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韩非子简介及代表作品100句文案

admin 心情说说 2023-03-13 07:47

韩非子简介及代表作品(前二十句)

1、不过,后来韩虮虱流落楚国民间,娶了民女生下了韩非。韩非从小就口吃,而且性格内向,平时也是少言寡语。尽管如此,韩非的才能非常高,在十岁的时候,韩非的父亲才告诉了他自己的身世。后来,韩非被楚王发现,并回到了韩国,以公子的身份,拥有了自己的封地和食邑。后来,韩国灭亡之后,韩非到了秦国,原本秦王对其非常赏识,但是这也受到了李斯的嫉妒,最终死于监牢。

2、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王实甫字德信.《西厢记》的主题是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爱情幸福.

3、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4、韩非到秦国后,受到秦王政的欣赏,准备重用,李斯与姚贾怕秦王重用韩非,私下诬陷韩非,说韩非是韩国宗室公子,必定不会效忠秦国,劝秦王把韩非禁锢,又在狱中把韩非毒死。

5、韩非子生活的时代,韩国国势日益削弱,他出于爱国心,屡次上书韩国国王,建议变法,主张统治者应当以富国强兵为重要任务;但国王并没有采纳。于是,他根据历史上治国的经验教训和现实社会状况,写出了《五蠹》、《孤愤》、《内外储说》、《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政治论文,辑为《韩非子》一书。他的这些论文在韩国不受重视,却传到当时的强国秦国,很受秦始皇的喜欢。秦始皇举兵攻韩国,韩国国王派遣韩非出使秦国求和,秦始皇留下他准备重用,当时任秦国丞相的李斯是韩非子的同学,深知韩非子的才能高过于他,出于嫉妒,于是向秦始皇进谗言诬陷他。秦始皇听信谗言,将韩非子投入监狱并毒死了他。

6、②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为代表的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姜夔。

7、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8、秦始皇在初见韩非著作部份篇文内容就佩服地说:“寡人如果能见此人,与其同游谈论一番,那就是死也都无憾了!”在韩非死后,当代各国国君与大臣竞相研究其著作《韩非子》,秦始皇在他的思想指引下,完成统一六国的帝业。

9、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10、这一专题主要包含三大部分,分别是: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作家及作品简介,外国作家及作品简介。

11、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12、《韩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韩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13、王国维,近代学者,著有《人间词话》。

14、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

15、文天祥,字宋瑞,履善,号文山,民族英雄。主要作品为《正气歌》、《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有《文山先生全集》。其爱国精怀激昂动人。

16、韩非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

17、司马光,字君实,封温国公,溢文正,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史界两司马”之一。主要作品为主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皆出于此。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上自战国下至五代计1362年的史实。史书“双璧”之一。

18、更多资料点关注后,回复相应学科名

19、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道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20、逝世:韩非与李斯之政见相左。韩非欲存韩,李斯欲灭韩。因为韩非子和李斯曾经是同窗,李斯深知韩非辩才了得,担心嬴政被韩非计谋所蒙蔽,故上疏嬴政,陈述其中利害。他说:“韩非前来,未必不是认为他能够让韩留存,是重韩之利益而来。他的辩论辞藻,掩饰诈谋,是想从秦国取利,窥伺着让陛下做出对韩有利的事。”

韩非子简介及代表作品(前四十句)

1、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风格。韩非著书之余时常登临的孤愤台尤存,位临棠溪岸边,原是一处高地,松柏银杏苍苍。之后,孤愤台渐渐之低小,乡民们平素叫“孤坟摊儿”,考古和被盗均未发现萌基,专家考证应为“孤愤”台,正好符合韩非“驱车劝谏韩王不用”而闭门著书的历史事实。

2、①.明代的章回小说和“四大奇书”.明朝人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四大奇书。《金瓶梅》的作者叫兰陵笑笑生,该书反映了明代中叶的社会现实。

3、韩非子(约公元前281——公元前233),又称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人。思想家、哲学家、政论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是韩王室宗族,韩王歇的儿子。《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

