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段萨特存在主义名言汇总
1、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先天决定的,而完全是由自己的行动造成的,是自己设计选择的结果。
2、 尼采:他的唯意志超人哲学让人深受震憾,
3、《苍蝇》(1943)是萨特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一部存在主义悲剧。作者借用这出浓郁的古代神话悲剧的诗意,艺术地破除了人对自然之谜的惶惑感,传递出人能战胜“上帝”,自由选择生活道路的现代意识。
4、在《存在与虚无》一书中,萨特从纯粹主观性和纯粹意识活动出发,引出了两个根本不同的存在领域——“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他说,我以外的世界是“自在的存在”,而“自为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这个观点,是多少受了海德格尔影响的。
5、所以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真理是由妙慧觉照而来的,观自在菩萨所修的甚深般若法,就是彻底的妙智慧。这个妙智慧即真如无为法,比喻为镜光。假若我们以镜光、影子作比喻的话,那么,九十四个色法和心法就是影子,六个无为法就是镜光。“六种无为”是: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受想灭无为、真如无为,其中的真如无为就是涅槃。无为妙智能够觉照,观见五蕴的发起,进而将其照空,故能够“照见五蕴皆空”。
6、存在主义者曾经提出了不少发人深思的问题,但是他们的处世态度是消极的。他们把资本主义现实的丑恶,看成是世界上永恒的荒谬,鼓吹人生虚无,活着没有目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徒劳的。存在主义既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反感和厌恶,又宣扬了以自我为核心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个人主义,以及在“自由”的名义下美化悲观厌世的人生哲学。由于它否认了人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存在主义与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点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7、萨特说,人的一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无论我们的存在是什么,都是一种选择,甚至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即你选择了不选择。自由就是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的选择是无条件的,不需要什么根据和标准。因此人愿意自己是什么,他就能成为什么,“懦夫是自己变成的懦夫,英雄是自己变成的英雄。”
8、萨特特别强调人的绝对自由,认为人的绝对自由与后天的努力奋斗无关,相反,应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是为人的根本,自由即人,人即自由,自由是人一出生就有的品质属性。萨特认为,每个人看待他人的出发点都是自身所具备的主观性,主体是他们本身,他人就演变为作为对象的存在。这样一来,每个人都具备了绝对的自由。在剧本《禁闭》中,他指出:“他人即地狱”,这就是在萨特看来的自由的实质,只有在战胜被自己视为敌人的他人以后,作为个人的存在才是自由的,自由即人,若自由受限于其他因素,则自由将不复存在,但是作为人,不可能离开他人而独立存在。如果离开了他人和世界,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试想,这个地球上只有你一个人,所谓的自由或不自由,都毫无意义可言了。
9、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萨特名言人首先是个把自我向着一个未来推进而且知道自已正是这样做的生物——萨特名言我是在书堆中开始我的生活的,就象毫无疑问地也要在书堆中结束我的生命一样。——萨特名言他比我大两岁—他从这两年中已赚到不少好处。——萨特名言在我们之间存在着必要的爱情;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需要偶然的爱情。——萨特我自称是受百姓拥护的救星,其实私下里为了我自己得救。——萨特内心贫乏和感到自己无用,促使我抓住英雄主义舍不得放下。——萨特而这一感情究竟能持续多久,不应受到感情以外的因素,诸如法律的干扰。——萨特把艺术作品看作超验的成果,以为每件作品的产生都有益于世人。——萨特
10、1938年,出版日记体小说《恶心》。
11、《景观社会》(法)居伊·德波著;王昭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2、 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及科学的集大成者。
13、只有当小说展现在读者面前时,在小说人物的活动过程中,作者和读者才共同发现人物的真面貌。这种三位一体的观点,对欧美青年一代作家影响很大,后来,也为其他文艺思潮流派所运用。
14、社会上为什么会对存在主义哲学有疑问或“责难”呢?萨特在此书中,列出了四种疑问。
15、伊内丝则充满敌意地牢记“他人”的存在以求尽可能地包庇自己同性恋的往昔。但是,他们不仅彼此封闭自己,同时又相互“拷问”他人,每个人无时不在“他人的目光”中存在并受到审视与监督。由于他们生前恶习不改,真实面目迅速裸露。
16、《不列颠百科全书》在“萨特”条目下的第一句话是:“法国哲学家、剧作家、小说家,当代文化生活中的国际知名人物,法国存在主义的首倡者。”
17、其次,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萨特认为主观性占据了社会意识形态的绝大多数,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永远都是不可避免的,认为残酷的战争、丑恶的罪行这些种种都是造成人类冲突的因素,而这些都是荒谬的,人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是极其痛苦的,如此的世界反映出来的现象和表象只能给人们带来痛苦和悲伤、失望与苦闷,而人生注定是一场苦痛交加的旅行。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是如此。
