住处后,

人性本恶的论据(五)

1、价值抑恶扬善是我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故从价值上作最后总结。

2、(点评:既然性本善,为何会拿起屠刀?违背了矛盾律)

3、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性”和“伪”两部分,性(本性)是恶的动物本能,伪(人为)是善的礼乐教化,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4、刺激多巴胺分泌的方式还有很多,掌握了机理,就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解释人的绝大部分行为,是人性更基础的底层逻辑。

5、人类的漫长的战争史。从希波战争到十字军东征,从希特勒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到日寇在华北的细菌实验场,真可谓“残忍与贪婪齐飞,野心与暴力一色”,以往的人类历史可以说是交织着满足人类无限贪欲而展开的狼烟与铁血啊!

6、董明珠被免职后说:“锦上添花的人很多,但雪中送炭的人很少。”——这就是人性!

7、原始人作为我们人类最原始的祖先,他们还不具备现在的人性,他们是完全由自己的天性所支配的。

8、“礼”——这个名词荀子从未曾给过明晰确定的界说,大约包括所有传统的仪节,传统的行为规范和一些他所认为合理的社会制度,尤其是规定贵贱、尊卑、贫富等阶级“身分”的制度——在荀子看来,是一种社会的万应药。“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9、(点评:预设不当,违背了充足理由律)

10、(5)正方二辩针对对方立论作驳论,时间二分三十秒。

11、我们总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看待某些现象,但无奈这是一个利益最大化的时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是个极度利己主义的动物,自私是人的天性,当遇到危险时,总会趋利避害,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所有才会有见利忘义,重色轻友。

12、想起以前读书的时候很好奇的孟子和荀子的道义之争,就是到底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个说法?

13、荀子的经历(史料摘引)

14、无论哪种论点,都缺少必要的论据和论证,而且无法逻辑自洽、且严谨地解释人的各种行为表现,多是牵强附会的文字游戏和逻辑诡辩。比如孟子的论点看似有论证,但也只是辩论赛获胜而已,与观点正确与否并无因果关系。

15、你可以改变狮子的本性吗?如果人性本恶,可以改为善吗?

16、(7)正方二辩对辩反方二辩,时间各一分三十秒,双方以交替形式轮流发言,辩手无权中止对方未完成之言论。双方计时将分开进行,一方发言时间完毕后另一方可继续发言,直到剩余时间用为止。

17、瞎子本身看不见东西,你怎么教他辨别颜色呢?如果人性本恶的话,种种教育哪可能实施呢?

18、人的本性是什么呢?商鞅认为,“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法家人性论是以人的趋利避害、好利恶害为人的固有本性,也算是荀子人性本恶思想理论的一种延续,并没有提出人本性恶。

19、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

20、一名24岁,在日本东京的女留学生在2016年11月3日被人捅死在日本的家门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