4、“黄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战(君臣之间一天有上百次冲突)”––––––没有制度、规则、法治的约束,没有人民的主权、治权,上下一日百战的戏会没完没了地上演。

5、⑤此外,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6、由于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妨碍秦国统一大计,于是李斯就向秦王上疏辩驳。韩非与李斯之政见相左。韩非欲存韩,李斯欲灭韩。

7、道生法:“无为,而无不为”“道生法”是道家的思想,它也是法家的思想,在韩非看来,君王应当具备的一项品质便是“为无为”,自己表现出“无为而治”。韩非子说:君王应如“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已;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韩子·大体》)

8、辩证法:韩非的思想中有不少辩证法的因素。看到事物不断地变化着,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解老》)他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论”的概念。他所讲的矛与盾的故事,对人们分析问题表达思想至今仍有着深刻的启发作用。

9、《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史记·秦始皇本纪》《战国策·秦四国为一将以攻秦》有记载。

10、“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把大臣往火上烤,言与不言,都有死的危险。所以,我们说,传统政治是以生命冒险的政治,而现代政治则是大家共同遵守同一“游戏规则”的政治。

11、想考9让大家知道你“在看”

12、韩非子一生的经历相当的曲折,但是他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13、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14、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15、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吴伯萧的《北极星》杨朔的《茶花赋》秦牧的《花城》刘白羽的《长江三峡》、碧野的《阳光灿烂照天山》舒婷的《橡树》都是名家名作。

16、“涵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帝王要掩藏起自己的行迹,不暴露自己的观点,使得臣下无从探测;要运用智慧于无形之中,不显示自己的才能,使得臣下无从揣度)––––––传统政治总是要神秘其事,甚至搞个人崇拜,把最高统治者的一举一动都说得伟大无比,臣民们则感恩零涕。

17、“有道之君,不贵其臣;贵之富之,彼将代之”–––––––怕臣民显贵,尾大不掉,功高震主,所以,中国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酷烈的屠杀。

18、韩非子文学特点:韩非子的文章说理精密,文笔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

19、“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安息)。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法家政治行不通)”–––––法家不让人民安息,秦始皇调用全国四分之三的壮年劳动力做苦力,这样,法家政治虽然行得通了,但人民却要让统治者淤塞而死了。

20、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法

韩非子简介及代表作品(前六十句)

1、③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传史册。

2、孟郊,字东野。与贾岛并称,著名苦吟诗人。主要作品为《秋怀》、《贫女词》、《游子吟》等,结为《孟东野诗集》。与贾岛一起世称“郊寒岛瘦”。长于五言,多寒苦之音。

3、《韩非子》的文体丰富多样,有展开正面论述的长篇之作,如《五蠹》、《显学》;有自由灵活的驳难之体,如《难一》至《难四》;有抒情性较强,类于杂感的短文,如《忠孝》、《大体》;有近于解经之文的《解老》、类同笔记的《说林》;还有《主道》、《扬权》等韵文。它们对后各类文体产生了不同影响。

4、韩非子的法家主要代表作品包括《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

5、鲁迅:原名周树人,,豫才.著有小说《呐喊》(内有《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故乡》等名篇)《彷徨》(内有《祝福》、《伤逝》等名篇和《故事新编》)

6、韩非的法治思想适应了中国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需要,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中起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7、.早期无产阶级文学

8、出使秦国:韩非的书传到秦国,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不久,因秦国攻韩,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公元前233年,韩非子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秦王很喜欢韩非,但还没有决定是否留用。但是文采斐然的韩非为秦王嬴政所赏识而倍受重用。由于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妨碍秦国统一大计,于是李斯就向秦王上疏辩驳。

9、韩非在国家政体方面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韩非子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是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韩非还继承了荀子关于封建专制的一些思想,并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从而成为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倡导者。

10、鉴于此,我们开设了新专题——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复习,主要将一些常考的文学常识归纳总结,供大家备考用(当然,想靠这些提升文学素养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大家平时要多积累)