18、50年代,萨特积极参加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由此和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成为挚友。1953年,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
19、我们可以做许多白日梦,可以失败,可以哭泣,但也可以光芒万丈。
20、责任与人道主义萨特分析了人之所以被判定为自由的原因:第上帝不存在,没有天赐的戒律可以依据。个人无依无靠,必须自己去探索和选择;第没有先验的、普遍的人性,因而也就没有一种普遍的伦理学指示你该如何做,你的意志是绝对自主的,可以在各种可能性中进行选择;第世界是荒诞的,无所谓必然性,没有客观的必然性能束缚自我的自由选择。
40段萨特存在主义名言汇总
1、但是其实你应该有一个疑问,就是按照他的观点西瓜种子,不断的长成西瓜,但是历史的种子,会长成什么样呢,他应该有一个终点吧?终点是什么呢,
2、最好的工作不是做你认为最难的,而是你最擅长的。
3、1945年,萨特创办了《现代》杂志,传播存在主义思想。
4、他们指出,艺术家的目的是创造自己的世界,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和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艺术地再现客观世界。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往往是描写荒谬世界中个人的孤独、失望以及无限恐惧的阴暗心理。
5、《心经》只有二百六十个字,言简意赅,义理非常丰富。它把无著大师的一百法,弥勒菩萨的六百六十法,甚至释迦佛的八万四千法门,都统统包括在内了。真可谓“芥子纳须弥”呵!这就是说,《心经》所说的五蕴就能够统摄八万四千法门。仅色蕴所说的十一个色法,就这么完备、这么广阔。我们人呢,对于色法执着得很深,因为它有相可见,又可见又可对,故而把它提到最前面来讨论,让我们提高警觉,清醒深彻地觉悟到,色相与真空本来就没有两样。
6、黑格尔的哲学,在两次世界大战发生之前,确实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历史进展,拿破伦为资产阶级的发展开辟道路,这都可以解释,感觉也很恰当,但是两次世界大战,没有任何为历史进程开辟道路的意思,他只是资本主义各国之间重新瓜分世界市场,重新瓜分世界资源的一个事情。
7、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大致有三点
8、“他人就是地狱”理解:
9、《存在与虚无》:1943年萨特完成并出版了他的哲学专著《存在与虚无》。萨特希望把自己多年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写进这本哲学专著中。写作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完成的。因为煤炭短缺和电力供应不足,萨特就到住所附近的一个咖啡馆,用乙炔照明来写作。书问世后在知识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10、萨特是个值得钦佩的传奇式人物。
11、这个学说啊,是有缺陷的,就是他确实说历史将必然的展开,但是具体怎么展开呢,能不能推理呢,能不能推理出来下一步展开成什么样子,这个他没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学说的终点问题,历史会不会终结呢,历史的终点会是什么样子呢,
12、输入‘推荐’=历史榜单推荐
13、“我们的决定,决定了我们“是存在主义大师《存在与虚无》的名言。
14、《存在与虚无》是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创作的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43年。
15、凡是“地狱”,无不从自私的选择开始,而后“殃及池鱼”,其结果只能是大家都生活在“谁也好不了”的地狱之中,想害人,想整人,最后结果必然是害己整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也就是说,倘若自己是恶化与他人关系的原因,自己就得承担地狱之苦。
16、 维特根斯坦:哲学天才,也属逻辑实证主义
17、萨特所说的自由,就是人的存在本身,“人即自由”;只有在自由选择的行动中,人才能变成自己所要成为的,才能够显示出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本质。人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他是自由的。
18、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大师。
19、唯心主义的鼻祖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唯物主义的鼻祖是古希腊的泰勒斯和费尔巴哈。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他们是两个根本对立的哲学基本派别。
20、《存在与虚无》是一部关于存在主义的代表作,是20世纪法国存在主义的奠基之作。
60段萨特存在主义名言汇总
1、人是自己行动的结果,此外什么都不是。
2、《恶心》:萨特在书中设定主人公罗根丁得了一种病症,并指出这种病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因此罗根丁有时处在不适状态中而犯“恶心”,我们也可能犯“恶心”。罗根丁在搏斗,他企图摆脱他的真实存在,与过去的一个或某些艺术品、甚至一段爵士音乐(someofthesedays这段时光的一瞬)来认同,去达到某种自由。这就是萨特在此书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存在与自由”。
3、萨特论暴力:一种非工具性的暴力观
4、人生越是荒唐,死亡越是难以承受。
5、萨特承认自由选择是“无目的”、“无着落”的,为选择而选择,为行动而行动,“除行动外,别无现实”,存在主义所遵循的格言是“不冒险,无所得。”
6、没有人妨碍我的自由,是我的生活本身汲干了我的自由。
7、只有表象无法掌握真相,不知真相就无法做出正确抉择,唯有知本质才能透过现象彻底看清本质。
8、萨特的存在主义,是实用的悲观主义
9、 康德:哲学大师,完成哲学哥白尼式的革命,由本体论向认识论转型。
10、他后来还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写了众多的评论,就不多说了
11、小说家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新鲜多样的环境,让人物去超越自己生存的环境,选择做什么样的人。因此,人物的典型化被退居次要的地位。
12、诺贝尔奖:萨特出于“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找来真理精神的作品,已对我们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被授予1964年诺贝尔文学奖,但萨特没有接受这一奖项,理由是“他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
13、孤独是人类属性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特征,它是被一种存在于人们“找到生命意义的需要”和“对人世本质的虚无的觉察”之间的矛盾所激发的。
14、人是注定要受自由之苦的。因为他并没有创造自己,但却是自由的。因为一旦被扔进这个世界里来,他就必须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
15、在这个基础上,后面的部分主要探讨自为的存在与其他的自为的存在、与自在即与处境的具体关系,从而论证了人的自由,并且最终以现象学的“存在精神分析”的方法描述了自由的伦理意义。
16、“自在”与“自为”萨特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问题,并将存在区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两种。想要理解萨特的存在主义,必须首先弄清这两个概念的涵义。
17、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此句出自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在中国流行最广泛的佛经。据说这是观音菩萨和舍利佛的一段对话。在佛学界,对心经的评价是很高的,认为心经是佛经的总括,读懂了心经,读佛经就入门了。
18、自由理论萨特认为自为是绝对自由的,不受任何东西,包括自身的束缚,它不断否定、创造着自己,发展着自己,正因为人是完全自由地造就他自己,人从根本上说就是自由的。同时人的自由亦先于人的本质,人并不是首先存在以便后来成为自由的,人的存在和他“是自由的”这两者之间没有区别。
19、神与国王都有痛苦的秘密,那就是——人是自由的。
20、我活着,是因为我诞生了。我诞生,是因为我的父母孕育了我。我自己并没有要求诞生。但一旦我诞生了,活着,就必须适应周围的环境,追求尽可能好的结果,并尝试着给一开始就被扭曲的自由以正确的方向——这是每一个人都希望去做的。我说自由被扭曲了,是因为父母在孕育我们的时候,就决定了我们的命运,他们设想我们将成为这样或那样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职业等等诸如此类的希望或寄托。我们的自由被扭曲,也受教育的影响,受新闻和媒体每天提供的信息影响。
80段萨特存在主义名言汇总
1、 培根:第一个提出了实验法、归纳法,进入近代的第一人。
2、人有选择的权利,人通过选择获得自己的本质。
3、存在主义作家反对按照人物类型和性格去描写人和人的命运。他们指出,人并无先天本质,只有生活在具体的环境中,依靠个人的行为来造就自我,演绎自己的本质。
4、最主要的一点,是在西方,普遍接受从柏拉图开始的决定论思想——“人”是什么,从人类诞生就已经被确定了。所以,历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们,都忙于对“人的本质”进行解读。但解读的结果,几乎无例外地都是背后的各种“神”决定了人的本质。存在主义哲学,主要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则强调,“存在先于本质”,人首先是人,而不是被规定好了的东西。萨特始终宣称,他是一个无神论者。而这样的观点,是很难被不少思想受决定论浸淫两千年的人们所接受的。
5、他说,人要在自我创造中展现自己的价值,选择可以完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承担责任。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怎样使自己的生活更幸福需要自己的选择,也需要自己承担责任的勇气,只有注重行动,对创造属于自己的“本质”怀有绝对的信心,才可能创造想要的人生。
6、 胡塞尔:现象学宗师。
7、现实的精华就是匮乏,一种普遍而永恒的欠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不够人们受用。食物不够,爱不够,正义不够,时间永远不够。
8、《存在与虚无》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虚无问题;第二部分论述自为的存在;第三部分论述为他人;第四部分论述拥有、作为和存在。
9、 罗素:逻辑实证主义权威,学富五车的人物。
10、人有压抑他人的天性。而且人生而自由,这种自由是选择的自由
11、人有压抑他人的天性。
12、 萨特:存在主义大师,对时代风气有重要影响。
13、《恶心》用形象的人和物展示抽象的哲学思考,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图解,是萨特小说创作成熟的标忐,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该书也确实深刻地影响了法国现代小说的演变,无论在哲理思想上还是在写作手法上都堪称现代小说的先驱。
14、恶心本来是指一种生理反应,在文中是指清醒的主人公安东纳·洛根丁对世界的偶然性与不可知性的恶心,对存在本身的无意义的恶心,对人的生存的偶然性和无深刻理由的恶心,对人性异化的恶心,对荒诞现实的恶心。
15、萨特说我们每个人都不能推卸责任。萨特名言:存在先于本质
16、存在主义强调,人存在的意义是无法经由理性思考而得到答案的,特别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最先提出的是尼采。索伦·克尔凯郭尔、叔本华和海德格尔可被看作其先驱。
17、论萨特存在主义的文学观及其剧作
18、无需赤热的烤架,地狱就是他人。
19、打开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你就能看到这些话,包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应该用常人的道德观念评价,在历史的伟人向前方大踏步的迈进的时候,他一定会践踏许多无辜的花草。
20、其它三本著名文学评传:《波德莱尔》、《圣徒谢奈》、《福楼拜》
100段萨特存在主义名言汇总
1、要是一个人和他人的关系恶化了,弄糟了,那么,他人就是地狱……世界上的确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生活在地狱里,因为他们太依赖别人的判断了。但这并不是说和别人就不可能存在另一种关系。改变自己的行为是极其重要的。
2、 马克思:提出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哲学,极大的影响了历史。
3、究竟萨特的存在主义都讲些什么呢?