11、“人主之患(毛病)在于信人。信人,则制(受制)于人”–––––很难让中国人讲信用,也很难让中国人信任别人。

12、.19世纪欧洲美洲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3、韩非的《孤愤》、《五蠹》《说难》、《说林》、《从内储》五书,十万余言,字里行间,叹世事之难,人生之难,阅尽天下,万千感怀。韩非死于秦国,终年47岁,有记载说,韩非尸体运回韩国,葬在故土,即孤坟摊处,另说葬九女山古墓群。

14、“君无术则蔽(受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手段)也”–––––权术是帝王所用的,法律是约束臣下的,自古而然。

15、“爱臣太亲,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改变)主位”–––––––中国官场是恶虎相争的角斗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君王要紧握权柄,时时抑制、杀戮爱臣、贵臣。

16、“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韩非子一向以“霸道”、“强权”称世,竟然突然讲究起是非、虚实来了。

17、韩非反对政治治理的原则建构在私人情感联系与当代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上,主张将人的自利本性作为社会秩序建立的前提,强调君主统制权视为一切事物的决策核心,君权是神圣不可侵犯,君主应当运用苛刑峻法重赏来御臣治民,以建立一个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

18、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古人认为是阴谋学家,韩非的著作一大部分关于阴谋。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着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

19、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诗并序》、《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20、韩釐王二十年(前275年),韩国难深重。韩非始读“家有之”的商、管之书和孙、吴之书,也读各类杂书。韩桓惠王十年(前262年),秦将白起率兵攻韩,一下攻取五十城。韩国上党郡守降赵。韩国统治层开始分崩离析。在此前后,青年韩非开始上书。

韩非子简介及代表作品(前八十句)

1、韩非是怎么死的?韩非子故居在哪里?

2、“官职可以众求(靠党羽之众取得),爵禄可以货得(以钱财买到)者,可亡也”–––––––封建时代,官官相护,官官相托,是寻常事,俗话说:“朝里有人好做官”。买官鬻爵也是历朝历代的惯例。

3、著作中许多当时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4、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5、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

6、“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大凡奸臣都想顺从君主的心意,以取得被宠幸的权势。所以,君主所喜欢的,大臣顺着恭维;君主所憎恶的,大臣跟着诋毁。大凡人的一般情况是,爱憎相同的就相互肯定,爱憎不同的就相互否定)“夫安利(安全有利)者就(趋之若鹜)之,危害者去(避之不及)之,此人之情也”––––––人性的弱点,韩非子洞察秋毫。特别是,中国人性情曲谨,不率直,善于溜须拍马,为民族性的大病痛。

7、总而言之,韩非的死,其实对于秦国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后来,秦始皇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可以说是追悔莫及。韩非子的一生,其实也是光辉灿烂的,虽然没有做多大的官,但是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非常大。

8、韩非认为,光有法和术还不行,必须有“势”做保证。“势”,即权势,政权。他赞赏慎到所说的“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难者》),提出了“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难势》)的论点。

9、韩非子生活的时代,韩国国势日益削弱,他出于爱国心,屡次上书韩国国王,建议变法,主张统治者应当以富国强兵为重要任务;但国王并没有采纳。于是,他根据历史上治国的经验教训和现实社会状况,写出了《五蠹》、《孤愤》、《内外储说》、《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政治论文,辑为《韩非子》一书。他的这些论文在韩国不受重视,却传到当时的强国秦国,很受秦始皇的喜欢。秦始皇举兵攻韩国,韩国国王派遣韩非出使秦国求和,秦始皇留下他准备重用,当时任秦国丞相的李斯是韩非子的同学,深知韩非子的才能高过于他,出于嫉妒,于是向秦始皇进谗言诬陷他。秦始皇听信谗言,将韩非子投入监狱并毒死了他。

10、(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

11、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主要作品为《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等出于此。