4、首先,存在先于本质。认为人的“存在”在先,然后才有“本质”。“自我”的存在是存在的前提,自我是其他一切存在的前提基础,存在就是自我存在。
5、让·保罗·萨特(1905—1980),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倡导者,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战后的历次斗争中都站在正义的一边,对各种被剥夺权利者表示同情,反对冷战,同时也是位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评论家。
6、这句话是存在主义的名言,出自萨特剧本《禁闭》 《禁闭》是萨特的境遇剧的一种形式,没有太多的时空因果关系,仅仅为了表现最后的那一句“他人就是地狱”,在语言上运用了很多独白以表现其存在主义的荒谬哲学,即萨特的存在主义~ “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此为三要素。
7、萨特的存在主义是无神论,认为人类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人自从来到世上便要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萨特哲学认为人是自由的,既然人是自由的,便无存在之意义,亦无先于存在的正义或者价值与脱离一切束缚的绝对自由。由于存在失去其意义,故人类便有了创造意义的需要。既然上帝死了,那么我们自己就来做上帝,来自救。
8、存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1918年11月)之后。随着现代时期的到来,人进入了历史中的非宗教阶段。此时,虽然人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但也同时发现自己的无家可归。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人不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变成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没有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自己将自己异化。在他迫切的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时,存在主义就应运而生了。
9、输入‘推书’=少奶奶推书
10、加尔森竭力要让别人相信自己是英雄,实际上就是个在二战中因临阵脱逃被处死的胆小鬼,同时又是个沉溺酒色,折磨妻子的虐待狂;艾丝黛尔掩饰色情狂的身份和杀婴罪责,诡称自己是个为了年老的丈夫断送了青春的贞洁女子;
11、存在主义者否定艺术的认识作用,认为艺术作品不能反映现实,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人的心灵的冲动,给人以“享乐”和感受的能力,使人的“非理性的感觉清晰、明确起来”。
12、人总是处于和他者的相互关系中,人的自由也必须在同他者的关系中得到实现,一个完全与世隔绝的个体是不可能生存的,当然也就谈不上自由。人本身不过是一个相对他人的概念而已,没有了他人,人也就不再成其为人,所以人需要他人,离不开他人。
13、在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如果选择一切为了实现自己自私卑劣的欲望,甚至不择手段,牺牲别人的自由来实现自己的欲望,就把别人推入了地狱,而别人的生活都是在生活中的投影,害人者必会害己!
14、在能找到任何真理之前,人必须有一个绝对真理,而这种简单的、容易找到的、人人都能抓住的真理是有的,它就是人能够直接感到自己。
15、英国: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斯宾塞;罗素、维特根斯坦;
16、拷打别人的人竭力去摧毁他的同类的人性,作为后果,他也摧毁了自己的人性。
17、人是被判了自由这样一种徒刑。
18、“他人即是地狱”出处《禁闭》内容简介:
19、萨特是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他以研究西方基督教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对克尔凯郭尔的宗教神秘主义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同时又继承了胡塞尔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并将其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即无神论背景下的存在主义思想。
20、《禁闭》主要描述了三个死后被投入地狱的罪人,邮政局小职员伊内丝,巴黎贵妇艾丝黛尔,报社编辑加尔森以及属过场人物的地狱听差。当他们在地狱密室初始相遇时,彼此之间设防戒备,相互隐瞒生前劣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