12、臣闻:“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唯大王裁其罪。

13、韩非在其《韩非子》里面有《解老》与《喻老》两篇,直述自己思想部分也源自于老子,故后世称之为道法家,意味从道家里面延伸出来的新法家思想。但韩非的道法家与道家有一些差异。简单说,韩非子仅取《老子》‘无为’的思想,《老子》认为处世,不需要拘泥固定形式与方式,只要顺着大道即可。

14、出自《韩非子·有度》。这两句大意是:惩罚有罪行的人,不能因是高官显宦而回避;奖赏有功劳的人,不能困是小民百姓而遗忘。

15、“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谋私利的歪门邪道)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谋私行为)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中国政治、文化都是否定“私”和“私利”的,而现代政治则是肯定、引导和监督私欲的。

16、韩非子的文章说理精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国家可亡之道达47条之多,实属罕见。《难言》、《说难》二篇,无微不至地揣摩所说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趋避投合,周密细致,无以复加。

17、言无二贵,法不两适。(除了君主的命令,没有第二尊贵的言论,国家的法令不能同时迎合公私双方)

18、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19、“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丈者,可亡也”(群臣推崇诸子学问,门客喜欢辩论,商人将财物囤积于境外,小民持械好斗的,就可能亡国)–––––––推崇学问,可能亡国,真是闻所未闻的文化专制理论。

20、(8)明清时期:小说,

韩非子简介及代表作品(前一百句)

1、自出《韩非子·说难》。这两句大意是:事情由于保守机密而成功,说话不慎、泄露机密会导致失败。

2、“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故明主观人,不使人观己”––––––(旧)中国的统治者学习了老子的静退治国之术以及韬光养晦之术。所以,个个都是阴谋家。

3、臣闻:“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唯大王裁其罪‍‌‍‍‌‍‌‍‍‍‌‍‍‌‍‍‍‌‍‍‌‍‍‍‌‍‍‍‍‌‍‌‍‌‍‌‍‍‌‍‍‍‍‍‍‍‍‍‌‍‍‌‍‍‌‍‌‍‌‍。

4、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5、韩非子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子的《孤愤》、《五蠹》、《说难》、《说林》、《内储》五书,十万余言,字里行间,叹世事之难,人生之难,阅尽天下,万千感怀。

6、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7、岑参,曾任嘉州刺使,世称岑嘉州。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结为《岑嘉州诗集》。

8、道是变化的,天地是变化的,人是变化的,社会是变化的,治理社会的方式方法也是变化的。但道也有相应的稳定性,这个稳定,就是人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在现实中就是法。法就是依着道而建立的。法必须随时代变化,法必须人人遵守。因为认识到万事万物的变化,韩非同老子一样,也是反传统的。韩非取《老子》“无为”的思想,《老子》认为处世,不需要拘泥固定形式与方式,只要顺着大道即可。韩非认为无为,落实在君王统治上,应该是无论特定喜好,或不喜好都不能被臣下推测与掌握,此观点还包括施政习惯,统驭方式等,应该阴晴不定,难以掌握。如此才不会反被臣下驾驭,这也就是申不害的“术”。

9、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封武乡侯。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

10、柳宗元,字子厚,系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使,又称柳柳州。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与韩愈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捕蛇者说》、《三戒》(包括《黔之驴》)、“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童区寄传》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结为《柳河东集》。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11、《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12、王昌龄,字少伯,江宁人。曾任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因善写七绝被誉为“七绝圣手”。主要作品为《出塞》、《从军行》。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善边塞诗、宫怨诗。

1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

14、对于民众,他吸收了其老师荀子的“性本贪”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未萌”。因此他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韩非子·心度》)。容易让人忽视的是韩非是主张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的。他认为严重的徭役和赋税只会让臣下强大起来,不利于君王统治。

15、韩非著有《韩非子》一书,本书一共五十五篇,将近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16、斯汤达《红与黑》《法尼娜·法尼尼》法

17、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18、韩非子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

19、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毛遂自荐》、《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出于此书。历史散文。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鲁迅赞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之前“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之首。

20、韩非子的主要著作《韩非子》是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者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当时,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代表,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子的法家学说坚决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攻击主张“仁爱”的儒家学说,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

分享: